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构建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根据与必要

杨保军 国际新闻界 2023-08-28

本刊官方网站:

http://cjjc.ruc.edu.cn/

摘要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最重要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它构成了当代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总的灵魂。这样的总灵魂,只有贯彻落实在不同领域、不同学科具体的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中,我们才能真正建构起内在统一、全面完整的自主的中国知识体系。当代中国新闻学,作为中国特色学科体系中具有支撑作用的学科,在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构建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根据与必要性问题,在所有事关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问题中具有逻辑的优先性。本文提出,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的知识体系是以中国事实、中国经验为根基的知识体系,是以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灵魂的知识体系,是站在中国立场上、解决中国新闻问题、满足中国新闻发展需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服务的知识体系,是以新闻方式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服务的知识体系,是开放的、展开广泛交流的、不断发展完善的知识体系,是明确承认并追求将认识论与价值论有机统一起来的知识体系。构建自主的知识体系,根据与必要性在于:每一国家、民族、社会都有自身相对特殊的历史情况、文明特征、文化传统,都有自身当代的客观实际和发展水平,都有自身的未来蓝图和理想追求;只有积极构建自主的知识体系,才有可能有效解决自己的问题,满足自己的发展需要;与“自主”的知识体系相比,“他主”的知识体系更多具有的是参考借鉴价值。


作者简介

杨保军,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中心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基金项目

本文系北京市委宣传部与中国人民大学共建项目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课题(项目编号:MXG202201)成果。



“当代中国新闻学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主要存在于中国大陆的新闻学。当代中国新闻学是扬弃现代以来中国新闻学的新新闻学,是继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报思想、党报理论为核心内容的新闻学,是依托当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技术特别是当代中国新闻领域变化发展的新闻学。”(杨保军,2022a)当代中国新闻学,在时代性质上属于现代新闻学;在理论性质上属于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在社会性质上属于社会主义新闻学;在阶级性上属于无产阶级新闻学,是以党性集中体现无产阶级先进性、人民先进性、民族先进性的新闻学。当代中国新闻学要想更好实现自己的学术目标与实践追求,尽快构建起新闻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就必须在既有历史积淀的基础上,加快构建适应时代需要的自主的知识体系,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习近平,2022a)。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关涉许多重要问题,诸如知识体系、自主知识体系本身的界定与特征问题,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根据与必要性问题,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历史脉络问题,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主体构成及其关系问题,自主知识体系的实质内容问题,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途径、方式与规律问题,自主知识体系的呈现方式问题,等等。在所有这些问题中,为什么要构建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的知识体系,也即构建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根据与必要性问题,在逻辑上具有优先性。因此,本文先就这一问题做出初步的论述,对其他相关问题将在后续的研究中逐一展开探讨。


自主知识体系的一般理解


什么是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的知识体系?为什么要构建自主的知识体系?自主的知识体系到底有什么样的特殊地位和功能作用?这些设问可能是人们在讨论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时需要优先思考和回答的。只有阐释清楚自主知识体系的一些基本问题,特别是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根由、必要性、重要性,作为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核心主体——学术共同体——才会真正自觉自愿地、积极主动地去构建自主的知识体系。因而,在阐释构建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根据与必要性之前,需要先从逻辑上对“知识”“知识体系”“自主的知识体系”以及我们所讲的具有“中国性”的自主的知识体系的基本含义做出简要的说明。


知识是人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关于对象的认知、经验、理解和判断。知识可以是零散的也可以是成体系的,针对一个领域或一种对象、活动的知识,大都有一个从零散走向成体系的过程。当然,并不是关于任何对象的知识都是成体系的或需要成体系的。知识体系,顾名思义,是针对一定对象的有机知识系统,它强调的是知识的体系性或相关知识各方面的有机统一性。知识体系是知识总和的概括性体系,包括该体系构建的立场、基本假定、基本原则等;它是实践基础上知识生产的产物(张雷声,韩喜平,肖贵清,钟明华,韩建新,2022)。作为体系的知识,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封闭性,同时具有变动性和开放性。知识体系是不断形成、构建、更新、完善的产物。知识体系并不存在一个完美的完成状态。知识体系不仅存在着建构的维度,也存在着解构、更新、转换、重建的维度。


