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学校体育】 青少年健康,则全民健康

2017-10-12 王宗平 动商研究中心

点击蓝色文字,关注我们


自2016年6月至2017年4月不到一年时间内,党中央、国务院分别就全民健身、健康中国、青年发展等主题持续发力,颁发了三个重磅文件:2016年6月《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2016年10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及2017年4月《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三个文件虽有各自不同的时间节点,但都将青少年作为实施《计划》《纲要》《规划》的重点人群。尤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开宗明义地指出“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根本目的”。


 

“健康中国”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全民健康,全民健康有赖于全民健身,而青少年又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点人群。可以说,没有青少年健康就没有全民健康,更难有“健康中国”。


 

虽然,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青少年健康,但令人遗憾的是,当前仍然出现了诸多问题而且有可能越来越严重:


首先是青少年体质30年持续下降

据2015年国民体质健康监测公报显示:中国3至6岁幼儿体质最棒,但当他们进入小学后,儿童青少年体质开始下降;“体育中考”遏制住了初中毕业生体质下降的趋势;高中生尤其大学生体质仍在下降等。学校园里出现了越来越大的“小眼镜”“小胖墩”“小驼背”,一半以上的男同学拉不了一个标准的引体向上,体质测试“谈跑色变”甚至找人替考。



其次是体育课上不好、开不足

2014年7月28日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上,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讲话中指出:据教育部调查数据显示,小学三年级至初中,只有29%的学校每周上满3节体育课,近80%的学生每天达不到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有的学校,高中特别是高三基本全部停上体育课。尽管各省、市的阳光体育展演声势浩大、各地的大课间活动花样翻新、各校运动会开幕式隆重热烈,但是体育课的弱化、退化、边缘化、温柔化的状况始终未得到有效改观。



再其次是青少年课外锻炼时间严重不足

中日美等国青少年体育锻炼现状比较显示,中国初中生参加课外锻炼约占8%,远低于日本的65%和美国的63%。2015年11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访问英国期间,看到英国孩子的体育活动时表示:中国的孩子玩得太少了,应该让他们多玩一玩!


第四是健康素养水平较低

健康素养包括了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三方面,目前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仅为9.48%,由此可以想象青少年的健康素养水平不会太高。我国青少年总数近3亿,庞大的青少年学生群体有着怎样的生活方式和锻炼行为,他们长大成人后又如何影响着他们的子孙后代的健康,这都是不言而喻更是不容回避的。


 

面对严峻的现实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改善。

 

一是应做到将健康教育贯穿教育全过程。不能将健康教育仅局限于体育与健康课程,学校的不同年级的所有老师都应发挥各自学科的特点和优势,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教育,以共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

 

二是将学校体育政策落到实处。政策一旦变成“白纸黑字”的废纸,带来的副作用是青少年的健康意识得不到正确引导、身体运动和健康水平得不到有效保障,应试教育会见缝插针、愈演愈烈。青少年如果没有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其体育锻炼的长效机制难以形成,运动习惯、终身锻炼也就成为了无稽之谈,健康中国只能是个“梦”


 

三是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以培养学生兴趣、养成锻炼习惯、掌握运动技能、增强学生体质为主线,严禁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杜绝“无强度、无难度、无对抗,不出汗、不喘气、不奔跑、不脏衣、不摔跤、不擦皮、不扭伤”的“三无七不”温柔体育课。让“出汗、喘气、心跳”成为体育课的最低标配。切实解决当前学校体育中存在的“体育课时、练习密度、运动强度”三大主要问题。

 

四是用好“体育中考”指挥棒。2016年9月教育部《中考改革意见》有两个亮点:一是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升学考试“两考合一”;二是体育与语文、数学、外语一同列入“必考科目”,其它科目成为“选考”甚至可以不考,“4+0”模式、或者“4+2”模式将成为全国各地的中考主要模式。笔者一直认为,只有其它科目做了减法,体育才可能做加法。我们要充分发挥这一政策杠杆的导向作用,避免“送分考”“满分考”。在考试内容、考试方法、评分标准等方面进行探索和丰富,切不可辜负了政策设计的初衷。


 

五是助推高考“体育选考”。2014年9月初,国务院《高考改革方案》推出来“3+3”模式,即语数外三门必考和不分文理其它科目的三门选考。笔者曾于2014年9月18《中国青年报》发表的《体育应该成为高考选考科目》一文中提出,体育(包括艺术、技术)应该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一起成为高考的选考科目。然而目前30个省(市)公布的高考改革方案如出一辙,选考科目都是“6选3”,只有浙江省将“技术”列入选考科目即“7选3”,却没有一个省(市)将体育列入选考科目。

 

江苏省政协委员,南京大学建筑学教授丁沃沃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学生本人如果擅长、喜欢体育,完全可以将体育作为高考选考科目中的一门,大学招生如果认为不需要,可以不选择考体育的学生,但如果屡次讲注重德智体全面发展,却在考核体系里不体现,还是空谈。”


 

其实,无论中考体育必考还是高考体育选考,都仅是权宜之计,但它体现了在应试教育无法改变的大环境下,把体育同样也视为一种能力的认可,最终目的都是引导和激发青少年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养成运动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没有全民健康,哪来全民小康?没有青少年健康,又哪来全民健康?今天的青少年,不但是未来的国家栋梁,同时也是下一代青少年的爸爸妈妈和再下一代青少年的爷爷奶奶。加强青少年健康教育,培养青少年运动习惯,注重青少年“动商”开发,不断提高青少年乃至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对全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作者王宗平,系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中心主任,二级教授,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


(本文摘自《中国学校体育》(基础教育)2017年第7期)


推荐阅读                

1. 为学校体育,纠偏补漏

2. 强国先强种,强种先强身

3. 体育应该成为高考选考科目

4. 强化体育课,勿让政策成空文

5. 健康中国,学校体育岂能缺位?



微信号:dongshangyjzx
图文编辑:郑淞

图片来源:网络

53 28878 53 15289 0 0 3308 0 0:00:08 0:00:04 0:00:04 3307

投稿邮箱:dongshangyjzx@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