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推荐|李石:用十讲梳理政治哲学脉络



人类社会的进步是一个从蒙昧到启蒙,从人情世故到公共理性,从血缘亲情到权利义务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们需要知道公共生活的规则以及这一规则背后的道理。“不经过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同样,不经过反思的政治信念也不可能是笃定的。现代国家的公民应该具备对政治原则和政治价值的反思能力,这将加深人们对公共秩序的认同,促进公共生活的公正和繁荣。所以说,政治哲学的知识是现代人所必需的,一部系统的政治哲学教材也是中国学界迫切需要的。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政治哲学十讲》是一部从中国学者的视角出发,以中国的政治现实为基础的政治哲学教材。这部著作的出现将有力地推动政治哲学学科的系统化建设,并促进相应的教学实践。


政治哲学十讲


李石 著

2019年12月出版

定价:59元

ISBN:978-7-5203-4622-1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契约论、功利主义……本书聚焦于人类政治领域的核心价值和基本理论,在介绍和讨论政治哲学知识的同时,启发人们对诸多政治理论难题的思考。这将是一场思维的历险:人们从最初的“惊奇”开始,通过不断的追问,探索人类社会精巧的政治结构,并憧憬美好的政治未来。


作者介绍


李石,清华大学理学学士、哲学硕士,意大利LUISS大学政治哲学博士,北京大学博士后,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西方政治哲学、西方政治思想史。已出版专著三部:《积极自由的悖论》,《自由:公共领域的私人空间》《平等理论的谱系》译著一部:《贝希摩斯》。并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道德与文明》《伦理学研究》以及《北京大学学报》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六十余篇。


图书目录


第一讲 自然状态
第一节 人类为什么需要国家?第二节 平等而自由的自然状态第三节 “自然状态”是否真实存在过?第二讲 国家学说第一节 社会契约第二节 假想的契约第三节 国家的本质第三讲自由第一节 自由的两种概念第二节 新积极自由概念第三节 基本的自由项第四节 自由的界限第四讲 平等第一节 平等的基础第二节 关于什么的平等?第三节 自由与平等第五讲 民主与法治第一节 直接民主第二节 间接民主第三节 宪法与法治第四节 法治与民主第五节 古代分权与现代分权第六讲 功利主义第一节 快乐与痛苦第二节 快乐是否有“质”的区别?第三节 何谓功利第四节 功利主义有什么错?第七讲 私有权第一节 私有权从何而来?第二节 私有权的限制第三节 对“知识产权制度”的哲学反思第八讲 自由市场第一节 最小国家第二节 自由市场及其限制第三节 “基本需要”领域切不可过度市场化第九讲 社会分配的基本问题第一节 社会分配的对象、主体与客体第二节 社会分配研究的三个领域第三节 社会分配的环境第四节 社会分配的必要性第五节 分配正义:一元与多元第六节 职业操守与多元分配第十讲 社会分配诸原则第一节 严格的平等主义分配理论第二节 作为公平的正义第三节 自由至上主义的分配理论第四节 资源平等理论第五节 基于福利的分配理论第六节 基于应得的分配理论第七节 “需要原则”和充足主义第八节 优先主义分配理论后记当代政治哲学的新进展




古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他们先是惊异于种种迷惑的现象,逐渐积累一点一滴的解释,对一些较重大的问题,例如日月与星的运行以及宇宙之创生,作成说明。



——亚里士多德 《形而上学》



政治哲学与政治思想史研究的异同


政治哲学和政治思想史是两个极易被混为一谈的学科。相关领域的研究者,也常常二者兼顾。笔者试图在阐明这两个学科之间联系的基础上,澄清二者的本质区别。


第一,政治哲学研究和政治思想史研究的共同点在于,它们研究的素材是一致的。政治思想史和政治哲学的研究素材都是历史上对政治相关问题的著名论述,具体来说,就是著名政治思想家的作品。例如,研究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学者要仔细研读先秦诸子的著作,要研读董仲舒、王阳明、朱熹、黄宗羲……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学者要研读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塞罗、马基雅维利、霍布斯、洛克、卢梭、康德、罗尔斯……而研究政治哲学的学者同样要研读这些文本,以及相关的二手文献。从阅读、思考和批判的对象上来说,政治思想史研究和政治哲学研究并没有任何区别。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政治哲学的研究者同样能教授政治思想史的课程。因为,政治哲学研究并不是空中楼阁,它要求研究者熟悉政治思想史上的重要“文本”,也正是这些经典“文本”构成了政治哲学研究的基石。


第二,政治哲学研究和政治思想史研究的目的不同。政治思想史研究的目的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1)澄清历史上政治思想家的思想体系;(2)探讨社会背景和政治思想之间的关联;(3)厘清观念史的脉络,以某种融会贯通的方式去理解某个或某些政治思想家的理论。第一种工作通常被描述为“文本解读”,是逐字逐句地去解释经典。中国传统学术中的“经学”实际上采用的就是这种研究径路。西方学界的施特劳斯学派也经常采用这种研究方法。政治思想史的第二种工作是将某一政治思想与产生这种思想的历史背景联系起来,解释这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探讨革命观念与历史进程之间的关联,就属于这种研究。政治思想史的第三种工作是对不同的政治思想家的作品进行比较,甚至将不同的政治思想家归为不同的阵营,以期更深刻地阐释他们之间的异同。英国政治思想家以赛亚·伯林的《两种自由概念》就是这类研究的杰出作品。


