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585期丨与曾光先生商榷:清零真的是为了不清零吗?

司马平邦 司马平邦说 2021-12-17
欢迎收看《司马平邦说》。不久前,2021凤凰网财经峰会在上海举办,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前首席科学家曾光先生当场有一个演讲,因为曾先生的重要学术地位,他的演讲,对于中国当下的疫情防控也应有重要的指导参照意义,我本想找到其演讲的全部内容来学习,奈何一直没有找到,只是在媒体上找到了一部分,在此整理,并想说说自己的理解和评论。
在演讲中,曾光先生说:“人类在跟新冠做斗争,最后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呢?现在我们是采取清零,但清零不是目的,清零的目的是为了将来不清零。”
曾光认为:“将来人类要跟它(新冠病毒)达到一个新的平衡,什么平衡?比如说这种趋势下去了,向着流感化了。我记得有人提一个问题,如果奥密克戎传到中国来,我们不防控,会不会一天就发生60万病例。一天60万害怕吗?现在一天病例不到100,好像很可怕。但是一天60万是什么概念?如果症状都很轻,如果不但有疫苗,还有治疗药物,一天60万相当于2300人中有一个得病,如果症状都很轻,2300人有一个得病的,而且病症还不重,我们能不能承受呢?我觉得能够承受。”
曾光还说:“如果我们到时候,新冠防控以后,让它和其他疾病相比,比如和流感相比差不多,流感我刚才说的60万人,流感流行也不过如此,得60万例的话,流感大流行,一天的话全国得病不止60万例,我们认为也没那么恐怖,所以对新冠还有个心理上的适应,得有一个防控目标,我们防控清零是为了最后不清零,到时候政策要调整,还有心理要调整,眼界要打开,让新冠它可以回归本位,你和其他病相比,你应该是什么样的位置。”(此段截自视频)
曾光先生说,人类在跟新冠病毒做斗争,现在中国是采取清零,但清零不是目的,清零的目的是为了将来不清零。我个人以为,曾光是一个科学家,尤其是关于抗疫这事,说话应该尽量按着科学合理的逻辑来,他这句“清零的目的是为了将来不清零”,虽然看上去哲理性和文学性都很强,但中间没有准确的逻辑关系,但我相信这样的句式又是对那些对严格的清零政策心有所惮的普罗大众特别有吸引力,一句话,清零太辛苦,不清零多轻松,所以,曾光这话有讨好普罗大众的话术嫌疑,而不是在进行科学性足够的表述。
以下,是我对曾光上述演讲中的质疑:
在奥密克戎变异病毒于南非出现之后,到现在,它已经在全世界包括中国在内的接近80个国家“登陆”,而在此之前,已经有阿尔法、拉姆达、德尔塔等多种新冠变异毒陆续出现,但最重要的一点,即新冠病毒的变异规律其实仍然没有摸准,即新冠病毒的变异路线,到底是朝着越来越弱走?还是朝着越来越强走?或者是忽强忽弱?这个路径现在我没看到任何权威专家做出科学定义,而在病毒的变异规律仍然搞不清的情况下,如曾光一样奢言“向着流感化”,我认为是没有基于事实的,有违科学态度。
其实,即使现在奥密克戎像某些国外媒体说的,致死率在下降,尤其是在疫苗保护的前提下致死率会下降,但是如果它的传染能力超过了之前的变异病毒(现在看十有八九是这样),那么这种变异病毒的出现,同样会严重挑重国家的医疗资源和防控资源,尤其是在中国,这个问题将更紧迫和现实;而一旦因此国家的医疗资源和防控资源受到挑战,那之后的结果同样也会是致死率的上升,这一点在武汉疫情中我们已经见识过了。
所以说,曾光的“新冠流感化”,只是一个一厢情愿的定义,是一个仍然没有被任何实践证明的定义,我希望这样的定义不要轻易出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前首席科学家之口。
曾光说,新冠疫情“流感化”之后,如果每天真的达到60万例感染,就没那么恐怖了。我想问,他说的这种“流感化”能有一个准确的临界点吗?假如,新冠病毒虽然被事实证明确实在弱化,但是它却只弱化到非典化(SARS)的程度,那时候到底要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呢?比如,要如何确定多少人算密接?如何确定多少人须隔离?而这时还没完,又突然发现新冠病毒并没有流感化,而是比流感严重,会不会出现国家防疫政策放松之后的覆水难收,会不会造成疫情恶化的不可逆呢?