自主的知识体系,是一定主体依据自身意志(立场和倾向)、认知方式和认知结果,针对一定对象构建的知识体系。在主体意义上,自主的知识体系是指由特定主体创造的、所属的知识体系。强调知识的主体性,是构建自主的知识体系的核心所在。说透了,知识的自主性,本质上就是知识的主体性。从原则上说,任何特定主体都可以构建针对特定对象的自主知识体系。事实上,在人文社会科学各个领域,就实际情况而言,针对同一领域,往往存在着历时性上新旧有别的知识体系,也常常存在着共时性上不同的、多元的知识体系。如此一来,在新旧之间、多元知识体系之间,实际上存在着竞争甚至是斗争关系。因而,什么样的知识体系是更科学、更合理的知识体系,什么样的知识体系是能够有效解释实际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体系,始终都是知识生产领域的重大问题,它并非纯粹的认识论、知识论问题,更是价值论、实践论问题。在学术上、实践上如何评判知识体系的优劣,也成为需要专门研究的重要问题。在国家层面上看,不同国家主体(主要通过自己拥有的知识群体)都在构建自主的知识体系,只是构建的自主程度、构建的自主水平有所差异、差别而已。


自主知识体系强调的是知识属性上的特殊性,而不是普遍性。但任何自主的知识体系都有一种潜在的欲望和现实的追求,那就是尽可能将自身的特殊性加以普遍化,将自身的特殊知识或一定范围的普遍性知识,说成是具有更大范围以致具有整个世界范围普遍真理性的知识体系。因而,每一种特殊的知识体系,都有一种内在动力,试图得到普遍范围的传播、认同、接受和应用。这意味着,针对同一领域的不同自主知识体系之间,也就是不同的特殊知识体系之间,始终存在着对话、交流的根据和可能,当然也存在着矛盾竞争关系。那些所谓普遍的知识,既可能是有些特殊知识体系的自以为是,也可能是特殊知识体系之间在复杂关系中逐步形成的一些共识。在信息时代到来、知识社会形成的大背景、大趋势中,知识竞争不仅是基础性的竞争,也是前沿性的竞争,曾经存在的“知识霸权”现象并没有消失,很可能变得更加激烈。一些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领域的大国、强国,往往会采取“软硬兼施”(“硬实力”与“软实力”共同使用)的各种可能方式和手段,将源于本国立场、本国实际生产的知识、观念、理论等推广到其他地区和国家身上。这自然不只是知识体系之间的竞争,同时也是各种权力、权利之间的竞争。对于不同知识体系之间的关系,本身就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问题,需要专门研究。


当前中国语境中所说的自主知识体系,特别强调的是知识体系的主体性,本质上就是知识体系的“中国性”。因而,我们所讲的自主的知识体系,也是一种特殊的知识体系,是具有中国特征或具有中国特色的知识体系,“自主的实质就是特色”(王润泽,2022)。有人在一般意义上,总结概括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所讲的自主知识体系的基本特点:一是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二是立足中国经验,繁荣中国学术,发展中国理论,传播中国思想;三是鼓励主动思考,培养自觉行动;四是注重原创成果,倡导开拓创新(谢伏瞻,2022)这大致揭示了中国语境中自主的知识体系的主要内涵。在本文看来,当代中国语境中的自主知识体系,就是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以中国实际为根基,以中国经验为依托,以中国需要为目标,以世界眼光、人类胸怀为参照而自主构建的知识体系。


