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都说地产人年薪百万,月入2万的我哭了…

凌峰 明源地产研究院 2022-05-19


前几天,跟一认识多年的好友聊天,得知他已经离职创业去了,感到很惊讶——虽说现在地产行业没以前那么好过了,但他好歹是TOP30房企的中层,地位稳固收入不低,干嘛想不开去创业呢。

该好友说,其在公司工作多年,地位确实比较稳固,只要愿意干,可以继续干下去,但收入就说不上多高。

 

这就让明源君有点疑惑了:互联网、金融、房地产是公认的高薪行业,每年无数大学毕业生削尖了脑袋往里面挤,985/211是最基本的门槛。作为一个正向中高层迈进的中层,收入怎么可能会不高?

 

对此,明源君特地调研了一圈,有此观点的还真不少,很多人吐槽自己“被高薪”,更有地产人称,其入职一房企前,HR跟他说,年入百万不是问题,结果最后月到手就两万!广大地产人为何会“被高薪”?

 

 

行业流动性第一

年薪通常拿不全

 

某次,明源君跟一TOP10房企的副总经理吃饭,赞叹该公司的人才在市场上很受欢迎,而且不管别人怎么挖角,对公司也没什么影响……

 

该副总听后,有点无奈说:其实我们也不想被人挖那么多,虽然公司的培养体系很完善,但培养出来一个人才,终究还是要花费时间精力的。为了防止人员流失过快,近几年公司已经做了不少调整:比如,提高薪酬,减小跟其他开发商的差距,但这不是最主要的,因为很多人加入该公司,就是奔着该公司的人才受市场欢迎来的,这也是一种回报,最主要的是调整薪酬的结构,将年终奖部分的比例降低,平时发放的薪酬比例提高。以前,年薪里面,年终奖部分占大头,月薪很低,刚大学毕业进入公司的男员工,如果谈了女朋友,在深圳生活可能都有点问题……

 

最近,一网络公司效益良好,利润有较大增长,却允许员工“自愿降低待遇10%”,且老员工和高管100%申请参加自愿降薪活动……这操作让大家觉得匪夷所思。但其实原因比较简单——平时待遇降低了,但是年终奖提高了。

 

对一个长年在同一家公司就职的员工来说,只要平时的待遇能保证生活所需,平时低一点年终奖高一些,差别不大。但在地产行业,差距可能会很大。

 

因为地产行业的流动性特别大,三大高收入行业里,地产人才流动性排第一,这是由其短周期的特性决定的。近两年,行业的日子没以前那么好过了,组织架构频繁调整,总裁总是被裁,营销总更是走马观花,校招管培生还没入职就被通知清退了……

 

与其等着被优化,不如主动寻找出路,这进一步加剧了行业的流动性。年终奖的发放都是有节点的,你在这个节点前走了,就不可能拿全,甚至可能一分都拿不到。

 

至于中高层和高层,听起来年薪几百万甚至千万,但这是跟业绩挂钩的,很多空降兵干几个月就走人了,猎头经常调侃,在某房企能呆半年的就是“老人了”,折算下来,大概只能拿到一半多的水平(按年度计算)。

 

这其实也是房企控制员工薪酬支出的一种方式,虽然员工的薪资只占房企成本的极小部分。

 ▲从行业从业者工作经验的持续长度(月份数量)(来源:智联招聘)

 


经验不值钱涨薪慢

拿高薪的只是少部分

大部分人是被平均

 

本科年薪20万起,硕士25万起,博士年薪40万起……每年校招时节,各房企的招聘广告总能撩拨得人心特别痒痒。

 

刚大学毕业进入职场的新人收入都这么高,有5年或10年工作经验的地产人怎么会少呢?这是大多数人的想法。

 

实际上,有5年工作经验的地产人,80%以上都拿不到2万的月薪,甚至还有大量工作十年八年的地产人也拿不到。

 

这里面,当然有校招管培生被特殊照顾的因素在里面。

 

比如,碧桂园总裁莫斌就曾说过,“我自己也是一般大学的本科生,希望老员工们不要有不满,要争取把自己的待遇变成零花钱,要正确面对。”


高学历当然应该给予高待遇,毕竟如黄其森所说“大多数中国房企都是草台班子,这一二十年发展太快了,更多的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红利,不是我们个人多能干多有本事”,现在要向管理要红利,当然很需要人才。

 

不过,这些,只占行业里面的少数。

 

首先,行业高学历从业者其实不多。

 

现在很多规模房企招聘,非985/211不要,本科似乎都有点拿不出手,给人一种地产人都是高学历的印象。其实不然。

 

智联招聘发布的《房地产2019年行业人才流动大数据报告》显示,不同岗位从业者学历分布有较大的差异性,市场营销类学历以大专为主。

 

而且,万科的2020年半年报更是显示,其开发系统的员工本科以下占比达到22.1%,比去年同期的10.5%翻倍还多……


 

大量非名校,非高学历员工的工资,被名校高学历的薪资给平均了。

 

其次是规模房企的员工数量并不多。

 

以万科为例,截至今年上半年末,集团员工13万多人,但开发系统只有17433人,比去年底的19372人,还减少将近2000人。这么算下来,万科人均年销售额3000多万。这还不算最高的,最高者滨江集团人均销售额一个小目标。而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去年房地产开发企业从业人员接近300万,人均销售额约500万。规模房企效能这么高,必然还有大量的小房企人均效能不足500万。收入和效能不完全成正比,但肯定是正相关的,可想而知他们的收入。

 

大量小房企员工的工资,被规模房企的薪资给平均了。

 

最后是经验不值钱,不做到管理层,薪水就很难上涨。

 

之所以觉得校招生的工资高,是因为你的低了,因为经验不值钱。特别标准化后,更是如此。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大家讨论高薪行业的时候,比较少谈到房地产行业?

