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因为听到咀嚼生菜的咔喳声,我动手打了3岁的妹妹

简单心理APP 简单心理 2023-09-08


豆瓣有一个小组叫做「恐音症患者互助会」,目前已有超过 5600 人加入。

你一定想说,即使是正常人也难免会被声音搞得心烦意乱啊,比如邻居装修的电钻声。

但对于恐音症患者来说,细微的声音就足以把他们逼疯了。他们会因为那些我们几乎察觉不到的声音大发雷霆,情绪失控。

他们将与他人一起吃饭描述成「痛苦的折磨」,将办公室里的打字声描述成「在地狱受审」。

▷ 豆瓣

一位豆瓣网友在小组中留下一句话,「遗言:把我装进真空罐子里吧。」




01

什么是「恐音症」?

恐音症(misophonia)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它指的是,对特定的重复性声音产生愤怒、恐惧、烦躁、厌恶等一系列难以控制的强烈负面情绪 (Palumbo et al., 2018)。

一般来说,恐音症有以下5个特征:

1) 只有接触特定的声音才会发作。

恐音症并不是对所有声音都感到恐惧,而是只对特定的重复性的声音十分敏感,这些声音被称为触发音(trigger),而每个恐音症患者的触发音也不尽相同。

心理学家 Brout 和他的同事 (2018)提出,触发音通常是人类口面运动(orofacial movement)所产生的声音,比如咀嚼、吞咽、咳嗽、磨牙、喝水、舔嘴唇、吹口哨甚至是呼吸。

后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一些非人为的声音如,敲击键盘,按笔声、手机震动音、空调的嗡鸣声甚至是宠物的呼噜声也同样可以作为触发音。

 《性教育

2)触发音通常是大多数人注意不到的声音。

恐音症的发明者 Jastreboff 在文章中写道:「恐音症并不是由音量决定的。通常是一些很细微的声音引发患者极大的不舒适。」

心理学家 Kumar 深入调查了 195位自述患有恐音症的人。结果发现,令恐音症患者深恶痛绝的并不是普遍意义上的「噪音」,93%的参与者提到咀嚼食物的声音(eating sound)是最令人痛苦的。

3)这些反应是即时的。

当听到触发音,恐音症患者会立刻出现强烈的负面反应(如,愤怒、恐惧、厌恶、敌对、烦躁等),而不是声音累积后的厌烦情绪。情况严重的还可能出现自残或攻击他人的行为。

4)这些反应是不受控制的。

当攻击他人的行为发生后。他们通常会说: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我也不想这样。但当触发音再次出现,他们仍会情绪失控甚至使用暴力。

5) 对声音的反感可能会出现新的形式。

随着病情的发展,触发音往往会从一个变为多个,患者对声音的耐受度也会变得越来越差。除此之外,许多恐音症患者往往也会出现对视觉刺激或运动的反感(如:看到有人抖腿),这种情况被称为恐动症(misokinesia)。


02

除了对声音的恐惧,还有那些难以被理解的痛苦


1.「我不仅厌恶声音,我还厌恶自己」

「当听到咀嚼声的那一刻,我根本无法把注意力转移到别的事情上,它轻而易举地入侵了我的大脑。我会不由分说地对家人展开最恶毒的言语攻击,行为完全失控。」

「一次家庭聚会上,吃饭时我突然听到了面前不到 3 岁的妹妹咀嚼生菜发出的咔喳声,我站起来对着全家人大吼:你们吃东西的时候能不能不要发出声音?于是,我当着众人的面,掀翻了面前的碗,越过餐桌打了妹妹。

 《别告诉她》

之后,我瞬间就后悔了。我到底是怎么了?我比任何人都清楚他们并没有做错什么啊。久而久之,这种愧疚慢慢转化成了一种强烈的自我厌恶,自我厌恶会让我的恐音症状出现得更加频繁。我就在这种无解的恶性循环中度过了我的青春期。

2. 「我很久没有和朋友坐在一起吃饭了」

「我本身是一个非常热爱社交的人,但随着我恐音的症状越来越严重,我几乎很少出门,也很久没有和朋友坐在一张桌子上吃饭了。」我能感觉到周围的人都在远离我,但我根本顾不上在意这个。因为,声音使我每天时刻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

每当我来到新环境,我的第一反应不是好奇或兴奋,而是不断暗示自己「那些声音要来了,那些声音要来了。」

 《我杀死了我妈妈》

但最要命的是,即使我极力规避那些「危险」的社交场合,这些令我深恶痛绝的声音还是无法避免地出现在我的生活中,变本加厉地折磨我。我不得不开始学着用耳机和耳塞来隐藏自己,只是为了看上去「和别人一样」。

3. 「谢谢你啊,我从来不知道原来我这么不正常」

有一次在饭桌上,我向父母抱怨他们的咀嚼声过大,他们说:「那你以后回你的房间自己吃吧。」我感觉我的痛苦从未被接受和理解。从那以后,我再也没向任何人提起我恐音的问题。

