查看原文
其他

犯规、裁判、宿怨,关于短道速滑的诸多误解

怪兽老母 三联生活周刊 2023-05-09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文|吴丽玮
每一个短道速滑的冬奥比赛日,都让人心情跌宕起伏。经历过了混合团体接力半决赛时中国被俄罗斯奥组委队阻挡导致交接棒失败、男子1000米决赛匈牙利队刘少林犯规,任子威夺金,以及范可新在女子500米项目上第三次与奥运夺冠梦失之交臂后,昨日的男子5000米接力才进入到半决赛,我们又替中国队捏了一把汗。
由武大靖、任子威、孙龙和李文龙四名队员组成的中国队与加拿大、意大利和日本分在第一组出战。前半程拼抢有惊无险,中国队跟加拿大队交替领滑。在一次交接后的弯道处,武大靖甚至举起双手,示意裁判跟对手并无推搡,以求稳妥闯进决赛。
意外发生在仅剩11圈的后半程,1000米银牌得主李文龙在准备内道超越加拿大队时,失去平衡摔出了赛道。转播镜头甚至顾不上再给远远落后的中国队任何镜头,只能紧追领先者的轨迹,这无疑让中国观众更着急丧气了。
但短道赛场永远不乏戏剧性。经历了备受煎熬的数分钟等待后,几位裁判通过录像回看后认定,在身体无接触的情况下,中国队与加拿大队队员的冰刀发生碰撞,导致摔倒。根据国际滑联规则规定,当时居领先优势的中国队可以直接晋级下一轮。
一波三折,我们最终又进入了决赛。

短道速滑男子5000米接力半决赛中国队晋级A组决赛 |  图源@奥林匹克运动会

充满意外,可能是短道速滑与众不同的观赏魅力所在,与此同时,这个项目无论是针对规则和裁判,还是团队策略和民族感情的争议也特别多。
为了厘清关于短道速滑的诸多误解,我们采访了温哥华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冠军张会。她是王濛同时期的队友,曾执教过国家短道队,也是短道速滑国家一级裁判。
三联生活周刊:在这次男子1000米比赛中出现过很多曲折。韩国两名有实力的运动员先是被取消半决赛资格,决赛里最先冲线的匈牙利队的刘少林又被判犯规,这两个国家为此还向国际滑联提出申诉,当然最终被国际滑联驳回了。回想四年前在平昌,武大靖也是在1000米的1/4比赛时,跟对手碰撞后被判犯规,无缘晋级,在当时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因为裁判偏袒东道主国。您认为这种可能性存在吗?
张会:从1992年短道速滑正式列入冬奥会项目,到今年正好三十年。在这三十年的发展过程中,通过运动员的新老交替和装备设计上的提升,现在运动员的滑行速度已经大大加快了。对于国际滑联来说,为了要适应这种快速的变化,它每两年就要用文字的形式来更新一次世界短道速滑的比赛规则。冬奥会四年一届,很多规则已经发生了变化,但观众可能是不了解的。
中国队选手武大靖在赛场上庆祝胜利 | 图源@奥林匹克运动会
对于裁判来讲,无论东道主国是谁,现在的判罚都是绝对客观的,不可能存在偏袒。因为现在已经有了360度无死角的摄像机位,场外有专门的比赛录像回放室,可以把每一个瞬间的不同角度进行反复回放。场上会有三名裁判。裁判观察比赛的过程中,每个运动员在哪一圈发生过碰撞,都会有所记载。比赛结束之后,他们会回放这些节点的录像,而且是慢动作,看清楚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但是观众朋友从电视机的角度是看不出哪个运动员是有主观意识发生碰撞的,我们肉眼看到的一瞬间,其实碰撞已经结束了。
国际滑联对运动员在到达起点、终点、弯道和直道的每一个标志块处的要求都有详细的文字规定,裁判的判罚因此也是精确到每个点的。像黄大宪在男子1000米比赛里判犯规,因为他是在已经超过弯道第二个标志点后进行超越的,这是规则认定的危险动作,在此处发生碰撞就会判你犯规。但如果是在进弯道的第一个块和第二块标志点之间进行超越,那就不算犯规。
三联生活周刊:在普通观众看来,中国和韩国在短道速滑项目上的宿怨似乎特别多。很多人都记得1996年亚冬会上的女子1500米决赛,大杨扬面对四名韩国运动员,拿到了金牌,在当时是一个特别大的突破。在这之后我们就形成了一种印象,韩国运动员整体实力强,拼抢凶,有时还会有危险动作。作为运动员,你会认为跟韩国运动员一起比赛需要多加提防吗?
张会:首先,冰雪运动的复杂性要比陆地项目多得多,要穿上冰刀或是雪具,受伤的概率就是比田径和游泳要大很多。第二,无论说哪个国家运动员是有意犯规,请问你有依据吗?我们刚才聊了裁判的判决,应该很明确了,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已经可以保证判决是全面和透明的,不可能存在黑幕。第三,观众在电视上是看不清碰撞发生时的真实情况的,很可能我摆臂的时候一个重影就让人误以为是推到了别人。

