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创报国青年说|敬佑生命 止于至善(东南大学)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研究生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力量,以科创报国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青年研究生生逢其时、重任在肩,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好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全国百所高校研究生积极响应,共同开展“‘我是中国研究生,科创报国青年说’——全国研究生网络接力讲述身边研究生榜样主题活动”

活动旨在激励当代青年研究生深刻把握“国之大者”,勇攀科研高峰、立志科创报国,主动融入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活动将通过全国100余所高校研究生、连续100余天网上接力、讲述好100余辑科创报国事迹的形式,展示中国研究生群体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钻研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





今天,主题活动第32期推文

让我们一起走进

东南大学

听听东大研究生的科创报国故事


百廿又一的传承,止于至善的践行,科学名世的初心,人才报国的理念,这些都是东大研究生共同的主语。在东南大学建校121周年之际,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东大研究生用青春向母校献礼,引领着无数东大青年奋楫扬帆、踔厉奋发。一届届东大学子不忘初心,一代代东大青年牢记使命,展现了具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东大青年的魅力与风采。在这些奋勇向前的青年中,有一位与死神争分夺秒,与病痛血战到底的医学研究生,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的科创报国故事。



图1. 曹牧珉 

东南大学医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

个人介绍

曹牧珉,中共党员,东南大学医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硕士期间聚焦于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相关临床及基础研究,帮助解决运动健康及老年骨科相关问题,相关事迹获人民网江苏频道、凤凰新闻等媒体报道,已发表SCI论文16篇,累计影响因子>70分,其中第一作者论文5篇(含共一1篇);在中国长江医学论坛—2022骨科学年会作大会发言并获评优秀学术论文;担任《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期刊审稿人。曾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东南大学“正·青年”研究生年度人物、东南大学优秀共青团干部等荣誉。





恪守初心守护病患健康

健康中国彰显青年担当

1

3D“地图”成像赋能运动健康

在健康中国的号召下,全民运动、全民健身的理念已厚植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随之带来的踝关节骨折则是危害运动健康的“劲敌”,且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该问题更是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在严重踝关节骨折中,下胫腓联合损伤是狡猾的“敌人”。在平日大量的急诊接诊、查房、手术、术后随诊等临床实践中,曹牧珉发现传统影像学方法对于下胫腓联合损伤诊断存在较大漏诊或误诊风险。为了打好老百姓踝关节健康保卫战,提高术前预测的能力、做好术前诊疗策略,曹牧珉及其所在课题组决心积极寻找术前快速有效预测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新“武器”。


图2. 曹牧珉在急诊抢救室救治病患


有梦才有追逐的方向,瞄准目标才知道如何运弓。下决心改善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诊断方法后,曹牧珉抓住一切空余时间,潜心阅读骨科专业相关书籍和解剖学图鉴,钻研大量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成果。在导师芮云峰教授的指引下,他结合临床实践,不断开拓科研思维,拉足弓弦,最终,曹牧珉发现目前医工结合的一项重要临床应用——三维骨折地图,可能是开启新的诊疗策略制定的一把钥匙。随着影像学数据的几何式增长和计算机算力的普遍增强,该技术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为骨科疾病的智能、精准诊断提供了新的机遇,具有很强的临床应用价值。作为工科基础较为薄弱的医学生,面对工科技术突破的难题,曹牧珉并没有束手就擒,不断地查阅文献、请教工科专业的同学、不舍昼夜地操作调试,最终成功让箭飞射而出,攻克了利用三位骨折地图诊断下胫腓联合损伤的难题


图3. 曹牧珉在中国长江医学论坛——骨科学年会作大会发言


该研究成果可以帮助手术医生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损伤模式并做好术前规划,目前已初步应用于百余位踝关节骨折患者的诊疗中,相关成果也已发表于美国足踝外科学会会刊。2022年,曹牧珉同学受邀参加中国长江医学论坛——骨科学年会,针对该项研究做大会发言,在会场众多足踝外科医师中引发热烈讨论并得到广泛肯定,获评大会优秀学术论文。




