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认清恶,感受暖……这部关于未成年少女性侵的国产片今上映,仅1.2%排片,你会去看吗

2017-11-24 南方都市报


今天(24日),有一部对国产电影相当重要、也相当“应景”的电影要公映——《嘉年华》


说它重要,是因为它极有胆量地揭露了未成年人性侵事件,关注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来自外界的恶意。


尽管题材残酷,导演文晏却用冷静但不乏力量的叙事、写实但依然保有暖意和美感的方式,把影片高质量地端到大家面前。



截至今早10时许,该片的排片率仅1.2%左右。



胆量:

镜头瞄准未成年少女性侵事件


片名“嘉年华”是一个海滨游乐场,这里立着一尊异常高大的梦露塑像,在一家旅馆打工的女孩小米喜欢在这里晃悠,她说自己18岁了,可她拿不出自己的身份证;


另一位读小学6年级的女孩也在这里流连,在梦露硕大的白色高跟鞋旁边露宿过……



一日,小米在旅馆前台值班时,一位大叔带着两个小学模样女孩来住宿,小米盯着对准走廊的监控视频看得出神,此刻她并没有预知到自己将被卷入一宗刑事案件……


导演文晏,此前为《白日焰火》担任过制片人。



这是她第二次自编自导。


从女性导演的角度关照中国当下社会中的女性,听起来是顺理成章的事。而《嘉年华》的胆量在于,它呈现了未成年少女可能面临的困境与恶意。



除此之外,片中旅馆的前台小姐、两位受害女生的妈妈,也分别映照了成年女性的两种生存状态,相当真实而生动。


暖意:

点到即止,不消费不猎奇,意像美好


说白了,这就是一桩未成年少女的性侵案。但身兼编剧的导演文晏,并没有把事情挑得特别明白,核心事件的正面镜头一个没有,连“性侵”这两个字都没出现过。


一段旅店走廊的监控录像、镜头扫过女孩身上的淤伤、女孩被妈妈带去妇科检查、家长之间的争吵……



从侧面点到即止地把事情交代完,接下去说的则是律师的取证、女孩与家人的态度、有关部门的执法……镜头平静而克制,能感受到编导对事件主人公的善意。


英文片名“Angle in White”,在片中有多层旨意。一是海滩边上立着的梦露塑像,二是片中15岁和12岁两位女孩。



虽然这是一个现实题材的故事,画面却给出温暖美好的意像。比如女孩在梦露的高跟鞋下流连、露宿,比如女孩抱着她的小鱼缸出走,比如女孩在“嘉年华”的彩色滑梯里玩耍呼喊……


这些,可以看做是残酷故事里的浪漫调剂。


据介绍,《嘉年华》的摄影指导是达内兄弟的御用搭档本诺·德福,而美术指导彭少颖与娄烨合作过《春风沉醉的夜晚》和《浮城谜事》。


入戏:

素人和职业演员,都像是角色本身


导演文晏在接受《Screen》杂志访问时说,在移动互联的时代,那么多新闻事件接连发生,其热度会被迅速消解,我们每天刷手机围观这些事件、这些陷入困境的孩子,也始终是旁观者而已。


“怎么才能不做这些新闻事件的消费者?我能为她们做什么呢?”



于是她写下了这个故事。


故事写完了,选角是一个难题。故事里15和12岁两个女孩,她们的角色经历都略为特殊。


其中小米的角色,会让影迷想起达内兄弟《美丽罗塞塔》里那位命运多舛的主人公罗塞塔,两个主要角色都得找到特别合适的人,不容易。



剧组面试了数千个女孩,有表演经历的、没有表演经历的,尽可能把网撒得大一些。


最终,扮演12岁主角的是一位完全没有表演经历的11岁女孩周美君,而扮演15岁旅店服务员小米的是演过一些电视剧的文淇,她在拍摄时还不到14岁。


文淇


所幸两位女孩都非常入戏,和角色本身可谓完美匹配。


片中还有耿乐、史可、王栎鑫等演员扮演重要角色,除了个别角色的腔调略为出戏之外,绝大部分都非常熨帖。



威尼斯电影节主席阿贝托·巴巴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称赞《嘉年华》:


“年轻的导演们需要保持本土电影的根,讲述中国人故事,同时还需要寻找全世界通用的电影语言来讲这些故事。



今年进入主竞赛的中国影片就满足了这一条件。这是一个真正的电影人,她写得剧本非常有力,讲述了中国的社会现实。


导演的执导感觉很好,她是导演,制片,也是编剧,很有天才,讲述了一个好故事。”


看过影片之后,你会发现这位主席讲得并非客套话。整个观影过程,你会为主人公的经历揪心不已,会在内心痛骂周遭那些满怀恶意的人,会期待女孩们走出困境。


而故事确实在大胆地击中现实的同时,善良地对待她们,给出一个正面的、有希望的结局。但愿现实之中,困境下的女孩们,也能如此。




对话

“中国女性的幸福感很低,

焦虑也太多了!”


南方都市报:《嘉年华》除了有“受害者+旁观者”的双女主主线外,还涉及了“身份证”问题,创作时是如何考虑,将这些线索都融合起来?

