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蹭热度全网第一,活该她次次赚这快钱

读者 2023-07-09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Vista看天下 Author 指听



文/指听
来源/Vista看天下(ID:vistaweek

这个世界上总有一类人,会让你打心眼里觉得“有些钱就该让人家赚”

比如今年的高考季,大街上突然多出来的一群流动卖花人

他们大多由20岁出头的大学生和社畜组成,随机出现在考点附近的1公里范围之内。

或臂挎花篮,或手捧水桶,热情洋溢地跟焦急等待的家长们推销:

“买朵花吗,各位家长?庆祝孩子的大日子。”

来源:顶端新闻

这一波堪称是年轻人摆摊之考试限定款

最常见的不是玫瑰而是向日葵,寓意“一举夺魁”;价格要么是9.85元,要么是21.1元。

可谓是拿捏了家长的心理,预判了家长的期盼。让那些摆摊思路还停留在“如何烤出黄金脆皮肠”的人,感到不知所措:

“怎么,如今连出门摆摊都得要追风口了吗?”

来源:起点新闻

在一般人的想象中,业余出摊虽然算是年轻人的灵活就业,但也是一门长线工种。

你得精心布置摊位、反复修炼技巧,才能细水长流地在附近片区赢得口碑。

没想到,有一群人已经率先将其变成了一种“时令行为”

简单来说,就是主打一个跟风——哪儿人多,咱就去哪儿;啥火,咱就卖啥。

我愿称他们为天降生意人、当代骆玉珠和许半夏。


普通人看到的只是潮流,他们却能在一切潮流中寻找到商机。

别人没买到心仪歌手的演唱会门票,大概会抱怨跟自己抢票的人为什么如此之多。

他们却能两眼放光:“好耶,这么多人,让我看看卖点什么能赚钱。”


众所周知,今年上半年,那种会让年轻人聚集到一起的大型活动格外多。

而每个人群扎堆的场合,都是当代骆玉珠们的战场。


在考场卖花之前,上一个摆摊届的“风口”,是在各大演唱会的场地外面编发、贴脸贴。

丝带加小发卡,编发每人20块。你买黄牛票痛失几百,我靠自己的劳动入账过千。

来源:@WINWIN(摆摊版)

演唱会追求仪式感,音乐节的摆摊关键词则是“实用”。

毕竟全露天的环境,再好看的多巴胺吊带和辣妹短裙,在老天爷的暴晒雨淋面前也照样脆弱不堪。

查好天气预报,拉着从网上进来的充气沙发、雨衣雨鞋,到门口直接开摆。

来源:@张不胖呀

听说“音乐节最大的解渴神器是黄瓜”,甚至有人去菜市场批发了黄瓜来卖——只可惜进货价略贵,最后忙活一天堪堪回本。

被盯上的不只有大型活动,还有各类节日纪念日。

520这个属于有情人的日子,以前街头小商贩们至多不过卖卖散装玫瑰花和发光小发箍。

直到新一代业余摆摊人出现,从头纱到饰品,从照片到祝福小卡片,一应俱全。

这个恋爱谁爱谈谁谈,反正咱只想赚一笔情侣的快钱。


最让人直呼“格局打开”的摊位,是摆在民政局门口的摄影摊。

近两年网上很流行的领证跟拍,也让不少会拍照的大学生们发现了商机。

5月20日一早带着小型头纱、仿真花束和单反到民政局蹲守,看到刚刚领完证的新人立刻迎上去:

“小哥哥小姐姐,需要纪念一下这个有意义的日子吗?”