中国队获得短道速滑混合团体接力赛冠军 |  图源@奥林匹克运动会

我们对韩国队的这种印象,是因为在1992年这个项目进入冬奥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韩国队的整体实力确实是最强的。所以大杨扬获得突破,尤其是在冬奥会上拿到首金之后,感觉非常不容易。在王濛那个时代,是中国短道速滑最辉煌的时期,之后开始了新老交替,是中国队稍微弱的一个节点,那时跟韩国发生了一些碰撞摩擦,就容易产生诸多误会。
但现在世界短道的格局早就已经变了。你看今年冬奥会的赛场,加拿大、匈牙利、荷兰、意大利都有进入决赛的实力,韩国也只拿了一块金牌而已。短道速滑早就不是只有“中韩”的天下了。
三联生活周刊:这次男子1000米决赛,有三名中国运动员进入了决赛。很多人津津乐道武大靖在比赛中对任子威的辅助,很受感动。他们在比赛中相互配合的策略是如何来制定的?运动员会甘愿让队友夺冠吗?
张会:短道速滑有它的特殊性,它看上去是一个个人项目,但又像一个集体项目。首先你得有个人的能力,争取到个人参赛名额,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比较各个国家是不是有集团的优势,也就是因为中国和韩国都有一些集团优势,所以才有中韩对抗一说。但现在你看欧洲也在崛起了,像荷兰、比利时等等,有实力让两到三名运动员同时进入到半决赛和决赛中,只有这样才能相互打配合,有更充足的战斗力。所以我们这次男子1000米看到了三名中国运动员进入决赛,这是非常少见的,它本身就代表了中国男运动员在长距离项目上的一大进步,这样我们就具备了团队作战的优势。

团队作战时,我们会有一个以某个运动员为主的战术,如果到了最后前两名都是中国运动员,你们谁有能力都使出来,因为竞技体育是公平的。教练一般会采用集团内运动员交替式的领滑和尾随战术,但在比赛中很可能是不受控的,这样的战术很可能被别国运动员打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其他运动员的滑行速度进行超越和被超越,如果别人的速度越来越快,集团的配合瞬间就可能被打散。在场上只能靠运动员自己的经验和实力来应对具体的变化。
从一个专业人士的角度来看,武大靖在1000米决赛中是比较可惜的。因为第一枪被裁判召回时已经滑五圈了,对于他这个纯肌肉爆发型运动员来说,体力消耗是最大的。从1/4决赛一枪枪比上来,他的竞技状态是挺好的,但我们看到他最后腿直了,是真滑不动了。而对于任子威来说,他是一个偏中长距离的选手,他第一枪的消耗就没武大靖多。在这个奥运周期中,他比四年前实力强了很多。
我不在现场,也不是他们的教练,无法猜测到底采用的是以谁为主的战术。虽然每个运动员都想争取冠军,但有没有实力在平时大大小小的比赛中,都心里有数,所以从大方向来说,我们都会尊重团队的整体战术。男子1000米就是我们团队精神的一次体现。

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决赛中国队任子威、李文龙分获金银 | 图源@奥林匹克运动会

三联生活周刊:团队作战是短道速滑一直以来的传统,还是由东亚国家集体主义观念衍生出来的一种作战策略?
张会:应该是它在诞生之初就有的传统。但对于我们这样由国家培养的运动员来说,集体意识是格外强的。
我们从小就在一起训练,这个项目也从来不是靠单人完成的。短道速滑要克服风阻的问题,领滑和跟滑的人,体力消耗差别很大,那些当陪练的运动员们,他们付出了更加多的辛苦。大家常年在一起训练,这种集体的凝聚力就会特别强。
其实欧美运动员在场上也会有配合,只不过他们进入决赛的运动员数量比较少。





排版:阿田 /核:王海燕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转载请联系后台

大家都在看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下单本期新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