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子《道德经》下篇 · 德经 || 第六十三章 · 为大于细

点击关注👉 道德经解析 2022-10-07

阅读本文前,请先点击“下方卡片”,再点击“关注”,这样就能每天与您分享精品文章。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点击上方卡片一键关注


德经老子既谈“道”,又论“德”。“道”与“德”相合,构成了其思想的完整体系。“道”是客观规律,其属性表现为“德”。“德”必须在大道的指引下,去观察万物的本源。凡是合乎“道”的行为就是“有德”;反之,就是“失德”。高不忘下,贵不忘卑,这是真正的“德”。就像君王称呼自己为孤、寡、不毂一样,目的就是让自己变得卑下一些,从而合乎“德”。所以说,那些最高的荣誉,是不需要自己去夸耀的;只要有了真正的德性,别人自然会去给你真正的名誉。“玄德”堪称慈母德范,它是最深刻、最本质、最核心的德,是老子给合于“道”的人及行为所打的“无限高分”。作为具体存在的“道”的践行者,即使不能真正与“道”合一,其行为境地也能无限接近道。所以,玄德是“道”的践行者的最高追求。

第六十三章 · 为大于细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语译】
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把无为当做作为,把无事当做有事,把无味当做有味。
②大小多少:把大看做小,把小的看做大;把多看做少,把少看做多。
③不为大:是指有道的人不自以为伟大。
译文
所作为的,是没有作为;所从事的,是无所从事;所品味的,是恬淡无味。把小的看做大的,把少的视做多的,用德行去回报怨恨。解决困难宜从容易处入手,成就大事宜从细小处开始。天下的难事,一定是从容易处做起的;天下的大事,一定是从细微处开端的。所以圣人始终不自以为伟大,因此才能成就他的伟大。轻易作出承诺的,一定很少能够兑现;把事情想得太容易的,一定会遭遇很多的困难。因此圣人总把事情设想得困难些,所以永远没有办不成的事。

名家注解
朱元璋:为无为,事无事,谓当可为之事,先利时而为之已尽,免致后多繁为而不安也。又无事之时,常恐有非理之事及于身,故先若有事而备之,乃得安于无事也。
河上公:因成循故,无所造作。预有备,除烦省事也。深思远虑,味道意也。陈其戒令也,欲大反小,欲多反少,自然之道也。修道行善,绝祸于未生也。
王 弼:以无为为居,以不言为教,以恬淡为味,治之极也。小怨则不足以报,大怨则天下之所欲诛,顺天下之所同者,德也。以圣人之才犹尚难于细易,况非圣人之才而欲忽于此乎,故曰,犹难之也。

经典解读
“无为而无不为”,这是一种十分玄妙的方法论,也是一种高明的处世哲学。老子向来反对以繁琐的规章制度等,去捆缚人们的手脚,限制和扰乱人们的生活。他认为,不管是执政者还是普通人,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顺任自然而采取行动,必须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在这里,老子特别提醒人们,做任何事情都有一个从小到大、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的过程。
“为无为”也就是顺应自然的规律去做事、去采取行动。老子理想中的“圣人”治理天下,都是持“无为”的态度。将这个道理应用于人类社会的日常事务中,就是抱着“无事”的精神去办事。
所谓“事无事”,就是希望人们从客观情况出发,不要过于执著于目标,关键是要准备条件。只要条件成熟了,想要做的事自然就水到渠成。老子反对执政者乱用主观意志,随心所欲地发号施令,强行要求人们做这个做那个。
“味无味”以生活中的常见的情况作喻,给人们一个相当形象的、直观的认识。老子的意思是,人要知味,必须首先从品尝无味开始。把无味当作味,这就叫做“味无味”。
老子又说,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这是提醒人们,做难事,须从容易的地方着手;做大事,必须从细微的地方入手。“难之”,这是一种慎重的态度,即所谓的“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它要求人们做事的时候,要缜密地思考,细心地操作。细节决定成败,对于人们来讲,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都是不易的真理。这是老子朴素辩证法的方法论,符合对立统一的法则,也符合于由量变到质变的运动规律。
必须提醒大家的是,这里所讲的“无为”,并不是让人们无所事事、无所作为,而是要以“无为”的方法求得“无不为”的结果。这正如老子所说,“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可以说,老子所提倡的“无为”,更多体现在做人、做事的心态和方法上,即不要强求、蛮干,而应顺其自然地达成“有为”的目的。

