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京深漂群”:雾霾移民群体写照 | 中国三明治

2017-02-10 李依蔓 中国三明治


文|李依蔓


2017年元旦刚过,一位北京的朋友联系定居深圳的郭闻(化名),打算来深圳考察。为了躲避日益严重的雾霾,她正计划把家和公司都搬到深圳,征询全公司十几名员工的意见,只有一个人不愿意。


每次朋友圈刷屏”雾霾爆表“的新闻时,前来询问郭闻搬迁心得的人数,就像空气净化器的订单一样突然增长。


今年是郭闻离开居住8年的北京,举家搬迁到深圳的第三个年头。和他一样为了躲避雾霾从北京南下的,还有接近50位同伴,他们组成了一个“北京深漂群”,郭闻是发起人。


目前“北京深漂群”已经壮大到超过80人的规模,有携老拖小搬迁多年的,有想来但还没下定决心的,也有和家里谈不拢一咬牙带着孩子自己来了的。这些人35岁左右,有着不错的教育和工作背景,不乏海龟、咨询行业和金融公司精英、央企高管、律师。


2016年,北京多家机构联合发布《北京健康城市建设研究报告》,显示北京20年来的外来新居民中,近年来曾经动过离开北京想法的占调查对象的80%,但真正有可能付诸于行动的人只有28%。

群里的朋友们看到这则新闻,纷纷留言自嘲,“原来我属于那28%的loser”。


“就是个脑袋发热的过程”


几年前,如果让郭闻设想离开居住8年的北京,他会觉得简直不可思议。


2014年10月8日,十一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郭闻发现办公室对面的央视大裤衩都快看不见了,一副“Ghost City”的模样。掏出手机一看,当天北京的空气质量指数AQI是455,广州158,深圳67。


连续两天,北京的空气质量均达到了最高级别的严重污染,空气重污染黄色预警、橙色预警被接连启动。虽然当时的空气质量,已达到事实上的红色预警级别,但直到2015年12月7日,北京才发出第一个真正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


2014年的冬天,郭闻家里的空气净化器长期处于开启状态,1岁多女儿不愿意被困在家里,总哭闹着要出去玩,帮忙带孩子的老人也对这个天气状况很不满。郭闻比大部分人更早意识到,也许雾霾会在将来带来持续严重影响。


于是郭闻在2014年10月做出了全家搬迁到深圳躲避雾霾生活的决定。


“就是个脑袋发热的过程”,回想当初,郭闻找不出什么决定性的因素。


猝发抉择的动机除了雾霾,还有其他“助攻”因素。比如夫妻二人都没有北京户口,落户新城市能解决孩子今后的上学问题;太太原本有广州户口,也一直想回南方发展;家里老人更是支持,只要环境对孩子好,在哪里生活都可以。


于是太太开始在深圳和广州两座城市之间,寻找合适的工作机会,很快得到了来自深圳一家互联网企业的offer。对方公司要求她在三个星期后回复是否入职。两人还没反应过来,搬城计划就迅速进入实质阶段。这时距离两人做出离开北京的决定,还不到一个月。


2014年11月,郭闻的太太把在北京生活八年攒下来的十几箱行李装上物流货车,带不走的书籍、衣服、家具扔掉或送人,包括那台刚买的空气净化器,“到深圳就用不到了嘛”。退掉出租房后,郭闻的太太和父母抱着孩子,坐上了南下的火车。


全家离开北京时,郭闻正在被公司派往日本出差的途中。等他从日本回到北京,“家”已经不在,他不得不借住在朋友那,随后又被派往香港。


当从香港经深圳湾口岸再回到大陆时,站在深圳街头,郭闻整个人都是懵的。


“突然发现以后我真的就要在这座城市生活,和北京拜拜了。”


“我们不是雾霾移民,是雾霾难民”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的搬迁,都像郭闻那样顺利。


在”北京深漂群“里,有群友早在2012年就搬到深圳,一段时间后又回到北京,现在又动了再度搬家的念头,可2000多公里的来回折腾,对个人和家庭都是巨大损耗。还有的群友自己带着孩子住下,因为家人不愿搬迁,不得不经历长期的两地分居。有群友全家拥有北京户口,孩子到了上学的年纪,必须在躲避雾霾和更好教育条件之间进行选择,不得不发起全家投票决定去留。


如果自己有北京户口,郭闻觉得自己有可能也会面临这样的犹疑,他甚至不建议已经有北京户口的朋友轻易选择离开。


在众多群友里,郭闻见过最干脆利落的一位,仅仅在群里咨询了“深圳住在哪里好”之类的基础问题,过没多久就自己带着孩子来了。带着全家更换城市这样的重大决定,很难说有多少是出于理智,多少是出于冲动。但扎根新环境,必然要经历重新适应,甚至自我怀疑的过程。


