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丹青:以我的性格在这个时代,一败涂地

梁启超 王育琨频道 2022-10-29


陈丹青这个人

“以我的性格在这个时代,一败涂地。”


陈丹青画作大全,以及渗透其中的器识、胆识、孤独与精神。


01 .陈丹青谈出身

我从小经历的全是失败。我上不了学,然后到了农村,招工从来没有我,出身不好,这种屈辱,这种失败。所以等到我很年轻的时候,我已经是一个很老成的人,都无所谓,OK,不行拉倒,就这样。我最难受就是一个人很有才能,到老了还没出名,那真的蛮苦的,木心就是这样。


02 .陈丹青谈年轻人


我不确定我现在对年轻人的感觉是什么。至少在网上,年轻人现在蛮凶的,他们蛮凶的,因为其实他们很弱,他们在很多领域无法说话,所以在某些问题上,他们非常凶,OK,你凶,我就silence算了。


03 .陈丹青谈成功


以我的性格在这个时代,一败涂地,活在今天必须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机会主义者才行,你得足够无耻,足够勇敢,我不带贬义。我们的成功都不是靠我们的业务之外的人际关系做到的,可是今天太重要了,几乎是决定性的。


04 .陈丹青谈木心

我永远想起来就是我和他两个人,不牵扯到功名,不牵扯到传播,不牵扯到成功,什么都没有,一个老混蛋和一个小混蛋,两个人都是失败者。


05 陈丹青谈娱乐

我到现在做的唯一有价值的事情,就是用视频去娱乐大家。娱乐是很伟大的一件事情。

小编摘录

2021.6.23


精选阅读:


陈丹青:真有出息的青年不做这类事



史诗级整理:认清陈丹青的真面目!

源 | 荟萃苑



作为画家,陈丹青是位通才作为作家,他的写作风格卓然言辞深刻犀利而痛快他对中西艺术及社会现象等诸多问题都进行了颇有价值的思考


陈丹青做过很多演讲、访谈他对教育、城市、影像、传媒等文化领域、社会诸多现象都具有独到见解并以其率性与机智给予公众心智与感受力的冲击

他是目前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批评者敢于公开表达自己思想与观点并大声疾呼的公众人物也是被很多人认可的一位现代中国以自由主义精神深刻思考的坚定先行者


在陈丹青身上有着很多知识分子已经不具备的人道情感和人格力量敢于对现实提出质疑对很多社会事件有着知识分子本该有的冷静思考和犀利批判公众对陈丹青的掌声与拥护,也传递了一种渴望:
便是希望这个国家多几个陈丹青来改变集体沉默、习惯了伪装的时代面孔希望中国的知识分子能再勇敢一些、再犀利一些、再清醒一些


每一个他都是真实的他那股子独有的对真实的追求就是他我们需要的就是这个真实的陈丹青这个有器识,有胆识的知识分子



从小开始就迷恋于绘画


1953年,陈丹青生于上海祖籍广东台山市三合镇良村


陈丹青出生时父亲陈兆炽因喜爱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诗句为他取名“丹青”翌年小儿子出生,取名“丹心”


陈丹青在上海闹市区石门一路石库门弄堂里长大自幼喜欢画画, 从小就想当个画家。陈丹青说:“我的父亲陈兆炽,是第一位引导我
热爱文学、热爱艺术,教我文艺理论,最初给予我文艺立场的老师。”

儿时的陈丹青与母亲
艺术启蒙
陈丹青4岁那年,父亲被戴上“右派”的帽子又因爷爷陈砥中是黄埔军校学员所以家里的书籍、画册被一扫而光陈丹青难过得整天没说过一句话父亲宽慰他说,没有画册临摹可以到公园、马路去画后来有一天,父亲捡到一张扑克牌背面是侨居意大利的俄国画家的杰作《意大利姑娘》拿回家送给了陈丹青临摹,他竟然画得栩栩如生


