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俄罗斯世界杯的冷思考

王宗平 动商研究中心 2019-08-31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俄罗斯世界杯,32个国家的32支球队,鏖战32天,进行64场比赛:非洲球队在分组赛中就被淘汰出局,没有一支队伍进入16强;亚洲球队在1/8决赛中淘汰出局额,未进8强;南美球队在1/4决赛中淘汰出局,被挤出4强。世界杯,演变成非洲悲、亚洲陪、南美背,最终成了“欧洲杯”,祝贺法国、克罗地亚进入巅峰对决,谁将最终捧起大力神杯,很快就见分晓。



喧闹过后、盛宴过后、狂欢过后,作为经济总量世界第二的大国,作为迈向体育强国的国家,作为“大就要有大的样子”的国家,作为全国上下有着“足球梦”的国家,在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四年一次的世界杯的人类活动中,中国不应该缺位,更不应该长期缺席。为此啊,我们应该借助俄罗斯世界杯进行冷静的思考,看能不能从中感悟到点什么?学习到点什么?

 

一、世界杯,比拼的其实是国力



世界杯看似一个体育比赛,但它历时一个多月,是奥运会(16天)的双倍时间,它有足够的时间充分展示一个国家的国力,包括经济、科技、文化、教育以及国民素质、民族精神和价值取向,这就是新时代国家层面为什么要啃足球这个硬骨头,要实现“打进世界杯、举办世界杯、获得世界杯”的足球梦,因为足球梦与中国梦紧密相连,是新时代的历史使命。


二、美国、中国缺席世界杯,不可同日而语

俄罗斯世界杯刚开始,网上“美中不足”的成语就火了,意思是世界上第一、第二大经济体美国和中国都不踢世界杯。大家知道,美国盛行的四大体育项目是橄榄球、篮球、棒球、冰球,都是高体能大强度的对抗性项目,对足球的重视也是近三十年的事情,他们在1994年举办了世界杯,2002年挺进8强,并且在近六届的世界杯中都有上佳表现。而中国足球只在2002年打进世界杯,小组赛三场比赛未赢一场、未得一分、未进一球丢9球,在其后的四届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都是在“理论上存在出线的可能性”的期盼中屡战屡败。可以说,美国是偶尔缺席世界杯,中国是偶尔出席世界杯。


三、2035年之前,中国会成功举办世界杯



2002年日韩世界杯之前,日本、韩国的足球水平也没有现在这么厉害,尤其是日本很一般般。但两国联合举办世界杯之后,他们一届不拉就成了世界杯的常客,尤其在本届世界杯,日本挤进16强后差点把欧洲红魔比利时拉下马,韩国更是把德国直接送回家,面对欧美强队他们不脚软。举办世界杯一直是中国的梦想,2022年卡塔尔不谈,即便2026年世界杯将在美国、墨西哥、加拿大这三个国家举行,那2030、2034年呢?我们认为,中国一定会举全国之力,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之前,成功举办一届世界杯。



但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世界杯进入16强的队伍中,克罗地亚、比利时、葡萄牙、哥伦比亚、 丹麦五个国家至今没有举办过世界杯,克罗地亚、比利时还打进4强,克罗地亚还挺进决赛。


四、足球首先是生活,足球就是生活



凡是足球强国,无论是对球员还是球迷,主要还是因为足球融入了当地太多人的生活,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为只有融入进生活的东西才会与人形影不离,让人乐此不彼。优秀足球运动员用对待生活的态度来对待足球,才能体会到足球的乐趣,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俄罗斯世界杯有个见怪不怪的中国现象,无论是前方记者还是国内新闻直播间,无论是主持人还是解说嘉宾,无论是年轻的还是年长的,无论是男的还是女的,他们中约80%的人都带着近视眼镜在看足球、说足球、评足球,可想而知,他们的儿童时代、青少年时代、成人时代,是很少有人经常踢足球的甚至压根儿就没有接触过足球,当然这不是他们的错,想说的是我们的足球文化、体育范围、运动习惯、动商培养,要远比喊口号、订规划、投经费、请教练、建场地等要更为重要。




如果10年、20年后,每逢足球大赛,我们还是14亿人对几十个、几百个、几千个踢足球的人评球品足,那足球落后的状况很难改观。



五、足球是游戏,是世界各国都想玩的游戏



体育归于教育,教育源于游戏,游戏来自劳动,劳动为了生活。教育意味着什么?“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足球呢,是游戏,是呼唤人类灵魂的一项运动游戏;而始于1930年的世界杯,是世界超大级运动游戏,它不是指今年两会期间教育部长“学前教育是游戏模式而不是教学模式”普通意义上的游戏,它可能是北京大学郑也夫教授受俄罗斯世界杯的启发而断言的“未来是游戏的世界”意义上的游戏。如果足球是普通意义上的游戏,那不至于美国、中国这样的经济强国以及意大利、荷兰这样的足球强国进不了世界杯而耿耿于怀。


六、足球,是一种能力



欧美足球强国,许多公共场所和公路机场到处都有足球明星的大头广告,许多青少年会把足球明星作为自己的偶像。足球比赛现场,往往是一家三代亲自看球。在日本,足球运动员已经连续10年排名第一成为青少年的未来首选职业;在英国,60%的青少年首选足球运动员职业。而在中国,多数人认为那些调皮的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才会踢足球,小学玩玩还可以,到了初中高中有中考高考的现实压力,踢球的孩子会越来越少,最后还能坚持踢足球的,不是准备报考体育专业院校就是准备走高水平运动员途径考大学的,基本如此,按照目前的招生政策,全国每年不足4000高三的学生能够如愿以偿。



为什么呢?因为长期以来我们只认可学生的语文好、数学好、外语好是一种能力,而不认可体育好、踢球好也是一种能力,国外足球踢得好的孩子,会成为学校的榜样甚至英雄,而国内体育好、踢足球的孩子往往被视为另类甚至被孤立。


(待续···)


推荐阅读

1. 习近平:我是一个足球迷

2.习近平的体育强国梦

3.【人民日报】“铁杆体育迷”习近平

4. 南京青奥会的冷思考

5.【新华日报】王宗平:足球,首先是生活

6.【新华日报】王宗平:氛围,是中国足球不可缺憾的软实力



编辑|刘晓丽   图源|网络

微信ID:dogshangyjzx

投稿邮箱:dongshangyjzx@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