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骄傲!九江人的这个绝活,入选省级非遗!

南海九江 2023-02-24


5月20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了广东省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南海区九江鱼花生产习俗项目成功入选


至此,九江镇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0项,其中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增至4项(九江煎堆制作技艺、九江双蒸酒传统酿造技艺、九江传统龙舟文化、九江鱼花生产习俗)。


九江优质鱼苗


今天,带你走进
九江这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品读九江水乡故事
领略非遗文化魅力



九江鱼花生产习俗



九江鱼花生产习俗是九江乡民在鱼花捕捞季节,据气象预测鱼花流经时间,在河段设立鱼花埠,捞取鱼花后进行分类、培育管理,以及交易和运输的民间生产模式。该习俗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带动的家鱼养殖极具岭南地域特色,是珠三角农耕文化的重要构成。


细如发丝的鱼花。


明代初年,九江人便开始在西江河段装捞鱼花。弘治十四年起,九江乡民奉旨承西江两岸鱼埠。《广东新语》《九江儒林乡志》等文献均有详细记载。鱼花的便利供应,为桑基鱼塘的经营模式提供了先决条件,屈大均描述九江:“地狭小而鱼占其半,池塘以养鱼,堤以树桑,男贩鱼花,妇女喂爱蚕,其土无余壤。人无敖民,盖风俗之美者也。”


数鱼花


九江乡民在长期鱼花生产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很高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在每年鱼花捕捞季节,乡民事先在湾环处设鱼埠,并在日落时分察看天气天象,预测鱼花来自何江,到以何日。


目前,九江点算鱼花的规则、鱼筛度量标准、鱼筛和鱼碟的计量法等仍在全国淡水养殖业中沿用。发展至今,九江鱼花生产量在全国占比仍较大,九江鱼花生产习俗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发展人工繁育,恢复濒危品种等探索和实践已迈向现代化管理。


小朋友观摩学习鱼筛制作技艺。


早在2012年和2019年,九江鱼花生产习俗先后入选南海区、佛山市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次再次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方面是对九江鱼花生产习俗的高度认可,另一方面也丰富了九江鱼花生产习俗的文化内涵,彰显了九江镇深厚的渔耕文化底蕴。


作为国内乃至亚洲地区著名的淡水鱼苗之乡,九江正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品质水产养殖示范区”,进一步扩大影响力。


据介绍,九江全镇鱼苗场共66家,合计面积约4000亩,水产业年均鱼苗孵化量达1000亿尾,约占全省产量的12.4%、全国产量的7.6%,产值超7.1亿元。其中,生鱼苗年产量约30亿尾,占全国产量的35%~40%;加州鲈苗年产量达150亿尾,约占全国产量的60%;黄颡鱼苗年产量达20亿尾;鳗鱼苗年培育量超2000多万尾,年最高产值超3亿元。


目前,九江正通过打造“中国淡水鱼种业名镇”和“粤港澳大湾区高品质水产养殖示范区”,为形成粤港澳大湾区地域特色的科学产业布局提供底蕴深厚的文化和技术支撑。


来源:九江镇文化发展中心、珠江时报通讯员:何万里
编辑:佛山新闻网 丁锦漩
审校:温爱霞、吕燕珊、曾梦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