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党旗在振兴路上高高飘扬

山峦起伏、空气清新、民风淳朴的鄂伦春自治旗宜里镇有着“鹿鸣山下的明珠”美誉。近年来,宜里镇把抓党建促进乡村振兴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不断强化基层党建引领,采取“党支部+基地”发展模式,持续增加大豆播种面积,大力发展食用菌、中草药、紫苏等特色种养业,“线上线下”拓宽销路,带动21个村的集体经济收益和村民收入不断增加。

一条条水泥路干净平坦、直通农家,一栋栋民宿小院整齐排列、安谧恬静,如今的奎勒河村展现出新农村新面貌。
奎勒河村按照“党建引领、产业支撑”的发展模式,在做好农用地经营的同时,依托独特的气候环境、地理优势,打造多元化村级集体产业,以党建融合推动产业融合,全面启动乡村振兴“强引擎”。
奎勒河村有种植黑木耳的气候优势。该村发掘资源禀赋优势,主动创新求变,大力发展绿色食用菌产业,增加村民收入15万元。


作为鄂伦春自治旗唯一一家村办水泥制品企业,村集体产业涵管厂顺利通过试生产,增收20余万元,实现了由无到有,产品多样化、销售多渠道的跨越式发展。“我们还与国网鄂伦春自治旗供电公司党委结对共建,成为‘村网共建示范点’,供电公司为奎勒河村涵管厂接入了专用供电线路。”驻村第一书记李兆才说。
马鞍山村通过“党建引领+数字马鞍山”云端党群服务中心平台,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乡亲们少跑腿,不断提升乡村生活服务水平,为推动乡村振兴增添数字动力。
该村依托“村级事务管理平台”,让群众对公开信息直接进行监督。构建线上“留言”、村党组织内部流转、监督委员会成员跟踪督办的民情响应“微循环”,真正实现“线上+线下”联动监督,强化提高了群众对村级事务的知情权、参与率,开辟了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管理新渠道。实现村民在互联网上“晓党务”、掌心里“知村务”、指尖上“办事务”,探索建立基层治理新模式。

“我们以种植大豆和玉米为主,积极发展特色种植业,成立了中草药种植示范基地和黑木耳种植示范基地,带动特色产业发展,提高群众收入。”驻村第一书记李家龙介绍说。马鞍山村围绕鄂伦春自治旗“一主三特”发展理念,采取“党员中心户+合作社+农户”农业产业化运营模式,推动主导产业集中集约集聚发展,提升产业效益,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宜里镇党委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强堡垒、转观念、育“头雁”,探索出一条“党建强”引领“经济强”的新路子。

见习记者:道日苏木吉/文、图
主编:敖拓斌 美编:刘坤
监审:侯跃峰监制:付惺
总监制:苏德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呼伦贝尔日报》官方微信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