来源:@大白兔

夜市卖烤肠、卖鸡蛋汉堡,曾是年轻人摆摊的1.0版本。

但每一个信心满满购入全套工具的人,最后都发现拼手艺咱可拼不过在夜市摆摊十几年的老师傅。

把烤肠签子烤糊了

一些人放弃了,可真正的摆摊勇士会直接进化到2.0版本。

谁说摆地摊一定要有核心竞争力?卖的就是一个氛围感。

但这氛围感不同于去年曾经爆火的“后备箱集市”,自带一股文艺青年的流浪味儿

里面摆的不是手作饰品就是精品咖啡,连装饰灯串都透着要把浪漫带给我等凡夫俗子的高贵。

新一代摆摊之王从不创造氛围感,他们只是氛围感的搬运工。

在潮人浓度最高的场合,摆最简单粗暴的摊位——这种平淡与激情的结合,堪称当代实用主义美学

某演唱会外面的摆摊盛况@瑶妹

这届年轻人真正认识到了地摊的本质是小本生意

小众市集上的摊主喜欢谈手作、谈情怀,真正的摆摊人只看什么东西成本低、制作简单,但又好卖

曾在短视频平台大火过的“水母灯”,材料包里不过是塑料半球和镭射纸,加上一些珠链和丝带。

单个成本四五块,但加上灯带blingbling一闪,卖到15块钱不是梦。

来源:@小跟班子

前辈们通常会建议,卖水母灯最好是在古镇、仿古建筑一类的地方。

不仅小孩子会被发光的玩具吸引,穿着汉服的漂亮小姐姐也愿意买一个拍照。

千万别去人挤人、毫不出片的美食一条街,那多半要惨败而归。

或者更惨——“对面那个卖崽青蛙一直在跟我敬礼,没忍住买了他一只崽。”

来源:@🍑7

在地摊上卖花的年轻人,刚开始或许也曾抱着彰显自己品味和审美的目的。

精心挑选昂贵的品种,再打包成漂亮的花束。


结果经历了被奸商批发了次等货、包出来的风格路人不喜欢、高级品种被疯狂压价之后,终于领悟到——

既然选择了地摊的自由,就不要再眷恋花店的格调。

真正属于地摊江湖的,是“杯花”

顾名思义,就是把单支玫瑰花装进透明的饮品杯里,再放上灯串和彩色贴纸。

来源:@萍萍我吖(备考教资版

花材可以是短支、便宜的,塑料杯和塑料袋在网上也能成套批发,可以说几乎不需要技术含量

但闪烁的灯光、9.9元的价格,配上“带走浪漫”的概念,照样让它成了整条街的大杀器。

很难说是年轻野生摊主们把某个东西带火了,还是先看到它火之后才陆续跟风。

但一个确定的事实是,某个商品成为社交平台的常客之后,会在一两天之内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的地摊。

野生摊主们在模仿速度方面,可以说是跑赢了女装快时尚品牌。

前脚刚在小红书刷到成年网友为镭射气球翅膀心动的笔记;

一抬眼就在街边小摊看到了同款,摊子旁边坐着眼神清澈的大学生。


去年有个西瓜摊跟顾客玩石头剪刀布,顾客赢了免单,输了就把西瓜买走。

一时之间,全网兼职在街头卖水果、甜品甚至鲜花的年轻人,都在用同一种方式招揽客人。

来源:@美丽丽水

网友晒出打算拿去卖的星星气球,底下也有一大群年轻人动心咨询:

“好可爱,我也想卖这个,请问它的腮红是用什么颜色上的?”

来源:@ⁱ苦茶🎶

说实在的,这也不奇怪。

相比于完全靠一个摊位讨生活的真摊主,在演唱会、夜市甚至大学校园里流动卖货的年轻人只能算是“赚点零花钱”。

投入小,也不指着它养家糊口,当然更没有动力去做深入的“市场调研”。

大多是临时起意,看到某个东西火了,刚巧自己又能做,就出去摆摊试试。

来源:@猫山王仙女

你可以说年轻人没经验,却不能说他们不努力。

这群摆摊天才最大的优点是“听劝”——甚至能边摆边发现新的商机

比如下图这位网友,原本是去演唱会编辫子的,有顾客说她的绳编手链很好看,这不,她又紧急回去编了应援手绳。

据说她过几天又要去另一个明星的演唱会了。

来源:@小李不🔥(养成系)

