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经济学界的“小李子”,今年诺奖得主会是他吗?| 诺奖猜想①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世说经语 Author 世说经语


作为目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中文著作版权最集中的一套图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丛书”包括了数十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的代表力作,至今已经出版70余种。


我们昨天发起了“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大竞猜”

▼▼


2019诺奖来了!今年经济学奖花落谁家?你猜我就送!

今年,我们还邀请学者李仁贵

在16日18:30解读今年的经济学奖

感兴趣请扫二维码报名观看直播

▼▼




热门候选人中,今天要介绍的这位是经济学界最看好的。“陪跑”多年,他会和罗默一样“修成正果”嘛



如果你是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或者说,哪怕你只用过一本经济学教材,罗伯特•巴罗(Robert J.Barro)绝对是你绕不开的一个名字。



作为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罗伯特•巴罗在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货币理论与政策等领域作出了卓越贡献。他陆续被推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1988年)、美国国会预算局学术顾问委员会委员(1996年)、美国经济学会副主席(1998年),并在同年获得亚当•斯密奖(APEE)。根据一项截止到2016年3月的统计,巴罗排在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第五位。他也因此被经济学界公认为未来的诺贝尔奖得主。

 

机缘巧合:理工男征服经济学界

 


有趣的是,早年的巴罗兴趣并不在经济学,而是痴迷于物理。巴罗曾求学于加州理工学院的物理学专业,并有幸接受了物理学大师理查德•费曼的指导。


理查德•菲利普斯•费曼(1918--1988),美籍犹太裔物理学家,1965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


在聆听了费曼的课程后,巴罗做出了一个令人诧异的决定。追求卓越的他认为自己难以在物理学领域取得像老师一样的成就,于是毅然决定改换专业方向。


1965年,巴罗从加州理工顺利毕业,随后进入哈佛大学专攻经济学,并于1970年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事实上,巴罗在本科时的理科背景为他运用数学工具分析社会经济问题提供了极大的助力。在谈到自己的这一转变时,巴罗坦言:“我喜欢把数量分析与应用社会科学的政策问题结合在一起,我是从数量背景起步的,因此这是一个容易的转变。


随后,巴罗在许多所著名大学从事过教学工作,包括布朗大学(1968~1972)、芝加哥大学(1973~1975,1982~1984),罗彻斯特大学(1975~1982)。自1986年起,巴罗任教于哈佛大学,目前是该校瓦格纳经济学讲座教授,同时又是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巴罗丰富的任教经历及其交叉学科背景帮助他成为了当代最具影响力、也是最高产的的经济学家之一。他的论文大多发表在《美国经济评论》(AER)、《政治经济学杂志》(JPE)和《货币经济学杂志》(JME)等顶级经济学期刊。巴罗涉猎极广,且在所涉领域均有重大建树。他的研究领域涵盖经济周期、稳定性政策的有效性、公共财政、经济增长、凯恩斯经济理论、社会文化对经济的影响等方面。

 
第二次“叛变”:从凯恩斯主义到理性预期学派
 
事实上,在巴罗学术生涯的早期,他是以一名凯恩斯主义者的身份而著名。1971年,他和赫歇尔•格罗斯曼(Herschel Grossman)一起在经济学顶级刊物《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了论文《收入和就业的一般不均衡理论》。这篇论文对多个市场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不均衡状态的演化给出了分析,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巴罗曾认为积极的政府干预将有益于经济运行。但后来,随着世界石油危机诱发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同时爆发,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缺陷开始逐渐暴露。巴罗发现以粘性价格、粘性名义工资为主要特征的凯恩斯主义框架无法解决价格决定问题。他回忆说:“我们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最终依据实际解释证明它是一个死胡同。在此后的一两年里,在明白现有框架是不正确的但又无可替代的情况下,我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方向。


正在怀疑之际,一个新的宏观经济学分支——理性预期学派引起了巴罗的注意。“后来,卢卡斯(Robert Lucas)有关理性预期宏观经济学的成果深深影响着我,而且在我的研究受挫时,它及时到来,稍后萨金特(Thomas J.Sargent)和华莱士(Neil Wallace)的成果也同样很有影响。


