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看了这张画,你就会隐隐觉得自己变成了几百年前的鬼魂 | ​问眼记 一席会员12

一席 一席 2019-09-20


今天我们上线万象第六门课程《问眼记》。这门课由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教授邬建安老师主讲。


邬建安擅长用当代艺术的语言对中国传统元素进行转换。创作灵感源自民间艺术、传统文化和神话。他创造了大量“怪物”:人面鸟、羽人、老虎、青蛙和娃娃鱼。代表作有《九重天》《征兆》《七层壳》和《五百笔》等。作品曾在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等展出。

▲邬建安作品《九重天》《白日梦的森林》

邬老师将从观看的角度去看人类历史上的著名画作——《最后的晚餐》《马拉之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宫娥》……人类的观看现象从何开始?史前人类作画给谁看?名作里隐藏着什么秘密?从这几个问题出发,或许我们可以触碰到一些艺术史里的隐秘知识。


下面是预告片及邬老师为本次课程写的导读



【预告片】



《问眼记》



这是一门探讨艺术家眼中艺术史的课程。


我们知道艺术史是一门精彩而引人入胜的学问,有许多了不起的学者为艺术的历史研究贡献着他们的智慧。


我们在大多数情况下看到的关于艺术史的学术成果,都来自这个具体的学者人群,他们有着相似的学术背景,使用类似的语言甚至讲述方式。


这些学术研究的成果是精彩且令人信服的,但他们好像总是欠缺点什么,有点高高在上冰冷的知识威权感,以至于大家在接触艺术史的时候,心态难以放松,总有种教师讲授正确知识的压迫感。


艺术家眼中的艺术史,带有很强的个人性,通过艺术家个体对于艺术作品与艺术事件的解读,带领读者或观众进入一个鲜活的、热情洋溢的心灵体验世界,这个世界里的知识并不一定绝对准确,但他一定在唤起你内心深处对于知识的渴望。同时,在这个心灵世界里,大家还能清晰的感受到一个艺术家是如何激活他自己的艺术史知识储备的,使这种储备绝不成为知识负担,而是激发想象与创造力的基础。

希望在这门课程的鼓励下,大家都能拥有强烈的求知欲,并获得充足的勇气与信念书写自己心中的艺术的历史。



【课程大纲】


《问眼记》一共分为四节:

第1课  天在看与鬼在看
第2课  焦点透视与神圣的观看
第3课  造型与再现观看
第4课  突破尺度与距离的艺术创作



【精彩提要】


在本周更新的两节课里,邬老师解读了十余幅世界名作,其中包括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雅克-路易·大卫的《马拉之死》《苏格拉底之死》和《拿破仑加冕》,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查波罗什人给土耳其苏丹写回信》等。


我们选取了第二课中提到的委拉斯凯兹的《宫娥》——“通过观看制造出来一种强大的心理幻觉的伟大的作品。



▼ 画面之外的目光


我们来看一张世界美术史里面最神秘的绘画之一,委拉斯凯兹的《宫娥》。

这张绘画在你看到它的时候人真的会迷茫,会困惑,原因之一是这个绘画里面制造了许多非常生动的看向画面之外的目光,比如画家的目光。画家似乎在这张大画上正在画着什么,他好像正在看他的模特,他看向画外,看向我们。


这个地方有小公主,小公主看向我们,看向画外,看向画家似乎正在画的模特。


同时这里面还有其他人的一些目光,形成了一种目光的网,这种目光的网穿透画面,在外面形成了一股力。

这个地方还有向这个方向看来的目光,足够我们在看这个画面的时候与里边的人形成目光的交流。


但是真正神秘、真正复杂的东西在这,这儿画了一面镜子,镜子里面隐隐约约照出来两个人影。


这两个人影的镜像与画面的镜像的位置似乎正是画家跟这个小公主眼光所看的位置,也就是说他暗示着看画的人,我们所在的这个位置正在镜子当中,而镜子当中的人照出来可不是我们,镜子里的人是西班牙的国王和王后。

这是《宫娥》这张画最神秘最让人看了之后难以忘怀的地方,你看了这张画之后,你就会隐隐地觉得你变成了几百年前的鬼魂,你看到他你不再是你,你变成了镜中的这两个人当中的一个,所有这些目光都在证实你已经变成了他们。

所以这是人类历史绘画长河当中非常神秘、非常有力量,通过观看制造出来一种强大的心理幻觉的这么一个伟大的作品。



观看完整课程,请扫二维码。




【加入一席会员】


《问眼记》与之前发布的王南《建筑八讲》曹天元《物理之美》麦高登《我们为什么活着》梁永安《梁老师的小班课》姚博《大脑的本质》等万象课程,均在一席会员权益中免费观看。加入一席会员,观看不断更新的万象课程并获得一席红本,请点击 阅读原文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