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58岁阿姨“逃课”火了:老年大学生活究竟有多快乐?

Erika57 读者 2023-07-20
文/Erika57

来源/麦子熟了(ID:maizi8090)


“16点下课,她16点02分在家吃猕猴桃了。”


因为提前逃课回家,被称为“猕猴桃妈妈”,系列笔记在小红书获赞20w+。


来自女儿视角|逃课回家在吃猕猴桃的妈妈

作者小李,两年前把妈妈送到老年大学,此后,她承包了每天接送老妈的任务,分享58岁妈妈的退休上学日常。


就算上学快迟到了,妈妈也要补个口红和眉毛再进校门;刚送妈妈去上课,不到10分钟,抬头发现她和同学在校门口吃冰淇淋……

美其名曰迟到早退“标杆”。


13:30上课,13:50还在路上的老妈

有人看到她的分享后,佯装家长的口吻:一看心思就不在学习上,这样下去可怎么行啊。


甚至脑补一出剧情:妈你要认真学,隔壁阿姨去年入学考试得了满分,别让我在邻居和亲戚面前没面子。


也有人说:是你们的母女关系,让我开始憧憬自己的老年生活。


这是一场母女关系的轮回,如今,妈妈活成了女儿小时候的模样。或许,母女之间本没有凝固的角色界限。


而这位活在网友口中的“叛逆老妈”,真实情况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带着这些疑问和好奇,我们联系到小李的妈妈——张阿姨,她出生于1965年,过去没机会上大学,做了快30年的生意,直到退休后,才如愿报上老年大学。


这里没有考试、不求毕业,毫无学业压力,但对张阿姨来说刚刚好,“这个年纪学习就是图个快乐”


再走一回学生之路,她又获得什么新体验了呢?


以下是她的自述。


一“座”难求,老年大学欢乐多

我真正退休是在2018年。


退下来后空闲时间多了,生活渐趋稳定下来,突然之间不知道该干什么了。我们这代人有一个通病,早年忙忙碌碌,全身心扑在家庭上,很少想到自己应该怎么活。


直到两年前,在女儿的建议下,我报了老年大学。


过去,我只读到高中,就出来工作了,大学在我眼里是一个很神圣的概念。好多年前,我就想找机会弥补遗憾,体验大学的课程与氛围,这回算是在她的帮助下实现了。


退休后的慢生活 

在我们当地,老年大学非常抢手。


确定课程后,在网上摇号,完全凭运气,听说实际中签率只有一半。为了大大提高中奖概率,我选了偏冷门的诗词鉴赏,和人数较少的越剧班。


就这样,我第一次就顺利地报上名了。到了9月开学,女儿陪我到现场,全程领着我报道缴费。后来连上下学的接送任务,她也一并包揽下来。


有好几次,我感觉母女的身份对调了。人生像一场有趣的轮回,以前是我陪她去学校,现在是她送我去上课,经常督促我要好好学习。


女儿在车内偷拍|老妈去上学的背影 

我所在的班级,出勤率从来没有百分之百。


一个班60来个人,每回点名总缺十来人,他们请假理由也很理直气壮,比如今天下雨了,出门旅游去了,要在家带孙子……


班主任是个三十多岁的姑娘,性子温和,面对比她大好几轮的一群学生,她也只是提醒几句:“别人想报名都报不上,你们都报上了,还不来上课啊。”


走在校园里,能明显看出男女比例悬殊。


像我待的诗词班,男生大约只占1/3,其余全是女同学。


目前仅限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允许报名老年大学,最高龄不能超过80岁,所以女学员占比较大。


出现在班级里的老年人,都有自己很鲜明的个性。


上课偷吃零食不算什么,还有明目张胆在桌上摆茶具,边听课边泡壶茶喝;


也有同学每次来,别人认真记笔记,她的双手从没闲着,在忙着织毛衣,从上课到下课,从夏天到冬天;


