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二十年磨一剑,《新编剑桥中世纪史》来了

《新编剑桥中世纪史》(The New Cambridge Medieval History)的中译本终于要与华语世界的读者见面了!它将与新版《剑桥古代史》中译本一道陆续出版发行,无疑是奉献给中国学界的一道丰盛大餐,尤其助力于我国的世界史学科的基础性研究,想到此,相信付出十几年艰辛劳动的译者们无不深感欣慰! 



旧版《剑桥中世纪史》是著名的“剑桥三史”(剑桥古代史、剑桥中世纪史、剑桥近现代史)之一,酝酿于1904年,出版时间从1911年至1936年最后一卷完成,前后耗时33年之久。自面世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同类作品中的扛鼎之作。大约20世纪中叶前后,随着西方新史学的兴起,“剑桥三史”的内容渐显陈旧, 甚至有人戏称为“鸡肋”。此后旧版虽多次有略加修改的重印本, 仍不能满足时代要求,因此剑桥大学出版社决定先后启动“剑桥三史”的重新编写工作。1995年,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首推《新编剑桥中世纪史》(以下简称《新编》)第二卷,自此各卷相继出版,到2005年,共7卷8分册英文版《新编》全部问世。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酝酿重编事宜到全部出齐,《新编》也经历了大约20年。这是一部欧洲史的著作,虽然该书也涉及并写到了近东和北非等地区, 仍不能称为世界史作品,然而,它的学术影响却是世界性的。


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主义思潮盛行,以致引发世界大战,这给旧版《剑桥中世纪史》留下深深的伤痕。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剑桥大学出版社特别委员会决定罢免所有参与《剑桥中世纪史》撰写的“敌对国家”的学者,并以“自己人”取而代之。据此,所有来自德国、奥地利、匈牙利甚至俄国的作者皆遭排斥出局,而这些作者本是当时相关领域的一流学者;取而代之的学者往往相形见绌。 结果旧版《剑桥中世纪史》迟迟不能成书,质量也大打折扣,皆为后人所诟病。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们对于民族主义及其引发的灾难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推动了《新编》编纂的国际合作精神。作为一部英语学术著作,《新编剑桥中世纪史》的非英语撰稿人在各卷中均占有一定的比例,最低占24%,最高则达到46%。此外,《新编》展现了更为公允的学术立场。旧版《剑桥中世纪史》的所有主编均有剑桥大学的背景,而且一人通常兼管数卷,权限过大,交接无序,无可避免地影响了作品质量。《新编》的最高编委会由8名国际学者构成,各卷的主编向编委会负责,从而有利于编纂组织工作公允有效地推进。


《新编》的研究视角囊括整个欧洲,主编麦克科特里克指出,《新编》第二卷致力于通过跨学科的方法探究整体欧洲的发展。各卷大多都有北欧、东欧地区的专门章节,而且波兰、捷克、立陶宛、挪威等国的学者直接参与了各卷的撰写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注重欧洲与周边非基督教文明的互动。事实上,欧洲整体史以及文明互动的观念在《新编》各卷中均有表现。伊斯兰教世界在《新编》中具有更重要的位置,比如《新编》第四卷第二部分中有两章专门探究相关时期的伊斯兰世界。 对此,彼得斯认为新版欧洲中世纪史的研究视域扩展到了东方和南方的新边界。 



剑桥大学史学编纂体例的传统是兼顾主题和时段两大要素。 旧版各卷也兼顾了两大要素,只是政治性主题被强化,各卷大都依照特定的政治主题编排。诸如罗马基督教帝国与日耳曼各王国的建立、日耳曼人和西方帝国、东罗马帝国、帝国与教廷之争、教廷的胜利、帝国和教廷的衰落等,显然是一部典型传统的政治史和军事史,显示了那个时代的史学特征。


《新编》编排的方式以时段要素为主,诸分卷依时序相衔接;同时各卷试图紧扣住该时段最具典型特征的历史画面,重视政治,也不忽略经济、社会、文化与艺术等方面。而且,关注下层社会的历史,关注非精英团体的历史,打破了旧版以英雄人物为焦点的传统。