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实质


在我看来,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最重要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它构成了当代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总的灵魂。这样的总灵魂,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思想存在、理论存在,只有贯彻落实在不同领域、不同学科具体的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中,我们才能真正建构起内在统一、全面完整的自主的中国知识体系。按照上文关于自主知识体系的基本逻辑,我们可以对当代中国新闻学的自主知识体系内涵做出如下的基本界定和阐释。


对于一个学科来说,知识体系是学科知识的总体内容结构方式、存在方式和表现方式。自主的学科知识体系是学科构建主体自主独立构建的相关知识体系。在学科意义上,自主的知识体系强调的是学科的自主性或独立性。也就是说,尽管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必然的,客观上并不存在纯粹的或绝对的单一学科知识体系,学科之间总是享有一些基本价值理念、共同的基础知识、共同的思维方式和和一些共同的研究方法。但“一门学科的性质应当是由这个学科的独特性规定的”(江怡,2022),一个学科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正是在于每一学科都有自身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或研究对象,有自身相对独立的学科立场、学科观念、学科方法、学科理论、学科目标以及对社会发展、人类生产活动、日常生活特有的功能作用、意义价值。


新闻学自主的知识体系,是以新闻学科为主体的自主知识体系,它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知识体系。新闻学的自主知识体系,主要是根源于新闻学研究对象的知识系统。新闻学的知识体系有自身的基本立场和原则,有自身的概念体系、观念体系、问题体系和理论体系,有自身的基本知识分支体系,有自身的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也会体现落实在新闻学科体系、教材体系上。在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问题上,直到目前仍然存在着两种需要时刻警惕的倾向:其一是轻视甚至忽视新闻学的知识性和理论性,只承认新闻学的经验性和实用性,这就是所谓的“新闻无学论”或“有术无学论”;其二是一些人不承认新闻学科的自主性、独立性,想方设法把新闻学归入传播学、传媒学或媒介学。这两种典型的否认新闻学自主性或主体性的看法,不符合当代学科的实际构成及其发展状况,也无益于构建新闻学的自主知识体系,而最重要的是这些论调无视新闻学有自身作为现代学科的历史,有自身的独立研究对象和研究视野。因而,我们必须明确指出,这两种观点是不成立的。


就新闻学现有的实际情况看,在其内部,存在着不同的知识系统。在当代西方世界,存在的主要是以自由主义、商业主义为根基的专业主义新闻学(自由主义新闻学、客观主义新闻学);在当代中国,存在的主要是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灵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当然,如果从新闻学的历史演进到新闻学在全球范围内的不同表现去考察,人们完全可以描绘出新闻学知识体系构成的历史图景和现实景象,曾经或依然存在着各种“主义”类型的新闻学,它们都有各自的知识体系,但具体梳理这些知识体系不是本文的主要任务。我们需要指出的是,在历时和共时两个维度上,都存在着大量不同的特殊的新闻学知识体系。在这些不同的知识体系之间,尽管存在着一些共同的观念和相似的具体知识,但每一种特殊的新闻学知识体系都内在包含着构建主体的立场、理念和目标(关于构建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主体问题,本身需要专门研究)。在普遍意义上说,任何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体系,实质上都是由一定的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和方法论构成的,并不存在超越了一定价值论的纯粹的认识论或知识论体系。


