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信通院发布《中国县域工业经济发展报告(2022)》

中国信通院 中国信通院CAICT 2022-12-16

工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是深入贯彻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着力点,是实现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持续推进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筑牢制造强国基石,基础在县域、潜力在县域、特色在县域。在新的历史时期,县域工业应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构筑强县富民的核心支撑。


2022年11月25日,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和溧阳市人民政府主办,溧阳高新区、溧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共同承办的中国县域工业经济发展论坛(2022)在江苏溧阳举行。在上午的主论坛上,中国信通院总工程师敖立发布了《中国县域工业经济发展报告(2022)》。



中国信通院连续7年发布《中国县域工业经济发展报告》,旨在洞察县域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使命和发展特征,挖掘工业百强县(市)、百强区工业发展的典型经验示范,形成带动引领效应。


报告核心观点

1. 县(市)经济总体发展稳中有进。近年来,在撤县(市)设区导致县(市)数量下降的背景下,县(市)经济总量仍然保持了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我国县(市)生产总值从2017年的34.7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43.3万亿元,首次突破40万亿大关。


2. 县(市)支撑增长筑牢,工业压舱石作用深化。2022年工业百强县(市)以全国3.5%的县级行政区划数、6.6%的人口以及超过14%的规上从业人员,贡献了全国近10%的GDP、14%以上的工业增加值和近16%的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经济社会贡献显著;且百强县(市)在全国消费、出口中的支撑作用保持相对稳定,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基石力量。


3. 东部巩固先发优势,都市圈牵引带动提速。2022年东部入围县(市)数量合计达到70个,较上年新增4个,在工业百强县(市)第一、二梯队中延续主导优势,强县最大聚集地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城市群或经济区集聚了绝大多数百强县(市),城市群内的苏锡常、厦漳泉、长株潭等18个都市圈更是覆盖了六成以上的百强县(市),抱团发展、核心带动正在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和趋势。


4. 江浙保持领跑地位,山东强县数量强复苏。2022年,浙江和江苏的分别入围25个和23个,两省合计达到48个,涵盖了百强县(市)数量的近半数。山东的百强县(市)数量强势复苏,增长到11个,扭转近年的下滑态势,表明新旧动能转换取得了良好成效。


5. 科技创新加力提效,新兴动能培育快成长。工业百强县(市)R&D经费支出合计突破2300亿元,约占全国比重的10%,昆山市、江阴市等11个县(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均超过40亿元,长沙县、新昌县、余姚市等8个县(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位于3.5%以上的高水平。新兴产业规模持续提升,2021年昆山市、张家港市、宁乡市等县(市)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过1000亿元,余姚市、乐清市、平湖市等县(市)的规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到150亿元以上。


6. 工业投资量稳质升,对外开放压力中前行。百强县(市)中有近八成实现了工业投资的正增长,80%以上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投资结构持续优化。2021年昆山市、平湖市等县(市)的新兴产业投资规模超过了50亿元,常熟市、太仓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均超过了30%。更高水平开放释放县域新空间。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多式联运等开放通道纵深化发展,推动开放由沿海沿江沿边向内部腹地的县(市)扩展。随着自贸区及其联动发展区、保税物流中心等开放载体的扩能提效,更多县(市)参与到国际大分工中。


7. 发展红利共享攀升,释放扩内需巨大空间。工业百强县(市)中,69个县(市)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其中义乌市、乐清市、石狮市等47个县(市)达到了5万元以上,可以比肩浙江、广东等发达省市。县域消费显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2020年全国2083个县域网络零售额达3.53万亿元,占全国网络零售额比重为30%。工业百强县(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合计约3.4万亿元,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约9%,其中晋江市、昆山市、常熟市超过千亿元。


8. 县(市)产业集群发展方兴未艾。县(市)跻身国家级产业集群行列。截至2021年底,先进制造业集群、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和试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三大类国家级产业集群中共有18个主要分布在县(市)。县(市)崛起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截至2021年底,工业领域的县(市)千亿级产业集群至少在26个以上,形成了5000亿级领衔,3000亿级、2000亿级、1000亿级梯次支撑的格局。


报告目录

第一篇 2022年中国县(市)工业经济发展报告


一、我国县(市)经济发展总体特征  

(一)县(市)经济稳中有进  

(二)区域分化势头未减

(三)结构质效总体趋好

(四)基础实力稳步提升


二、县(市)工业迈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一)县城新型城镇化提速,筑牢更坚实发展基石  

(二)产业转移承接扩展,培育铸造经济新增长极  

(三)科技创新快步入县,培植更持久发展强动能  

(四)区域合作持续深化,结成更紧密发展共同体  

(五)数字经济赋能扩散,激发县(市)动能活力  


三、我国县(市)工业竞争力评价


四、2022年中国工业百强县(市)图景  

(一)县(市)支撑增长筑牢,工业压舱石作用深化

(二)东部巩固先发优势,都市圈牵引带动提速 

(三)江浙保持领跑地位,山东强县数量强复苏 

(四)科技创新加力提效,新兴动能培育快成长 

(五)工业投资量稳质升,对外开放压力中前行 

(六)发展红利共享攀升,释放扩内需巨大空间 


五、我国县(市)工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内外环境波动加大转型升级压力

(二)区域间差距面临进一步加大态势

(三)新旧要素接续培育力度亟需增强

(四)产业协调融合发展水平有待提升


六、促进县(市)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积极培育新兴动能,拓宽发展空间 

(二)深化区域融合发展,提升竞争优势 

(三)创新产业合作模式,加速要素流动 

(四)有序推进产业转移,筑牢特色优势 


第二篇 2022年中国市辖区工业经济发展报告   


一、市辖区工业经济发展新使命 

(一)新型城镇化建设顶梁柱  

(二)经济发展活力提升主空间

(三)科技创新能力培塑最中坚

(四)统一大市场建设最前沿  


二、市辖区工业竞争力分析  

(一)市辖区工业竞争力评价  

(二)工业百强区分布情况 

(三)工业增加值超500亿的强区情况 


三、工业百强区高质量发展新亮点  

(一)工业增长稳中有进,经济体量再上台阶

(二)工业质效稳步提升,利润贡献成效显著

(三)创新活力日益增强,市场主体发展活跃

(四)城镇建设先行引领,共同富裕稳步推进

(五)新发展格局融入提速,发展动能持续提升 


四、促进市辖区工业高质量发展建议

(一)加速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二)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建设  

(三)有序促进生产要素流动  


专题篇 产业集群年度洞察


一、县(市)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战略意义  

(一)产业集群是驱动县(市)工业经济增长重要引擎 

(二)产业集群是促进县(市)创新驱动发展主要载体 

(三)产业集群是县(市)融入国内外双循环关键力量 


二、县(市)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一)县(市)跻身国家级产业集群行列 

(二)县(市)崛起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 

(三)县(市)特色化产业集群强县富民 


三、促进县(市)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构建集群合作网络,增强内部协同效应

(二)加强集群协同创新,补齐发展“木桶”短板  

(三)优化集群发展生态,营造一流宜业环境

(四)深化集群跨域协作,建立更广更优联系


更多精彩,敬请阅读解读PPT。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版权声明:本研究报告版权属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并受法律保护。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研究报告文字或者观点的,应注明“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院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报告。






校  审 | 陈  力、珊  珊

编  辑 | 凌  霄


推荐阅读

中国信通院发布《中国金融科技生态白皮书(2022年)》
数字化转型专家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