刚到深圳的头半年,北京的冬日雾霾季已经过去,不再有PM2.5爆表的刷屏。加上初到新城市的孤独和不适,郭闻时常陷入担心,“这个地方适合我吗?这是我的城市吗?”于是他到水木清华论坛的深圳版上发了个帖子,寻找是否有和他一样从北京投奔深圳的人,也因此建立了“北京深漂群”。


群友们和郭闻一样,都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着转变的阵痛,同样都有抱团取暖的需求,“北京深漂群”成为他们微信对话列表里最活跃的群组。无论谁家遇到了困难或和家里有因为搬迁引发的争执,大家像兄弟姐妹一样安慰、帮忙,周末也常约着一起遛娃、爬山、钓鱼,从深圳的最东边到最西边只需要一个小时,而在北京这可能只是外出游玩的单程交通时间。


郭闻觉得“雾霾移民”已经不足以形容他们的状态,“雾霾难民”这个词更贴切,因此彼此间有一种”逃难“般的革命情谊。“大家都是来这个城市,把自己人生旧的一页翻过去,寻找自己的第二春。”


搬家到深圳后,郭闻依然保留着在北京的工作。在深圳,更多的工作机会和制造业、IT产业、金融相关,而郭闻所在的咨询行业还是在北京、上海、香港有更多空间。
每两个月,郭闻要回一趟北京公司开会,有时候出差去香港、上海,在多个城市生活。虽然工作不算十分稳定,但这反而让离开北京对于郭闻而言,并不算太大的牺牲。


和郭闻类似,“北京深漂群”里的许多群友选择深圳为居住大本营,平时在香港或广州工作,周末或当天往返于深圳的家中。


和想象相异的现实


郭闻的太太刚到深圳时,住在公司帮忙定的酒店里过渡。人生地不熟,加上落户手续还需要一段时间,两人决定过一段时间再买房,于是花了两周找到满意的房子租下,作为一家五口在深圳的新家。


租房时,房东对郭闻太太说,“你们这些北京来的啊,千万要小心,深圳做事和你们那边不一样,你们如果那么老实,在深圳会很吃亏的。”


当时郭闻和太太都没把房东的”忠告“当回事。但随着日子的推移,郭闻开始触摸到这座城市更真实的肌理,以及更多和原本想象相异的面貌。


最让郭闻意外的,是深圳的医疗和教育。


去年,郭闻的孩子因为意外不慎摔伤,他带着孩子到家附近的医院看病,医生看了看说没什么事,开了一大堆药就让郭闻回家了。想来想去不对,郭闻又带着孩子去了儿童医院,结果诊断是骨折。


郭闻把这件事和“深漂群”做医药行业分析师朋友一说,立刻被”教育“了:”深圳医生的水平连二线城市的都不如!“搬到深圳一年多来,郭闻没怎么去过医院,看到有人生病了要去广州看病,还觉得他们太”作“了,直到自己因为孩子生病不得不频繁和医院打交道,才意识到在北京时,自己从来不会为医疗技术而担心。


“一个地方医疗水平的提高,是需要时间的。”郭闻把深圳医疗的不如人意,归因于城市的新。一个医生至少要10年以上的培养,医术的精进要靠经验的积累,而深圳仅有的医学院,是2008年12月才获教育部批准开设临床医学专业的深圳大学医学院,每年毕业生几十人,绝大多数医生须从外地引入,而名牌医学院的毕业生也不会将高消费的深圳作为主要求职地。


2016年孩子3岁,到了该上幼儿园的时候,郭闻开始给孩子物色合适的学校。但选来选去,发现学校的质量也出乎他的意料,有的幼儿园几乎找不到一个本科毕业的老师,要么是中专,要么是没听说过的学校。虽然有外国人或香港人办的幼儿园,不是离家太远,就是错过了提前报名的时间。


最后,郭闻为孩子选了家附近的所谓的双语幼儿园,尽管有外教,4000多元一个月,但仍然觉得和北京上海不是一个档次。和医疗一样,深圳的教育基础也面临着新城市积累不足的软肋。


有了幼儿园的找校经验,郭闻已经开始提前着手准备小学入学事宜,他了解到南山区聚集更多高素质的新移民,教育条件更好。但要上南山区的小学,就要考虑在南山区买一套房子。


2015年3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住建部、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个人住房贷款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在这个被称为”3.30房产新政“的通知中,全国二套房最低首付比例调整为不低于40%。新政出台过后,深圳的房价便如果坐上火箭般飞涨,全市新建住房均价在半年内上涨2万多元。截至目前,郭闻所住的南山区,新房均价已经超过9万元每平米。


