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于产品的一些碎片想法202104

刘言飞语 刘言飞语 2022-09-25


2021.1 - 2021.4 的一些碎片想法。


1

对一线公司的历史沿革和创始人的私生活了如指掌,极度热衷点评别人的产品战略,擅长详细分析对方产品细节和败象,界面上的像素做歪了有十八种方法阴阳怪气。


朋友圈转发经常是大厂 PR 稿尤其上市新闻,还会带上恭喜朋友 XX ,或者说两句对社会民生的深刻影响。另外会发公司送的手办照片,以及跟手办的合影,以及跟大厂朋友和手办的合影。


要是被问到一些具体的行业数据或者产品经验,通常含糊其辞,有时说还没上线。貌似公司核心产品掌舵人,实则离核心部门还隔着三个街区。


以上是名词解释:产品经理氛围组。



2

记得之前跟同事们做过一次讨论:leader 不在,团队乱成一锅粥;leader 不在,一切照常运转。两者哪个更好。


前者意味着团队没有扛事儿的能力。后者意味着 leader 没有创造价值。我们的结论是,短期内照常运转,长期做的事情就歪了,更能说明 leader 是合格的——方向规划、辅导赋能、建设团队,做这些长期价值的工作。



3

承认你整个人就是在偏见之中,你这一生就是在走出偏见。



4

这几天流传的某厂 KPI 的段子,许多朋友可能不理解。我举个例子。


战略上,确实某电商平台要做好短视频、直播、有好货这样的内容,毕竟一旦消费决策在平台外发生,用户打开某电商APP就只来搜索,那就真的渠道化了。


但执行上,一线同学背的都是刷量完成 KPI 的,一个是量,倒逼商家在池子里填满 1000 个短视频。我一个卖车厘子的,拍 1000 个不一样的车厘子吗?许多商家连 500 个 sku 都没有。结果就是短视频质量巨差,商家随手拿手机瞎拍的、拿市场投放的抖音快手视频都扔进来。


另一个 KPI 是转化率和 GMV。平台运营和算法都扶持转化率高的内容,你会发现视频封面和有好货的封面越来越有噱头,图文不符也没关系,先骗你点击。GMV 的压力会导致扶持的商品客单价越来越高,丰富度大受挤压。贵的东西用户更加谨慎,品牌反而重要,线上的内容化影响用户决策的客单价在抖音快手都不算高其实。还是拱手把消费决策内容让给了抖快小红书。


最后就是,KPI 宣布完成,战略宣布失败。




5

即刻要是被某厂接手,可能会做什么?


首先设定 DAU 翻倍、人均创作字数翻倍的 KPI,然后启动商业化。让瓦总负责「产品体验」和「社区氛围」,空降二把手负责增长、内容和商业化,空降个 HRD 负责团队建设做一轮清洗。


内容建设方面,发布奖励计划,每天发布内容被点赞累计过百即可获得 10 块钱打入余额,100 块可提现;头部用户也有专项奖励,每天发 2 帖的发 5 帖就有奖励;抽奖机制加强,必须转发才可获奖;等等。


增长方面,先发布千人计划,从豆瓣、Soul 和知乎以上万的价格挖大 v 和网红;提出拉新奖励,拉一个新用户来双方都给钱,拉来的人持续发内容也给钱;冠名一线的综艺节目,找易烊千玺代言;等等。


社区氛围方面,建立信用分,说好听的就加分,骂人减分。信用分跟流量分发挂钩,每次评比分数高的也发钱。金老师这种,签年度框架协议给封口费,只许表扬不许挂人,不签就直接限流,骂人别人也看不到。


商业化方面,加强建设商品推荐类型话题,做入口导流带货;邀请大量官方平台入驻,交钱就给删帖功能,还给流量扶持;快速推进内容付费计划,大 v 的内容要付费、发长文要付费、骂人要付费…等等。


这样以来,数据肯定好看 🤓



6

零售 = 流量 + 选品 + 供应链。



7

听说某司的产品团队做需求追求速度的原始动力源于「再不做隔壁团队就做了」。做完的产品,产品经理亲自拿到区域业务那里推销,不好用还是会被隔壁抢走机会。有的产品经理派驻地方做商务已经半年,都没回趟家。


公司协作市场化。绝了。



8

沟通不能讲「老板说」,而是讲清楚背后的逻辑。


哪怕逻辑是「老板目前对我们信任感不强,我们需要获取老板的认可。」也比「这是老板说的,听话就行了。」要好。



9

产品经理的成长哪有什么高人指点片刻顿悟,都是像「两年后」的持续积累。出色的产品设计也哪有什么一剑封喉一招决胜,都是积土成山积水成渊。



10

焦虑的互联网中年人,担心跟不上风潮,弄来邀请码装上 clubhouse。在焦虑的加班晚上,看到手机通知推荐了「在大理生活」的 room,感受到大城市生活焦虑。进去听了一会,发现大家都在讨论如何在大理赚够钱,又陷入了焦虑。



11

为了避免浪费,在外面吃饭的剩菜,记得要用打包盒悉心装好,带回家,放进冰箱。然后等几天彻底坏掉后,再拿出来扔掉。


 (^▽^)