初学油画
陈丹青14岁那年跟着学校的美术老师到处去画毛主席像登上脚手架,在好几米大的铁皮或墙面上画两年画了120多张毛主席像陈丹青白天画像夜晚临摹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的素描


陈丹青第一幅涂抹的“油画”是用别人送给他的颜料临摹列维坦的风景画画在涂了上海叫做“鱼皮胶”的小纸板上画完后大为得意,立刻举起来朝着电灯泡欣赏油画的反光,可是毫无光亮后来才知道那是水粉色因为很多抄家物资流到上海使陈丹青有机会临摹到欧洲的油画资料当他第一次看到世界美术史图册时,激动不已这些都为他以后画《西藏组画》埋下伏笔


上山下乡成了流放少年

1970


陈丹青初中毕业即被“文革”流放
一个16岁的孩子就这样远离亲人,开始辗转赣南与苏北条件恶劣的农村插队落户勾销了上海户口几乎是晴天霹雳,陈丹青茫然离开曾经打架、画画、斗蟋蟀、爬屋顶的上海石门一路老弄堂。“那是很绝望的一个记忆,我觉得全部黑下来了我上海大都市长大的然后就那么一个油灯我们三个男孩子挤在一张床上我记得一晚上几乎醒着的几斤重的老鼠,整夜在我们被子上窜来窜去第二天早晨下雨那种雨打在瓦片上的声音,非常茫然然后出来叼根烟,看着那个秧田那个四月份下雨的山就是绝望,脑子里是空的。”


生活陷入水深火热
“下地插秧,苦透了一边插,一边手指缝渗血,山里的地,是沙地伸到水田里晃晃,血迹淡了,继续插秧可是插秧回来,蚊帐里举一本“普希金”看看,巨大的快乐我很会干农活,秧插得齐,会挑担子我能挑一百斤谷子,一百斤谷子比同样分量的东西更沉十里山路不换肩上山的步子怎么走,下山的步子怎么走水塘里怎么走,石子上怎么走,我都会挑到粮仓,金黄的粮仓,非常美粮仓里的谷子那么多我这一百斤倒进去,就不见了”

1988年作 自画像
1 9 7 3
20岁那年,陈丹青辗转又到了苏北的江浦石桥公社的农村插队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蹲在村办的骨灰盒厂画了近千个骨灰盒心情极其压抑的他经常跟老木匠就着咸菜喝闷酒

1 9 7 5
22岁那年,陈丹青插队已六载竭尽全力争取南京商业局招收的装卸工名额表填了,体检通过了,最后一分钟被否决因为他是上海知青,招了他就占了南京知青一个名额,他眼看幸运者挤在车上开回城里去了,独自淋着大雨赶路,发高烧大病一场。


绘画之路渐入佳境
在艺术上,陈丹青出道很早。
从1970年到1978年的农村插队落户期间
在极其恶劣的生活、劳动中,他一直坚持自习绘画。20岁那年被调到江西出版社参加连环画学习班,
天天画连环画,非常开心不用种地了,就想从此做个连环画家。1973年,陈丹青居然出了
《边防线上》《飞雪迎春》等三四本连环画。




1974年,又被调到省里参加油画创作班开始画革命油画,他的第一张油画创作《老将和小将》


1974年,陈丹青向家里要了40块钱从江西混票到上海然后换火车到北京看全国美展第一次上北京就像后来到纽约、到巴黎走进中国美术馆就像走进卢浮宫一泡一整天,赖在几幅画前


1975年,陈丹青为小说《青石堡》创作插图


1975年3月,陈丹青又辗转到苏北插队当时他的油画和素描功底已经相当扎实其作品在南京艺坛引发了不小的震动1976年,陈丹青创作了大型油画给毛主席写信
《写给敬爱的毛主席》
初次进藏
1 9 7 6
陈丹青被当做人才借调到西藏搞创作首次进藏。西藏对陈丹青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一是他找到了“文革”当中的一个特殊的题材—— 少数民族的题材也为后来的1980年二次进藏创作《西藏组画》奠定了基础二是毛泽东去世后可以画悲剧,可以画人在哭因为“文革”时不可以出现悲剧场面所有工农兵都要笑得红光满面因此,陈丹青早期的代表作 ——大型油画《泪水洒满丰收田》以及《进军西藏》诞生并于1977年分别入选《全国美展》《全军美展》