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的知识体系,是指具有当代“中国性”的新闻学知识体系。在《全面认识当代中国新闻学的性质》一文中,我提出,“当代中国新闻学是一门相对自主独立的学科,是具有强烈人文色彩的社会科学;当代中国新闻学,在时代性质上属于现代新闻学;在理论性质上属于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在社会性质上属于社会主义新闻学;在阶级性上属于无产阶级新闻学,是以党性集中体现无产阶级先进性、人民先进性、民族先进性的新闻学。当代中国新闻学,是当代中国语境中现代性、理论性、社会性和阶级性(集中表现为党性)相统一的新闻学,并不是多种新闻学;现代新闻学、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社会主义新闻学、无产阶级新闻学等,不过是从不同属性维度对当代中国新闻学的定性和描述,正是这些属性一起构成了当代中国新闻学的‘中国性’。只有全面准确理解了当代中国新闻学的‘中国性’,才能真正把握当代中国新闻学的真实面目,构建起当代中国新闻学的自主知识体系”(杨保军,2022a)。当代中国新闻学的“中国性”,从根本上决定了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的知识体系是以中国事实、中国经验为根基的知识体系,是以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灵魂的知识体系,是站在中国立场上、解决中国新闻问题、满足中国新闻发展需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服务的知识体系,是以新闻方式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新形态服务的知识体系,是开放的、展开广泛交流的、不断发展完善的知识体系,是明确承认并追求将认识论与价值论有机统一起来的知识体系。


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的知识体系,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整体自主的知识体系的有机构成部分。并且,就客观情况看,自主的新闻学知识体系正成为整体知识体系中越来越重要的构成部分。我们看到,新闻学不仅成为独立自主的学科,而且成为人文社会学科的支柱性学科之一。党和国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高度重视新闻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已将新闻学列入“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普遍意义的学科体系”的11个具有支撑作用的学科之中(习近平,2017:345),并且从教育、教学、科研课题设置等各个方面提供了比较优良的保障条件,这对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设无疑是难得的历史机遇。


新闻学科之所以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整体学科体系建设中受到程度越来越高的重视,主要是由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所决定的,是由新闻活动的整体变革状况决定的,特别是由当代中国新闻事业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性质及其舆论引导核心功能决定的。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整体运行的基础设施,数字技术已经成为整体技术系统中的“元技术”, 社会媒介化的深度与广度不断加快,智能化的水平也在迅速提高,这使得信息传播、新闻传播在社会整体运行与发展中,在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构建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与此相应,构建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的知识体系也就自然成为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而如何超越传统新闻学的知识体系,加快构建适应新兴数字环境、融合环境的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更是紧迫的任务。


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根据与必要性


为什么要构建特别是加快建构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的知识体系,其中的主要根据是什么,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必要性又是什么,中国为什么不能直接搬用或套用其他的或“他主”的新闻学知识体系?下面,我将这些问题综合在一起,加以简要的分析和阐释。


其一,构建自主的知识体系,最重要的根源在于,每一国家、民族、社会都有自身相对特殊的历史情况、文明特征、文化传统,都有自身当代的客观实际和发展水平,都有自身的未来蓝图和理想追求。


认识源于实践,知识源于实际,具体实际的特殊性永远是知识自主性的客观根基。实际情况之所是,事实上对知识的生产与运用都提出了一定的边界和约束。任何超脱客观实际的所谓知识、知识体系,本质上是无效的,也是无用的。


对于新闻学科来说,当代中国拥有自主的新闻实践、新闻活动,拥有充满自身特色的新闻业和基本新闻制度,并且已经形成了自身的新闻文化特征,这些事实为新闻学的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提供了坚实的客观根据。自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尽管当代中国的新闻事业伴随着中国社会演进经历了各种曲折起伏,但在知识论视野中,当代中国新闻学始终都在努力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构建自主的知识体系。实际上,针对传统新闻业的实际情况,当代中国新闻学应该说已经构建起了比较完整的自主的知识体系,在新闻历史、新闻应用和新闻理论三大分支领域,当代中国新闻学都已建构起基本的知识框架,形成了时代化的学科结构和教材体系,拥有自身的学术体系和话语方式。但是,这些整体定性上属于传统新闻学的知识体系,尽管对当下现实仍然具有一定的解释能力,但在总体上说,传统新闻学的知识、方法、理论已经很难应对新兴数字新闻环境的巨大变革。客观实际的日新月异,要求当代中国新闻学必须加快构建适应新时代的自主知识体系。