文晏:因为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很多家庭会外出打工,孩子留在家里、得不到良好的教育;现在也有很多小孩年纪轻轻就出社会打拼,可能很小就会去犯罪。


我把“小米”设定成很自以为是的“小大人”,她离家出走,独立生活了一段时间,自以为很懂得成年人的规则。



其实创作这两个女孩,是有一定映照的。一方面,受害者和旁观者是可以互换的;另一方面,这些孩子,哪怕他们犯罪,也是受害者。


因为小孩的所作所为其实都是所谓的“成年人”教的,比如成年人告诉他们任何东西都是可以交易的、甚至有很多交易是不公平的、社会没有免费的午餐......小孩其实是社会的一面镜子。


其实如果“小文”离家出走没有找到爸爸、或者被爸爸拒绝抛弃,那她很可能就会变成“小米”;“小米”最终如果没有逃走,那她就会成为坐台小姐“丽丽”。


这些女性形象,都是互相映照的。我觉得社会留给女性的选择,还是相对少;对女性的要求,还是相对多。中国女性生活的幸福感很低、焦虑很多。二十几岁就说自己老了担心嫁不出去,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也不能免俗。这让我非常困惑,我也希望在影片里去尝试探讨。



南都:您刻意把故事叙述得尽量温柔,也加了不少纯真的东西。

文晏:并不是要展现暴力才能鞭挞暴力。现实中无形隐晦的暴力更可怕。我隐去了犯罪人的形象、连侧脸都没有,就是因为我对他不感兴趣。我更想探讨其他人是不是尽到了责任?社会又给予他们什么保护了? 



南都:剧本创作打磨了一年,筹备花了四年,时间挺长的。是做了不少社会调查吗?创作过程中有比较卡壳的时候吗?

文晏:其实最先是去看景,当时没确定故事要放在哪里讲。我到南方的一些城市转了转,从地点、海边的氛围找灵感,也读了很多社会新闻,跟一些心理咨询师做过交谈,设计过一些类似的剧情。这些都对我的剧本有帮助。其实最困难的还是找到和融合那两个线索,还有玛丽莲·梦露的雕像。


南都:雕像是当地原本就有的,还是自己做的?

文晏:自己做的。但是考虑到安全和时间问题,我们只做了半个雕像,它的腿部是实景。另一半则用特效后期制作的(笑)。


电影中巨大雕像的侧面


南都:是怎么想到用梦露这个意象的?

文晏:刚开始写剧本,我看到一则新闻。广西有座小城,建了一个号称世界最高的梦露像。但由于裙子飞得太高,雕像立了六个月后就给拆了。网上有些照片,还有居民贴了横幅说“梦露不要走”……


我好奇,在这个很多人都没怎么听说过的城市,他们会对梦露有什么了解?为什么这么留恋这个雕像?我觉得这个故事归根结底说的是爱的缺失,小文需要父母的爱。小米是个流浪儿童,也没有家庭关爱,莉莉则是想要得到男朋友的爱。耿乐的父亲角色,则缺失夫妻的爱……



南都:那从《水印街》到《嘉年华》,您觉得自己在执导方面,有什么具体的转变和成长吗?

文晏:反正都处理不好(笑)。(《水印街)是什么状态和情况?)成本更低,拍摄期更短,不到一个月,很抓狂。我觉得还是需要准备得更充分吧,每次我总是计划着要准备得特别充分,但最后都会时间不够,可能是演员、拍摄地的档期等等各种因素,很仓促就上马,所以总是觉得不满意。这次就稍微......比较早就自暴自弃了,就这样吧!(笑)



南都:“自暴自弃”,怎么说?

文晏:就是我属于崩溃型导演,基本上每天都觉得拍得很糟糕,觉得全是问题而且解决不了。其实我意识到这是我性格上的问题,但又很难克服。现在,我要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崩溃.......嗯,就这样吧!


但反过来说,其实也不全是这样的。中国的电影工业不太完善,它做不到那么细、那么规范,所以拍摄现场才会出现很多问题,也不可能100%解决——当然我会逼自己规避这些问题,或者在缺陷情况下,想别的巧妙方法呈现故事。



每部戏,都会带着很多的遗憾进入后期制作,然后再通过剪辑、声音和音乐来弥补。这就是在中国做电影普遍的状况。少做弥补的工作,更多提早的准备和充分的发挥,我觉得这才是更理想的情况啊。


我要求比较多吧,我觉得是正常要求,但工作人员可能就......有很多人和我说,她从来没参加过导演要求这么细腻的电影。可是难道不是每部电影都该这样的吗?这是我一直以来感受到的遗憾。


在六七十年代电影的黄金时期,每个环节都是可以加分的,但现在我的情况是,主创团队很棒,但落实细节、让“小朋友”去干活,他们就没有接受过这样的训练,他们大多数一年会拍四五部戏,那另外四部很可能都是没有严格要求的,那下次他们再回来拍(标准高的),就又要适应了。


南都:内地公映版本和威尼斯电影节上一致吗?

文晏:一样的,内地公映版本不会删减。


南都记者 刘平安 晓午


* 公众号如需转载本文,请联系影视圈观察所(ent_Institute);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没看够?戳下方标题

刚刚,北京红黄蓝幼儿园回应“虐童”事件!涉事教师被停职,教育部行动


刘昊然魏大勋papi酱实力代言,开售场面堪比iPhone X,这款羽绒服彻底火了


再见,六婶!邵逸夫妻子方逸华病逝,享年83岁,今年未出席TVB台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