《自画像》
《小牧民 素描》

《牦牛群》
1 9 7 7
创作连环画《周恩来年轻时代在天津》


1 9 7 8
应《连环画报》约稿创作连环画《维佳的操行》这些作品都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陈丹青在全国已是名声叫响的“知青画家”与北大荒的知青画家群遥相辉映

共青团员
女共青团员
西藏组画的溯源与颠覆
1 9 7 8
陈丹青以同等学历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生班使他获得了一纸文凭

陈丹青的准考证


《爱情在一九七八》

《穿红军军装的女模特》

1979年作 《人体》
1 9 8 0
陈丹青为准备毕业创作,二次进藏体验生活创作了七幅油画以及一沓速写七幅油画分别为:《母与子》《牧羊人》《朝圣》《进城之一》《进城之二》《洗头》《康巴汉子》后来被约定俗成地统称为《西藏组画》此时陈丹青只有25岁

《母与子》

《牧羊人》

《康巴汉子》

《朝圣》

《进城之一》

《进城之二》

《洗头的藏女》


《进城之二素描稿》

《藏人写生》

《吹竖笛的牧羊人》
陈丹青的《西藏组画》引起了美术界与文艺界的极大震动
所有文艺报刊争相刊发与评论奠定了其中国美术里程碑式的历史性地位被誉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现实主义经典之作《西藏组画》持续获得广泛的关注、评论、研究并蜚声海内外至今艺术界仍存在着“陈丹青情结”

西藏组画 素描稿

西藏组画 素描稿
《西藏组画》被公认为是中国写实油画自前苏联影响转向溯源欧洲传统的转折与发轫同时,《西藏组画》还是对长期盛行并严重教条化的政治主题性创作模式的颠覆在特殊的历史时代难能可贵地首次公然摒弃主题性的虚假喧嚣还原于艺术的真诚将视野专注于身边、非英雄、非主题的生活真实蕴含了一种人文精神 ——对人的价值的进一步思考与呼唤《西藏组画》成为20世纪70、80年代交替时期写实主义思潮的发端与代表,影响深远为其后国内“85新潮”及现代艺术运动埋下了伏笔

西藏风景

西藏组画画稿

卷发男子

西藏姑娘
陈丹青说:当时我觉得可以摆脱苏联的那一套画法要像米勒、柯罗、库尔贝那样去画画得小一点、朴素一点,法国乡村画展对我影响很大这时,我的上海“基因”也起了作用:我少年时代的开口奶就是民国上海遗留的老派欧洲绘画我也记住了库尔贝说的“画你眼睛看见的东西”就是要无内容、无主题、无情节、无故事的一个小画面组成生活形态
1 9 8 1

《风吹草低》

《荒原呼啸》


我想让人看看在遥远的高原上有着如此强悍粗犷的生命如果你看见过康巴一带的牧人你一定会感到那才叫真正的汉子我每天在街上见到他们成群地站着交换装饰品或出卖酥油他们目光炯炯,前额厚实盘起的发辫和垂挂的佩带走路时晃动着沉甸甸的步伐英武稳重真是威风凛凛,让人羡慕
《进城之六》

《蒙古少女》


《呼伦贝尔小牧民》
他们不肯给我画,我只能画速写他们浑身上下都是绘画的对象我找到一种单刀直入的语言他们站着,这就是一幅画倘若没有画中一个个美丽的西藏男女赏我激情与能量我不可能画出这批画就只有一个理由,就是年轻,很想画我看《西藏组画》,仿佛打量别人的作品:它们画得那么专心致志,而且,非常善良

