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来了!央视新闻走进《读者》,邂逅一群讲故事的人

读者 2023-04-28


四月,空气里都弥漫着草木的抒情,大自然的召唤。


不过,美好的不仅是路上的风景,还有善于感受的心灵。


你翻过的山,走过的路,都会因为你读过的书,变得更加灵动多姿。


最美人间四月天,春光如许,阅读——正当时。



昨天,我们分享了“读者”微信公众号连续4届入选“大众喜爱的阅读新媒体号”的好消息。(点击阅读:喜讯!他今天突然官宣:感谢你曾来过,未来我一直在)

有读者留言说:“最美人间四月天,唯有阅读不可辜负。与书为伴,前行就有了光!”


还有读者说:“手里捧书,眼里有字。心里朗读,脑里有词。最美人间四月天,唯有读书不可负!”

 

没错,让我们一起走进阅读的风景,养眼养心,书写属于自己的故事,给生活增添更多的色彩!


而更让我们感动的是,还有很多《读者》杂志的老朋友纷纷留言,表达对《读者》的深情厚谊。


有读者表示希望《读者》越办越好,有读者说阅读《读者》是自己最好的享受,还有读者说,至今仍收藏着历年的《读者》,舍不得丢掉。



更有读者分享,曾经因为阅读《读者》杂志,重新找到了生活的希望和力量。

 

真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啊!


讲故事的《读者》,总能遇到她的读者的故事。


果断安排——


今天,读者君就带大家打卡向来低调的《读者》编辑部。


云游《读者》,跟着央视新闻的镜头,揭开老朋友的神秘面纱。




2023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央视新闻以直播的形式走进读者出版集团,揭秘《读者》杂志背后的故事。


直播通过4个版块的内容,展示《读者》杂志的“前世今生”。


第一版块:心灵捕手——《读者》和她的读者们


直播从《读者》封面走廊开始,《读者》杂志的责任编辑马逸尘带大家了解《读者》40余年发展历程中的变与不变。


回顾《读者》的40余年,一直未变的是“读者人”对精神力量的追求,而变的地方在于,这种精神力量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表达。


因此,一代代“读者人”秉承“博采中外、荟萃精华、启迪思想、开阔眼界”的办刊宗旨,并跟随时代发展,先后提出“选择《读者》,就是选择了一种优秀文化”“打造中国人的心灵读本”“在这里感受中华风度”的口号,始终以提高人民精神素养、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办刊方向。


在读者大厦A座中厅,通过创刊人的故事与读者们的来信,马逸尘向大家介绍了《读者》文学性、思想性、情感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选文风格。


《读者》始终关注普通人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衣食住行,一直深入人群之中,通过讲述身边人的故事,来表达立场、展现主张,弘扬向真向善向美的精神力量。


第二版块:检书寻梦——《读者》的编辑读什么书


在“我们都读什么书”的展台上,马逸尘向大家介绍了《读者》编辑部的编辑们日常读的书籍,并分享了自己的阅读经验。


第三版块:百炼钢化绕指柔——《读者》的编辑是怎样炼成的

在《读者》杂志美术编辑办公室、文字编辑办公室,马逸尘带领大家了解了《读者》杂志的编刊过程与高标准要求,并着重讲述了《读者》命名的初衷——


在期刊“三审”体系之上,读者人自创刊之初就创造性地在“初审”前增加了“读者审”的互动参与模式,即让广大读者将自己喜爱的文章,以投稿形式推荐给《读者》编辑,打破了以往“作者—编辑—读者”的单线程文化传播路径,形成了一个优质的文化互动闭环。



第四版块:山花烂漫,她在丛中笑——《读者》还是那本《读者》吗


直播的最后,在“读者”直播间,读者品牌发展部的陈妮娜老师向大家介绍了《读者》杂志社近年来在数字阅读、直播、阅读服务等方面所做的具体工作。



《读者》杂志社积极打造由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组成的新媒体矩阵,丰富刊物内容外延、表现手法,开展线上互动,提升读者阅读体验;


开设多平台直播,开展社群营销,将“读者”品牌的影响力、美誉度落实到互联网上;


积极开展阅读服务,组织线下活动,不断加深与读者之间的情感黏性。


回顾《读者》40余年的历程,作为青年编辑,我们既感到历史的光荣与荣耀,又感到吾辈的责任之重。


不惑之年的《读者》,在不断转型升级中,焕发出更新更强的生命力,今后也将更好地服务于读者求真、向善、唯美的精神需求,将《读者》弘扬人性之美、传承中华文化陶范的价值追求传递给更多读者。




直播结束后,读者君特意采访了大家的“云导游”马逸尘编辑,想让她再分享一些身为《读者》编辑的想法。


马逸尘说——


我们希望《读者》中的文章可以让你看到不同的人生,让你知道在这个世界上的彼时彼刻、此时此刻,有这样一群人正在用这样或那样的方式生活着。如果你也想要尝试一下,你可以在这里找到启程的力量和同行的叮嘱。


我们希望你读完《读者》之后是开心的,一种自然而平静的开心,在未来生活的某一场景中会再次感受到这份开心,并且知道那是源自这里的,虽然那时《读者》也许并不在你身边。


我们希望做这样一群讲故事的人。

这也是杂志社所有编辑的心声。


阅读是一种心灵的连接。我们每个人,都在各自的经历中,感知着生活的冷暖,并通过种种形式的沟通交流,求索着向阳的力量。


有时候,哪怕只是短短一篇文章,都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触动人心的影响力。无论是杂志还是新媒体,只要我们的工作能对人有所帮助,那么我们所付出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另一位青年编辑杨洁也表示——


我们要有与世界连接的勇气,更要有与自己相处的力量。阅读,就能提供这样的力量。我们翻开书页,追问着没有答案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一点点顿悟,也一步步靠近。


身为《读者》杂志的编辑,我们相信,美好的阅读能够传递温暖,树立信心;阅读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它就是生活本身。

生活就是一场时光中的旅程。


选择阅读,就是选择了一种优质的生活方式,选择了一段优质的时光。


唯有阅读能够延长生命的长度和宽度,唯有阅读的时光从不会虚度。


如《读者》杂志社社长、总编辑宁恢所说——


我们的工作就是编选和加工一段时间,一段多多少少让人有点收获的时间,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年代,为读者提供一些长期主义的价值。

也正如一位读者所说:“往后余生,愿你手里有书,脚下有风,迎着朝阳,以阅读为伴。”



长路漫漫,《读者》陪你。


让我们在阅读中迎着朝阳,走向未来,惊艳时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