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少数民族设计师:看一圈花花世界,再回到故乡

分享生活的灵感 Voicer 2022-10-12


“少数民族设计师的身份意味着什么?”
今天,我们请到彝族设计师龙红紫娓苗族设计师022397做客voicer,谈谈他们的经历,并对这个问题给出解答。
他们从民族传统文化出发,以现代设计语言诠释彝族配饰和苗族服装,并分别创立品牌soft mountains022397BLUFF。但相似的现实问题摊在他们眼前:工匠流失、传统文化消亡、手工成本高昂、文化挪用的质疑、商业化考量……
少数民族设计师这一路走来,荆棘和玫瑰交错。今天和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故事吧:)











你是在怎样的环境里长大的?


我在丽江的宁蒗彝族自治县长大,我奶奶那一辈从四川迁徙到了云南。云南的彝族有很多支系:楚雄彝族、禄劝彝族、花腰彝族……我们属于诺苏支系,在风俗习惯上与四川大凉山的彝族更接近。


丽江虽然是个县城,与自然的关系却很亲密。我们家后面有座山,山上开一种蓝色的花。小时候的夏天,我会和小伙伴一起爬到山坡上,无所事事地躺在花丛里。太阳快下山的时候,我们摘些花回家,摆在客厅里。


后来上了小学,大部分同学是汉族,学校也会让少数民族小朋友学汉语。但是一回到家,爸爸还是要求我们讲彝语,谁不说彝语就会被批评。他怕我们忘记民族语言和传统。奶奶和妈妈在家里也通常穿彝族服装,用彝语和我们交流。





● 采风途中



第一次离开熟悉的环境去到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时候?当时的感受是怎样的?


是我去西安读大学的时候。大城市和少数民族地区差别很大。印象最深的是同学向我借一块钱买东西,在我们那边这不算什么,大家互相帮忙,哪怕对陌生人也存有天然的热情和良善。所以我根本没指望对方还,但她居然还我了。当时我很诧异,原来这里人们边界感这么强。有段时间我为大城市的价值观而困惑,感觉自己是一个局外人。


后来去西方读书,这种冲击感反而小了,因为那时我的价值观已经成熟。不过这让我从另一个视角来观察自己的身份和民族,在国内时更像“身在此山中”。



● 英雄带是彝族男性的传统配饰,紫娓用珠链重新诠释,为英雄气概加入几分优雅


 ● “行走的诗篇”系列 



对于自己民族身份的认同感是如何建立的?为什么兜兜转转,最终选择回归彝族文化来创作?


从小我就隐隐有了民族身份的意识,因为去学校说汉语,回家说彝语。那时候只觉得自己是个异类,会为自己和别人不同而痛苦。长大后我才明白,正是那些让你困惑的事情决定了你是谁。


去国外读书那一年,我的奶奶和妈妈相继过世。我将她们的一些传统首饰放进行李箱,随我一起去了伦敦。意外的是,朋友们都觉得这些首饰很美,这让我意识到,原来这些首饰除了情感价值外也拥有审美价值,启发了我重新审视原来习以为常的彝族文化。




● 塔尔波惹是彝人心中的古老神山,在这个系列中soft mountains探索了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



如今生活在外,你如何保持和彝族文化之间的联结?


前段时间是彝族很重要的火把节,但我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回家。家人就和我说,要倒杯酒供奉一下祖先,这是节日传统。我也会问问他们今年是怎么过节的。要是碰到搬办公室或搬家,我都会咨询爸爸,他很讲究历法。平时我们打电话,也会自然地切换到彝语。我和彝族文化的联结渗透在这些日常里,无需刻意维持。




● 怀念故乡的云,所以有了“十月云海”系列



对于你创立soft mountains,家人和族人都是怎样的看法?