2

多学科交融助力老年骨科加速康复

设立目标,实现目标,再设立新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好人生的每一级台阶,是成功最快速的方法。在探索出预测下胫腓联合损伤的骨折地图后,曹牧珉又将目标瞄准到了具有高死亡率和致残率,被称为“人生中的最后一次骨折”的髋部骨折的全程管理上。尤其是老年人,髋部骨折患者因多合并有脑梗塞、糖尿病、高血压等全身性疾病,伤后长时间的卧床易导致压疮、肺炎等并发症,在股骨颈骨折后3个月内死亡率达13.5%,远高于正常老年人群的2.6%。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绝对数量和相关住院花费急速增加,成为备受关注公共卫生问题。在导师指导下,曹牧珉加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老年髋部骨折多学科诊疗协作组(MDT团队),致力最大程度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潜在并发症发生的可能,让更多的老人重新站起来,继续过上有质量、有尊严的晚年生活。在以患者为首位,富有生命力的MDT团队的感染下,曹牧珉将理论与临床实际相结合,通过反复推敲与分析,明确了两个突破方向:一是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的临床关键问题,包括术前危险因素识别、术中麻醉的选择及术后的血液管理等;二是推本溯源,针对重要病因骨质疏松,探索新型治疗策略

科研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在课题的进展过程中曹牧珉也曾经遇到过一些瓶颈,有过彷徨时刻。“在一个富有凝聚力和生命力的课题组是幸运的”,开放合作的学习氛围能够帮助团队成员共同攻克难题。做科研最不要害怕讨论,在课题进展不顺时,曹牧珉没有放弃医者使命,积极与老师、同学讨论课题思路,学习并总结经验,重新做好规划,做到有的放矢。最终,凭借细致入微的课题设计,加上长时间的积累沉淀,曹牧珉同学用数据结果回答了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的关键问题。同时,通过对基础机制的研究,曹牧珉发现肠道菌群的干预是治疗骨质疏松的一种新型策略,从而破局人口老龄化髋部骨折问题

92岁的罗奶奶因为股骨颈骨折入院,经过系统检查发现合并心力衰竭、贫血、肺水肿、双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多种疾病。但是这些棘手的问题在MDT团队齐心协力下均迎刃而解。依循团队前期的临床科研证据,通过术前调整心肺功能、术中精准麻醉,术后快速康复,罗奶奶提前出院,重新站了起来。她告诉医护团队“我这么大的年纪,做这么大的手术,能恢复得这么好、这么快,就是一个字‘暖’:暖在医护人员的暖心、细心、爱心;暖在多学科团队团结向上,想病人之所想;暖在这股暖流,医患互信手牵手,一起战胜病魔……”,而许许多多这样的暖心故事在这里正无时无刻不在发生。曹牧珉说,正是通过不断发现问题并开展临床研究,才能总结出关键的临床证据并应用到老年髋部骨折的诊疗中,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折骨重立,枯木逢春”


图4.老年MDT救治罗奶奶的暖心合影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经历过汗水灌溉的成果,才能经受得住实践的考验。在老年骨科方向,曹牧珉同学共发表14篇SCI论文,相关科研成果通过接地气的科普报道,受到人民网江苏频道、今日头条、凤凰新闻、江苏新闻、新江苏、荔枝新闻等多方主流媒体关注,真正做到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




3

强其体魄,铸其精神

在曹牧珉同学看来,科研最重要的是做好规划以及高效专注。而在科研之外,还需要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他业余时间爱好足球,曾代表院系参加东南大学足球联赛,并获得亚军、四强等好成绩。此外,他还是一名串联全场的主持人,曾主持校院级晚会、会议数十余场。他直言作为一名创伤骨科住院医师,强壮的体魄和优秀的临场应变能力都是必备技能。在球场上挥洒汗水,在舞台上展现自我,健康快乐的业余爱好不仅能给生活增添乐趣,缓解焦虑情绪,还可以提升自己的健康状况和反应能力,更重要的是获得了最真挚的友谊,这些经历都是人成长过程中弥足珍贵的章节。


图5.东南大学医学院-生医学院足球队合影

(后排右一为曹牧珉)


图6.曹牧珉在东南大学2023年“正·青年”研究生年度人物评选表彰活动上分享他的故事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一名新晋医生的科研之路也是不断学习、不断尝试、不断打磨的过程。一名医学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医务、科研工作者是艰辛而又幸福的历程。一名医学研究生应在实践中以科研报国为初心,服务“健康中国”战略;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发挥专业特长,守护全民身心健康。希望大家都能在未来的科研报国之路上守正创新,勇毅前行!



青年当立凌云志

报国常怀赤子心

让我们以先进为榜样 勇攀科技高峰

在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大局中

书写属于中国研究生的青春华章!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下一个科创报国故事,由你们讲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