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佛山首本教师人物访谈录发布!高明这位校长等你点赞

高明教育 2020-09-07


“一支粉笔染双鬓、三尺讲台度春秋”。由佛山市教育局联合南方日报、南方+共同推出的佛山首本教师人物手册——《师者——2019佛山教师访谈录》线上版正式发布!来自高明实验中学的陈国光校长访谈也被收录其中,点击“阅读原文”可为陈校长点赞哦!



陈校长在访谈中说了什么?

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故事?

教育君带你细看


高明实验中学陈国光

从终点回到起点,35年后再当教育改革带头人

35年前,20岁的陈国光从华南师范大学生物系毕业,来到佛山高明工作。一年后,他被调到高明县第一中学(现高明区第一中学)任教,此后,他将30年岁月奉献给了高明一中。
如今出任高明实验中学校长的他,当起了高明教育改革的“试验田”带头人。35年的教学生涯,陈国光见证了高明教育从无到有、从有到规范、从规范到优质的发展之路。

高明实验中学校长陈国光将继续担当好高明教育改革“试验田”带头人的角色。

高明实验中学新建于高明县三洲中学的旧址之上,这里正是我教学生涯开始的地方。所以,行内的人都称我是‘从终点回到起点’。”陈国光笑言。

“虽然我已不在高明一中,但回忆起峥嵘岁月仍不免感慨。我把半辈子的年华奉献给了高明教育,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仍将继续坚守岗位,积极探索教育改革与创新探索路径。”


01
力推小班化教学
创造区级学校的“高考奇迹”
在高明市民的心目中,高明一中是高明基础教育当之无愧的“龙头”。创校35年来,这个地位一直未被动摇。
回想1985年,21岁的陈国光来到高明一中时,学校才刚刚建好。当时连自来水都没有,校内的井水也浑浊不能使用。
“师生一起帮忙从地下挖沟,铺设水管至荷城一小附近的取水口,这才解决了饮用水的问题。但学生洗澡、洗衣服等生活用水,还要到附近农村挑水或到河边用水解决。”事隔30多年,陈国光仍记得种种细节。
1988年,24岁的陈国光担任高明一中生物科组长。从那时起,高明教育系统“最年轻科组长”的纪录就由他保持至今。此后,在经历了班主任、年级组长、教研主任等岗位的锻炼后,2001年,陈国光出任分管教学的高明一中副校长。

图为高明实验中学校长陈国光。

陈国光会同学校行政班子的其他成员,积极开展关于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多方面的改革探索。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小班化”教育改革探索
“以往大班额教学,一位教师面对六七十名学生,只能大批量、流水线地复制人才。而新课改倡导的问题驱动、活动教学、小组合作等新型互动教学模式,在大班中很难推行。”陈国光记得,高明一中开始全面推行小班化教育后,将每个班平均人数由60人逐步压缩至35人左右。由于班额变小,人均教师资源、学习资源和活动场地等都有所增加,教师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每一位学生。今天,高明一中已成为小班化教育特色学校,小班化教育是其新课改的核心主题。
以上改革举措使高明一中的综合办学实力有了质的飞跃。在2003年-2007年间,高明一中斩获了3个广东省高考总分第一和2个广东省高考单科第一,创造了区级学校的“高考奇迹”且学校考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名牌大学的学生逐年递增,重点上线人数、本科上线人数也逐年攀升。
“那是高明一中最为辉煌的时代,大幅提升了高明一中的影响力,为佛山甚至广东都争了光。”陈国光表示。

高明实验中学由高明区政府斥资1.5亿元,按照广东省一级学校标准建设。

02

“352”和“结对子”见效

连续三年高中教学质量评价佛山第一

2008年9月,陈国光正式出任高明一中校长,负责学校的全面工作。作为广东省特级教师、全国教育管理创新优秀人物,教学管理和研究是他的拿手好戏。
很快,陈国光发现高中新课改在落地的过程中,理念和形式上务虚的东西较多,务实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有所不足;而由于佛山市推行全市统一招生,学生可跨区报考,高明区优质生源外流的情况日趋严峻。尖子生群体的缩小,促使高明一中的教学必须由重视尖子生的培养,加快向重视整体质量提升转变。
于是,陈国光对高明一中的教学进行了更加深度的改革与创新,明确了改革的方向、目标与策略,继续深化“小班化”改革实践,同时创新出“352”有效教学模式和“学对+小组”合作学习等新模式。

高明实验中学拥有一流的教学设施设备。

“352”模式,就是根据“3:5:2”的黄金分割率,对教学目标、内容、难度、时间分配等要素进行分割和优化处理。“我们将教学内容分割为学生自主学习掌握50%,学习小组合作讨论解决30%,教师通过教学解决最难的20%。”而作为’352’模式的重要载体,学校还自主开发了高一、高二各科目的校本教材,成为学生人手一册的学习指南。
在陈国光看来,“352”模式实现了三大转变:首先是课堂结构从教师灌输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师生共讲、师生互动的多元结构;其次是教师的教学方式由灌输式转变为了引导辅助式;再次是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使课堂真正做到了“学生需要什么,教师就教什么”。
至于“学对+小组”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每个课堂按照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的原则,将每个6人小组分为3对,两人结成一对,每对都有一强一弱,“学对”的座位一般都是前后或左右,每个“学对”都是一个利益共同体,相互帮助、互相促进。
在陈国光看来,这体现出一种理念:凡事都让学生走在前面,教师的任务不是解决学生的所有问题,而是解决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如今,“学对”模式早已从课堂延续到了课后,“学对”互相考问、互相帮扶已成为常态。