12

除了精美制作的大型综艺影视剧、最头部的杂志和记者的访谈、明星振臂一呼就人山人海的社交媒体,其它略小众的媒体或平台里,只有播客和 ch 能请到众多大咖,就是由于成本太低了,可以张口就来,甚至不用化妆。而从内容的消费体验而言,又优于文字,对个人形象的立体感强。这就是播客和 ch 的核心优势。虽小众,但依然能沉淀优质的 speaker 和内容。



13

自如的交房线上化程度好高。本以为至少有些啥线下移交的仪式,结果我看完解约合同,点击确认,收到一条短信告诉我智能锁密码,然后钥匙电卡在屋里,就完事儿了。



14

我还是挺怕做事滴水不漏、待人照顾万全的人的。



15

在许多次批评和否定以后遇到一次称赞,对方有可能是慧眼识人的伯乐,也有可能是缺乏判断力而已。



16

大家通常会高估设计一个新方案的价值,会低估迭代一个方案的价值。


By 俞军



17

很少有人怀疑:第一次对企业优势的抽象,可能只是对单次成功事件的过度拟合。也很少有人提醒:所谓的优势,只是一个相对动态的均衡博弈,时间变了,人变了,就一切都变了。也很少有人有机会能对企业当面指出:优势都是可以建造的,就像劣势可以弥补一样。


企业对劣势总是耿耿于怀,小心避开,但对优势往往不会保持那么警惕。 


By 朱时雨



18

定量是总结过去,定性可以认知未来。



19

现在遇到信息获取做决策的场景,路径一般是:抖音=小红书>B站>微信>知乎>百度。考虑到:时效性、长尾覆盖、获取效率和内容真实性。



20

跟朋友聊,觉得 10 年前的产品经理、5 年前的产品经理,和如今毕业生做的产品经理,压根是三类人。早期的产品经理有机会真正是影响公司业务决策的经理,后来的随行业高速发展也可成为产品负责人,如今的更准确的描述是「负责完成功能设计的公司职员」,在大公司的晋升漩涡里徘徊或者在小公司的低矮天花板下苦恼。


比较让人难过的是,第三类的新人朋友还是拿媒体和书本里描绘的 10 年前的画像来认知产品经理。



21

求之于势,不责于人。



22

一个说法是,你是你花最多时间在一起的五个人的平均。


想了下自己。


工作上,花最多时间的是直属 leader 和协同的业务方,跟他们学习行业和思考方式。还有一些公司里很厉害的人,偶尔会聊。


生活里,换城市后几乎只跟女朋友每天聊天,交流情绪和生活状态。我在她的影响下在变得更懂管理情绪,也更关注生活品质,比如吃饭不会玩手机了认真享受美味。


过去在知乎和公众号活跃时,接触到很多互联网前辈;如今做播客,也认识了很多各行业爱分享的有趣的人。这是迄今想来做自媒体最大的价值。


可以感知到自己比几年前状态变得更好,因为感受到身边的人就是自己想成为的人。还有更多工作上厉害的人、生活里有趣的人,可以再花更多时间去认识和交往。


选择花时间在什么人身上,实际就是在选择成为什么人。



23

读《微信背后的价值观》最感慨的依然是张小龙对用户和产品的探究精神。其实说白了很简单,就是搞清楚各种人事物背后的逻辑道理。


这点不少互联网从业者都过于缺乏,才导致概念横生、黑话遍地。许多产品经理面试也是得意洋洋左一个「线上化」右一个「中台化」,用户半句话都不提,说起来全是大厂味儿。


不是任何词包装下就有价值的,这个可以用在护肤品的营销里糊弄人(像火山泥,听起来就很屌),在真实业务里没用。如果一个仓库的安全管理只需要派俩人前后巡视、做好培训,为啥非要线上化?工程师贵还是巡视员贵?


听说中台化火的时候茅台也请外包公司做了一套,最后屁用没有。中台化的前提本来就是多业务、多前台,茅台全链路单一清晰,又没有30个 BU,有啥用。


本质上,用什么词一点儿都不重要。好的黑话和概念也能降低沟通成本。怕的是一脑门子只是为了实现一个词,都不知道自己在干啥。


反过来想,全中国最大的产品的负责人讲他做产品的道理,都是老妪皆懂的,凭什么你讲产品逻辑,必须得是深不可测的?



