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年“双11”,为何安静很多?

央视网评 2022-10-01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央视网 Author 剑东


今年的“双11”鸣金收兵了,
印象中:
几秒成交额破10亿、
几分几秒成交额破100亿、
第1小时以X元打破纪录……
各大平台喜报式的实时成交额,突然不见了;
口水战,
熬夜攻略,
快递爆仓……
似乎也“偃旗息鼓”了。
 
自2009年诞生至今,
“双11”走过了13个年头。
早期的“数”惊四座,
展现了我们巨大的消费潜力和市场空间,
慢慢地,
流量见顶,平台之间“卷”了;
崇拜数据,演变成为数字游戏;
人们还发现,
跨期集中消费,未必代表真实需求增长;
用户困于规则,消费体验倒是越来越差。
 
先看看一些网友对“双11”的看法:
 

  

从网友的牢骚里,我们看到消费者对消费体验的重视,
追求的是简洁明了、高效实惠,
不会再为了一点小便宜而熬夜,
花费大量时间成本,
影响工作和生活状态,
更何况还不一定便宜。
可惜“双11”的很多套路与这种需求背道而驰。
 
“巨惠特卖”“全年最低”“限时抢购”“爆款秒杀”,
低价宣传迷雾重重,
预售、红包、满减、优惠券,
促销规则设计复杂,
营销类垃圾短信集中爆发,
一些商家的促销价格与平时并无差别,甚至可能是全年最贵
……
乱花渐欲迷人眼,
想“占便宜”反被割。
很多消费者怀念起当年“单纯”的“双11”,
真金白银的优惠,没有红包、满减,简单直接,
通宵达旦点到手发麻依然精神亢奋,
今昔对比,不禁大呼:“双11”,你变了!
 
活动少了新鲜感,
新的玩法夹杂着不真诚的套路,
这与成交额压力传导不无关系,
平台抛弃“数字崇拜”,
也是在给自己“解套”。
 

  
“618”、“双12”、品牌日、周年庆等等,
各类名头的促销活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再加上自我拉长战线让11月11日的稀缺性不再,
消费者越来越“审美疲劳”。
过了这个村还有别的店,
错过今天,还有明天,
每一天都是“双11”。
 
消费理念的流变,
能从更深层次决定消费行为。
如今,消费群体无论在消费偏好和支付习惯上,
都有了很大变化——
个性消费需求,渐渐取代大量标品的囤货;
消费升级需求,人们更加注重品质和体验;
“消费主义逆行者”看来,他们还关注内心平衡,来控制物欲。
“低价折扣”难以再是最重要的消费决策因子。
 
从外因来看,
相关政策正向规范电商平台健康发展,
例如,“先提价后打折”、虚构原价等违法促销,
例如,虚假交易、刷单炒信、虚假评价等不正当竞争……
这有利于更高质量数据的生成。
另外,“短视频+直播”带来的模式之变,
让天天都是“双11”成为可能,
冲击着原先的消费市场格局。

 

从平台来讲,
平台也得调整适应消费市场升级趋势,
优化购物体验,构建健康的商业生态,
努力从“数字崇拜”走向“内涵发展”。
 
综合来看,
低价策略打破了原有价格体系,
流量和收入从左口袋到右口袋,
这只是流量的重新聚合和分发,
并没有从供给侧提高消费质量,
在一片“红海”的存量厮杀中,
造节模式难免遇到发展的瓶颈。
 
对“双11”遇冷,你怎么看?

                     

往期回顾
双11,为何近30万人对“买买买”说不?
鄂尔多斯60万招中小学教师,有什么可奇怪的?
网购“好评返现”:别让消费者贱卖评价权

                     

编辑:单镜宇
责任编辑:瑞雪
来源:央视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