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了这个基础,修行就有了踏实感

佛教慧日 2021-11-04




《天台宗纲要》,是智者大师对佛陀一代时教的高度总结,对于我们了解佛教来说,这也像是一个道的次第。我们平常都在藏教的范围里,甚至连藏教也没有好好地去学、深入地去了解。佛法里越重要的部分,实际上我们越不懂;轮回里那些不该懂的,反而不教也懂。



就像我们这两天学习别教的内容,别教是三界外菩萨所持的智慧状态。你说三界外菩萨持的状态,我们怎么能知道?这就是智者大师了不起的地方,他能把佛的智慧和盘托出,托到我们中国来,所以我们称他为“东方释迦文”。




凡夫也好,小乘智慧也好,虽然说破我执,破我执就是因为我执重。虽然小乘着重破我执,但并不代表破了我执之后就没我执了,还是有我执的习气,所以他非常难以接受大乘的智慧。大乘的智慧、三界外菩萨的智慧,岂是我们三界内的人能揣度的?所以说学藏教的人都属于钝根。那我们连钝根都不如,否则学了藏教,多少也能证点圣果。


曾经有人问一位大师:“佛教说人有轮回,怎么才能让人相信呢?”大师问道:“今天你能看到明天的太阳吗?”那人说:“看不见。”大师问:“那你相信明天会有太阳吗?”那人笑着说:“我明白了!”


从这段对话里我们能得到什么启发?对因果规律的信心,这种相信是靠理性的。相信因果是一种理性的智慧。



乃至就是藏教的偏空法性,都不是一般人能够想象的,都是要修证到的,在修中引发智慧。我们在七不退法里面着重讲了安般法,从风大引申到四大,从色蕴引申到五蕴,从外在的风大到触的受,再到内在的蕴聚,然后引申出我们的慧观。色法、名法,然后再一层一层地生起不生不灭的觉照。


所以我们有机会要多学一些藏教的内容。没有这个基础,修行就没有踏实感。如果从小乘起修,这样一点一点修起来、引申出来智慧,就步步都非常稳。




鸠摩罗什大师就是这样修过来的,先有非常厚实的小乘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再学习大乘。大师七岁就出家了,小小年纪“日诵千偈合三万二千字”,等到师父讲解文义时,一听就通晓义理。九岁时,拜当时很著名的小乘法师槃头达多为师,十二岁,就能受国王的邀请登坛说法。


后来,大师在苏摩法师的影响下转学大乘。在龟兹国的新寺,他得到一本《放光经》。刚开始读诵经文时,只看见空白书牒而看不见经文。大师知道这是魔障,决心更加坚定,最终魔去字显。随后他又听到空中有声音说:“您是有智之人,何必再读这些经文。”大师回答:“你去吧,我心如同大地安稳,非你能影响。”无论面对什么境界,他都提起智慧来提醒自己,这样几年间就通达于大乘。


这时,他想起当年的师父槃头达多,知道师父未悟入大乘,想亲自去启发他。恰巧槃头达多远道而来,登门拜访。鸠摩罗什大师借机向师父开示大乘奥义。经过一个多月的辩论推陈,槃头达多终于生起了大乘智慧,当下就给鸠摩罗什大师磕头,说:“和尚是我的大乘师父,我只是和尚的小乘师父。”这件事也传为佛教界的美谈。这也说明,大乘智慧是真实不虚的,确确实实不是一般的小乘智者能够领悟的。



大乘的根本特质是菩提心,如果师父没有真实的菩提心的功德,弟子也不会得到菩提心的传承。小乘的核心是出离心,同样,师父如果没有真实的出离心,弟子的出离心也很难生起。


一个人如果有真实的出离心,跟着他,就真的不会贪恋这个轮回。有出离的心,然后学着这些法,那你就心无旁骛,就像得到了一个出离三界的梯子,你就会沿着这个梯子一直往上,不会向两边看,不会再去贪执轮回的东西。


——三参法师古文殊寺




相信因果是一种

理性的智慧


   无垢清净光 慧日破诸暗 

能伏灾风火 普明照世间


回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扫描二维码关注

佛教慧日微信平台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