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瞭望|改革强国:全力以赴高质量发展

《瞭望》新闻周刊 瞭望 2021-03-07

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

◆ 中国经济正在上演一幕精彩的“转型大戏”:从追逐规模速度领先,到谋求质量效益制胜

◆ 瞭望微信今日播发两会特别报道一组五篇,回顾这五年多来,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相继出台落地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 改革强国:全力以赴高质量发展

  • 国资改革:关键一役

  • 民营经济:内外都要高质量

  • 金融改革:回归本源

  • 财税改革:盘活全局

◆ 此为第一篇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尚前名


  2月24日,西班牙巴塞罗那。2019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上,华为MateX惊艳全场。


  5G、可折叠屏、AI、未来交互……作为一款整合了诸多前沿黑科技的新物种,华为MateX一亮相,便引来现场一片惊呼和此起彼伏的相机快门声。


  “‘中国制造’再次让世人惊叹。”有业界评论指出,华为MateX无论是工业设计、精密制造,还是技术性能,都站到了全球手机制造的最高点。“华为这次代表中国,向全世界发出了中国制造最强音。”


  最初只能贴牌生产,如今站上行业巅峰,国产手机的角色升级折射出中国经济正在上演一幕精彩的“转型大戏”——从追逐规模速度领先,到谋求质量效益制胜。


  这是一场事关全局的深刻变革,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增长动力等都将面临重大调整;这是一场不能回避的正面交锋,传统发展方式惯性大、结构性矛盾突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政府管理方式不适应等一系列挑战需要妥善应对。


  “必须继续深化改革,特别是加快推动核心领域改革,形成与高质量发展阶段相配套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在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看来,推动高质量发展,根本途径是通过深化改革增强经济的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部署,也吹响新一轮经济体制改革的集结号。


  五年多来,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一系列改革措施相继出台落地:“放管服”改革持续加力、国企国资改革加快推进、产权保护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财税金融改革深入实施、农业农村改革扎实落地、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不断完善……


  从夯基垒台到立柱架梁,从促转型到谋升级,一系列改革推动下,“三去一降一补”不断取得新进展,三大攻坚战初战告捷,新动能快速成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已经跃然纸上。


▲ 从飞机上俯瞰重庆主城区。新华社记者 刘潺 2018年8月28日摄


健全体制机制助力高质量发展


  世界级己二腈生产基地签下大单,特斯拉超级工厂项目开工建设,上海迪士尼乐园宣布继续增设新园区,埃珂森等跨国企业区域总部加快集聚……


  新年伊始,上海吸引外资实现“开门红”:1月份上海新设外资项目563个,同比增长69.1%。合同外资达到100.97亿美元,同比增长197.6%。


  这一数据延续了去年以来的增长势头。2018年,上海新设外资项目5597个,吸引合同外资469.4亿美元,实到外资173亿美元,比上一年分别增长41.7%、16.8%和1.7%。


  这背后,除了中国经济、上海发展的“磁石”效应,营商环境的不断改善同样功不可没。


  近年来,上海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实招频出:专题协调会、工作会密集召开,拿出“企业问题清单”“政府服务清单”,对接数据共享,加强跨部门、一体化协同作战……上月初,上海又推出“优化营商环境2.0版”,包含开办企业、施工许可办理、获得电力等25方面的内容。


  营商环境是滋养企业发展、创新创业的丰厚土壤。良好的营商环境有利于吸引资金、人才、技术等各种发展要素的聚集。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2019年工作任务时明确要求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并指出,把市场主体的活跃度保持住、提上去,是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的关键所在。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下硬功夫打造好发展软环境。


▲ 2018 年10 月18 日,市民正在青岛市即墨区市场监督管理综合服务窗口通过“一站式”服务办理营业登记等相关业务 梁孝鹏摄



  “优化营商环境,本质上是政府的自我改革,核心是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表示,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大幅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凡是市场能自主调节的就让市场来调节,凡是企业能干的就让企业干。”他强调,只有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才能把坚持质量效益优先发展的企业选拔出来,把不适应高质量发展的企业淘汰出局。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也是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2019年工作任务时明确要求,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快完善市场机制。聚焦突出矛盾和关键环节,推动相关改革深化,健全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把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充分释放出来。


  “无论供给侧还是需求侧,增长新动能的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推动,都需要体制机制改革做支撑。”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马晓河分析谈到,从需求侧看,释放潜在消费需求,挖掘新消费需求,催生增量消费需求,没有国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完善、消费环境改善以及财税体制改革等方面的推进是无法实现的;从供给侧看,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推动支柱产业的形成,以及发展龙头企业和培育品牌产品,没有产权制度改革、垄断行业开放、企业营商环境改善和创新激励机制的重构也是不可想象的。


  “体制机制改革既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也是推进经济发展从高速度转向高质量的重要制度保障。”因此,马晓河强调,为了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体制机制改革。


