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淄博这是又打响第一枪啊!

读者 2023-07-20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脆皮先生 Author 脆皮先生

文/脆皮先生
来源/脆皮先生(ID:cpxs2009

很多人好奇,爆火两个月,逐渐消失在热搜的淄博,是凉了吗?


答案是,不仅没凉,最近,淄博还偷偷放大招了,还是绝对意想不到的那种。


“之前烧烤那么火,我都没有冲动,但这次真的心动了。”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心声,而是几万人点赞的心动。

         


究竟是什么让这么多人蠢蠢欲动,按捺不住了呢?


判断淄博烧烤还火不火,要看门前排队的长度。


判断淄博还行不行,那一定要把视线投往八大局。


不再被千篇一律的炒锅饼、紫米饼全覆盖,这里的“新副本”着实让人惊喜了。


逛街逛累了,突然感觉腰酸背痛怎么办?


不要担心,淄博“中医天团”,在八大局上街摆摊儿了。


三甲医院,专家组团,顶着太阳免费义诊。



果然,我们永远可以相信淄博。


敢不走寻常路,大招一个接一个。


仁义二字,在这里从来都不是说说而已。


还有各种中医药文化体验,科普知识,现场切脉推拿。


应有尽有,吸引来人山人海。


务实型网友总结:“高高兴兴旅游来,健健康康回家去。”


显眼包网友真诚发问:“想问问中医,淄博偏爱症怎么治?”



作为中医起源地之一,淄博这张王牌一炸出来,真的很难让人不心动。


毕竟,它真的拿捏了很多人的命脉。



友情提醒,别去错了时间和日期。


因为最近天气高温,中医摆摊儿并非每天都能遇到。


但遇不上也无需失望。

除了中医一条街,这里新开辟的书画一条街,也全是宝藏。


山东美术家协会赵宝增老师;山水画大师朱登举老师;京城一支笔马景秀老师……

各地书画名家云集,平时一画难求,现在正在大街上给游客画几十块一把的扇子。

看评论里网友们大秀“战果”,属实羡慕。


著名山水画画家沈胄老师,专门从北京赶回来。

不为其他,就为能给家乡的文化大餐助力,就为淄博的集体荣誉而战。


当然,也有许多年轻的画家,在这里第一次被认识。

“虽然辛苦点,但是很开心。”

这是挑灯夜战的画师们,共同的心声。

“从早上八点开始排队,能排到就已经万幸了。”

这是让艺术接地气,让人民艺术走进人民后,最理想的那个结果。

别出心裁的非遗文化集市,正在实现年轻人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场双向奔赴。


“更适合中国宝宝的心理咨询”——周易,也在这里出现了。

看现场被大学生们围观的周易大爷,就知道大家的热情了。


说实话,在此之前,很多人是真的不知道它的魅力在年轻人群体中是如此之大的。

希望这博大精深,却被误解已久的传统经典,借此机会能被重新认识吧。


写到这里,我们也不得不承认:

淄博的格局,再一次被我们低估了。

爆火之后,淄博的第一反应不是想着怎么挣钱,而是想着如何弘扬传统文化。

用烧烤,用真诚救活了自己之后,淄博还要救中医,救书画……这些明明很好,却离我们越来越远的东西。

从爆火第一天起,就有人不遗余力唱衰淄博。

有人深信淄博模式长久不了。

有人始终“关心”淄博如何收场。

有人觉得淄博用力过猛,肯定会弄巧成拙。

数月的爆红期已过,我们的担心,显然有些多余。

暴露在放大镜之下,淄博用诚信仁义,一次次向我们展示着人间烟火,政通人和。

淄博还用行动证明着:

“小地方的狂欢”,原来也可以用自己的格局,去沉淀千年的文化艺术。

而一个对老百姓有感情的地方,一个有爱的城市,一个奋力追求真正意义上的精神文明的城市,我们又何须担心,它该如何收场呢?

淄博的温暖善良,是在骨子里的。

淄博的爆火,不是偶然。

淄博的被看见,是早就注定的。

看到一个大爷收摊不便,城管赶紧上前搭手,路过的大哥也默默加入其中。


可最让人触动的还不是这一幕。

而是本地人给出的那一句:“没火之前也这样。”

八大局西门,一个拾荒老奶奶在捡瓶子。

城管和执法的车就在旁边。

老奶奶不慌不忙,因为城管也正在帮她捡。来回折腾好几遍,还亲自递到老人手里。


附近的小姐姐喝完水后,也纷纷把空瓶送给了老人。

看似很小的一件事,它的背后是尊重所有人的温情。

上个月,因为“一碗饭”,淄博又上了大分。

原来这几年,淄博默默推出了1000多家“长者食堂”。几乎覆盖了淄博农村和城市的每个地方。


一块钱、两块钱就能吃一餐,8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吃。

为许多独居或者生活不便的老人,守护着一日三餐的温暖。

许多人第一次听说,淄博人以为是全国统一。


看似简单的一碗饭,它的背后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大爱。

是让那里每个人,都活得有尊严的思虑周全。

有烟火,有温度,有格局。

这样的淄博,何愁不一直火,何愁不被一直爱?

很久之前就有人在知乎上问:“你认为今天的淄博,会如何影响中国的未来?”

有人一针见血:

“有人,才有文明,离开人的文明城市什么都不是。”

建立在爱和温度上的文明,才是真的文明。

有人拿自己母亲为例,写下答案:


不知道会怎样影响。但如果能引起更多对弱势群体的重视也是好的。

印象最深的,也是点赞最多的那条,是对我们旅游的发展影响。


当无数人都把目的地对准国外。

当千篇一律的仿古建筑充斥各大景区。

淄博的热情和温暖,让人们看到了希望。

让人们感受到:“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让人们意识到,我们自己脚下的土地,才更值得建设,更值得去游历。

淄博以自己全心全意的真诚,带动国内旅游的欣欣向荣。

淄博以自身的政通人和,催化其他城市的真正精神文明。

而今天,我们又可以在这些答案下加上一条:

现在淄博正用新的副本,努力盘活我们在岁月里渐渐丢失的那些文化宝藏。

清醒如它,格局如它。

没有在巨大蜂拥的流量下迷失。

淄博的方向,只有一个,那就是民心所向。

而我们无需担忧,也不必吹毛求疵。

只管相信:淄博一定会带着初心的那份真诚,走得更远也更好。

点击蓝字查看往期推荐

她悄悄凉掉,《甄嬛传》也救不了

98岁宝藏老人火了:在图书馆当扫地僧,被称为“古籍活字典”,爱喝酒爱八卦,还是杨幂的铁杆粉?

11年后,过悬崖、爬“天梯”上学的孩子们,长大了!

女子拍婚纱照发朋友圈被同事教育,我顿悟了人性中最隐秘的恶

那个靠奶奶捡破烂上大学的男明星,活该上热搜

作者:脆皮先生。来源:脆皮先生(ID:cpxs2009)。责任编辑:芝逸。值班编辑:芝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