处世空明拳:细节带来人生的转折
老子说,为大于其细。意思是说,做大事情要从细小的地方入手。老子的话,总是闪烁着智慧的火花。他指出了大事与小事的辩证关系,告诉人们:干一番大事要先从小事、细节开始努力。
大多数人的生活层次,只停留在为吃饭而吃饭,为搭公车而搭公车,为工作而工作,为回家而回家。他们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做了一件又一件事情,好像并未真正地做好哪一件事情。他们往往眼高手低,心中想着高远的目标,却不肯做好眼前的小事情。
而如果一个人懂得“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去试着在小事情或细节上多留心、多下工夫,那么情况可能就大不相同了。
盛夏。张岳西装革履地提着公文包去一家公司面试。这次要面试的职位与他的专业很对口,他盼望能成功。他提前半小时就赶到了那家公司,人事经理接待了他。这位经理满脸严肃,不禁让张岳有些紧张。他尽量使自己平静下来,小心地回答对方的问话。
人事经理问:“你能凭自己以前在工作中的经验,来描述一下我们公司的未来吗?”
张岳回答:“我认为公司的发展应当是秩序化的管理,而不是喊口号的夸夸其谈。”
人事经理问:“你为什么这样说呢?”
张岳回答:“因为我到您这里的时候,已经看到公司的现状了。”
人事经理说:“你是到本公司面试的第95人,其中有74人与你的观点相仿。”
张岳明白人事经理的言外之意,他没戏了,真要“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了。虽然他的心里感到很难受,不过,他还是很有礼貌地起身告辞。
当走到门口的时候,他突然发现地上有一颗钉子。他没有多想什么,就把钉子捡了起来拿在手里,慢慢地向楼道里的垃圾桶走去……
这时人事经理突然在后面喊道:“张先生,我能继续和您谈谈吗?”
张岳感到非常奇怪,他回过头来,礼貌地答道:“您请说!”
人事经理笑着说:“在面试的95人中,只有你一个人发现并捡起了那颗钉子。其他人要么没看见,要么看到了也不在乎,甚至有人直接一脚将它踢开。唯有你把它捡起来,并准备扔进垃圾桶,这证明你非常有修养,而且脚踏实地、注重细节!所以,你被录用了!”
张岳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一个细微的举动,竟然帮他找到了心仪的工作。
一滴水能够折射太阳的光辉,—个细节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在素质。捡起一颗钉子的细节成就了张岳,体现出他“为大于其细”的精神。其实,生活中的每个细节,都可以创造人生的辉煌!胡佛的事业转折也始于对细节的注意。
胡佛21岁的时候,正为在当时美国西部名声最响的矿业工程师贾宁工作。他在工作中十分细心,这种工作态度给他带来了好运气。
那天,胡佛正在打一些重要文件。他对文件中涉及的格拉斯谷矿区很熟悉,因为他在大学的暑假期间,曾经到格拉斯谷进行过实地测量。打着,打着,胡佛突然停了下来,他发现文件中记录的情况完全不对头!
于是,他赶忙跑去把自己的想法告知贾宁。结果,贾宁这位大工程师很不高兴,一个打字员居然对他的文件提出异议。可他还是很有礼貌地听完了胡佛的话。听着听着,怒气便消失了。通过细谈,贾宁意识到胡佛是对的。于是,所有文件都按照胡佛的意见改了过来。
胡佛的事业与命运也就此发生了转变。他不必再从事每月45元的打字工作了,而被派到各地去调查矿产。两年后,他被任命为澳洲某重要矿产公司的总工程师。
借助“细节”,胡佛“一巧破千钧”,实现了人生的飞跃。所以,别忽略了工作、生活中的细节与小事。它们常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意想不到的结果,改变事情的全局。
一个人能不能“成其大”,关键在于他愿不愿、能不能“为其细”。想一想吧,是不是每天多花一点时间阅读、多打一个电话、多努力一点,在适当时机的一个表示、表演上多费一点心思、多做一些研究,或在实验室中多做一次试验等,都可能成为你走向成功的关键?

