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次终于轮到许昌在全国出名了!

读者 2023-07-09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脆皮先生 Author 脆皮先生



文/脆皮先生
来源/脆皮先生(ID:cpxs2009


许昌,最近又火了。


但这一次,不是因为胖东来。


见过给城管送伞的,但你见过城管给别人送伞的吗?


我见过。


5月26号,一整天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


许昌劳动路,从开封大老远跑到这卖瓜的大哥,在雨中正狼狈不堪。


偏偏这时,巡逻的城管朝这边走来。


卖瓜大哥慌了神,忙收起秤就要跑。


可接下来的一幕,谁也没有想到。


上前的城管,没有驱赶,更没有呵斥,而是给大哥递上了一把伞。

  


“俺不是来撵你的,是给你送伞的。”


一句再质朴不过的话,化解了所有的冰冷与慌张。


大哥在错愕中,一脸不可思议,接过伞不停地说着“谢谢,谢谢”。


大概已经不知道经历了多少恶语相向,不知道被粗暴地撵走过多少次。


这一回,第一次。


在一场大雨中,他收到的是一把伞,一个陌生人的关心,一个城市的温暖。



最后,在城管的耐心指引下,大哥去了安全的地点卖瓜。


奔波在外一天,希望他早点把瓜卖完,早点回家。


见识了人情冷漠,更看不得点滴温柔。


看多了底层互踩,更看不得有爱护持。


当今年街头的新晋顶流“卖崽青蛙”,被满街追赶,被强制当场褪去身上的“蛙皮”时,只剩下脸上的心酸无奈,以及,满屏让人看不懂的“落网”。




许昌的卖崽青蛙,比起来,实在有点幸福。


520这一天,许昌春秋广场,一对青蛙夫妇,正在努力卖萌,吆喝叫卖。


突然他们拔腿就跑,原来是看到城管来了。


突然又停下“蛙步”,因为城管对着他们,拿出的是两瓶水。



“天气热了,给你们送瓶水,穿这么厚别再中暑了。”


他们不是来撵他的,也不是来脱他衣服的。


“以后看见我们不用跑。六点半之后在春秋广场,你们可以回来售卖蛙崽,好吧。”


如果不是为了生计,谁会忍心“卖儿卖女”?


如果不是生活所迫,谁愿意被困在厚重的头套下奔波?


看似滑稽好笑的外壳下,不过是属于无数普通人难掩的疲惫与心酸。



可挡不住,有人狠心粗暴地扒开他们最后的尊严。


而许昌城管,用温柔守护了他们最后的体面。


“有些地方,总是赶我们这些人……”这是每一位卖崽青蛙,每一位小贩无奈的心声。


“咱们都不容易,有啥事直接找我们就行……”这是许昌的每一位城管,许下的誓言。


最后,一个蛙式敬礼,一个城管敬礼。


在许昌街头,定格了一份与众不同的感动,也定格了这座城市的包容与可爱。


当不同身份相遇,没有恶语冷言,只有最美的风景出现。


交警小哥下班路遇从外地过来卖红薯,为老伴救治重病的大爷。


二话不说,就开始了卖力的吆喝:“大家都过来帮帮忙。”



于是,交警小哥一呼百应。


周围的群众,纷纷跑来,有人故意多给扫钱,有人在群里继续扩散。


大爷的红薯很快售卖一空,站在人生最难的关卡上,绝望之际,他又重新看到了希望。


患小儿麻痹症的大哥出来摆摊,在这座城市得到的只有治愈。


因为,城管会专门为他安排“特殊摊位”。


附近胖东来的员工会照顾他,帮他看摊儿。


路过的市民,总会特意来光顾他的生意。



从来素昧平生,常常帮贫助困,尊重每一个人,保护每一个弱小。


这才是,一个城市最耀眼的底色。


今年特别流行一句话:山东看淄博,河南看许昌。


这不是它们给自己脸上贴金,而是人们有目共睹地看到它们的温情与大爱。


许昌的出圈,离不开胖东来。


毕竟,放眼中国,不,放眼世界,也没有哪一个商超,买榴莲不满意可以再换,直到你开到满意为止;