《牧羊少年》
架上思变与并置差异
1 9 8 0
陈丹青毕业后留校任教于油画系第一工作室
1 9 8 2
陈丹青按捺不住对西方艺术追本溯源饱览油画原作的动意遂从中央美术学院辞职,移居美国纽约

《西藏风景》
1 9 8 3
6月,陈丹青的画展成为中国当代画家在美国举办的第一个个展之后,他在美国取得了属于一个艺术家应有的成就

《村庄》

《康巴汉子之二》

《拉萨市场》

《刮牛毛的牧人》
1 9 8 4

《布达拉宫夕照》

《西藏姑娘》
1 9 8 5

《进城之四》

《进城之五》

《梳妆》

《晴日的拉萨小街》
1 9 8 6

《放牧》

《挤牛奶》



《牧羊女》

《西藏速写》

《西藏》

《洗头的藏女之二》

《临埃尔·格列柯第五封印的打开》
1 9 8 7



《黑军靴》
《人体素描》

《延安时期的毛泽东》
当时的纽约后现代艺术全面登场陈丹青开始实践新的表现方式:做大型并置系列摆弄视觉与历史,为“历史画”寻找当代语言通过临摹各种经典和当代影像图片,然后并置以及画中画、写生静物等在影像、装置、行为大行其道的国际艺术情境下
思考当代架上绘画在图像泛滥时代的存在意义呈现出独立的新的价值观陈丹青创作了一系列二联、三联、多联画他并置了历史名作与当代图像用以揭示历史演变中观念行为的断续异同他将当代女子的黑白图像与米勒的《拾穗》并置将因偷食禁果被驱逐的夏娃与偷情被曝光的黛安娜并置

《1995年作 静物》
创作了“ 画中之画 ”
1 9 9 5
陈丹青产生了一个让自己吃惊的念头:所有挂在墙上的画、所有装置作品,都是“静物”于是他完成了一组15米长、两米高的十联画《静物》其中的九个画面,是各种画册中的当代装置艺术他想,既然画照片,就可以干脆画书、画画册两年后,他在地上摊开几本画册,画成一幅写生此后,他的画册写生一发不可收,他由浓至淡、由繁至简从西方美术史图像转向中国画图像从一堆叠放的书到一本摊开的书他常把不同时期、不同的印刷品放到一起画

1995年作 《女画家肖像》

1996年作 静思


1996年作 《女人像》
1 9 9 7

1997年作 《静物》

1997年作《 人体协奏曲》

1997年作 《艺术家肖像》

1 9 9 8

《董其昌双重奏之一 布面油画》

《董其昌双重奏之二 布面油画》

《董其昌与朱耷 布面油画》

《沈周、董其昌与八大 布面油画》
陈丹青说“如今我与国画的关系已经颠倒错乱:除了守着一摊油画工具,我变得不爱看油画古人说,称阅读不如背诵,背诵不如抄写绘画亦然倘非亲手临摹,此前我莫说不曾‘懂得’甚至谈不上‘看见’国画 —— 奇怪经由临写国画,我的油画手艺长进了我却恍然自以为真的是在画国画”
1 9 9 9

巴罗克协奏曲之三 布面油画

三树图

山水书画

书里乾坤

王蒙 布面油画

维纳斯协奏曲 布面油画

仿北宋郭忠恕《辋川别业图》

山水 字对与春宫

1999年作 书

倚靠协奏曲
直面生活
2 0 0 0
陈丹青于2000年回国后
曾带着学生去北京二道沟村“下生活”画农民、退伍军人,去矿区画井下工人也曾在国外美术馆临摹世界“原典”他时刻呵斥自己:放老实一点,回到写生,坚持写生这是一个图像时代而一直坚持写生、写实的陈丹青称自己是活在一个“前现代”社会他排斥依赖照片一如他当年仅靠速写便画出了《西藏组画》


