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A4对话/ 青年艺术家实验季第一回开幕现场

A4am 2022-11-24

A4对话/ 青年艺术家实验季第一回开幕现场

http://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i0140gwpckc&width=300&height=200&auto=0

Q

A

&

Q:实验季你最喜欢哪位艺术家的作品?

A(白东亮):比较喜欢吴迪和吴超的作品。五个声音作品我都认真听了,很真实。他们没几个人是开心的,很能反映当代人的精神状况。而吴迪的寻象记,视觉都消失了,只剩下一片黑暗,很有趣,但游戏性强了些。


展览现场/吴迪《寻像记》


Q:您也在从事实验艺术吗?

A(白东亮):我创作油画。但多看看,多接触实验艺术这类的展览,可以给我不同的灵感,为我的创作打开不同的窗户。

Q:吴迪的寻象记给您什么感受?

A(何工):我仿佛回到了三十年前,类似的作品我很久前就看过了。

Q:对今年青年艺术家实验季的整体感觉?

A(褚云):部分艺术作品还是有些曲高和寡。比如梁半和吴超的作品,没有专业的导览很难理解艺术家的政治隐喻或者创作意图。当代艺术可以更接地气儿,但这似乎是当代艺术或实验艺术的悖论。

Q:您有参加过a4往期的展览活动吗? 2014青年艺术家实验季有什么不同?

A:A4我常来。不同可以从两个维度来比较。与a4前段时间举办的 “法国声音装置展” ,“平行的东方世界” 等合作国际展览相比,在细节层面,实验季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粗糙。与往期实验季相比,这次作品多了种幽默感,并非只是形式上的装怪。

Q:吴迪老师,请问您是怎么想到做《寻象记》这个把视觉体验降到最低的作品?

A:我认为大部分的人太习惯一般意义上的视觉的东西,而我希望大家能够体验“精神式”的视觉。比如大家走进我作品的信道,出来后能够在脑海中呈现一幅景象,或是一些零碎的片段式的想象,这些我认为是另外一种方式的视觉,而这种视觉体验是开放式的、个人化的,会比较有趣。

Q:请问何工老师(艺术家何工)您怎么定义所谓的“实验”?

a:"实验"绝非为实验而实验,“实验”一定是艺术家从自己的内心出发,并且应该具备艺术语言方式上的唯一性。在中国,“实验”还应该是对既定规则下的勇敢挑战,消解一切既定的规则模式。

展览现场/钱丽丽《刻度》


Q:请问钱丽丽老师,您的作品《刻度》材料大部分来自日常的生活用品,但通过您的创作,作品呈现出一种非常暴力的感觉,您是怎么想到选择日常的事物作为媒介进行创作?

A:这个说来话长,其实从早期的绘画作品到后来的装置作品,我都是在延续一种东西,所以如果你看我以前的作品到现在的,你会觉得我的作品是有一个体系的。你觉得暴力吗?我倒觉得是一种对暴力的调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