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旅游

昆明翠湖边这个卖花郎火了!好多游客都为他而来……

春城晚报 春城晚报 2023-08-03

“要带支荷花吗?如果你会背《爱莲说》或者《大观楼长联》的话,我们可以送你一支荷花哟。”


夏日的翠湖,身着汉服的“卖花郎”和“卖花姑娘”吸引了无数游客、市民前来打卡。



身穿汉服背箩筐

这位卖花郎不一般


一袭汉服出街,身背装荷背篓,卖花郎将臣和卖花姑娘“小尾巴”都是汉服爱好者。工作之余,他们会去斗南花市进购一些荷花和莲子,到翠湖、南强街、胜利堂等地售卖。没想到因这个小举动,会意外在网络走红。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近日在翠湖南门看到将臣和“小尾巴”时,他们正在和几位游客合影留念。旁边的摄影爱好者一边指导游客拍照姿势,一边抬起手上的相机“咔嚓咔嚓”按下快门……身着明制汉服的将臣向记者介绍道:“我身上穿的是明朝读书人所穿着的长袍,比较宽大,有两个衣摆,头上的帽子是用布做的四方逍遥巾。”



除了将臣的衣着打扮外,记者注意到,他身上所背的大背篓也格外引人注目。竹编背篓外贴着写有“芙蕖”二字的正丹纸,侧面还悬挂着一个葫芦。 


“小尾巴”向记者介绍,他们之所以在背篓上粘贴“芙蕖”二字,一方面是因为芙蕖是荷花的古称,在天下第一长联——《大观楼长联》中也有提到“九夏芙蓉,三春杨柳”;另一方面,“芙蕖”谐音为“福气”,是一种美好的象征。背篓上挂着的葫芦谐音为“福禄”,装有水的葫芦瓶既可以随时给荷花浇水,使其保持新鲜,也寓意福禄双全。她说:“我们不仅希望游客和市民能够买到含苞待放的新鲜荷花,也希望借荷花和莲子表达对他们的美好祝愿,希望他们的人生能够‘好运莲莲’。”


有朋自远方来

请收下这份独属昆明的浪漫


将臣和“小尾巴”沿着翠湖荷塘卖花,不时有游客和市民来询问、打卡。上海的赵女士早前在抖音上看到将臣,专程带着女儿来昆明旅游。她激动地说道:“我在马路对面就看到他们啦!于是便赶快带着女儿跑过来拍照,希望能给她带来一次寓教于乐的体验,在生活中感受古诗词和汉服的魅力。”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特意带了自己临摹的《兰亭集序》前来打卡的3位初中生,在购买了荷花后,又完整地向将臣和“小尾巴”背诵了《爱莲说》全文,将臣按照约定赠送了荷花给他们。将臣表示,游客和市民不但可以直接向他购买荷花,还能通过背诵《爱莲说》或者《大观楼长联》全文免费获得荷花。


回忆起自己卖花的经历,将臣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在南强街卖荷花时,遇到过一位台湾母亲带着孩子过来旅游。双方对古诗词进行一番交流后,虽然没能把《爱莲说》背出来,但将臣依然向对方赠送了荷花。“我们希望将传统文化宣传出去,让大家能够重新回忆起一些美好的诗词美句,即便小朋友背不出《爱莲说》或者《大观楼长联》,我们也会对他们给予一定鼓励。”将臣对记者说道。



记者注意到,将臣和“小尾巴”在卖花、赠花之余,都会和顾客们聊聊家常,遇到远道而来的游客时,还会向他们推荐云南的景点和美食。“一般情况下,我们每次出来卖荷花,可以卖七八十枝。少的时候,每次会送出五六枝荷花,多的时候则会送出20多枝,我们也非常欢迎同学们组团来‘背书’。”将臣打趣道。


“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方式,为昆明增添一抹色彩。虽然卖花不赚钱,但一想到是自己喜欢的事情,还能宣传昆明和古诗词,就觉得值了。”将臣表示,除了最近的卖花活动外,在明年过年前,他和“小尾巴”还会在街上免费为市民发放春联,希望能增强大家对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的记忆。


来源: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蓝灏、郭明鉴,实习生 杨宇薇 摄影报道

一审:杨茜

责任编辑:王维娜

校对:朱咏梅

主编:陈洁

终审:编委 曹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