2001年《国学研究院》作品惟妙惟肖,神韵毕现
表现了五位在中国近代学术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大师的形象在画面上从左向右依次为:赵元任、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和吴宓

2001年作 人体脚写生

2002 人体速写
2 0 0 3

2003年作 渐江与石涛

2003年作 裸女

2003年作 向哈尔斯与盎格尔致敬
2 0 0 5

白炽光下的人体

手扶罗汉椅的女人体


女人体

京郊民工
2 0 0 6

2006年作 渐江独奏
2006年作 渐江独奏曲
2006年作 渐江二重奏
2007 人像
2 0 1 0
陈丹青与杨飞云策划了两个大型美展 ——《回到写生》《面对原典》分别在中国美术馆、中国油画院展出从徐悲鸿、刘海粟等到当下画家三代人的写生、临摹作品第一次集体亮相陈丹青在展览序言里直陈:写生、临摹所凸显的中国油画学习与实践中所产生的概念模糊、意义错位以及艺术精神浮于绘画之上等问题



2011
陈丹青指出:写生与临摹有可能被当代艺术和传统艺术轻视了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写生更是逐渐被贬值大家就对着照片画画,写生已经在画家实践中全面退场30年来,全国院校师生的写生能力一代不如一代,而事实上第一代的写生仍没有过关
2 0 1 3


画家的文学创作
作为作家的陈丹青,出版了一系列文学作品:《纽约琐记》《外国音乐在外国》《多余的素材》《退步集》等十几部书内容涉猎社会、文化、艺术、教育、文学、人物历史、音乐、建筑、两性、城市等等方面其中2005年出版的《退步集》
售出10万册,至今已第19次印刷

《 退步集 》
《多余的素材》在北京三联书店上柜仅一周便以近千册的销量登上排行榜

《 多余的素材 》
陈丹青的书都是畅销书的头几名香港2008年最受欢迎50本书第一个就是他的《荒废集》而且台湾也将出版他的书写作是他于绘画、演讲之外的又一巨大影响

《 荒废集 》
陈丹青曾问读者“为什么喜欢读我的文章呢?
有人答:“大约我们压抑太久了吧。”还有人答:“看你的文字很爽。”陈丹青文字的魅力,部分源自性情、器识另一部分则和他的画一样,建基于强大的写实功力他有捕捉并且再现细节的天赋人性的深浅、文化的歧变在他眼里不过是有质感的日常细节


快意的冲突
关于绘画与写作,陈丹青如是说:“很多感受没法放到画里面去因为绘画就是绘画,它说的是另外一套语言但写作可以让我很好地表达:比如纽约我不会去画他但我可以写它,这是写作过瘾的地方《纽约琐记》尽可能地描述一个真实的你可以有呼吸感的空间我只是以一个纽约居民的身份写这本书的而不是一个海外艺术家我不认为有什么动物叫海外艺术家”
“我得承认,书写、演说令我获得绘画从未给予的快意而当闭嘴描画时我再三庆幸画画比我所能想象的幸福,更幸福人不免有外向或内敛的天性吧,写写画画是在均衡这天性,抑或是一种我目前尚未了解的冲突?而绘画与写作的功效,比我想象的更差异前者是享乐的,自私的后者似乎迎合公众,并被赋予暧昧的责任”
“画家的陈丹青”“作家的陈丹青”“演讲家的陈丹青”“评论家的陈丹青”……屡屡而为的跨界陈丹青锤炼出愈发敏锐多变的眼力和笔力《退步集》《纽约琐记》《荒废集》表明了陈丹青是个善于思考和善于记录的人生活的积累在他的身上和文字中酝酿得越发厚重且沉郁