如今,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面对新闻领域翻天覆地的变化,当代中国新闻学开启了更加自觉的知识体系构建活动。具体一点讲,在新闻活动视野中,传统新闻业正在危机状态中挣扎前行,探索新的出路,新闻生产、传播、消费、使用、管理、控制等整体上进入新的时代,一言以蔽之,新的新闻活动生态结构正在形成,一个前所未有的“后新闻业时代”已经开启并正在全面展开(杨保军,2022b)。在这样的时代潮流中,传统新闻学构建的知识体系很难适应新的需要。这是一个呼唤创新、创造的时代,是需要新观念、新知识、新理论的时代。“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习近平,2022b)传统新闻学知识体系的更新与发展迫在眉睫,“后传统新闻学”的知识体系亟待构建。事实上,新闻学术界早已开启了构建新的自主知识体系的步伐,当前关于“数字新闻学”“互联网新闻学”“融合新闻学”等等的探索正是构建新的新闻学知识体系的集中表现。但实事求是地看,我们仍然处在初步的战略式设想、谋划阶段,目前的总体状况是“指点江山”的想象多,实实在在的研究成果少。我们还没有全面、深入展开具体的研究,我们还没有看到以学术方式构建的适应新形势、满足新需要的新闻学概念体系、观念体系、问题体系、理论体系、方法体系等。因而,总体上看,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的知识体系构建仍然是任重道远的事情。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视野中,新闻对各个领域的变化发展以致社会的整体优良运行、全面治理、秩序维护等越来越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和影响,新闻与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关系更是日益紧密,新闻生活不仅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贯穿渗透在几乎所有的社会活动中。而在“世界结构中国、中国结构世界”的宏观关系中,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解释好中国特色的国家战略中,在各种国际的、全球的交往交流、合作斗争中,新闻显现出日益广泛的作用和影响。因而,在构建哲学社会科学整体自主的知识体系进程中,加快构建自主的新闻学知识体系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当然,我们必须明白的是,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不是想快就快的事情,知识生产、知识更新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其本身就是需要研究的大问题。我们在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的过程中,切不可盲目冒进、自以为是,而是要在既有知识积累的基础上,考察新现象、研究新问题、形成新概念,在“自发”与“自觉”相统一的进程中逐步构建起有效的自主知识体系。


其二,只有积极构建自主的知识体系,才有可能有效解决自己的问题,满足自己的发展需要。我们自己需要什么,只有我们自己最清楚;要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无论是理论上的观念、实践上的道路,必须主要由我们自己去探索。


不同的实际情况,一定会产生不同的具体问题;特殊的环境,一定会有特殊的需要。要解决特殊的问题,满足特殊的需要,在知识论视野中,就需要构建特殊的知识体系、创造特殊的智慧和方法。尽管知识源于实践,但反过来看,有效的实践也依赖于有效的实践观念和科学的理论观念。因此,构建能够解决自身问题的知识体系,显然既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


新闻、宣传、舆论以致一般的信息工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在共产主义运动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一直具有优先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新闻、宣传、舆论工作始终被看作是政治斗争和社会斗争的“思想中心”“精神中心”“前沿阵地”。而马克思主义关于新闻、宣传、舆论、信息等活动领域的论述,构成了广义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思想体系, 也是马克思主义整体理论体系、知识体系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思想体系不仅主要根源于无产阶级的新闻、宣传、舆论工作实践,也成为指导这些领域工作有效展开的基本知识资源和重要思想武器。


中国共产党从其成立之日起,始终高度重视新闻、宣传、舆论工作。在当代中国特别是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党和国家更是赋予新闻舆论工作以特殊的地位、功能和作用,可以说,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习近平指出:“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习近平,2017:331-332)新闻舆论工作“是治国理政、立国安邦的大事”(习近平,2017:331)。所有这些论述和判断都意味着,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形成,对新闻舆论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新闻舆论工作需要以自己特有的方式,为中国社会整体的优良运行与发展做出贡献。


