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龙门石窟再上新!

河南日报 2024-04-19



4月10日,龙门石窟擂鼓台保护项目竣工。记者从现场获悉,考古人员在龙门石窟东山擂鼓台南洞加固维修保护工程中,通过考古清理出土较多精美遗物,发现石刻造像和建筑构件80余件。

修缮之后南洞现状

擂鼓台南洞外墙由石块、青砖垒砌而成,宽约1.3米,其中临窟内的一侧为青砖单砖垒砌,窟外部分为不规则石块与青砖单砖垒砌,石块在下半部,上部为砖。在墙的内部填土中,发现有遗物填充,经逐层清理出土有砖、陶质遗物100余件,其中编号的石造像残件80余件、门砧石1对、陶质脊兽残件数件。

以洞窟窟门为界,门南侧夹墙中出土遗物56件,北侧夹墙中出土遗物28件,初步观察多数造像残件可以拼对修复。经清理,这些遗物逐层摆放,垒砌于墙内。

考古人员对洞窟前壁墙内填充的遗物进行清理(龙门石窟研究院供图)

据悉,本次出土遗物以石刻造像为主,有佛头、菩萨像残件、头部残件、花纹残件、莲座残件、造像脚部残件和1对门砧石(门墩)等。

其中一件圆雕佛头,出土于前壁西南角近南墙的地表面下40厘米处,上部为坚硬的料礓石堆积,头像保存完整,高38厘米、宽22厘米、厚19厘米,头顶有高肉髻,肉髻和发髻表面饰品字形水涡纹,头两侧和后部发纹雕刻波浪状起伏,面相丰满圆润,长眉细目,眼睑微启,直鼻,鼻尖稍残,双唇饱满,曲线柔和,神态恬静祥和,下颌圆润,颌下有内凹弧线,整个头像雕刻精美,具有鲜明的龙门盛唐造像风格,判断时代为7世纪晚期至8世纪初。

出土的体量较大的造像残件,均圆雕像,其中1尊佛像残件高76、宽55、厚28厘米;1件菩萨半身像高55厘米、宽39、厚22厘米;1件菩萨脚及莲座残件高45、宽54、厚34厘米,均为头部以下的身体部分。另外还有一些造像为擂鼓台南洞墙壁上坍塌的结跏趺坐像残件,个别还残留有彩绘痕迹。门墩石长54厘米、宽29厘米、高31.5厘米,中部有槽孔。

佛头出土情况和考古人员进行初步清理(龙门石窟研究院供图)

据介绍,根据洞窟在早期的坍塌、前壁和窟顶前部垒砌的青砖、前壁内的出土物、2008年擂鼓台区窟前遗址考古发掘以及结合历史文献记载的古代地震史等推断,该前壁墙内填埋造像行为应该在明代中晚期,其目的主要是古代在修复加固洞窟前壁的时候填充于墙内,节省砖石等用料。

据考古人员推测:“造像来源可能为石窟中塌落的残块和该区域在唐宋时期为香山寺别院并存留、散落有部分圆雕造像,这从擂鼓台区窟前遗址考古发掘出土不同时期遗物1900件可见一斑。而出土的完整佛头,填埋较深,上部有山石料礓等堆积,非夹墙内出土,推断为晚唐至宋时期即已塌落掩埋于此。”

“此次配合保护工程的考古清理,是龙门石窟考古工作中一次石刻造像的集中出土,也是首次在古代维修工程的墙壁内发现造像。这些造像数量多、体量较大、造像精美。本次考古发现,对研究龙门石窟唐代造像艺术和经济社会状况等以及擂鼓台区的历史沿革、维修加固历史和古代地震史等具有重要价值,对于深化龙门石窟保护研究有重要意义。”龙门石窟研究院历史人文研究中心主任路伟说道。

 家都在看



三月三,拜轩辕!810亿元!将为河南带来什么?涨涨涨!金价何时见顶?记者实探→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高考考生,2024年强基计划来了→速查!河南省考笔试成绩出了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陈学桦 王雪娜 郭歌 见习记者 高雅
监审:董娉审核:侯皓
责编:张远 惠晓晗
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