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解读收购映客的估值70亿;「互联网下半场」谬误;靠谱投资人有哪些特质?丨一周开氪精华汇总

2017-05-21 开氪团队 36氪



每周日早上,我们为你带来这份精心准备的「开氪小报」。我们将从上一周5个「开氪」专栏十余篇精彩文章中,为你摘出「5个1」:1个观点,1个问题,1组关系,1个概念,1组误解。


enjoy~





整理 | 开氪团队


一个观点

互联网的下半场


我认为下半场这种说法,其实是一种井底蛙的世界观,人在井里,便以为世界就是井口那么大,所以你才会在一个极小的时间片上切分出上半场、下半场。


电力带来的能源革命已经进行了近200年,仍然方兴未艾,互联网带来的连接革命怎么可能刚刚过了二十几年,就已行程过半?


在任何阶段,都有粗放式发展的企业,也有精细化发展的企业,一点都不奇怪。奇怪的是,当粗放式发展的企业决定开始精细化发展了,它却要把自己转换发展模式的那一天界定为互联网下半场的开始,这就有点太目中无人了吧?


这就像在以光年为尺度的宇宙中,你却在计算走了多少里,以及午饭前是否能走完前半程。


互联网下半场只不过是一套话语体系,它是言说者用来自我认识与自我接纳的。中国的领导人通常会建立自己的理论,其实就是一套自己的话语体系。


但是任何话语体系都要有自己的参照系,就像牛顿第一定律只有在惯性系中才成立,离开特定的参照系,真理也会变成谬误。下半场理论脱离了具体公司,同样是谬误。


来自《keso的互联网洞察》

文章《"下半场"其实是一套话语体系》作者keso




一个概念

单位经济效益


单位经济效益就是:在商业模型中,能够体现收入与成本关系的某个最小运作单元。


想要分析Unit Eco,第一个任务就是判断和选定某个商业模式中的“最小运作单元”。


当单元选定之后,就是判断围绕这个单元的收入和成本组成了。


基本上,一切上门服务型O2O都可以用这个公式来验证其商业模式是否成立,你听起来再复杂的O2O生意,最后落到商业模式的公式上也就是这么简单的三个东西,基本就没别的了。而很遗憾的,基本上所有的O2O公司的这个等式的结果都是小于号,也就是每个人每小时服务创造的收入是不及成本的。


来自《5分钟创业课》

文章《单位经济效益模型的理解和使用(上)》作者曲凯




一个问题

什么是靠谱的投资人?


信任与口碑能够支持一个人走得更远。成为一个靠谱的投资人,需要以下4种特质:


1、反馈时坦率而坚决

尤其是拒绝时,能电话就别微信,有必要当面就别电话。第一句先给结论:我们不投,然后再阐述背后的逻辑。买卖不成仁义在。


2、轻易不给建议,但能提供大量观点

建议和观点的差别在于,建议需要为落地的可行性负责,观点只需在制订落地方案时拿来参考。能输出客观分析,又不越界点江山的人,是值得信赖的对象。


3、善于把握双方的核心利益

本质是在换位思考和守住利益之间找平衡,通常体现在谈判的关键节点上。简单来讲,在重大条款上不纠结的人,就是那个懂得把握核心利益的人。不纠结不意味着容易达成一致意见,也可能意味着坚持一个观点不松口。


4、拥有「正常人」的思维

对投资的本质有客观认识:钱是第一重要的,钱背后的资源可能是阶段性重要的,也有可能是不重要的,一切取决于团队有多给力。如果资源真能为创始人所用,多半也是产品技术销售之外的,比如招聘,比如公关。除钱以外,VC对创始人的价值大多体现为『陪伴』层面,难的时候帮忙打气,遇事有人商量,其余时间藏在后头不说话。也可以说是找好了自己的位置,不折腾。


来自《投资人的秘密》

文章《靠谱投资人的4个特质》作者黎竹岩




一个误解

做让全天底下的人都喜欢的品牌


有人说了,“个性会不会让人误解或者会让人讨厌,会让一部分人不喜欢我呢?我本来是需要更多的人喜欢的呀!”想跟各位来沟通一个观点,那就是在如今的时代,一个品牌想做到让全天底下的人都喜欢,已经非常难,或者说已经不可能了。


在如今这个时代没有个性,就是被人最大的不喜欢。所以没有个性的品牌才会遭到人的误解。有个性或者建立起你在某一个方面的独立性和观点,本身这就是一个认识效率更高的事情。


那么建立个性的过程当中,你必须要抛弃一种误解,就是我会不会得罪某一部分人,或者不被某一部分人喜欢。前提是你只有某一部分人先不喜欢你,才能被另一部分人喜欢呀。所以我们的品牌在认识这个阶段不要过于贪心。大家觉得我的品牌一定是全天底下的人都喜欢我?其实没有那样的品牌。


来自《300天品牌思维修炼》

文章《品牌认识:有个性的品牌,认识效率更高》作者李倩




一组关系

估值与收购价


过去一周,关注直播行业的朋友应该都已经看到了A股创业板上市公司宣亚国际的公告,通过全部现金的方式收购至少50%映客的股份。


加上宣亚国际是一家仅仅上市3个月,市值70亿,现金储备3个多亿的『小』公司;即预计映客的收购估值要低于16年9月昆仑公告的那轮(2.1亿-3%)70亿人民币的估值。但我个人感觉,这次交易最后映客的估值不会低于之前的70亿,但这个估值其实更多是『做』出来的,至于这个局到底能不能做成,做成之后会是什么样,现在都是未知。


这次映客寻求并购交易,估值的基础其实已经有了,其一是上轮70亿的估值,其二就是16年的巨额利润。


如果未来的收购价格假使是真的如我所料是超过70亿的,那么看上去可行的交易方案就是宣亚需要举债35亿,甚至更多,比如40亿?这个债从哪里来呢?银行么,我觉得不太现实,那么只能是其他金融机构了……那么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个债权产品的年化利率得是多少?


如果40亿,按照年化8%,就是3.2亿/年的利息,我们不考虑本金的偿还单纯看这个利息支出,映客+宣亚一年的利润顶得住么?有可能顶得住,那么本金靠什么还呢?未来公司股票的增值收益么?如果是这样的话,谁可能参与这个交易呢?


其实本质上这次映客并购就是一场局,你会发现交易新闻一出几乎所有的二级市场分析师都在推昆仑,因为无论怎么样,只要最后交易能成的话,昆仑一定是大赚的;而巧合的是目前昆仑和宣亚的前三大流通股股东其实都是一家人:中邮系,中邮系控制30%宣亚流通股和10%+的昆仑流通股,所以……


下面该看证监会的了……


来自《投资人的秘密》

文章《宣亚收购映客,一场铤而走险的『局』》作者庄明浩








推荐阅读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

苹果竞价排名有望落地中国,关于App Store搜索市场你应该了解这些


长按识别图片二维码▲订阅「开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