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敢来篁岭“聊斋”的都不是一般人!

杨佳榆 婺源篁岭晒秋 2021-02-08


聊斋:清代文学家蒲松龄题书屋为“聊斋”。

相传,在创作《聊斋志异》时,为搜集素材蒲松龄常设茶水在路边,过路人只须到此讲讲故事、传闻,或聊聊天,便可享用。


【注:本文所有图片均为晒秋美宿实地拍摄】


玄关处的木雕花窗显示出原主人的高雅品味

设计师摆放的陶器与古物完美契合


一旦听到有用的“材料”,蒲松龄就回去整理成文,因此他取书屋名为“聊斋” 


文人墨客为了表达自己的喜好或者志向,不管自己家书房大还是小,豪华还是简陋,往往要起个独特的名字,不仅风雅别致,而且妙趣横生。


泛黄的白墙和泛白的镂空木雕

讲述着岁月的长河


而我们今天要聊的这所“斋”呢

有一个很文(zhuang)雅(bi)的名字

叫做慎徳堂



篁岭自古多才俊,这些文人喜欢为自己的居所命名,尤其是清代最为盛行,不论是大富大贵,抑或是清苦贫困,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给宅子起一个文雅的堂名


慎徳堂最早的主人是曹鸣远父亲、被朝廷有司旌表为“孝友”的曹孜学的宅邸。



《婺源县志》记载:

曹孜学,字懋舜,号宏宇,少有至性,事母极孝,有爱兄弟,见义勇为,敢于是非,一介不苟。室无宿储,乐施不倦,数十年一以贯之。


曹鸣远中进士之后再临川为县令,于是专门为父母建造了这所房子,用以彰显父德,宽慰母心。


置身在慎德堂的木制房屋里

有一种时空穿越般的错觉


这里的村民或许没有名留青史,但是他们怡然自得,在一方陋室吟诗作赋,品茶读书。


薄纱曼妙,帷帐盈盈

为整间屋子添了一丝仙气


然而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老宅在历史的的长流中逐渐衰败没落。

幸运的是,婺源乡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出现,让这座濒临消逝的徽州古村落得以老树逢春。


▲清晨的曙光打在细密的格子窗上


公司专程请来古建筑专家对村内古宅进行修葺,另请知名设计师根据每所房间特点进行设计装修。

打造出独一无二的篁岭晒秋美宿。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不要看慎德堂外表平凡无奇,实际上这间屋子已有上百年历史了。

古人多谦逊有礼,讲究文章节义之礼,对别人家一般尊称为府上、尊府或者贵府,而对自己的家又谦称为寒舍、舍下、草堂或者敝庄


五星级标准打造的“寒舍”

已恭候阁下多时








如今的慎德堂琴棋书画样样俱全

何陋之有?


历史上诸多文豪雅士均为自己的居所命名。

比如说:

陋室: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居室兼书房名。

诗人曾专门写下了篇脍炙人口的《陋室铭》,以描绘自己书斋的简陋,把自己的“陋室”三国时诸葛亮的“茅庐”以及西汉文学家杨雄的“玄亭”相提并论,表现了高洁的品行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继承了古徽州读书盛行的风气

慎德堂的书斋保留了下来

并准备各种书籍

供您陶冶身心



再比如说:

老学庵: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晚年的书斋名。

“师旷老而学犹秉烛夜行”之语铭斋,立志要活到老、学到老,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慎德堂与其他民宿相比

多了一个小小的庭院

想必是原主人纳凉之所

闲暇之余摆弄些花花草草

可见其生活品质之高


古人喜欢坐浴的同时静静思考

现代人的娱乐方式则丰富得多

可以一边泡澡

一边赏窗外之景

甚至还能够观看电视



最早的“慎德堂”,为圆明园内的一组建筑,它位于圆明园九洲清晏的西面,修建于道光十年(1830年)。

道光皇帝创作《慎德堂记》一文,解释了“慎德堂”一名的由来。

“崇俭去奢,慎脩思永。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此外,康熙有“静惕堂”、“中和堂”,乾隆则有“静镜”、“养和”、“敬慎”诸堂。

不仅仅是人如其名

房屋也一样

屋如其名

带着某种期许希冀

展现在世人面前

篁岭晒秋美宿

等你来“聊斋”

有一种爱叫做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