职场易筋经:每桶4美元的标准石油
要想做成大事,就得踏踏实实地从小事做起。因为大事是由众多的小事积累而成的,忽略了小事就难成大事。对于职场人士来说,把不起眼的工作做好,逐渐积累才干,才能赢得领导的认可,才有机会干出一番大事业。
从小事做起看易实难,那是需要大智慧、恒心和忍耐力的。很多人都做不到这一点,他们往往放着自己应该做的事不做,而总是去做一些大而不切实际的事。有这样一则寓言:
一群老鼠开会,讨论怎样预警猫的袭击。一只大家公认很聪明的老鼠提出:“给猫的脖子上挂一个铃铛。这样,猫走到我们附近的时候,铃铛就会响。我们听到铃声,不就可以及时跑掉了吗?”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个好主意。可是,怎么样才能把铃铛挂在猫的脖子上呢?又由谁去挂呢?这些细节问题根本无法解决。于是,“给猫挂铃铛”就成了空话、笑话。
“关键因素存在于细节中”,任何一个战略决策和规章法案,都要考虑细节、重视细节。那些好高骛远、不能踏踏实实地做工作的人,是永远干不成大事的。从小事做起,付出自己的热情和努力,才有可能把工作做得尽量完美。
宾馆服务员每天做的,就是对顾客微笑、回答顾客的咨询、打扫房间之类的小事;士兵每天做的,就是进行队列练习、战术演练、巡逻排查、擦拭枪械等小训练;公司职员每天做的,就是打打字、接接电话、整理整理文件、制作一些图表等小事。如果一个人能很好地做好这些小事,将来就很有机会成为国家柱石、商界翘楚、职场精英……
先扫一屋再扫天下
阿基勃特就是一个特别注意踏踏实实地从小事做起的人。在他还是美国标准石油公司的一个小职员时,无论是出差住旅馆,还是平时给客户写信,他总是在自己签名的下面附带着写上“每桶4美元的标准石油”的字样。同事们都因此笑称他为“每桶4美元”。
公司的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这件事后,高兴地说:“竟然有职员如此努力宣传公司的产品,我要见见他。”于是,他特意邀请阿基勃特共进晚餐。后来,阿基勃特接任洛克菲勒成了美国标准石油公司第二任董事长。
在签名的时候,附带着写上“每桶4美元的标准石油”的字样。在一般人看来,这完全是一件小事,并且这件小事还不在阿基勃特的工作范围之内。但是,阿基勃特不但自觉地做了,还将这种小事做到了极致。
成功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凡事必须从小做起,只有做好小事情,才能成就大事业。没有人可以一步登天,平步青云的背后大多是扎扎实实的努力。别以为自己的步伐太小、无足轻重,要知道“企者不立,跨者不行”!其实,只要将每一步都踏稳,就能逐步实现目标、攀上成功之峰。
追求细节,需要高度的责任心、敬业精神和严谨求实的态度。它要求你必须付出数倍于人的努力。追求细节,还需要有一颗平常心,有了这颗平常心,做任何事就都不会好高骛远,就能耐心踏实地去做好眼前每一件小事。


商海逍遥游:价格5美分的薄荷口香糖
古人说,一屋之不扫,何以扫天下?仔细想想,这天底下的大事,哪一件不是从细微的地方着手把它干成的?干不得小事,不屑于从细处做起,终究难成大器!
很多有大成就的商人,从来不标榜自己是干大事的人。相反,大家都不愿去生产的小零件,都不屑于去占领的小市场,他们反而能在其中淘到真金。所以,商人也好,企业也好,都宜抱着精细的态度,认真对待每一件小事,不忽略任何一个细节。
美国的贝尔特拉摩公司就是通过在细节上下工夫,从而获得顾客青睐的。下面这个发生在贝尔特拉摩公司的酒店里的故事,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一天,一位顾客来买一箱酒,以备晚宴的时候用。付款的时候,顾客递给售货员一张美国运通公司的信用卡。谁知电话那头运通公司业务繁忙,售货员花费了三四分钟时间,才获得该公司对信用卡的证实。为了表示对耽误顾客时间的歉意,售货员在把信用卡还给顾客的时候,随手从柜台里的糖果盒中取出一枚5美分一条的薄荷口香糖送给顾客,并说:“实在抱歉,耽误了您的宝贵时间!要知道,我们非常看重您的惠顾。希望您再次光临!”
很明显,刷卡慢并不是售货员的过错。但售货员主动把这个责任承担起来,并通过道歉和赠送小礼品的细微举动,消除顾客心中的焦躁和不满,赢得了顾客的信任!类似的贴心的细节服务在这家店里比比皆是,对这家店心生好感的顾客也越来越多,其销售额也不断攀升。
贝尔特拉摩公司就是这样一家公司,善于从小事上赢得顾客的信任。由此可见,要想在商海中独占鳌头,就一定要意识到“服务中的细节”的重要性。要知道,购买商品的是顾客,而做好细节上的服务是最能打动顾客的,也能很好地营造持久的竞争优势。
世界上,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固然难得,精益求精的执行者也不易得。我们身边生活有很多小事,纵然它们都微不足道,但从这些小事中能充分体现一些企业家成功的秘诀——为大于细。
当初中国从日本进口缝衣针,很多人都感到奇怪。一个针还要买日本人的?看到了日本的针才发现,一般的针是圆孔,而日本的针是长条孔,这是为照顾眼花的老人而设计的。
国际名牌POLO皮包凭着“一英寸之间一定缝满八针”的细致规格,多年立于不败之地;德国西门子2118手机靠着附加一个小小的F4彩壳而使自己与众不同……
日本SONY与JVC在进行录像带标准大战时,双方技术不相上下。两者的差别仅仅是JVC一盘带是2小时,SONY一盘带是1小时。结果,用SONY的录像带看一部电影常需换一次带。就是这个小小的不便,致使SONY的录像带完全败下阵来。
这是一个细节制胜的时代,细节已经成为商业竞争最重要的表现形式。这正应了一句歇后语:针尖上打擂台——拼的就是精细。