辞职清华受聘博导
2000年,陈丹青从美国纽约回国随即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聘为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美院当时成立四个纯艺术教学研究室分别为“吴冠中研究室”“张仃研究室”“袁运甫研究室”以及“陈丹青研究室”5月,报考清华美院博士生的24位考生中有5名入围,但最后因外语而全部落榜清华美院考虑到是陈丹青首次招生让这5名考生以博士课程访问学者名义成为陈丹青的学生第二年,这5人再次因英语而失败离校
2001年,第二次博士生考试,22名考生只正式录取2名博士生、2名访问学者而同年,首次接受硕士生报考却没有一个人通过英语和政治的两科考试因此,陈丹青曾长达3年招不进一名硕士生
2002年,硕士考生中,一位绘画成绩位居第一却因英语和政治各差一分落榜陈丹青向学院通融未果此后一年,这名考生在北京租房专攻外语和政治,翌年再考还是专业第一,政治过关了但外语仍未及格,依然被拒之门外陈丹青说:“我不想怂恿她考第三次对一位想当艺术家的青年这样的考试是不折不扣的荒谬和侮辱”而这名考生却已在英国读硕士


对于中国教育体制“ 不想玩了 ”
说起招生制度,陈丹青愤慨不已。
“专业前3名的永远考不进来由于外语达不到那个分数因此他们的画形同废纸我们不能单凭英语分数就把一个孩子粗暴地拒绝在门外”而就在1978年陈丹青自己曾以外语零分、专业高分被中央美术学院录取

陈丹青不认同现行考试制度不认同教学大纲,不认同排课方式不认同艺术学生的品质以“课时”与“学分”算计他认为人文艺术教育不应该以英语和政治考试分数作为首要取舍标准他也不能适应“学术行政化”的体制:“在我奉命填写的所有表格中完全无法体现我的教学思想与教学结果”于是,他“不想再玩下去了”,遂递交辞呈:“当我对体制背后的国情渐有更深的认知最妥善的办法,乃以主动退出为宜我之请辞,非关待遇问题,亦非人事相处的困扰而是至今不能认同现行人文艺术教育体制”

2004 年末,陈丹青愤然辞职,随即引发了一场关于现行教育体制的厉声讨伐。
陈丹青作为一个大学教授在与现行制度不相适应时他没有选择委曲求全他一如既往地坚持了自己——真实为此不惜公然站出来充当反对体制的先行者




丹 青 语 录
关于艺术
艺术家是最狂的,最自得其乐的一种动物
真的美术史是什么,是一声不响的大规模淘汰
文凭是为了混饭,跟艺术没什么关系单位用人要文凭,因为单位的第一要义是平庸文凭是平庸的保证,他们决不会要梵·高
—— 《退步集》



世界上的重要艺术家都不是研究生学历也不是本科、美院附中,有的连高中都没上梵·高就是个病人,毕加索也没有大学文凭当今中国,需要文凭为了就业,得到社会的认可,你就得拿个文凭
你一定要肯定自己的感受,感受是很可贵的东西画出动人的画,凭的是感受,而不是技巧我画的那个朝圣的小姑娘,那么苦、那么好看但她自己却不知道——艺术就是这样,凭这一点点就打动人了。偏爱、未知、骚动、半自觉、半生不熟恐怕是绘画被带向突破的最佳状态



常识健全就是基础素描是基础,素描教学是常识的什么都很重要,但你要说素描最重要,那就对
艺术家是天生的,学者也天生“天生”的意思,不是指所谓“天才”而是指他实在非要做这件事情什么也拦他不住,于是一路做下来成为他想要成为的那种人


关于社会
中国连真正的公共空间还没出现哪里来的“公共知识分子”?进入公共事务时偶尔有像我这样的傻子出来说几句真话大家就很愿意听这是一件很可怜的事情
我从来没有传回任何关于成功的消息我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出国本身就是一种失败



我从小受的教育就是“世界上三分之二的人民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当然,那三分之一就是指活在神州大地上的中国人我实在不忍享受“水浅”而“火不热”的生活,遂毅然出国“受苦”去了——真不好意思我一回来还在美国的不少中国同行就忧心忡忡诚心诚意追问我:适应么?习惯么?后悔么?那意思,就是怕我回来又“受苦”