 《梅尔罗斯》

我最不喜欢听到别人说:你就是太敏感了。这听上去简直太让人生气了,但是我已经慢慢习惯了。因为每当我对他们说:「这不仅仅是敏感那么简单,我有恐音症。」他们无一例外地会反问我:「还有这种病?」

最绝望的是,有一次我告诉一位朋友我患有恐音症后,他说:「这也太蠢了吧。只要活着每个人都会发出声音啊,我从来不觉得有什么。」于是,我说:「谢谢你啊,你说的话简直对我太有帮助了,我从来不知道原来我这么不正常。」(是的,我当然是在讽刺他)。

4.还有一种痛苦叫:「不知道这是一种病」

心理学家 Kumar 教授说:「我们严重缺乏对于恐音症的系统性认识。很多人不知道这是一种病,所以长期备受折磨。」相较于其他精神疾病或行为障碍,恐音症的相关研究确实十分有限。从被正式命名的 2001 年到 2013 年,关于恐音症的临床案例只有 2 例,关于治疗案例的记载更是少得可怜。

很多时候,患者即使去到医院,医院也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结论。「在一次突如其来的情绪失控后,家人带我去了医院。医生给出的回答都是:「我们这儿也没见过这种情况。」

「我与各种声音斗争了 14 年,几乎快要被它们打败了。有人和我说:你会好起来的。说实话我一点信心都没有。因为我居然连我是不是得病了都不知道。」一位恐音症患者说。


03

恐音症是什么导致的?

恐音症从来不只是关于「声音」:

许多研究发现,很多恐音症患者也同时患有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 (Cusack et al.,2018),其中焦虑与恐音症的关系最为密切。焦虑可以显著影响恐音症患者的攻击性行为,也就是说当恐音症患者听到触发音时正处在高焦虑水平时,那么 ta 对于触发音的反应会更加强烈。

一项研究还发现,52% 的恐音症患者符合强迫性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Ferreira et al.,2013)。在日常生活中,许多恐音患者也会出现抠皮、拔毛等强迫性行为。也就是说,恐音症患者可能本身就存在一些情绪或心理问题,恐音可能是潜在的心理问题的一种「外化」的表现形式。

 《梅尔罗斯》

声音会导致「创伤」再现:

心理学家 Wu(2014)等人表示,因为我们会将声音与过去的创伤联系起来。当恐音症患者听到特定声音时,会感觉到「再次直面创伤」的感觉。因此创伤后应激综合症 (PTSD) 也与恐音症高度相关。

比如,一位恐音症患者曾经目睹父母在吃饭时激烈争吵,他为了回避冲突不得不把注意力转移到咀嚼声上。之后,这些本身不带有任何情绪的咀嚼声与当时父母激烈争吵带给他的创伤(trauma),在大脑中不断强化形成条件反射。以至于对创伤的下意识回避转化成了对咀嚼声的厌恶。

 《海边的曼特斯特》

其他看不到的「根源」:

心理学家 Rouw & Erfanian (2017) 分析了超过 300 名恐音症患者,30%的恐音症患者表示家人也有相似的恐音症状。所以,环境和基因的因素也会增加个体患恐音症的风险。

除此之外,恐音症也与大脑内的异常活动有关。脑成像结果发现,当恐音症患者听到触发音时,前岛叶皮层 (AIC) 比普通人要活跃很多(Kumar et al,2014)。

心理学家 Kumar 还发现恐音症可能是大脑中的镜像神经元(mirror neuron)过度活跃导致的(Kumar et al.,2018)。因为他观察到许多厌音症患者会不自觉地模仿发出触发音的动作,这也就是为什么恐音症患者往往也伴随着「恐动」的问题。



04

给恐音症患者的3个建议:


由于目前对恐音症的研究还存在很多「未知」,除了耳机和耳塞好像并没有什么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但由于恐音与情绪之间存在诸多微妙的关联,我们依然想在这里提供一些「自我调节」的小 tips,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1.为你自己创造一个情绪容器如果可以,试着为情绪的强度打分并记录每次恐音发作时你的感受。比如,在哪些环境下,和哪些人在一起,你的恐音症状会更强烈?在什么情况下,你会产生攻击他人的欲望?当声音出现在不同的环境中时,你反感的情绪有什么变化?

美国精神病学家 Dan Siegel 说,「如果你不能准确说出它,你就无法驯服它。」通过一段时间的记录,你没准会发现,大多数情况下,情绪问题才是那个「因」,而恐音只是结果。

2.试着向他人说明你的问题。一方面可以提醒他人在日常的生活中尽量避免发出那些令你不快的声音,一方面坦诚也可以帮助消除「恐音」带给你的耻辱感。如果觉得对不太熟的人难以启齿,可以先从亲近的人开始。

 《梅尔罗斯》

3.可以尝试将触发音录下来,做个为期1个月的小实验。前 10 天可以将触发音与喜欢的声音或音乐一起播放,中间的 10 天尝试单独小声播放触发音,最后 10 天最后逐渐提高音量。这样做可以逐渐提升你对触发音的耐受度。

ps:如果症状有持续加重的迹象,建议立即寻求专业的帮助。


作者:一个小时
责编:kuma
封面图来源:pexel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