于是,巴罗又鼓足干劲投入到了“理性预期革命”当中,并当之无愧地成为了理性预期学派的奠基人之一。这一时期,他的贡献主要在公共财政和货币理论两个领域,其代表性论文有两篇:一篇是《政府债券是净财富吗?》(载1974年《政治经济学杂志》),在文中他提出著名的“李嘉图等价假说”,人称巴罗-李嘉图定理;另一篇就是著名的关于货币中性的论文《理性预期和货币政策的作用》(载1976年《货币经济杂志》)。


 

梅开三度:复兴经济增长理论

 

在上世纪60年代,经济增长理论曾经十分兴盛,但由于过于技术化而缺乏经验研究,且不能解释国富国穷的奥秘,这一领域很快就陷入了沉寂。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增长理论才再次复兴。随着罗伯特•卢卡斯(Robert Lucas)、保罗•罗默(Paul Romer)等学者提出了“内生增长理论”,经济增长再次开始成为了经济增长的核心议题。


正是在这一时期,巴罗的兴趣再一次转换,对经济增长、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宏观经济问题作了大量的经验研究,推动了新古典经济学的发展,并形成了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实商业周期理论。


凭借众多成果,巴罗奠定了他在经济增长领域的权威地位。他的《一个简单内生增长模型中的政府花费》(载1990年《政治经济学杂志》)论文讨论了内生增长模型中政府开支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分析了最优税收问题;接着,他在《各国的经济增长》(载1991年《经济学季刊》)、以及与沙拉•伊•马丁(Xavier Sala. i. Martin)合作的《趋同》(载1992年《政治经济学杂志》)两篇论文中,从国家间截面分析、国家中不同地区的截面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各个方面,研究了新古典经济模型的趋同含义。


1995年巴罗与沙拉•伊•马丁合著的《经济增长》是经济增长理论的集大成之作,该书系统介绍了1950~1990年代关于经济增长的主要研究成果,强调经济增长理论的经验应用以及理论假设与数据间的关系。这一理论与经验的结合是经济增长理论复苏的最激动人心的表现,该书被看作是思考增长问题的经典指导著作,已被译成法、德、日、中、意大利、西班牙语等6种文字。


从物理学,到凯恩斯主义,再到理性预期学派,最后转战经济增长领域,罗伯特•巴罗的每一次转身都留下一个伟岸的背影,开启一个精彩的时代。不得不说,巴罗是名副其实的经济学大师:不仅出色地研究了现实中的经济学问题,而且在人生的重大关头充分发挥了经济学关于选择的智慧。可谓是“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小编认为,对罗伯特•巴罗来说,他或许并不缺少诺贝尔奖的荣誉。反倒是对诺贝尔奖而言,如若错过这样一位经济学大师,会不会是公信力上的损失呢?老先生已经74岁,让我们祝他身体健康,也希望诺贝尔经济学奖会成为一份姗姗来迟的生日礼物。




罗伯特·巴罗教授所著《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
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



本书以广阔的研究视角探索了经济增长的各种决定因素,不仅有经济因素,而且有政治因素。通过对大量跨国数据的分析,巴罗证实了三个基本结论:跨国数据支持条件收敛;民主和增长之间具有某种非线性关系;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在高通货膨胀率情况下比较明显,但在低通货膨胀率情况下却不明显。 
尽管本书是经济增长领域的专著,但第一章的文献综述已经让读者领略到了经济增长思想发展的脉络,而且理解书中的绝大多数的内容并不需要高深的增长理论基础。本书由三项完整、详细、标准的经验研究组成,向已经掌握中级计量工具的读者提供了经验研究的典范。细心的读者不但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巴罗在经验研究方面的巧妙,而且更可能从广阔的研究视角中激发新的研究灵感。


 —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丛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是国内出版经济类教材、学术著作最为重要的出版社之一,长期关注国际经济学前沿理论著作与经典教材的引进出版。截至目前,已有数十位人大出版社作者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其中,2000年至今,该奖项颁发19次,人大出版社作者获奖17次。


2013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隆重推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丛书”,本套丛书包括了数十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代表力作,至今已经出版70余种。堪称国内最权威、全面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丛书系列。




相关阅读


2019诺奖来了!今年经济学奖花落谁家?你猜我就送!


Nordhaus&Romer喜提诺贝尔经济学奖,历史上还有这些遗珠之憾


刚刚,2017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 | 人大社第39位诺奖得主作者!


14个关于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冷知识 | 2017年得主竞猜有奖




点击“在看”,邀小伙伴一起来竞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