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实现富国强军的中国梦强军梦

2018-03-14 《瞭望》新闻周刊 瞭望

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

 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我国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从国家发展和安全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应对复杂安全威胁、赢得国家战略优势的重大举措


◆ 《瞭望》围绕国家提出的重大发展战略做系列报道,本条微信着重讨论“军民融合发展战略”


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实现富国强军的中国梦强军梦

文/刘志伟

作者为军事科学院军民融合研究中心军民融合法规研究室主任


  2018年3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主任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强调,我们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真抓实干,紧抓快干,不断开创新时代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局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明确提出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总体目标。五年多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军地各方积极推动,各区域融合实践蓬勃发展,已取得一批重大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制度成果,军民融合步入快车道。


  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强化统一领导、顶层设计、改革创新和重大项目落实,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面向未来,我们要抓住历史性机遇,着眼于更高战略要求,通过开放、协作、共享、转移,使技术、基础设施、人才等资源要素在军民两大建设领域同时迸发最大活力,加快推进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


▲ 1月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视察中部战区陆军某师。这是习近平同该师侦察英雄杨子荣生前所在连官兵亲切交谈(李刚摄/本刊)


【顶层设计基本完善】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深刻把握世情、国情、军情的变化,在国家总体战略中兼顾发展和安全,把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确立为兴国之举、强军之策。


  2013年11月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作为国防和军队改革的三大任务之一,纳入了国家和军队全面深化改革的整体布局,为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2016年1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在协同创新方面明确了“建立军民融合重大科研任务形成机制,从基础研究到关键技术研发、集成应用等创新链一体化设计,构建军民共用技术项目联合论证和实施模式,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军民科技创新体系”等重点任务,实现军民融合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两大战略的有机结合


  2016年5月印发的《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这一总体目标,构建六大融合体系的发展构想,部署了加强基础领域、产业领域、科技领域等八个方面统筹建设的重点任务。该意见是十八大之后出台的第一个军民融合发展方面的顶层纲领性文件,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军民融合向更高层次、更广范围发展的战略指南


  2016年12月,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实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期间军民融合发展的主要任务,并确定了一批引领性战略性工程和项目,标志着我国已经建立了与五年规划相配套的、较为稳定的军民融合发展专项规划制度


  2017年1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设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由习近平任主任。同年6月20日,习近平主席主持召开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我们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从国家发展和安全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应对复杂安全威胁、赢得国家战略优势的重大举措。


  2017年12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对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作出全面部署。该意见坚持理念引领、问题导向和精准施策相结合,明确进一步扩大军工开放,加强军民资源共享和协同创新,促进军民技术相互支撑、有效转化,支撑太空、网络空间、海洋等重点领域建设等七个方面相关任务措施。该意见对于突破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的制约和障碍,激发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巨大潜能具有重要作用。


  2018年3月2日,十九届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纲要》《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2018年工作要点》《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


  五年来,我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规划引领不断强化,顶层设计的总体框架已基本完善,发展路线图日益清晰,工作重心正初步向重大工程实施、重要领域改革和创新示范推进等战略实施层面转进。


【步入提速增效快车道】


  在具体实践中,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促进了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新发展。


  一方面,重点领域军民融合深化拓展。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力度加大,交通、测绘、信息等领域共建共用取得重要进展。“军转民”“民参军”步伐加快,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加速推进,北斗导航系统、国产大型客机C919、华龙一号等研发应用取得重大突破。重大安全领域融合发展全面推进,公共安全和应急能力建设持续加强,海外综合保障能力稳步提升,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深入开展。军队保障社会化成效明显,全面停止有偿服务扎实推进。军队出色完成抢险救灾任务,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和生态文明建设,军政军民关系进一步巩固发展。


  另一方面,区域性军民融合蓬勃发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具体意见和规划计划,设立各类专项领导小组和专门办事机构,充分挖掘本地区潜力,因地制宜推动国防建设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省军区系统军民融合协调职能得到拓展。军地科技信息交流、科研资源共享不断深化。地方市政对部队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力度加大。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创建活动有序开展,一批信息共享、投资融资、孵化转化平台相继建成。


  可以说,军民融合发展迈出历史性步伐,取得一批重大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制度成果,逐渐步入提速增效的快车道。


【遵循四大机理】


  当然,军民融合发展现状与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的总体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下一步,应深刻理解军民融合发展的整体优化、互动转化、协同创新、系统演进四大机理,深入贯彻“统融新深”四字方针,坚持以战略统筹促融合、以资源流动促融合,以创新驱动促融合、以环境优化促融合,为实现军民融合跨越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其一,遵循整体优化机理,以强化战略统筹促进深度融合。整体优化机理,是基于国家总体建设的整体性,在战略目标、战略布局、战略资源和战略力量等方面对经济和国防两大建设体系进行统筹优化,实现国家总体建设中“1+1>2”的综合效益。其中,尤其要重点抓好目标任务、组织管理、军地力量结构三方面的统筹。以统筹军地力量结构为例,军队要按照精兵胜战原则,着力破解军队依然承担了大量非核心职能,非战斗机构和人员偏多等突出问题;军工企业应实施“瘦身健体”计划,放开一般能力,加快建立小核心、大协作、专业化、开放型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


  其二,遵循互动转化机理,以强化资源流动促进深度融合。着眼国防领域实现民用效应的最大化和在经济社会领域实现国防效应的最大化,需要打破军地分割的格局,按照习近平主席“拆壁垒、破坚冰、去门槛”的指示要求,积极推动“民参军”“军转民”和“军民共建共用”,“打通”军民两大建设体系“任督二脉”,大力推动军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顺畅流动,从而达到“一种资源投入产生多种效益”的“兼容式发展”“双赢式发展”。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要通过加强军地建设规划编制的统筹协调,最大程度减少资源分散、重复建设和效率低下等问题。


  其三,遵循协同创新机理,以强化创新驱动促进深度融合。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军事革命加速推进,国家战略竞争力、社会生产力、军队战斗力耦合关联越来越紧密,迫切需要将军民融合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两大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把改革创新作为推动深度融合的根本途径,树立新理念、创建新体制,探索新模式、借力新技术、塑造新形态,让军民融合插上创新驱动的“翅膀”。


  其四,遵循系统演进机理,以优化生态环境促进深度融合。军民融合发展的生态系统,主要包括军地科研院校、军民融合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中介机构等融合主体,还包括党政军各部门的军民融合体制机制,以及军民融合文化等,是以平台为中心,跨军地不同主体相互交织形成的开放的、多维的、共同演进的复杂网络结构。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优化军民融合生态环境,需要在强化顶层设计的同时,同步推进体制和机制改革、体系和要素融合、制度和标准建设,重点从构建体系架构,打造军民融合共同体,优化市场环境,健全法治环境等方面下功夫。LW


刊于《瞭望》2018年第10期

延伸阅读

☞ 瞭望|迈向“强国时代”

☞ 关注瞭望微信,回复“两会”获得系列报道

长按上图,关注瞭望微信


瞭望新媒体,给你权威的新闻洞察力

总监制 | 王磊

监 制 | 潘燕

编 辑 | 唐朵朵


觉得不错,请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