之前大众对彝族银饰的印象就是旅游纪念品,彝族配饰设计品牌的市场几乎是空白,没有成功案例可以参考。无论是我远在故乡的家人,还是近在上海的朋友,都对我要做的事打一个问号。不过我们家的氛围很自由,家人即便不赞同也不会阻挠,相反还为我提供经济上和精神上的支持。回凉山采风时,亲戚朋友会为我介绍彝族文化专家和当地的素人模特。如果没有他们,我不可能独自做成这个品牌。


我也收到过彝族年轻人的私信。他们为此而自豪,原来他们妈妈和奶奶佩戴的首饰可以做得那么时尚,受到都市人和外国人的认可,这使得他们重新去感知彝族文化。




● 彝族面孔在品牌大片里很常见,有时参与拍摄的工作人员也是彝族人



那么你如何看待“少数民族设计师”这个身份?


少数民族不是那么主流的群体,我希望借这个身份让更多人认知少数民族,打破刻板印象——比如少数民族有很多才华,不只是能歌善舞。我不太希望大家对少数民族的美好幻想,建立在一些错误的认知之上。


你如何将soft mountains与那些夸张的刻板印象区分开?


我希望以我的方式去呈现我的民族,不猎奇,不流于表面,不贩卖民族情怀。我想要设计出让大家真心喜欢的产品,而不只是为民族情怀买单。




● “野孩子”系列






你们这一代是“少数民族汉化”亲历者。如何在保留彝族传统的同时,设计被大众欣赏的产品?


每年我们都会回凉山采风一个半月,和当地保持真实而深度的关联。


最初为品牌找工匠的时候,我发现市面上的传统银饰大多是机器生产,和老一辈戴的首饰质感差异很大。后来通过亲戚朋友介绍,我认识了很多非遗的手工师傅,长期合作后成了朋友。每年回去也是为了跟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他们不是流水线上的螺丝钉。


在设计中如何将现代感元素与民族元素融合?


一个印度设计师说过,传统文化是一条河流,要让它流动起来,否则会变成一滩死水。我们每年深入采风,看民族博物馆,拜访专家和银匠,就是为了了解民族文化,避免依葫芦画瓢地做设计。


我们会让产品和当下发生关联,不局限于民族传统。彝族人能看出这些首饰与本族文化相关,非彝族人也会对它们有所共鸣。



● 简洁的十字造型,在彝族文化中代表“星星”



有没有一些正在消亡的民族元素,你希望通过设计将它留存下来?


由于机器化生产的普及,手工银饰岌岌可危。当地人不富裕,自然会选择机器制品。一些山里阿姨甚至把手工首饰送去熔了,换成又新又亮又便宜的机器制品。还有阿姨听说我去看银饰,拿出家里的手工银饰说要卖给我。她们没有意识到这些首饰的时间积淀,挺可惜的。


她们的态度也影响了工匠们。他们从10多岁起当学徒,但是现在赚不到钱只能外出打工,也不会让孩子再从事这个行业,就断代了。


我们意识到了这个问题。随着订单增加,希望如果工匠们赚到钱,能主动留下来。这不单单是喊口号或定政策能保护的,还是要靠商业化。






除了设计,还会通过什么方式展现彝族文化?


彝族文学很厉害,我们曾经做过一本诗集,推荐当地的彝族诗人。2019年我们在伦敦做过一个艺术展,展示彝族生活。


我们还拍过一部纪录短片,关于彝族的传统珠子。一些亲戚看了之后说,虽然长辈都一直在戴这些珠子,但他们长那么大才第一次知道,原来珠子是这样做出来的。



● 彝族文化展览


向左滑动查看“一颗珠子的诞生”



工匠的流失和高昂的手工成本,你们是如何处理的?