而一个女生在街头摆卖冰汤圆,原本精心布置了小清新ins风的摊位。

结果摆摊整整八个小时,愣是一份也没卖出去。

她发帖询问,网友建议她不如换成普通小摊风格。

照做后果然生意大好,出摊两小时全部卖完。“换了个摊位装饰,看起来立刻多了三年经验。”

来源:@卖冰汤圆的沁沁妈

一个大家心知肚明的事实是,摆摊并不能让年轻人赚什么大钱。

场地不固定、客源不固定、卖的东西不固定,方方面面都充满了不确定性。

以为可以算得上“无本生意”的演唱会编发,因为跑错了门就能流失大批顾客。

来源:@Trist

摆摊卖花更是最让年轻人伤心的项目之一:花材是损耗品,对进货时间、包装等要求更苛刻。

卖不掉就只能“砸手里”,很可能最后一算账,发现倒赔200。

即使是那些赚了钱的年轻摆摊人,多半也会告诉你这真的是辛苦钱。

如今网购如此发达,已经很难单靠商品的信息差、渠道差价赚到什么利润。

很多大学生、年轻人跟风摆摊的本质,其实是在卖自己的手工时间——

在网上买些好操作的原材料,然后做成成品卖出去。

不见得难,但是真麻烦。

但凡你被工作磋磨了三年以上,就再也不想用自己少之又少的休息时间去折腾了(还可能赚不到钱)

比如上面那个星星气球,其实是分为内外两层。需要先把内层的铝膜球塞进普通气球,然后分别打气,再给外层气球放气。

来源:@良辰美景小店

最后还要手绘上各种形态的表情,再加上腮红。

来源:@气球小苹果

之前流行过的水母灯,有网友曾经动心买了材料回来自制。

大周末折腾了一个下午,手都快抽筋了,只做出三个成品,哪怕全卖出去也最多赚个30块。

即使是看似最简单的杯花,垫纸需要自己剪,贴纸需要自己贴。

“看人做很有趣,但当我一个一个往杯子上贴贴纸的时候,只觉得我是个凄惨的免费流水线女工。”

来源:@软小橘ya

更不要说摆任何摊都是一个拼精力的工种。

单是“把一大堆东西塞进推车和行李箱,到达指定地点原样摊开”,就已经让打工人累到想回家了。

但年轻的摆摊爱好者们,永远会不知疲倦地完成每个步骤,还热情招揽客人。

哪怕回家抱怨太累了、不划算,再也不去了,下次看到什么最新的摆摊方式,还是会立刻出动,“嘿嘿赚钱真香”。

可或许最打动人的,也正在于此。

走出家门的热情和说干就干的精神头,在如今已经成为“珍稀物种”。

跟风摆摊只是一时的潮流,没准过几天又会流行在街头变魔术、玩杂耍。

但让人羡慕的永远不是某种行为本身,而是随时愿意尝试新事物、动起来的活力。

不过奉劝各位,如果你也对摆摊动心了,什么项目都可以挑,可千万别挑“自助卖花”。

就是下面这种放一桶花,然后在旁边放个二维码让大家付款自取的。


不然第二天就轮到你上网发帖:

“救命啊,怎么连盆都给我端走了!


点击蓝字查看往期推荐
5年前,那个扬言“高考太简单,耽误我打工”的狂妄少年,如今怎么样了?这俩字连上三天热搜,看得全网北方人心惊胆战36岁“博导”宇航员家世背景曝光:请告诉孩子,读书才是最容易的路!

撒贝宁一句话戳中心窝子,那个最没本事的人,才是一个家的顶梁柱

人到晚年才明白,千万别跟兄弟姐妹走得太近,这不是心机,而是远见

作者:指听。来源:Vista看天下(ID:vistaweek),不苛求正确,只好好说话。本文经授权转载自Vista看天下,点击下方按钮立刻关注。责任编辑:Cyan。值班编辑:Cya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