五一过后是夏令时,下午2点开始上课,经常课上到一半,打呼声此起彼伏,因为天热容易犯困。


一发现有什么好玩的事,我会马上给女儿发消息,她还提醒我上课少玩手机。


上课偷偷给女儿发消息 
 
老年大学更像一个兴趣班,来这里后,我发现上学是一件很轻松的事。到了这个年纪,有事情做就很开心了,学习就是图个愉快。


除此之外,对自己也是一种有益的约束。比如今天上诗词课,我会提前背背古诗。

这样一来,人不会只顾着家长里短的琐事,有机会接触到更多新鲜的事物。



老有所乐,迟到早退“标杆”
说起“迟到”这事,我宁可迟一会儿,也要打扮得体面些。


来到老年大学后,经常能听同龄人的夸奖:你看着真年轻,你身材真好啊。我承认,那一刻虚荣心得到极大满足。


我知道自己年纪不小了,稍微有点表扬就容易忘我。其实我平日里不怎么打扮,所以猜想,可能是化妆的原因才显年轻,也就更愿意多花时间在外表上。


出门上课前,先在家认真打扮 

“早退”也是有原因的。

我习惯上课坐后排,这样没有人会关注到我,既可以悄悄观察上课的人,遇到不喜欢的课也能偷偷溜走。


越剧戏曲课的老师,偶尔要求我们上台表演,我唱得不好,没有自信,每次都在点完名后偷偷溜走,逃过上台表演的尴尬时刻。


说来也是一场误会。

报名越剧班之前,我以为是听曲赏析,进来之后才发现,弹唱表演样样俱到,比如说学一个片段,老师在台上伴奏,我们要在台下跟唱,还要配上各种动作。


这门课有一定的门槛。一些老学员有底子,愿意上台亮相,但大部分人和我一样,毫无唱戏和表演的基础。尽管我从小爱听戏曲,但从没开口唱过,更不敢上台“丢人现眼”。


这就变成一种恶性循环。因为跟不上心里着急,越急就越学不好,慢慢就失去了兴趣。逃课,也变成逃避的一种方式。


所以说,如果我真的“叛逆”逃课的话,只能说明这门课我不是很喜欢。但要遇到感兴趣的课,我是从来不逃课的。


 在老年大学上课日常|坐在后排的视角

像我喜欢的诗词鉴赏课,每一节课都好像听不够。


教学的老师,从诗经起源讲起,每学一首新的诗词,她会穿插上小故事,补充诗句的背景,这样一来讲课更生动,学生也好理解一些。


联想到以前上历史课,提不起兴趣,学也学不好;现在想来是有点后悔的,不管怎样,多学点东西总没坏处的,可惜那时候小不懂这些道理。


再走一回学生路,感觉完全不一样。当我凭兴趣投入学习中时,不会觉得这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反而会觉得心情愉悦、精神百倍。


在家边复习边吃肯德基,被女儿吐槽大冬天喝冰可乐 

最明显的变化是,身边朋友变多了。


上学之后,有机会认识更多同龄人,有不少共同爱好的朋友,有的甚至成了我的固定伙伴,这是以前在家里收获不到的快乐。


也是在诗词班同学的介绍下,我加入了街道办的合唱团。


从去年开始,除老年大学的课程外,被安排在周一和周三,两个半天,我还要参加合唱团的训练,固定在周五上午。


这又让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以前读书时,有上音乐课,但老师从没教过乐理知识,诸如哆来咪发嗦等音符,以及发声技巧、气息控制等。我才知道,原来音乐课可以这么有趣。