一开始和工匠的合作遇到了问题。定下一个月做好,到时间去问,他们说因为参加婚礼、葬礼之类的没完成。他们都是生活优先,工作为次的人。我就很抓狂,后来经过充分沟通,现在我们的配合度很高。


我们也对产品线做了调整,比如把彝族银饰的粗耳针改成适合当代人的细耳针,用珍珠来代替不太环保的珊瑚,这些调整会平衡成本,丰富品牌,但势必会有小部分机器生产的介入。










● “Starry Night”系列



和我们分享一下做品牌以来,感到快乐和悲伤的一件事吧。


很开心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彝族文化。我不愿戴上“传播民族文化”这么大的帽子,但是的确有朋友说,之前彝族只出现在课本上,直到soft mountains出现,他们才真正了解彝族的人、文字、故事。


悲伤的是,这个品牌受到了我妈妈和奶奶的影响,她们却没能见证它的成长。妈妈是个爱美的人,特别有创造力,自己做了很多彝族服饰和传统首饰。这让我感到挺遗憾的。



● 紫娓的妈妈










● 001 The Wall Collection



在成长过程中,你对苗族文化的感知是怎样的?


我们家苗族氛围很淡,接近于无。我从小在贵州贵阳长大,远离苗族地区。虽然妈妈和外婆是苗族人,但是生活习惯都被汉化了。所以我在成长过程中很少真正接触到苗族文化。


不过,苗族文化对我一直有着朦胧的吸引。小时候我会问外婆,这个民族发生了什么?和汉族有什么不同?正是这种好奇牵引着我长大后更深入地探索它。申请法国服装设计专业时,我在作品集里第一次用到了苗绣。





为什么会做一个以苗族文化为主题的品牌呢?


我不想把022397BLUFF仅仅定位成苗族文化品牌,但这又好像是自然而然的。


做第一个系列时,我觉得这是很好的时机去真正了解苗族文化,回溯我的本源。我一直对苗绣感兴趣,好像是隐藏在血液里的联结。比起其他娟丽精致的刺绣工艺,苗绣粗旷又原始。



● 022397BLUFF在巴黎时装周



这种联结是在你长大后逐渐显现的,好奇你会如何看待“少数民族设计师”这个身份?


我对地域、年龄、性别的意识很模糊,从未刻意区分民族身份,更在意的是民族给我的认同感和吸引。


之前和我们合作的KOL陈星如也是贵州人,布依族。虽然我们都和本民族没有很强的关联,但也一直在思考民族和自己的关系,就像哲学终极之问“我是谁”。她曾在一篇采访中说,我们这些少数民族年轻人的归属感,好像总是遥不可及,但又无处不在。这很像我对苗族的感觉,熟悉,又没有那么熟悉。




● 陈星如穿着022397BLUFF





● 《蝴-》《-蝶》



你第一次对苗族文化产生震撼的感受是在什么时候?


是在读了许多苗族神话的时候。那些传说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创世纪”故事,让我非常震惊。后来又读到苗族迁徙的历史、民俗文化,都让我产生了一种陌生的归属感。


可以分享一些其中比较有趣的神话吗?


苗族古歌包含了很多神话。印象很深的一个是,枫树树心孕育出蝴蝶,蝴蝶妈妈生下十二个蛋,蛋中孵出姜央、雷公、水龙、老虎等等。十二个孩子都想当长兄,产生矛盾分了家。后来姜央成了人类始祖,那么向上追溯,枫树是人类的源头。所以苗族有崇敬枫木的习俗。


苗族鼓藏节是为祭祀蝴蝶妈妈创立的,祈祷她降福子孙。果然祭祀之后,不仅瘟疫没了,而且年年丰收,岁岁太平,从此定下规定,每隔12年祭一次祖。这一古训代代相传,变成了风俗。



● 001 The Wall Collection lookbook



苗族文化充满神秘古老气息,但你在设计中也用了很多现代廓形,对此是怎么考虑的?