24

做不好的就别做了,要做就必须做到非常好。


By 张一鸣



25

一个身价两百多亿的老板不作秀、不爬山、不吹牛、不打口水仗、不接受采访、不上电视杂志,以身作则像一个基层员工一样每天脚踏实地测试产品, 无止境地改进产品的体验。这才是腾讯成功的最大原因。而被腾讯打败的 Loser 们始终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要么骂它靠抄袭,要么说它靠QQ才能成功。


By 张一鸣



26

很多人会觉得世俗意义的成功必然是饿其体肤劳其筋骨的,充满痛苦和艰辛,因此那些坚持下来的人势必心力强大、苦大仇深。


接触过一些人后,会发现并不是这样。不同人都要有自己愉悦的源泉。有的是短期,有的是长期而已。


最近看张一鸣的微博,他就提到:研究快乐的专家告诉我们,快乐有三种:pleasure(欢乐)、passion(热情)、higher purpose(理想、有意义)。


看他(以及许多创业者、中高管)都沉浸在工作里,并非是享受短期乐趣,而是有更长期的奔头——做的事情有意义。他们也不是享受过程中的操蛋,而是享受做出好产品的结果(run a company as a product)。


回到自身,如果感觉不开心,反思一下是短期还是长期,以及自己想要什么。都不开心,那还是火速看新机会比较好,别信吃苦爱拼鸡汤那一套。


我自己离开前东家就是我花了一个月时间想这个问题,结论是我每天都不快乐,而且把自己搞得皮实耐操后依然没有啥奔头、看不到意义(虽说公司是举着理想大旗的,旗下其实还是国企那一套)。


新的工作虽说睡觉时间少了,但能看到自己所想成了实在的发生,那就是快乐的。



27

有时候听到一些公司做一些新的没听过的业务或者产品,就天然有负面感受,觉得「不靠谱」或者「没有优势」。这是因为直觉上用现状来做判断了。就像今天说抖音很牛逼是废话,五年前看到抖音很牛逼、未来会更牛逼才算是有价值的认知。


一个反思。



28

以前,用抽象概念和新潮词汇解释普通人都不大懂的互联网行业,让人不明觉厉,文章很容易火。


后来,很多人批评和嘲讽这些听不懂的黑话,让人不明觉厉,文章也很容易火。


现在,批评批评黑话的人、认为他们小题大做无病呻吟甚至带点吃不到葡萄的酸,让人不明觉厉,文章还是很容易火。


套娃可以一直套下去。本质上,还是制造差异、构建对立。



29

同向为竞,相向为争。竞是各自努力,争是零和博弈。王兴的解释。



30

有问题是常态。不存在没有问题的工作状态,和生活状态。



31

做 leader 并不是把做到 60 分以下的人都干掉,然后只招能做到 80 分的。做 leader 应该培养 40-50 分的人,让他们也能做到 60;培养 60 分的人,做到 80。



32

左半部分持续制造焦虑,右半部分建议放过自己。到底是没有退路,还是可以重来,互相拔河,此消彼长。像极了现在许多正在挣扎的年轻人。




33

梦到跟女友看宽荧幕的电影,演的是黑化的超级英雄折腾世界的故事。看完后一起到楼上玩密室逃脱,扮演角色的那种,解密还要枪战,像神秘海域。最终通关成功,奖品呈上,是一本签名版的产品经理入门书。然后我就惊醒了。



34

团队人数多了,管理全流程没可能,与其投入几个重要项目,不如用机制关心所有项目的主要环节,如需求评审、灰度节奏和问题复盘。



35

当初觉得短视频都是老铁,觉得拼多多全是假货的人,如今也觉得社区团购是垃圾。区别在于,你是以动态的还是静态的眼光看产品。



36

阿里两则。没去过的不大容易懂。







37

淘宝做小红书类的产品很多次了,最近的「逛逛」又是新的流水兵。


为啥淘宝做内容很吃力?一个观察是,因为淘宝的产品运营思路都是 GMV 和 UV 价值导向,不管内容社区开始愿景如何,很快会变成充斥着两类内容的池子:

- 博人眼球的引流品,夸张的图片,软色情(转化率至上)

- 客单价高(GMV 至上)


纯转化导向的内容社区,对用户而言很快就没有了消费决策的价值。


38

这是 Neil,宝洁的经理,产品经理概念的发明人。




39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产品即自己的一生。By 王兴。



40

比特币导致中国环境恶化,这事儿很有意思:


比特币的算力主要集中在中国,中国的电价便宜,而中国近60%的电力来自燃煤电厂,不到20%来自天然气或可再生能源。这意味着大多数比特币采矿都依赖于不可持续的化石燃料。也破坏了中国的环境。



41

DS 是组织文化的核心。By 公司的一个 VP。



42

平庸有重力,需要逃逸速度。By 张一鸣。



43

之前经常思考自己不适合什么适合什么乃至最适合什么,最近意识到做选择时候的几个本质点,这几个点没搞清楚,一定是什么都做不成的:


  • 是不是相信,全身心投入

  • 遇到困难和风险,愿不愿意克服

  • 愿不愿意持续思考具体的问题,而非方向


它们其实比单纯思考哪个方向适合自己重要。只要确保这三点是肯定的,那什么事大概都能做;这三点不确定,那什么事都做不成。



44

像猪一样在荣誉的猪圈里打滚。最后耽搁了将近四十年才发现纯真的可贵。


From《百年孤独》



45

阿伦特曾经说,「就各种特殊情况做出判断而言,没有什么恒常的通行标准,也不存在什么确定无疑的规则」。我们只能在具体的情境中,冒着风险,真诚地去做出自己独立的判断,并为此承担责任。这是现代社会的公民格外艰巨的道德任务。


By 刘擎





END


假期快乐,祝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