没有哪一个商超,可以每天不重样,免费给外卖骑手准备午饭,管饱为止;


没有哪一个商超,敢把90%的利润都分给员工;


没有哪一个商超,敢给员工设立5000元—8000元的委屈奖;


没有哪一个商超,当它宣布要撤离,全城的百姓都跑来挽留;


……


而全中国人不喜欢它的原因只有一个:我的城市没有胖东来。



但许昌之所以让人羡慕和向往,也从来不只是因为胖东来。


而是因为这座城市越来越暖心的社会风气。



当商贩都把胖东来当作榜样,环绕整座城市的,便只能是没有欺骗,唯有真诚的幸福感。


当人民被生活在这里的幸福感包围,不由自主地传递的,便是没有冷漠,唯有相互的包容与善意。


把面子和钱财看轻,把人情味看重。


胖东来敢!许昌也敢!


难忘去年春天,面对疫情超酷的许昌学院。


学校真的把学生们当孩子,辅导员逆行住校,在沙发上将就,只为时刻保护好学生的健康。


隔离的时候,用尽方法,也没断过牛奶和水果,只为照顾好学生们的身体。


学生需要紧急转移的时候,被安排得妥帖周到,没有一个人抱怨。


那天,大巴车缓缓驶离校门时,学校领导们在车下挥手告别:


“去吧,孩子们,去安全的地方”。



这一幕,让我永远对这个学校、这座城市多了一份由衷的敬畏。


难忘去年1月,一个发生在许昌公路上的故事。


疫情封路,货车司机无奈滞留路上多日,没吃没喝。


一位陌生的大娘,每天都顶着寒冷的风雪,做好热乎乎的汤、香喷喷的葱油饼来送饭。



不收一分钱,她拿出的却是自己最好的东西和手艺。


这一幕,让我永远无法黑河南人,让我对许昌始终热泪盈眶。


一位外地游客,偶遇了在许昌文化市场执法的小姐姐。


他好奇地问出了自己纳闷许久的问题:


“许昌城管这么暖心,你们为啥转变这么快?”


执法的小姐姐的一番话让我印象深刻:


“经历了三年的疫情,所有老百姓的生活都不容易。所以要转变理念,从执法向服务型转变。”



城管也好,执法人员各个部门的人员也好,他们立下的目标是:


上下一心,向胖东来看齐,用胖东来式的服务,让这座城市越来越好。


把人民幸福,群众满意,当作最大的目标。


粗暴地踢翻摊位、砸烂西瓜很容易,难的是,可以看见底层每一位普通人的难,换一种柔性的方式,相互理解并尊重。


到这里,我们也终于可以问出那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文明城市?


它一定不是只追求城市建设的高大与光鲜;


它一定是让每一位努力生活的人,都得到尊重,得以安居乐业;


它一定是让每一位于这里站立的人,都被人情味和幸福感深深包裹。


当一座城市的执法,都带着温度,都保护弱小,都体恤民情,它何愁不被看见;


当一座城市靠它的人间烟火,靠它的温暖善意,靠它的仁义厚道,让人们放下戒备,它何愁不发光。


小城大爱。


生生不息。


或许没有大城市的繁华,没有一线城市的资源,可对于这些城市,人们永远心之所往。


淄博是,许昌也是。


但这还远远不够。


我们希望,未来中国的每一座城市,都如今天的它们。


点击蓝字查看往期推荐

撒贝宁一句话戳中心窝子,那个最没本事的人,才是一个家的顶梁柱

一场新的危机正在全国爆发,中招率近100%:最担心的事发生了……

安徽35岁妈妈,捆绑俩女儿跳河身亡:为了那个男人,你傻不傻!

我真没想到陶勇还是拿起了刀!

2000万,她全捐了

作者:脆皮先生。来源:脆皮先生(ID:cpxs2009)。责任编辑:Cyan。值班编辑:Cya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