我的设计语言比较前卫,喜欢未来感。但是从苗族的古老传说里,我也有看到很未来的地方。我觉得苗族文化是古老与未来并存的。


另一方面,我不想符号化地使用苗族元素。很多苗族服饰都出现在纪念品商店,成了一种符号;而且它本身的古老版型也有局限性。所以我希望拿掉这个文化的重量,更多延续它的灵魂。我会用牛仔面料和西服面料,把廓形做得现代化,让服装便于日常穿搭,出现在街头也不突兀。







有观察过都是谁在穿着你们的衣服吗?


还挺受亚文化人群喜爱的,这让我很吃惊。可能因为苗绣颜色丰富,有叛逆感。


不过苗族人自己还会穿传统民族服饰吗?


还是有的,尤其在苗族地区,在大街上能看到很多。不过整体在减少,这也是让我遗憾的地方。



● 穿022397BLUFF的苗族人



你们和苗族绣娘的合作是怎样的?她们也会参与设计吗?


服装都是我们设计,但是会和绣娘讨论苗绣的构图、配色和图案。我们告诉她们绣片的部位和想要的感觉,她们绘制纹样。纹样包含了很多神话元素,比如蝴蝶和牡丹花。


你们服装上用的苗绣都挺大片的,关于成本是如何考虑的呢?


我们使用的一些工艺是非常复杂的绣法,知道的人越来越少了。这些绣法成本高,耗时长,很难商品化。我们之后想适当减少绣片面积,但是仍然保留住这些苗族工艺,或者说记忆。





● 工作中的绣娘,和未完工的苗绣纹样



除了设计之外,你还有做哪些尝试将苗族文化融入品牌?


在第一季秀场,我们把每个模特的脸都涂成黑色,这来源于苗族的传统。苗族结婚时,会用锅底灰把大家的脸涂黑,寓意新娘嫁过来后多子多福、万事如意。


在苗族神话里,人类始祖姜央和妹妹被洪水逼到山顶,必须想办法繁育后代,不然人类就会灭亡。他们把脸涂黑,将原本的身份、地位、性别统统抹去,不受束缚。这样的习俗流传至今。



● 秀场的黑脸模特



秀场BGM是我回贵州录的,录制了当地男女老少用苗语自然交谈、清唱苗族山歌,有对话、环境音,也有银饰发出的声音。录制过程中,一个说苗语的女孩突然哭了。因为她在学校都说汉语,对苗语不熟悉。和让小孩说英语一样,他们会有不适和压迫感。她大哭着说,“我不要说苗语。”这一段也被我录进了BGM。 


我给第一季取名“The Wall Collection”有受这件事的启发。语言像一堵墙,如今苗族村落里的小孩为了进入现代社会,不得不打破他们自己的那一面墙。


之前你为品牌拍了一支苗族气息浓郁的视频,可以介绍一下吗?


很多人觉得这个片子不太像时装品牌的campaign,但我有意想让它更融入当地。演员用的当地人,没有找模特。其中有一场广场的群戏,我们把品牌服装分发给广场上的路人,他们拿到衣服都很开心,因为认出了这些衣服和苗族传统服装之间的联系,但又不太一样,很新鲜很好玩。



● 在这支视频中介绍了许多苗族传统文化



在汉化不可避免的大环境下,你们会怎么去考虑它和苗族元素之间的平衡?


我觉得这不是我们能做到的,我们能做的只是一种呼唤。打开一扇窗,给大家看到苗族文化的机会。


汉化不可避免,甚至少数民族文化的消逝难以逆转,但我们希望提供一个版本,让大家看到原来民族元素和现代、未来从来不是对立的。它们仍然可以被保留下来,并适用于这个时代。





💫



● soft mountains和大山、草原、云朵在一起



把民族传统送进博物馆不一定是保护它们的最佳方式和任何一种文化一样只有永不止息地向前流动最终汇入当代生活的海洋才不会成为死水,干涸消逝💧
你期待看到怎样的少数民族品牌?是否曾购买过少数民族单品?欢迎在评论区告诉我们~


编辑 - 醺子设计 - Nicol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