高明实验中学拥有优美的校园环境。

在“352”模式、“学对+小组”合作学习等新型课堂模式的有效探索下,高明一中的整体教学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高考本科率从2008年时的约50%,逐年提升至2015年时的超过90%,重本率亦由约10%上升至30%左右。
“2012年-2014年,高明一中以连续三年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被佛山市教育局评为佛山市高中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优胜奖。”陈国光说,该奖项综合考察一间学校的尖子生贡献率和学生的成长性。“在优质生源外流、生源质素不及其他区的情况下,高明一中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实现‘低进高出’‘高进优出’,表明高明一中在整体的教学实力上有着很强的比较优势。”陈国光说。

03

建校30年第一次办校庆

任务最繁重,筹办最难忘

“很多人以为我教学生涯中最难忘的是与教学有关的内容,但恰恰不是。”陈国光说,令他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高明一中30周年校庆活动的筹办过程。

“那是建校30年以来第一次举办盛大的校庆活动,高明一中发展历程、教学成绩等资料需要一次性全部找齐,历届校领导、校友等都要联络上。单单是历届校友就有1.5万人左右,此外还有制作校史画册、校庆纪念邮册、校庆宣传短片、校史室改造等众多项目,任务十分繁重。”

2014年,高明一中举办建校三十周年校庆,主题为“传承•创新•腾飞”。

“而且整个校庆活动不能动用一分钱学校经费,全部要靠校友自发资助。本来我们的目标是要筹集150万元经费,通过校友的自发捐款,我们募集最终到201万经费,充分体现出校友对母校热心与情怀。”陈国光说,更重要的是,30周年校庆还为学校和校友会的发展留下了宝贵财富。例如,目前‘校友杯’足球赛已举办至第四届,校友会也为高明一中校友提供了广阔的交流平台,大大增强了高明一中的凝聚力和社会影响力。

高明一中第一届校友杯足球赛(86级合影)。

04

从“终点”回到“起点”

再当高明教育改革“试验田”带头人

2015年,陈国光又接到了一个新任务:52岁的他要调离工作了30年的高明一中,出任高明实验中学的校长,负责新学校的筹建和全面管理等工作。
高明实验中学是由高明区政府斥资1.48亿元,按照广东省一级学校标准建设的一所公办全日制全寄宿的完全中学。按照计划,高明区将推动高明实验中学与高明一中、高明纪念中学形成“三足鼎立”的办学格局,使该校成为高明教育改革的“试验田”。
“高明实验中学新建于高明县三洲中学的旧址之上,而我教学生涯也是从这里开始的,所以行内的人都笑称我是‘从终点回到起点’。”陈国光说,高明实验中学作为一所全新的学校,必须拥有更加创新的办学思路,它主要的办学思路就是“全面+特色”,构建了个性化的课程文化,包括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多元化、多元化课程特色化、特色课程个性化等多个方面。
其中,多元课程特色化的设置充分体现学校的教学特色,目前实验中学针对特长生开设有艺术实验班和足球试验班,对普通学生开设篮球、足球、3D雕塑、舞蹈等教学模块。
“在学校管理上,我们还与高明一中构建教育联盟,探索联合办学模式,包括共同培养艺术特长生、文化类普通生、尖子生可到高明一中插班学习,共享外教资源开展国际文化教学等举措,两间学校的老师和行政领导还可以编制不变、定期轮岗。”陈国光表示。
办学模式方面,高明实验中学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小班化教育模式,并成立了国际部,与Go Campus中国申请中心开展了国际教育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接受国际化教育的机会。
在陈国光看来,如今随着高明教育领域改革的深入推进,高明区教育供给的数量和质量均正实现快速提升。近年来,高明持续在体制机制、资源布局、人才培养、教育治理等方面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同时以社会群众最关心的义务教育学位问题为导向,计划五年内新增学位近1.5万个。
为进一步提升高明区教育水平,高明区近年来还通过实施精品领雁工程,重点突出高明一中“重本工程”、推动高明实验中学开设国际部,填补全区国际化教育的空白,打造区域教育品牌,如今高明“一主两翼”办学格局已基本形成。
2017年,普通高考全区本科上线率达到60.6%,其中一本上线人数增加51人,同比增长3%。留住优质生源工作也取得历史性突破,全区中考前100名考生超过85%选择留在高明一中就读,越来越多的优秀学子正以“用脚投票”的方式选择高明教育。
我把34年的年华奉献给了高明教育,见证了高明教育从无到有、从有到规范、从规范到优质的发展之路,我无怨无悔。”陈国光说,下阶段将继续担当好高明教育改革“试验田”带头人的角色,为高明树立“学在高明”的教育新形象作出自己的贡献。


 ▊ 推荐阅读(戳下方标题)

《高明教师十二时辰》首发,向全区教育工作者致敬!

区教育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

区教育局走进学校社区,开展2019年教师节慰问活动

上街头进校园,我们收集了这些高明学子谢师恩的心意,发现......

此文可证!高明老师“上得课堂、下得厨房”

素材来源 | 南方+

编辑 | 高明教育微信编辑部

在看点一下,分享给更多朋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