教唱歌的老师年纪轻,三十多岁,很有耐心。


合唱班上的老年人,大多数没什么基础,忘性也大。进入合唱团快一年了,刚学完两首歌,分别是同一首歌和祖国不会忘记。


这是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


前段时间,我们刚代表街道出席活动。一群人聚在一起,化妆练习、上台合唱,看到大家都很开心自在,我也学着放松了下来。


合唱团表演|站在第一排左一的张阿姨 

这是我人生第一次上台表演。在这之后,感觉自己胆子变大了,人也更有自信了。


早年辛苦,现在安心养老

早年做生意是个体户,凡事要靠自己。


正儿八经缴纳了15年的养老保险,加上街道办按工龄发放的补贴,现在每月实际到手的退休金也不高,只能算是中下等的样子,平时买买菜就差不多了。


好在老年大学学费不贵,一门课一年才160,所以压力也不大。


比起在事业单位的人,养老金高,即使退休后什么都不干,也能保证生活无忧。但我们不能跟他们比较,毕竟每个人情况不一样,只能选择最适合自己的。


说实话,想要安心养老,肯定离不开钱。经济基础是养老的根基,虽然这基础有厚有薄,但至少要给自己保本打底。


现在想来,还是要感谢年轻时的辛苦打拼,给我们老俩口攒下点退休的资本。


请假去三亚旅行|摄于2023年3月

1982年高中毕业后,我当过8年的初中数学老师。这期间,我结了婚,生下大女儿。


后来辞职,丈夫也离开原来的单位,我们开了一家汽配修理店。那时候是下海的热潮,但做生意是真辛苦,几乎是全年无休,每天从早忙到晚。连大半夜都有客人来,敲门打铃或打电话,睡熟了也得照常起身。


这么多年,我很少有完全放松的时候。后来雇的人手多了,店里有人照应;电子化越来越普及,客人都是扫码支付,我的工作量少了,人也轻松了许多。


直到2018年转手盘出店面,从那之后我们俩夫妻算是正式退休。


在三亚海边的俩夫妻 
 

总的来说,如今各方面稳定下来了,我才能安心享受生活,没有太多后顾之忧。


两个孩子还是比较省心的。女儿35岁,前两年刚结婚,儿子20多岁,也开始工作了。


早先有不少人来问我,你女儿都30多岁了,怎么还不结婚,结婚了又有人来插一嘴,这个年纪了,你怎么不让她快点生个孩子。


在婚育方面,我从来没催过孩子。


我总觉得,孩子有自己的人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那才是最好的事情;只要能开开心心过一辈子,什么样的活法都可以。我们做父母的,就不要去过多参与,或是干涉他们的决定。


老公和我是高中同学,但没到法定退休年龄,所以还报不上老年大学。他还有两三年才退休,现在只有羡慕我的份,能去上大学,生活很丰富。


我跟他说:“到时候你去学个太极,我们可以一起去上课。”


一起玩仙女棒,庆祝新年 
 
退下来后,他的生活相对简单。

前两年测出血压有点高,医生建议他要适当运动。原本他爱躺着刷短视频,从去年起,在家附近办了张健身卡,平时没事也会去锻炼一下。


在我们家,通常是“女人能顶半边天”,既能看店做生意,又能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男人知道赚钱养家,但家里头的事完全不管,甚至连自理能力都很差劲。

像以前,一定要给我老公做好饭,把他安排妥当再出门;现在没空我会直接告诉他,你自己做,要不就去外面吃。


我挺感谢当下的社会氛围,对女性越来越友好了。我慢慢意识到,无论是为人母,或为人妻,都不需要以牺牲自我,来成全家人的。

生为女人,未必只能和家庭捆绑在一起。选择在家也好,走出去也好,去做让自己开心的事,就够了。

点击蓝字查看往期推荐

她悄悄凉掉,《甄嬛传》也救不了

98岁宝藏老人火了:在图书馆当扫地僧,被称为“古籍活字典”,爱喝酒爱八卦,还是杨幂的铁杆粉?

11年后,过悬崖、爬“天梯”上学的孩子们,长大了!

女子拍婚纱照发朋友圈被同事教育,我顿悟了人性中最隐秘的恶

那个靠奶奶捡破烂上大学的男明星,活该上热搜

作者:Erika57。来源:麦子熟了(ID:maizi8090)聚焦国内新中产、新青年、新女性,坚持优质内容创新,分享传递美好生活。本文部分图片来自受访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责任编辑:芝逸。值班编辑:芝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