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DP:名字能代表什么呢?什么时候名字单词与“哔”声是一样的?

Karen 唧唧堂 2023-03-30
Picture from internet
解析作者 | 心理学导读库写作小组: Karen
审校 | 心理学导读库写作小组:阿悦
编辑 | 小巴


专栏推荐

本推文来自唧唧堂《心理学最新最热百篇论文导读专栏(2023年第1期)》,专栏内每篇导读论文均包含原文及测试卷。专栏已收录论文导读34篇,专栏预售特别优惠订阅中,欢迎扫码订阅!


本文是针对论文《名字能代表什么呢?什么时候名字单词与“哔”声是一样的?(What’s in a Name, and When Can a [Beep] Be the Same?)》的解析。该论文于该论文于2022年5月发表于《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al Psychology(DP)》杂志上。该研究作者包括Jill Lany, Abbie Thompson和Ariel Aguero。


研究背景与问题


玫瑰为什么叫“玫瑰”呢?名字能代表什么呢?即使玫瑰不叫“玫瑰”,依然芬芳。虽然名字是人为的,无意义的抽象符号,但它在对象认知中起着形成作用,名字和类别之间的早期联系为学习符号关系奠定了基础。对于熟练使用语言的成年人来说,名字不仅与指代的特定事物相关联,实际上也是一个抽象符号,它可以帮助我们对事物进行归类。


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对于不会语言的小婴儿来说,抽象名字是不是特别的呢?名字和“嘟嘟”声代表相同的含义吗?在Ferry等人的研究中,婴儿观看一系列同一类别的图像,在此后的分类测试中,伴随多音节名字听觉刺激组的婴儿更多表现出熟悉偏好;伴随单音节声音听觉刺激组的婴儿更多表现出新奇偏好,说明即使多音节名字和单音节声音都能促进类别归类,但婴儿对它们的认知是不一样的。


此外,人类交流通常包含名字声音与行为动作同步。在对婴儿说话时,这种跨感觉通道的信息显得更加重要。例如,家长经常同步呈现物体及其对应名字,摇晃物体或在说话时靠近婴儿。家长与婴儿交流的行为中关于名字和物体的同步性可能是婴儿产生符号表征的先兆。


目前的研究中并未涉及名字-物体同步对于物体分类的特殊影响。实验1旨在复制ferry等人的实验结果,实验2、3分别探讨单音节声音-物体同步和多音节名字-物体同步的训练是否可以改变三个月大的婴儿对于物体分类的影响。本研究假设单音节声音-物体同步可以导致无意义的单音节声音类型促进物体分类。并设计3个实验验证假设。具体假设如下:


H1:与名字配对的3个月婴儿比声音配对的婴儿在随后的分类任务中表现出更大的熟悉偏好。


H2:声音同步训练的3个月婴儿比声音非同步训练的3个月婴儿在随后的分类任务中表现出更大的熟悉偏好。


H3:名字同步训练的3个月婴儿比名字非同步训练的3个月婴儿在随后的分类任务中表现出更大的新奇偏好。


实验1 


被试为38名母语为英语的单语婴儿,足月出生,听力正常。平均年龄为3岁13个月(范围为3岁0个月至3岁27个月),其中17名为女性。实验为单因素实验设计,婴儿被随机分配到多音节名字或单音节声音条件,所有婴儿都接受了一项分类任务,包括训练和测试阶段。


训练阶段的视觉材料包括两种不同动物类别(恐龙和鱼类)的图像,一半婴儿观看恐龙图像,一半婴儿观看鱼类图像,训练阶段都由屏幕上显示的同一动物类别的8个范例组成,每个范例无声地显示8秒,然后呈现了听觉刺激,再静止8秒后重复听觉刺激,每个图像显示20秒。其中名字组听觉刺激包含多音节名字“modi”或“toma”的两个句子(例如,“看看modi”或“看看toma”),单音节声音条件下包含400或800 Hz的正弦波声音序列。声音序列在持续时间和幅度上与名字序列匹配,平衡婴儿听到的两个名字或声音频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