 

点赞最高的一个回答是:因为互联网行业,程序员也有很多拿高薪的,但在房地产行业,你不做到管理层,薪水就很难提高。

 

所以,大部分人又这么被平均了。

 

市场上,经常被挖来挖去的,其实也只是一小部分人,并不是行业的全貌……


 

 跟投吃掉收入的一大块

甚至到手的可能是负数

 

对本文开篇提到的那位好友离职创业,调侃归调侃,但实际上,明源君对此事早有预料。

 

因为早在去年5月一起吃饭时,他就诉苦:跟不动了!

 

万科总裁祝九胜,说出同样的话,是在一个多月之后(祝九胜在去年6月28日的万科2018年度股东大会上表示“万科员工跟投现在都跟不动了,压力挺大的。全国前50强房企中接近30家,都出现跟不动的情况,我们不是唯一一家。”)。

 

这位好友表示,我一个月到手四五万块,但每个月跟投就要六七万甚至更多(部门经理级以上强制跟投),我还要还房贷养家糊口,不得不贷款跟投!

 

跟投是个好东西,前几年市场火爆的时候,收益很高,再加上杠杆(加杠杆最猛的房企可达12倍),工资真的成了零花钱,借钱跟投也愿意。有些区域总敢把自己的全部身家投入其中,甚至把房子都抵押了,还用工资抵押做了信用贷……

 

可是,跟投也是把双刃剑,随着调控迟迟不放松,狂欢之后,一些项目开始出现微利甚至亏损。由于带了杠杆,赚钱时有多嗨,亏钱的时候就有多惨。

 

去年以来,陆陆续续有十余家房企的小伙伴告诉明源君:别说赚钱了,连本金都亏没了!

 

当然,并不是每家房企都会加那么高的杠杆。有些房企为了保证员工正常生活,给跟投设置了上限,比如不超过工资的1/3等。

 

不过,困惑依然存在,因为不少房企的跟投制度,亏了是真的没有了,但赚了并不能很快拿到钱,而是要把钱投入到新的项目中去。

 

某离职的区域总告诉明源君:别人都觉得我年薪几百万,其实我换个新手机还得思考下,因为区域总每个项目要跟投几十上百万,几百万的年薪根本不够,我在家里经常被老婆骂,别人工作拿钱回家,你倒好,天天从家里拿钱出去……只要你还在里面,你就不知道啥时候才能拿到钱,最后实在受不了了,损失一些钱也要离开……

 

所以,无论是借钱跟投,还是比较温和的跟投,都会导致地产人马上能够拿到手的收入缩水。最终能拿到多少,不确定。

 

此前,一中高层跟明源君抱怨:面试的时候说月收入有10万,因为跟投,最后到手的其实就2万多。这不算好,但肯定不是最差的。他大学同学在另一家房企担任总监,除了工资全部跟投外还借了一些信用贷跟投,前两年公司出现危机,一毛钱都兑付不了,现在还在艰难维权。

 

三道红线下,出路难找

降薪降职,也可以考虑

 

李明是某TOP50房企的投资总监,已经失业几个月了,还没有找到新工作。之前本来有家还不错的房企一直在接触他,但三道红线出来之后,那家房企踩中了红线,开始收缩拿地规模,投资口面临巨大的减员压力,更别说招人了。

 

其坦言,已经降低了薪资要求(比上一份工作的待遇低),但还是没有合适的,如果有TOP20的合适岗位,薪资再降一点也是可以考虑的……

 

像李明这样的地产人不在少数。此前,冲规模的浪潮下,很多房企的人员配备,都是为高增长准备的。如今,继续加杠杆冲规模已经不切实际。多余的人员,自然就要另谋出路。最近某TOP30房企就传出要减员30%的消息。动荡中,大家都想找一个能安稳吃饭的地方,哪怕薪水降一些也可以接受。

 

某TOP20房企董事长公开说过今年不减员,但许多部门的预算要比去年减少20%。即便如此,该公司人力总表示,目前愿意降薪降级来我们公司的候选人排着长队。

 

职位和薪水降了,但干的活一点都不少。因为大家都在铆足了劲要提高人均效能。加量还要减价。许多地产人向明源君吐槽:论总收入,房地产行业的平均数可能排前面,但论付出和时薪,真的一点都不高。

 

当然,基层的高薪岗位也有,比如,现在规模房企都在推进数字化转型,战略部门、IT部门等都在撒钱挖人。不过,这些部门都青睐有世界500强国际企业履历的候选人。显然,这与绝大多数地产人无缘。而企业数字化转型本身带来的效率提升,会进一步减少传统的用人需求。

 

所以,除了自降薪水和级别外,也有部分地产人跳往别的行业。能继续留在房地产行业内的,薪水当然还会有上涨的空间,但要呆得住呆得久,变得越来越难。(作者:明源地产研究院 凌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