换句话说,如果那时按着曾光说的“清零是为了不清零”的目标走着走着,盲目乐观地走着,忽然又发现,因为病毒的变异没有得到完全的弱化控制,若不清零疫情肯定还会失控,但那时,已经达到全国每天60万人的感染(曾光语),问题是,那时你还有什么本事让全国重新清零呢?
莫说达到全中国每天60万人的感染之后做不到全国重新清零,我甚至相信,如果疫情恶化地达到全国每天6万人感染,也根本做不到全国重新清零了,大家可以细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中国对新冠病毒疫情的防控,最最严重恶化的状态,就是武汉疫情时期每天最多三四千人的感染,这个感染基数之上,我们最后用了接近3个月的时间才达到了清零,而从武汉疫情之后,中国的疫情防控之所以能想清零就清零,最重要的原因是感染基数极低,最多最多每天接近100例的感染,好像连每天感染人数破200都极少,所以,我也可以很悲观地估计,如果未来中国的疫情暴发达到每天几百人或上千人感染,动态清零的难度将会变得极大。
如果真到了曾光说的那一步,每天新冠病毒感染60万人之时,那时新冠病毒必须被百分之一千地证明比流感病毒的烈性还要弱,否则,国难至矣!中国的疫情防控将彻底毁于一旦,数以十万计的死亡一定会到来。
还有,我们再说说流感,我们知道人类所面临的流行性感冒其实有很多种,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对它们,人类都经历了几百甚至上千年的斗争史,但即使如此,在1918年所谓的西班牙大流感(其实是美国大流感)全球暴发之后,仍然造成了全人类的死亡灾难;而在最近的2019秋冬之际的美国A型大流感暴发之后,全美国也是五分之一人口感染,死掉了3万多人,当然这次流感也被怀疑混杂了新冠病毒在美国的早期暴发,但我是想说,曾光先生现在用新冠“流感化”来表述新冠病毒的未来趋向,这不但不合乎现实经验,更是让人们忽略了其实现在某些流感对人类的生命同样有严重的危害。
我个人以为,我们中国人经历过新冠疫情的冲击之后,既然顶住了,扛住了,反过来,倒是应该把抗击新冠的适用经验拿出一部分,放回到抗击流感疫情上去,去减少每年流感疫情的感染数量和死亡数量,作为科学家,更多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去改善其实也并不理想的对流感疫情的防控----只是人们对流感中的感染和死亡可以忍受和接受罢了----而不是把“流感化”麻木且盲目地作为衡量新冠病毒是否烈性减弱的标志,我觉得这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我的上述评论,其实也并不完全针对曾光,曾光先生在新冠疫情暴发之后,做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更是在媒体上不断为大众普及疫情防控知识,所谓善莫大焉!与中国大量的医学和科学工作者一样,他们保护了中国,也保护我们个人,我们是要怀抱着感激之情的;但是,通观这次中国称得上极为成功的对新冠疫情的防控,不客气地说,在决策层面,优秀科学家们所发挥的作用,我看只是提供更具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最重要的,也是最科学的决策其实都是由政治家为主的领导团队做出来的,因为中国的抗疫成功,本质上说,是科学的成功、医学的成功,但更是政治体制的成功。
而曾光在2021凤凰网财经峰会上的演讲里,我看并没有包含这一层的本质意义,不过是带着科学家个人且片面的一厢情愿而已。这倒让我想起当年毛主席在《整顿党的作风》中说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在方法上都是偏于一面,都有主观性和片面性的特点,“教条主义、经验主义,两者都是主观主义,是从不同的两极发生的东西。”“他们都是只看到片面,没有看到全面。如果不注意,如果不知道这种片面性的缺点,并且力求改正,那就容易走上错误的道路。
说一千道一万,在本期节目,我想得出的结论是,无论是从眼前的现实、事实出发,还是从接下来可能长达数年的未来前景出发,中国的抗疫仍然是要坚持清零不可动摇。
在此之前,上海医生张文宏曾在今年夏天大谈过“与病毒共存”,现在曾光又来说“清零是为了不清零”,他们的话术,简而言之,都是用科学家(医生)的身段,去迎合普罗大众的肤浅诉求,而基本背离了严谨的科学精神和严格的抗疫政策;他们的表述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故意把几年或十几年的过程模糊掉,一勺汇地放在眼前的语境下来表述,用体育竞技的语言说,这是在打时间差;我个人认为,这样的表述,虽然总是慰贴着普罗大众们因严格抗疫而难免产生的焦虑感,但是最终却只会起到消解大众抗疫热情的作用。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