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广东多地紧急提醒!警惕孩子成为电诈“工具人”,多人中招→

近日,广东多地发布紧急提醒

诈骗团队为孩子
量身定制了各类骗局

警惕孩子成为电诈“工具人

清远市反诈骗中心:
警惕孩子成为电诈“工具人”


8月17日,清远市反诈骗中心发文提醒:


近日,不法分子借用兼职等名义诱骗青少年群体,帮助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有不少青少年不知不觉中成为不法分子的帮凶。


1.轻信网络兼职,陷入诈骗陷阱


今年7月,16岁的王某和罗某在网上找兼职,在浏览某短视频平台时看到有人招工,便添加了对方的微信,在聊天的过程中,对方询问王某是否想要赚钱,并告诉王某只用将电话卡借给他,下载一个APP就可以一小时赚100元。尽管该APP是一个全英文界面,王某在看不懂该APP用途的情况下,为了赚钱,仍同意将罗某的电话租借给了对方。


过了几天,王某发现自己的微信已经被对方拉黑,随后罗某发现自己的电话也不能拨打。两人来到电话营业厅进行询问后得知电话卡已经被冻结,需要前往公安机关解冻。当两人来到派出所解冻电话卡时,民警告知二人的行为已涉嫌电信诈骗。


2.帮助搭建GOIP实施诈骗,2人被处罚


今年5月,休学在家的李某(17岁)在手机上下载了名为“纸飞机”的通联软件,注册登录后该软件“客服”联系李某,询问其是否想要赚钱,经李某同意后,对方详细讲述了赚钱操作。


因该操作需要两个手机,李某次日邀请赵某(15岁)至家中,表明有一赚钱渠道,赵某接受后联系“纸飞机”“客服”,在对方的指导下搭建起简易GOIP设备帮助诈骗分子实施诈骗。


其间,李某和赵某在一旁听到手机语音内容,其实是对方在冒充购物客服实施诈骗,但因贪图获利而未中断通话。核实情况后,公安机关对李某、赵某给予了行政处罚。


!

警方提醒

警方在此提醒广大青少年,通过任何形式帮助、参与电信网络诈骗都是违法行为!


一旦涉案将会面临行政处罚,并记录在案,影响个人征信和升学等,严重者还会受到刑事处罚。


请广大青少年切勿随意相信网络上的兼职信息,不要将电话卡、银行卡、QQ号、微信号等出租、借用给他人。


佛山市反诈骗中心:
这些诈骗专挑中小学生下手


8月17日 ,佛山市反诈骗中心发文提醒:


暑假期间,不少诈骗分子冒充律师、警察、明星等身份,通过QQ、快手、抖音、小红书等网络平台联系学生,以恐吓、威胁等方式要求转账或提供父母的付款码、银行账号、密码、支付验证码等,进而实施诈骗。


警方提醒: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防骗教育,不添加陌生人为好友,不与陌生网友视频通话,在网络平台收到陌生人信息要及时跟家长沟通;家长也要保护好银行账号、密码、支付验证码等重要信息。



以下几种暑期高发的诈骗手段

请家长和同学们提高警惕


1.冒充律师


8月10日,12岁的小帆(化名)收到QQ陌生人消息,对方自称是某网红的律师,并附上律师证的图片,对方告诉小帆“某网红的QQ号被盗,你有犯罪嫌疑”。


小帆看到后顿时慌了,对方又称“为了洗脱你的嫌疑,你要拿父母的手机操作一下,如果不配合就报警抓你”。


说完,对方和小帆开启视频通话,小帆打开了爸爸微信、支付宝的付款码给对方看,随后银行卡被刷走9800元。



2.冒充明星


12岁的小桐(化名)刷小红书时,看到一个视频分享了某女明星的QQ号,小桐出于好奇便添加了。


对方称发送收款二维码可以获得红包,小桐发送后对方却说“你操作失误,要配合我们解冻资金”。


在对方的恐吓下,小桐拿了爸爸的手机,听从对方要求用支付宝转了2.5万元到指定账户,随后小桐爸爸发现被骗。



3.虚假网络游戏交易诈骗


15岁的小文(化名)刷抖音时看到免费送游戏皮肤的视频,于是扫描视频二维码添加了对方的QQ。


添加后对方打开了视频通话,让小文拿父母的手机来操作,声称“只是走个流程,不会产生费用”。


小文按对方要求拿到了爸爸的手机并打开了支付宝付款码,随后对方扫了三次付款码,共计损失6488元。


!

防骗提醒

1.切勿相信网络平台陌生人信息:“添加明星QQ号”“你有犯罪嫌疑”“免费发红包”“免费领皮肤”等话术;


2.切勿与陌生人视频通话和屏幕共享;


3.当遇到威胁或恐吓,应第一时间跟父母或老师反馈,寻求帮助;


4.家长要保管好自己的手机、付款码、银行卡账号、密码、支付验证码等重要信息。


东莞市反诈骗中心:
暑假期间已有多名学生被骗


8月11日,东莞市反诈骗中心发文提醒:


据东莞市反诈骗中心统计数据显示,7月以来,有关学生被骗的警情明显增加,其中发案最多的是虚假购物/服务(买卖游戏账号、皮肤等为主)类诈骗,占全部类型的66.46%,合计损失超过160万元。


年龄段分布方面,以16-18岁阶段被骗的较多,占各年龄段的59.76%。





家长学生们一定要提高防骗意识

严格管控子女使用手机

妥善保管所有支付方式

谨慎给予子女手机验证码

定期清理不常用或涉诈应用

避免落入诈骗分子的圈套


来源:广东新闻联播综合自中国新闻网、南方日报、羊城晚报、东莞反诈、清远市反诈骗中心等


编辑:利瑞蓉

主编:张彦冰

二审:杜 曼

三审:戚智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