毫无疑义,新闻舆论工作要想做出自身的独特贡献,就得创造性地提出符合时代要求、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思想观念、知识方法和理论智慧,而这自然需要我们依据新的形势,根据新的实际,加快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这样的构建不仅是当前十分必要而紧迫的任务,也具有重要而长远的战略意义。


其三,对于一定的主体来说,与“自主”的知识体系相比,“他主”的知识体系更多具有的是参考借鉴价值。“他主”的知识体系,往往可以充当某种照见或发现“自主”知识体系可能问题的镜子,从而使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主体更加自觉、更加清醒地看待自己。


针对各自国家、民族、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不同主体实际上都在构建自主的知识体系,差别可能在于不同主体构建自主知识体系自觉的程度有所不同,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水平有高有低。因此,就当下的实际情况看,不管哪个领域,在知识论视野中,人类不同群体都处于丰富而复杂的知识生态系统中。这就意味着,对于一定的国家、民族、社会主体而言,在解决自身的问题时,如何选择具体的知识体系,如何处理不同知识体系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必须做出选择的事情。


首先,不同自主知识体系之间或“自主”知识体系与“他主”知识体系之间的基本关系,是一种特殊知识与特殊知识之间的关系,那种把自主的知识体系看作是特殊的,把他主的知识体系看作是普遍的,是对“他主”知识体系的盲目崇拜。当然,如果把自主的知识体系看作是普遍的,而把其他知识体系看作是特殊的,则是一种自我崇拜、自我中心主义的表现。将特殊随意普遍化的做法,无论在认识论上、价值论还是方法论上,都是需要警惕的。


在一般意义上说,任何一种特殊的知识体系并不必然具有普遍的知识意义和价值。但是,针对同一对象、同一领域的各种自主知识体系,除了以解决特殊问题为主之外,也都在解决一些共同的问题,因而必然会形成一些普遍共识。个别包含一般。这意味着,在所有特殊的、自主的知识体系中,总有一些普遍的共同的知识基础或知识成分。不同知识体系之间的对话交流、互学互鉴,是产生共同知识体系的基本途径和机制。这就像不同文明、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一样,尽管各有自身的特殊性,但不同文明主体、文化主体都要面对一些基本的共同的问题,因而文明、文化之间总有一些共性,只要展开平等对话、互学互鉴,就一定能够达成一些超越特殊性的文明共识、文化共识。


由于现代科学以及现代学科分类主要源于现代西方世界,比如作为现代学科的中国新闻学,在起源上就来自西方,属于舶来品。这样一种历史源流关系,极易形成人们对西方新闻学知识体系的普遍化理解,极易形成用西方新闻观念套裁中国新闻事实,用西方新闻理论评判中国新闻实践的合理性。用西方知识体系解释中国新闻现象,结果必然是理论与实际的错位,必然扭曲中国新闻现实。用以自由主义为根基的专业主义新闻学理论,解释不了作为党的事业的当代中国新闻实际。基于西方历史传统、客观实际的新闻学知识体系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不可能完全适用于拥有自身历史传统、客观实际的中国新闻现象。反过来其实也一样,用当代中国新闻学的“党媒”理论是无法解释西方新闻现实的,更不可能用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去指导当下的西方新闻实践。但构建既能解释中国新闻现象又能解释世界新闻现象的当代中国新闻学,应该是我们的学术目标之一。我们构建的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若是能够解释各种可能的新闻现象,那才能够更加有力地贡献中国智慧,产生中国力量。


其次,任何一种自主的知识体系,主要是根据自身的特殊情况、自身的实践经验构建的,具有明确的针对性或目的性,因而更能解释自己的实际情况,更易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满足自身的实际需要。


