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电价上涨,资金难筹!高耗能企业如何转型?

国际能源网团队 国际能源网 2022-10-21

文 | 国际能源网 团队
近日,习总书记发表署名文章提出严控高耗能、高排放项目。高耗能企业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这并不是高耗能企业第一次暴露在大众视野中。
2021年10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开始提出高耗能企业市场交易电价不受上浮20%限制。已经拉开了高耗能企业电价上涨的序幕。随后广东、甘肃、四川、天津、广西、福建等多个省区出台电价政策,将高耗能企业用电价格上浮不设“天花板”。
高耗能行业一时间将要面临电价上涨费用高企的局面。很多企业望着令人咂舌的电费账单大呼“冤枉”!认为自己并不属于高耗能范畴。那么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高耗能行业的企业呢?
高耗能企业的定义各有说法
针对高耗能行业的范围,国际能源网(微信公众号:inencom)查询了相关的政策说明,发现国家不同政策对于高耗能企业的定义并不相同。
环保部在2018版大气导则中列举了“电力、钢铁、水泥、石化、化工、平板玻璃、有色金属”七类被列为高耗能行业。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六大高耗能行业包括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也列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国家发改委:2020年发布的《关于明确阶段性降低用电成本政策落实相关事项的函》,函件中进一步明确高耗能行业范围为: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国家不同部门对高耗能企业的范围划定都存在差异,各个省区市对高耗能企业的定义也各有不同。
浙江省统计局:将非金属、造纸、化学原料、化学纤维、纺织和石油加工、黑色金属、电力列为高耗能行业。
天津市统计局:将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六个工业行业被称为天津市的六大高耗能行业。其中并没有将有色金属列入其中。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将电力、石化化工、钢铁、有色、建材、轻工六大类列为高耗能行业,这其中就有有色金属行业。
河南省人民政府:对于高耗能行业定义更加宽泛,根据2021年7月15日河南发布的《关于加强“两高”项目生态环境源头防控的实施意见》中提到的“钢铁、铁合金、氧化铝、电解铝、铝用碳素、铜铅锌硅冶炼、水泥、石灰、建筑陶瓷、砖瓦、耐火材料、平板玻璃、刚玉、煤电、炼化、焦化、甲醇、氮肥、醋酸、氯碱、电石、沥青”22个行业都列入高耗能领域。
难怪有些企业自身也搞不清自己到底是不是高耗能企业,因为对于是不是高耗能,不同部门、不同地域对其定义存在差异性,更别说企业自身应该如何认清了。
对于高耗能行业定义不清晰,势必导致政令难以贯彻执行,因此在今年2月11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生态环境部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指南(2022年版)》终于将高耗能行业彻底定义清楚。文件明确:“涉及炼油、乙烯、对二甲苯、现代煤化工、合成氨、电石、烧碱、纯碱、磷铵、黄磷、水泥、平板玻璃、建筑与卫生陶瓷、钢铁、焦化、铁合金、有色金属冶炼的17个高耗能行业需要完成节能降碳改造升。”
文件没有提到电力和热力生产,国际能源网(微信公众号:inencom)认为,并不是说电力和热力生产不属于高耗能,而是这两类在节能降碳方面已经初见成效,升级改造相关工作基本完成,因此没有列入其中。
理性对待高耗能行业
高耗能行业治理对于我们国家实现“双碳”目标来说,意义重大。但并不是说全国各地要对“高耗能”企业“一刀切”式的叫停。因为高耗能行业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根基。
许多高耗能产品恰恰是国家的战略性原材料,关乎我国原材料工业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如果高耗能行业被取缔,那么我们需要的大量战略性原材料又从何来?
以高耗能著称的炼油行业是石油化学工业的龙头,但它关系到经济命脉和能源安全;卫生陶瓷行业与民生关系密切,也是耗能大户。我国陶瓷产品生产量占世界总量的50%以上,出口额占世界的20%,是赚外汇的重要领域;电力热力行业更是与各行各业都息息相关的重要经济支柱。
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生态环境部、国家能源局、市场监管总局也曾经联合发文指出:“高耗能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耗能属性主要由产品性质和工艺特点决定,合理有序的项目建设实施,对健全产业体系、稳定市场供给、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解读这句话的含义,不难发现,国家对于高耗能行业的态度有三方面的考量。一是高耗能行业很重要,不可或缺;二是高耗能行业的高耗能属性主要由产品性质和工艺特点决定;没有绝对高耗能的行业,只有相对耗能高的企业和生产线;三是合理有序的项目建设才是健全产业体系、保供稳价、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措施。因此说,高耗能行业不是要被一棒子“打死”,而是要科学地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高耗能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耗能属性主要由产品性质和工艺特点决定。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提出了新要求,抓住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就抓住了推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实现“双碳”目标的牛鼻子。”
高耗能企业如何应对转型难题
我国对高耗能行业进行治理,对于高耗能企业来说,也需要摆脱“高耗能”三个字的标签。
因为“高耗能”不仅让企业声誉受到影响,而且在项目投资、金融授信贷款、企业上市融资、出口退税、生产运营等方面都会受到歧视,甚至会被“一刀切”管理模式的中伤。
比如,在有些金融部门有不成文的规则,企业授信贷款过程中,不论是否为先进产能,但凡是属于高耗能范畴就不予授贷,一些融资平台也对高耗能行业进行限制封锁。
高耗能企业一方面承担着国家安全、国计民生的重担;另一方面,高耗能企业还要面临高电价的成本支出以及金融、环境政策等限制。如何转型成为一道关口。
一是引导高耗能企业改造升级,对于能效在标杆水平特别是基准水平以下的企业,积极推广本实施指南、绿色技术推广目录、工业节能技术推荐目录、“能效之星”装备产品目录等提出的先进技术装备,加强能量系统优化、余热余压利用、污染物减排、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公辅设施改造,提高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绿色化水平,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二是加强技术攻关,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单位创新资源,推动节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绿色共性关键技术、前沿引领技术和相关设施装备攻关。推动能效已经达到或接近标杆水平的骨干企业,采用先进前沿技术装备谋划建设示范项目,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促进集聚发展,引导骨干企业发挥资金、人才、技术等优势,通过上优汰劣、产能置换等方式自愿自主开展本领域兼并重组,集中规划建设规模化、一体化的生产基地,提升工艺装备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构建结构合理、竞争有效、规范有序的发展格局,不得以兼并重组为名盲目扩张产能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四是加快淘汰落后,严格执行节能、环保、质量、安全技术等相关法律法规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等政策,依法依规淘汰不符合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要求的落后工艺技术和生产装置。对能效在基准水平以下,且难以在规定时限通过改造升级达到基准水平以上的产能,通过市场化方式、法治化手段推动其加快退出。
内蒙古自治区远景零碳产业园示意图
或许内蒙古自治区的案例可以给一些高耗能企业转型一些借鉴意义。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以100%可再生能源实现高耗能产业的生产运营的“远景零碳产业园”,不仅将当地的高耗能企业汇集一方,而且通过当地强大的绿电资源将园区实现零碳排放,为中国走向碳达峰、碳中和之路上增加足够的底气,更将助力中国带动一场新的工业革命。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