“刚来没有理顺很多事,等准备好买,就开始暴涨。”郭闻看着一路飙升的深圳房价哭笑不得。不过值得庆幸的是,郭闻赶在北京房价暴涨前入手了一套学区房,贷款按揭中,不仅是投资,也是一条未来可能的退路,郭闻并不想用北京房产置换深圳房产。


然而高昂的房价并不是唯一让郭闻堵心的事。比郭闻更早一些来到深圳的年轻人,甚至十几年前来打工的”厂哥“、”厂妹“,当年三四千购入的房子现在已经涨到七八万,有人甚至一年炒二三十套房产,坐拥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房产,不需要工作。


这种被”时代红利“远远抛下的感觉,让郭闻很不舒服。


创新中心?丛林社会?



郭闻发现,当周围朋友有搬迁想法,在上海、深圳、广州、香港这几个地方里选择时,大部分都倾向于深圳。


香港有众多限制迁移的政策、经济因素,以及越来越敏感的陆港关系,成为被第一排除的选项。上海严格的户籍政策,让自己和孩子的落户,以及孩子未来的教育都不可控。广州虽然教育医疗条件更好,房价更低,但浓重的粤语文化让人容易产生隔膜。


于是深圳成为最优选项,落户门槛相对低,新移民文化为主的氛围也更容易适应。“广州的房价低,但它始终是广东人的广州,不像深圳,是全国人的深圳”,一位群友说。


但”门槛低“的另一面,也许意味着完全不同的城市文化。


郭闻觉得深圳的城市氛围,有19世纪美国淘金社会的味道,金钱至上,变化快,机会多。一位深圳朋友曾和他说,”渔村跟北上不同,你们太布尔乔维亚,我们可以在路边吃个盒饭,而你们北京要在西餐厅喝着红酒,啃着牛排。“郭闻很佩服深圳务实的氛围,这里是备受瞩目的创新中心。


整个社会追求高效率、高速度固然充满活力,但有时郭闻也因此觉得不安,“我觉得深圳就像个丛林社会。”


比如邓小平说“不管白猫黑猫,能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意味着不管做什么,能挣到钱就是好的,金钱是许多事情的价值尺度。比如市民素质还有待提高,有一次郭闻带孩子出去玩,有其他孩子把别人推倒冲到前面,家长不制止还给孩子拍照。郭闻很生气,和别人理论起来,却没有任何效果。


不久前,郭闻从香港、深圳回到北京,久违的北方暖气,屋外天寒地冻,屋里热得冒汗。出门转半天,随便找个小饭馆吃着都嗨,在北京待了快10年,这里比深圳更让郭闻觉得像家。


郭闻时常想念北京丰富的文化生活和厚重的历史底蕴,当他和别人提起”单向街“时,深圳的朋友反问他,那是一条街道吗?可矛盾的是,一旦回到北京,他又会开始想念深圳清新的空气,便利的交通,务实的居民。


但面对越来越多朋友的询问,郭闻并不会做出鼓动搬家的劝导。他甚至建议那位元旦到深圳考察的朋友去上海,“你来深圳会压抑受不了,你会发现周围的人都和你不一样,你会有落差”。毕竟换一个城市,并不像在北京换一个城区居住那么简单。


在深圳,郭闻也一样关心北京雾霾的形势,每当霾锁京城,他的心里也不好受,“都比较理解,将心比心嘛”。但不能否认,雾霾的新闻多少让郭闻和群友们觉得,搬家不是一个错误。


而来深圳“考察”的朋友回北京后没多久,雾霾散去了,他们又犹豫起搬家的决定。看起来,整个公司的搬迁大计又遥遥无期起来……





活动推荐

更多精彩在三明治发生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查看相关内容详情



/ 三月每日书开始报名 /

春日书写,在这里有来自

世界各地的同好激励你

重新拾起写作的力量,记录美好生活

点击上图,了解详情



/ 每日书独立出版计划 /

让每一个普通写作者都有机会将自己的作品

变成一本独立小书

这是一条没有多少人在走的道路

我们也需要你的支持

点击上图,了解详情


/ 如果不知道该写点什么,就从阅读开始吧 /

在这里,你除了可以知道三明治

台前幕后的创作故事

还能够每天获得一篇激发创作灵感的佳作阅读

和更多志同道合的新朋友互相交流

点击上图,报名参与


三明治   

文字产品   



点击图标按钮,

查看对应最新活动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