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磅!《人权法学》创刊 | 附征稿启事


期刊介绍



  2021年8月,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创办《人权法学》期刊,由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管、西南政法大学主办、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人权发展和交流中心协办,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人权法学》编辑部编辑出版。


  《人权法学》秉持“中国立场,全球视野”的理念,兼怀中国人权实践和全球人权事业,观照人权之价值、制度与文化,倾力人权实践,通透人权法理,研拟人权策略,以期汇聚中国人权智识,服务人权教育、研究、实务、资政与传播,积淀中国人权文化,厚重中国人权之根基。


  《人权法学》设“专题研讨”“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与实践”“人权法学教育”“实证研究”“学术前沿”“资政观点”等栏目,聚焦经济社会发展与民主政治建设,推动人权的哲学与社会科学研究,为中国人权话语体系构建、人权学科建设和智库决策、人权知识观念普及和人权国际传播提供多元思考的理论资源,以学术方式关怀中国乃至全球人权事业。


  《人权法学》秉持谨守分际、融合开放的态度,致力于办成一本守正创新、特色鲜明、品质优良,在教育界、学术界和实务界有重要影响力的人权专业期刊。


  《人权法学》为双月刊,单月5日出版发行。本刊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50-1222/D;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2097-0749。国内邮发代号:78-145;海外发行代号:BM9540。


征稿启事



  《人权法学》于2021年8月获准创办,由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管、西南政法大学主办、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人权发展和交流中心协办,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人权法学》编辑部编辑出版的人权专业类学术期刊。


  《人权法学》作为一个专业平台,与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已有的人权调研报告、《中国人权评论》集刊、丛书、译丛,以及《西政智库专报》和《人权与中国》智库要报一起,构成更完整的人权成果发布平台,期待汇聚更广泛的人权智识,更好服务于中国人权教育、研究、实务、资政与传播,积淀中国人权文化,厚重中国人权之根基。


  《人权法学》设“专题研讨”“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与实践”“人权法学教育”“实证研究”“学术前沿”“资政观点”等栏目。鼓励跨学科研究,鼓励自组专题投稿,鼓励有志参与中国人权事业的青年学者积极投稿。文章在12000~20000字皆可。来稿不拘形式,举凡与人权议题相关的基础理论、前沿热点、调查报告、智库研判等均在欢迎之列。


  敬请投稿者关注以下须知:


  1.所投稿件须是在中外文正式刊物上尚未发表过的论文。本刊反对一稿多投、重复内容多次投稿。电子稿件请发送至:humanrightslaw@swupl.edu.cn;纸质稿件请邮寄至:重庆市渝北区回兴街道宝圣大道301号,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人权法学》编辑部。


  2.所投稿件应包括以下信息:(1)文章中英文标题;(2)500~800字中英文“内容提要”,3~5个中英文关键词;(3)作者姓名、出生年月、单位、职称、职务、联系电话和电子邮箱地址。


  3.所投稿件文责自负。本刊刊发的文章仅反映作者的学术观点,不代表本编辑部的立场。文章引证须符合《法学引注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相关标准,凡采他人成说务必加注说明,在专著类引文后注明页码。


  4.本刊刊发的所有文章均加入期刊数字化网络系统,对刊登的文章享有两年专有使用权(包括以电子文本、繁体字、翻译等形式出版发行的权利),期限自稿件正式发表之日起算。作者若不同意该约定,请在投稿时予以明示。


  5.本刊按国际学术期刊惯例,实行同行专家双向匿名审稿制度,不会以任何形式收取审稿费或版面费,也不接受以发稿为目的的任何赞助,欢迎各界监督。作者寄出稿件后半个月未获用稿通知可自行处理。稿件一经刊用,即向作者寄送样刊,支付稿酬。


  一本有学术、有风格、有温度的期刊离不开广大作者与读者的支持,在继往开来的新时代,《人权法学》诚挚邀请学界同仁惠赐最新的研究成果,也期盼更多读者、机构订阅刊物掌握最新的专业动向。

《人权法学》创刊词




  人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促进、保护和实现人权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今日之人权,已成普遍性共识和全球性话语,它为人的生活带来美好愿景,为人的生命、价值与尊严描绘理想轮廓,它唤起希望,并激发行动。


  三十年前,中国发布首部人权白皮书,向国际社会全面、系统地介绍中国人民如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改写悲惨的人权史,以及如何认知人权这一世界级话语。从那时起,中国知识界也开启了诠解人权的伟大征程。


  人权是一个大词,更是一个伟大的名词。因为人权是一个大词,所以必须通过精细、全面的解读,让我们可理解、可触摸,而实践,就是最好的解读器。人类社会进入现代化领跑的时代,社会的开放性必然让多元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人权也不能狭隘地局限在过往的理念藩篱之中。一方面,我们看见了人权理念促进人权精彩纷呈的实践;另一方面,我们感受到了基于实践而生发的更加丰富的人权内涵,这些内涵又化作理念反过来指引更加生动的人权实践。这是人权一直被遮蔽的最波澜壮阔、最辉煌的一幕。


  今天,中国人权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伴随这一进程,中国的人权研究也逐渐蓬勃兴盛。中国的人权研究者扎根现实国情,主动融入世界,求索真知本质。在进一步对生存、发展、自由、平等、公正、尊严、幸福等人权内在范畴的思考中,理解了“人权”语义的本相,并在对“生存权和发展权是首要的基本人权”“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持守与践行中,寻找到了审视人权及“人的存在”的稳固支点,向世界深刻解说了中国人权理念。


  人权是一个全人类共享的议题,不属于哪一个国家或哪一个民族,也不应是意识形态角力的场域,更不能成为被谁垄断的话语。人权研究必须观照人权之价值、制度与现实,展现开放与包容。


  《人权法学》是一个专业平台、一个学术切入口,提供一面通过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窥视人权、以学术方式关怀中国以及全球人权事业的多棱镜。期待能使中国的人权研究形成多学科参与的格局,真切地呈现人权的立体景象,成为人权文化的繁育之处。



-END-


责任编辑 | 吴珊

审核人员 | 张文硕

本文声明 | 本文章仅限学习交流使用,如遇侵权,我们会及时删除。本文章不代表北大法律信息网(北大法宝)和北京北大英华科技有限公司的法律意见或对相关法规/案件/事件等的解读。

往期精彩回顾
重磅 | 北大法宝已收录CLSCI新晋两家英文刊!

2022年《法学研究》论坛征稿启事

“粵澳深度合作區法制專題”征稿啟事

《武大国际法评论》征稿启事

《清华中国法律评论》征稿启事:“中国与国际法史”专题

《湖湘法学评论》创刊与征稿启事

第九届“新兴(新型)权利与法治中国”学术研讨会征文启事



关注下方公众号,获取更多法律信息

点击「在看」,就是鼓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