毫无疑问,强调构建自主的知识体系,是为了解决我们自己面临的问题,满足我们自身的发展需要。中国问题需要中国理论来解释,需要中国理论、中国经验、中国智慧提供解决思路与方法。在新闻学视野中,要理解中国新闻现象,当然要从中国新闻实际出发,要将中国新闻现象、新闻实践概念化、问题化,这样形成的新闻概念体系、新闻观念体系、新闻理论体系以致整体的新闻知识体系,才能更加有效地指导实际、解决现实问题。


当代中国新闻业尽管具有世界新闻业的一般特点,但它确实更具有自身的典型特征,诸如新闻资产本质上实行单一国家所有制,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主导观念,新闻媒体在意识形态与产业双重基本属性中定位,在新闻与宣传两种主要功能中展开传播、强调舆论引导的主导地位,整个新闻业在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多元力量制约中发展运行等(杨保军,2019:167-170)。只有能够全面系统深入认识反映这些特征的新闻学知识体系,对中国新闻来说才是有效的知识体系、管用的知识体系。这样的知识体系是保证新闻事业健康发展、新闻舆论工作有效开展的知识基础或智力支持。


再次,相对“自主”知识体系的“他主”知识体系,是他者根据自己的特殊情况构建的知识体系。这样的知识体系尽管不能直接有效地解释中国事实、解决中国问题,但作为一种知识体系、思想智慧,总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意义,是学习借鉴、吸纳的资源。


在自主知识体系构建过程中,我们应该特别注意到自主知识体系的自我循环、自我封闭现象,即源于和反映自身实际的知识体系,总有可能把自己的一切现实及其做法都解释成合理的、正确的,而实际情况却可能并非如此,即一些实际的做法恰好是需要改善的甚至是彻底改变的。为自身的错误观念及其错误做法做出“合理”解释是现实社会中常见的现象。在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中,知识体系的正确性、合理性并不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构建主体出现片面、错误都是难以彻底避免的,从而就像每一个人难以直接看到自身的后背一样,造成某种自主知识体系的自我遮蔽现象。人们俗常所说的自主知识体系的“自说自话”“自娱自乐”,指的正是这种现象。自主知识体系的自我循环、自我封闭,不仅会造成知识体系自身的故步自封、自以为是状态,还有可能造成更为严重的问题,这就是难以发现实践中真正的问题所在,更不要说为解决真实问题提供知识了。片面、封闭、虚假的所谓自主知识体系是可能的,在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中,必须对此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反思性和批判性。


然而,无论是在认识领域还是在实践领域,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是,自己发现不了的自身问题,很可能在他人的眼前一目了然。这就提醒我们,在构建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的知识体系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充满自信、自主独立地展开探索,“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习近平,2022b),以学术的方式对待学术,另一方面作为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主体,必须虚怀若谷,开阔眼界,主动积极地借鉴、吸收一切有益的知识营养,勇于和善于听取其他知识体系构建者的批评,而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主体更是要时刻自觉反思自身的构建行为及其构建结果。尤其是在当今世界,尽管每个国家、民族、社会依然具有自身的典型特征、个性特色,但人类越来越成为紧密的命运共同体,在每一社会领域中都面对越来越多共同的问题。因而,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一起创造、构建共同的知识体系、观念体系拥有越来越多的客观基础和实际需要。当代中国新闻学在构建自主的知识体系进程中,核心当然是从中国的“本体”出发,即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中国的经验出发,但同时要关注人类新闻活动的整体发展趋势,主动积极学习其他相关知识体系的优秀成果,秉持自主独立、开放包容的精神,世界眼光、人类胸怀是我们应有的境界。


本文系简写版,参考文献从略,原文刊载于《国际新闻界》2022年第11期。

 封面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期执编/舟移


订阅信息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国际新闻界》,国内邮发代号:82-849,欢迎您订阅!


您也可通过下方二维码或网址https://weidian.com/?userid=1185747182,进入国际新闻界微店,购买当期杂志和过刊。


您还可访问《国际新闻界》官方网站 http://cjjc.ruc.edu.cn/ ,免费获取往期pdf版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