与政治思想史研究的目的不同,政治哲学研究的目的是构建新的政治理论体系。政治哲学研究者通过对政治思想的“经典文本”进行研读、辨析和批判,目的是要以“他山之石”建造自己的房屋。通过推敲历史上的政治思想家们曾给出过的经典论证方式,或者去除其中不合理的论述,或者加入对新的政治现实的考量,政治哲学研究者尝试构建出更合理、对现实更有指导意义的政治理论体系。


政治哲学是哲学的分支学科,其目的不在于还原旧有政治思想之原貌,也不在于修复政治理论和历史现实之间那些不为人知的关联;而在于以旧有的观念和论证结构为基础,提出新的观念和思想,建构新的理论框架以适应和指导新的政治现实。可以说,政治思想史研究是“我注六经”,而政治哲学研究则是“六经注我”。如果用修房子来打比方的话,政治思想史做的工作是在修复中西方传统中古旧而辉煌的思想宫殿,而政治哲学则是将中西方思想宫殿中那些有用的砖块和碧玉搬出来,重新搭建一个现代人可以住进去的大楼。如果说政治思想史家是在故宫修文物的话,政治哲学家就是在建“中国尊”。


第三,研究目的的不同也决定了研究方法的不同。政治思想史的主要研究方法就是梳理文献。这些文献既包括政治思想的经典著作,也包括与当时的社会现实相关的各种历史记录,甚至还包括各种野史、小说、八卦新闻。优秀的政治思想史研究者能从这些不同渠道得来的文献中找到相互的关联,证实一些鲜为人知的“事实”,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中的政治思想、政治思想家以及政治思想家所处时代的面貌。


政治哲学当然也需要对经典文本进行文献梳理,但是,其梳理一方面不会像政治思想史研究那么细致,另一方面也会有所侧重。其重点在于厘清经典论述的论证结构,去掉其论证中不合理之处,并对该论证结构进行抽象化,甚至将其推向极致。我们可以从罗尔斯写作《正义论》——这部公认的政治哲学著作——的过程来体会这种研究方法。罗尔斯在《正义论》的开篇论述道:“我一直试图做的就是要进一步概括洛克、卢梭和康德所代表的传统的社会契约理论,使之上升到一种更高的抽象水平。”罗尔斯正是在吸收和借鉴旧有政治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抽象“社会契约论”的论证结构,建构出自己的政治理论。由此看来,政治哲学的研究方法除了文献梳理之外,必不可少的就是思辨、推理和论证。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政治哲学是研究政治价值和政治原则的学科,而价值和原则不可能通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访谈、调查和统计而得到,只能通过研究者的理性思辨而被澄清。所以,政治哲学的核心研究方法是思辨、推理和论证。当然,政治哲学在为政治现实提供理想和原则的同时,也必须兼顾政治现实;否则,其理想就成了脱离现实的空想,成了“空中楼阁”。因此,政治哲学还有一个重要的研究方法就是批判现实:结合政治现实中的各种现象,参照人们的道德直觉,对理想和原则进行修正。


总之,政治哲学和政治思想史是两个既有关联又相互独立的学科。它们共同的研究对象是政治思想史中的经典著作,但它们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却有很大的差别。政治思想史致力于精准地恢复旧有政治思想的原貌,而政治哲学则通过吸取旧有政治思想的营养而构建新的政治理论。政治思想史的核心研究方法是文献梳理法,政治哲学的核心研究方法是思辨、推理和论证,同时还需要研读经典和批判现实。最后,还有一点需要澄清的是:所谓的“政治哲学史”就是“政治思想史”,两者没有本质的区别,指的都是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经典的政治学说,只是每个学者喜欢用的术语各自不同而已。


本书的写作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也是规范当下中国社会的基本原则和政治价值。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为了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我们提出的伟大目标,我们需要首先了解这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内涵,以及这些政治价值和原则如何在政治现实中塑造一种公正的政治制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协调个人行为与政治原则之间的关系,向公平正义的政治秩序迈进。本书的写作正是依据这样的思路:廓清政治哲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探讨政治价值与政治制度的关联,最终聚焦于当代政治哲学研究的丰硕成果


本书第一讲讨论“自然状态”以及政治秩序的必要性,第二讲讨论以契约理论为基础的国家学说,第三讲、第四讲和第五讲分别讨论政治价值中的自由、平等、民主与法治,第六讲讨论与“公共利益”相关的功利主义国家学说,第七讲和第八讲讨论与所有权和市场经济相关的政治哲学问题,第九讲和第十讲讨论当代政治哲学研究的重点——“社会分配”的相关问题


政治理论研究在中西方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文献浩如烟海;与此同时,政治哲学研究又与政治现实中纷繁复杂的具体问题息息相关。《政治哲学十讲》这本小书的论述必然是“挂一漏万”,笔者不求面面俱到、系统完整,只愿那些曾经激发自己思考的问题能通过这本小书,开启读者对政治价值和政治原则进行探索的智慧之门。最后,希望思想海洋中那些不断激起的浪花,能时时引发人们的“惊异”,引领人们获得真正的知识。


(摘自《政治哲学十讲》导论,内容有删减。)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购买图书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