中国人大抵是惯于取巧而敷衍的,我自己也是如此而我所见美国艺术家,一个个憨不可及做事情极度投入、认真、死心眼儿、有韧性即所谓持之以恒,精益求精是也同人家比,中国人的大病、通病是做事不踏实,做人不老实,要说踏实老实的憨人中国不是没有,只是少,例外,吃亏,混不开放松政治钳制、美学观略略放宽、创作格局稍许多元是做文化起码的前提八十年代用过一个词,叫做“松绑” ——不少语言真形象,一不留神,实情给说出来
您对中国的大学教育很满意吗?您对野蛮拆迁很满意吗?您对医疗系统很满意吗?假如您诚实地告诉我:是的,很满意!很开心!我立即向你低头认罪:我错了,我改,我脑子进水了我对不起人民,我要重新做人,封我的嘴然后向你们好好学习 —— 这样行吧?
真正介入社会,无孔不入的人是商家与政客,数钱,弄权社会的所有缝隙早被他们占有了


关于人生
我真正的身份就是知青我真正的文化程度就是高小毕业中学都没上过
受过小学教育而能做成一些事情的人,太多了受了大学教育而一事无成的人,也太多了“学历”与“成就”应是正比,不是这样的
“丹青:你怎么也叫陈丹青?”接着签了我的名但随即我就后悔了:凭什么人家不能也叫“陈丹青”?我该这样写:“丹青:我也名叫陈丹青。”
无论绘画还是写作,我尽量不说假话我这个人口无遮拦,不知道哪天又会说什么
“科以人传科尤重,人以科传人可知”解释起来,好比你是钱学森,又是博士这博士学位因为你就分量很重可要是你没啥名堂,却拿个博士学位混一辈子你这家伙是个什么料,可想而知 ——我向来讨厌名校学生自视高人一等的那张脸


我为什么喜欢鲁迅?他骂人、斗争,不买账,一辈子叫板
但是孝顺、善良、心软西方一些知识分子、艺术家也是,很惊世骇俗但私下很纯朴、真实中国这样的人不多,要么惊世骇俗,人不可爱要么人可爱,却没有骨头、锋芒“好”必须牺牲很多东西,如果反抗,就得把“好”作为代价中国人的人格不丰富,太单面
我不知道自己懂不懂矿工或农民但我一定弄不懂当官的、谈生意的、玩儿金融的还有毫无表情的科学家,不,一点都不懂—— 这就是我和现实的关系这就是为什么我总是难以和现实理顺关系而且不想理顺


关于教育
将当今教育体制种种表面文章与严格措施删繁就简不过四句话:将小孩当大人管将大人当小孩管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复杂的事情简单化
我一点不关心中国学生的英语如何我看见大家的中文一塌糊涂我们千千万万的“好萝卜”如今是英语也不好,中文也不好
真正有效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我根本就怀疑“培养”这句话凡·高谁培养他?齐白石谁培养他?
严格地说,我与每位学生不是师生关系不是上下级关系,不是有知与无知的关系而是尽可能真实面对艺术的双方这“双方”以无休止的追问精神探讨画布上、观念上、感觉上以至心理上的种种问题那是一种共同实践,彼此辩难的互动过程它体现为不断的交谈,寻求启示提出问题,不求定论有如禅家的公案,修行的细节
人文艺术学院还要考政治,然后艺术的在考外语所以我四年找不到研究生就是仅仅因为他的政治差一分,他的英语差一分就算他画的和梵·高、毕加索一样好也没用艺术学院应该招一些疯子而不是那些成绩优秀的好孩子



你能活着目击如此畸形的教育现状也是千载难逢的福分我有时瞧着一幅糟糕透顶的图画不由得好生佩服:画到这么差,也是本事啊!
蔡元培任北大校长胡适任中国公学校长徐悲鸿任北平艺专校长第一条入党,第二条凑够行政级别然后呢,领导看顺眼了或把领导捋顺了于是一层层报批、讨论、谈话、任命转成副部级、部级之类 ……这样的“入世”,有利益、没担当今日大大小小教育官员除了一层层向上负责对青年、对学问、对教育、对社会谁有大担当?