管理般若功:“最后一英里”的限制
任何对细节的忽视,都可能导致管理决策的失误。美国电信决策失误,导致宽带网未能及时进入居民家庭,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美国是全球因特网革命的领导者,但有一段时间宽带在美国家庭中的普及率却不高。当时,韩国有将近2/3的家庭拥有宽带接入,平均速度达到每秒3兆,是绝大多数美国宽带速度的2倍左右;日本也有40%左右的家庭在2003年底采用了宽带上网,速度可达每秒12兆。而美国当时接入宽带的用户只有15%,大多数因特网用户仍在拨号上网,速度慢得像蜗牛爬。
很多人可能会猜测,这是由于基础设施不健全造成的。但事实上,美国在宽带上发展缓慢的原因并不在于此。其实,当时美国80%到90%的人口都处于宽带接入的覆盖范围,只是宽带接入却在进入用户前的“最后一英里”阶段遇到了障碍。
原来,美国以1996年颁布的新《电信法》为基础的宽带政策规定:美国各地方电话公司必须将其网路拿出来供宽带运营商共用。本意是想通过这样的管制,鼓励ADSL(数位用户线)等采用电话交换系统参与宽带业务领域的竞争,以大大降低“最后一英里”的连接费用。然而,由于这一政策忽视了一些细节,以致成了阻碍宽带网入户的罪魁祸首。
之前几年,网络建设大热时,美国曾出现“跑马圈地”的宽带建设热潮。出于对电信容量将迎来爆炸式增长的期待,电信业投资旺盛,然而宽带业务却一直未能形成有效的市场需求,结果导致电信资源过剩。电信业入不敷出,投资难以收回,日子十分难过,世通、环球电讯等电信巨头甚至申请破产。
在“最后一英里”政策的影响下,大量闲置的宽带主干网络未能接入家庭。由于宽带入户需要投资比窄网更多的设备,所以,美国各地方电话公司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考虑,不愿意出钱铺设线路,却让宽带网运营商坐享其成;而宽带网运营商则因网络泡沫破灭,本来就自身难保,也无力拿出大量资金。此外,宽带政策中的混乱与不统一,也造成宽带无法最大程度地进入居民家庭。例如,对于以有线电视方式提供宽带服务的运营商,政府就不要求其与竞争对手分享网络设施;而整个宽带业务行业与影视娱乐业等内容供应商之间也存在矛盾。
总之,正是由于忽视细节造成的决策上的失误,导致了美国宽带业务发展缓慢。美国在宽带建设上的惨痛教训,警示我们必须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眼高手低的毛病,提倡注重细节、把小事做到位。
细节决定未来企业竞争的成败。中国经济在经历了加入WTO、APEC,以及成功举办奥运会等一系列大事件以后,国际化进程大大提速,国内大、小企业也都面临着重新洗牌的市场格局。
如何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每一个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我们认为,今后的竞争将是细节的竞争。企业只有注意细节,在每一个细节上下足工夫,建立“细节优势”,才能保证基业长青。

    什么是夫妻?整整读了五遍(太透彻了)!

    口德决定运势,聪明人从不说这三种话!(此文无价)

    看不惯一个人,无需翻脸(深度好文)

    喜欢把“谢谢”挂嘴边的,往往就3种人

    有一种格局,叫沉得住气!(深度好文)

    伤人最深的永远是这两个字!你千万不要说出口

    曾国藩:离你最近的三个人,决定了你一生的走向

    曾国藩:一辈子不要瞎忙,首先要做对这四件事

    死在嘴上,病在腿上, 看一遍年轻十岁!

道德经解析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转一转赞一赞看一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