剑桥史学一向以扎实敦厚的研究院风格著称于史学界,《新编》承继了这一传统,而且原始资料的来源范围更加宽泛。不仅包括各种传统的档案与法典,个人信件、税单、货单、徽章、忏悔书、墓志铭、印章、社团手册和工艺品等都纳入涉猎范畴。近几十年最新考古成果的贡献也相当醒目。应该说,《新编》比旧版的史料基础更为坚实和广阔。各卷末所列参考及进一步阅读书目,占该卷总篇幅的 15% 以上,是全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重视原始资料,另一方面重视吸纳和展示当代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浏览参考书目可掂出成果之厚重,也感受到明显的时代气息。《新编》另一个明显的新特征是,加强了历史解释和评论的力度。它保留了兰克学派实证主义的方法,同时在相当程度上摒弃了述而不论、怀疑论及不可知论,后者曾被调侃为“外交”型历史学家的风格。秉持述论并重的原则,而且不失时机地介绍其他相同的和不相同的观点,无疑使史学思辨更富有张力。


《新编》共7卷8分册,探讨的时段自大约公元500年至公元1500年。其中第一至三卷探究中世纪早期的欧洲历史,第四、五卷探究中世纪盛期的欧洲历史,第六、七卷探究中世纪晚期的欧洲历史。


《新编剑桥中世纪史》的权威性举世公认,被世界各国历史学科及其他相关学科图书馆列为基本藏书,某种程度上具有了工具书的性质。这种学术性极强的鸿篇巨制,翻译难度相当高,非置身其中是难以体会的。将艰涩的学术语言译成流畅、准确的中文绝非易事,不仅需要深入了解已经逝去的且千变万化的语境,还要排除古希腊文、拉丁文、古英文、阿拉伯文等不常见文字和死文字的干扰。不仅如此,由于是大型系列学术专著,一些规定性语言要求卷内一致,还须各卷一致,中世纪史与古代史也须避免矛盾和误解。仅仅人名地名的统一这项工作就耗费了译者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工作初期花费了几乎一年时间,逐渐消化有可能产生歧义的数万词条。在上上下下的若干回合中,几乎每个词条译法,都集中了大家的意见,最后编成涵盖上万词条的《中世纪史译名手册》,供译者使用。杨绛先生曾云:翻译就像是抓虱子,再小心也不免有落网之虫。那就请大家与我们一起来抓虱子吧!随着我国世界史研究水平的提升,也期待着更好的中译本问世。



重磅推荐!


《新编剑桥中世纪史第6卷约1300年至约1415年》

The New Cambridge Medieval History, Volume Ⅵ:c.1300-c.1415

【英】迈克尔·琼斯(Michael Jones) 主编

王加丰 等译

ISBN:978-7-5161-9696-0

2020年5月出版

内容简介:本卷叙述了公元1300年至1415年的历史。本卷涵盖14世纪,这是一个被瘟疫、自然灾害和战争支配的时期,这些灾难结束了基督教欧洲三个世纪以来的经济增长和文化扩张。但这也是一个见证政府的重要发展、重视和关注宗教与智力生活的种种变化的时期;它使俗人的声音、新的文化和艺术模式,尤其是本土文学的兴起,拥有了更大的分量。本卷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概况,讨论关于政府的理论和实践、宗教、社会和经济史及文化等一般性的主题,包括讨论艺术、建筑和骑士制度;第二部分为西欧各国的国别史;第三部分论述教宗驻阿维尼翁时期和大分裂时期的教会;第四部分讨论东欧和北欧、拜占庭帝国和早期奥托曼人,特别关注他们与西欧人的社会和经济关系,以及与地中海上其他文明的关系。


往期推荐

《剑桥古代史.第一卷.第一分册,导论与史前史》

《剑桥古代史.第一卷.第二分册,中东地区早期历史》

《剑桥古代史.第四卷,波斯、希腊及西地中海地区 约公元前525-前479年》

《剑桥古代史.第六卷,公元前4世纪》

《剑桥古代史.第七卷.第二分册,罗马的兴起至公元前220年》

《剑桥古代史·第八卷,罗马与地中海世界至公元前133 年》

官微下单  送香包

即日起在我社官方微店下单购买图书满99元

可获得端午节手工粽形包一个,

下单前请与微店客服联系哦。




点击阅读原文,前往官方有赞店铺购买《新编剑桥中世纪史第6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