还有  ... ...
中国文艺很荒凉瘦得只剩肱二头肌,疙瘩肉瞧着挺壮的样子,看上去繁花似锦就象中国体育,全世界拿金牌可是社会上哪有体育?人民哪有体育?到处拿奖的“体育”是中国最壮的一块肌肉其他部分瘦得要死
我近年发稿出书,一字一节斟酌再三到编辑那儿,我这边每必声明:尽管删,尽管删!编辑那边呢,嘴笑着,眉皱着:唉呀我们也没办法呀,要生存呀,谢谢你理解呀!最好玩是电视制作人:陈先生,放开了说!说啥都行!我们后期会处理的,您放心!
我每讲演,年轻人就上来要签名,要拍照我只好陪着耍,不然伤了年轻人的自尊心现在容我说句重话真有出息的青年,不做这类事
城市景观,全毁了有哪个古老国家这样义无反顾地糟蹋自己的帝都抹杀自己的历史?开罗?马德里?罗马?巴黎?京都?奈良?彼得堡?没有没有一个古老的都城像咱们的北京这样持续毁容面目全非,恨不得把北京的模样全给改了
人人生而平等那是法国人的口号,是愿望,不是事实你双眼皮,我他妈单眼皮?人从娘胎里一钻出来就不平等关键是要让悬殊差别的社会建立一个体现公正的机制社会上的财富,让穷人也能受益公正不可能,平衡可能中国现在的问题不是贫富悬殊是不公平,不平衡
不从众,保持独立人格坚守个人的价值观这在中国 非常难
什么叫做救自己呢?就是忠实自己的感觉,认真做每一件事不要烦,不要放弃,不要敷衍哪怕写文章时标点符号弄清楚,不要有错别字—— 这就是我所谓的自己救自己我们都得一步一步救自己我靠的是一笔一笔地画画贾樟柯靠的是一寸一寸的胶片
人的成长实际上不是知识其实所有人的成长背后都有一个核心问题就是他知道时间过去了

王育琨:在浮躁“躺平”的时代,打下「活法」这根桩

最新震撼演讲,充满领悟力和智慧!


跨年演讲:造物者的信仰!

任正非的野望:磨好豆腐给最亲的人吃,开启人人天赋潜能,以生命铸成技术大美绝活,为人类创造价值。任正非三个法宝:1. 敬畏团队创造的无穷性,连接无穷性;2. 一切都在反转,一切都在生成,以无穷性的未来拿捏当下的动态平衡;3. 从未来前进到当下,以当下拿出大美绝活的确定性,穿越未来的不确定性,把自己铸造成器。无论怎样不被理解,都要把最好的东西贡献给世界!

在浮躁的尘世,打下一根坚实的桩!


对话耿一诚:“大美绝活就是一种信仰”!
战疫决定性胜利后 不傲娇 不自是
恪守大美绝活的原点思维
保持敬畏之心 保持空杯 保持开放
韬光养晦 稳住阵脚 有所作为 决不当头


王育琨:任正非的造物者精神
大美绝活就是一种信仰
恪守企业经营的原点思维
以生命铸成大美绝活
解决人世间的痛点
弥补天地演化生命的缺憾

王育琨:稻盛哲学在中国 2020.12.20
一刹那接一刹那触动您柔软的心


让我们跟着任正非一起走一个过程
打开思维,打开心灵,打开意志

王育琨频道 商务合作
微信 | gao940716

QQ:2116117593

投稿:2116117593@qq.com


2020全新奉献,线上线下全上市

2019全新奉献,线上线下全上市

地头力=喜爱{目标}×专注{死磕}×做好{绝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