“八字方针”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受制于产能过剩、钢价低迷,位于辽宁的本钢集团曾一度陷入亏损。但从2017年开始,本钢扭亏为盈。2018年,在产量不变的情况下,本钢集团收入、利润和税费实现了较大幅度增长。


  这背后,是过去几年,本钢先后扒掉10座落后的小高炉,一边淘汰落后产能,一边调整产品结构,不断提升企业发展的质量优势。


  老国企焕发出新生机,是中国经济巨大韧性、潜力和发展空间的生动写照,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的成果体现。


  加大“破、立、降”力度。推进钢铁、煤炭行业市场化去产能。实施稳投资举措,制造业投资、民间投资增速明显回升。出台促进居民消费政策。全面推进“互联网+”,运用新技术新模式改造传统产业……翻看政府工作报告对过去一年工作的总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突出的亮点之一。


  从2015年正式提出至今,以“三去一降一补”为核心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推动供给结构不断改善、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升。


▲ 苏州通润机械铸造有限公司铸造车间内,工人正在浇铸铸件 李响摄


  然而,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依然任重道远。比如,一些落后产能化解面临阻力,金融脱实向虚之势没有完全得到遏制,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现象尚未根本改观,经济运行中的短板依然存在……正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作出的判断,“我国经济运行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给侧结构性的。”


  对此,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要继续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个字上下功夫。更多采取改革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提升产业链水平,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外部不确定、不稳定性因素增多的情况下,国内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向一度有不同声音。主张要保持定力、继续推进者有之;认为应暂缓改革、着力扩大需求者亦有之。”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认为,中央一锤定音,不仅表明了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坚定态度,而且为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明了方向。


  “从‘三去一降一补’到‘巩固、增强、提升、畅通’,意味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迎来提质升级。”张燕生认为,这四个词各司其职又相互关联,内在逻辑严密,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一脉相承:


  只有不断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推动更多产能过剩行业加快出清,才能形成正向激励,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并为培育和发展新动能拓展空间;


  只有不断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更加注重发挥企业和企业家主观能动性,才能有效引导广大企业和企业家充分利用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努力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只有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提高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形成国内市场和生产主体、经济增长和就业扩大、金融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才能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迭代升级的需求变化,确保总需求更加稳定。



▲ 3月5日,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一家科技企业工作人员正在展示非晶带材产品 牟宇摄


务必跨越两类关口


  3月5日,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


  “前些年我国宏观杠杆率平均每年增长10多个百分点,2016~2018年间年均增长5.8个百分点,2018年不升反降1.5个百分点。”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在会上表示,自2016年实施以来,去杠杆政策取得初步成效,稳杠杆的目标已经初步实现。


  “不能防范化解风险,何谈推动高质量发展。”张立群谈到,当前中国经济进入到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各种风险挑战凸显。只有妥善应对一个个挑战、成功跨越一个个关口,才能真正推动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


  “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复杂更严峻,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更多更大,要做好打硬仗的充分准备。”政府工作报告如此提醒。


  首当其冲的硬仗,便是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和污染防治这三大攻坚战。


  以精准脱贫为例,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创造了我国减贫史上最好成绩:6年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8000多万,每年减贫规模都在1000万人以上;作为脱贫攻坚三年行动的开局之年,去年共减少贫困人口1386万人,贫困发生率比2017年下降1.43个百分点。


▲ 在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三合镇搬迁集中安置小区——幸福家园小区,翻身村村民星富邦(右)和妻子一起贴春联。新华社记者张宏祥 2018年2月15日摄    


  脱贫攻坚成就巨大,但要实现“到2020年,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这一中央既定的目标任务,面临的困难挑战同样巨大,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依然不少。比如,深度贫困地区脱贫难度大、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存在薄弱环节、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有待健全、帮扶工作方式方法不够精准……


  实现脱贫攻坚目标,越到关键时候越要响鼓重锤。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衔接,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农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


  “打赢三大攻坚战,不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硬任务,更关系到我们能不能成功跨越我国经济发展现阶段特有的关口,关系到我国经济能否顺利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张立群表示,短短两年时间,面临的都是“硬骨头”,而且越往后难度越大、挑战越多,但这个关口必须要闯过去。


  采访中,代表委员和专家们告诫,在我国这样一个经济和人口规模巨大的国家,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并不容易,不可能一夜之间就实现。除了要跨越三大攻坚战等非常规的我国经济发展现阶段特有的关口,还必须要跨越常规性的长期性关口,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特别是要净化市场环境,提升人力资本素质,增强国家治理能力。


  “推进高质量发展,要增强跨越关口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统筹做好跨越关口的顶层设计,把各项工作做好做实。”全国政协委员、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说。LW


刊于《瞭望》2019年第10期

延伸阅读

☞ 瞭望丨全面深化改革奏响时代强音

☞ 瞭望调研|十字路口的廉江小家电

☞ 瞭望圆桌|制造业高质量之道

☞ 瞭望镜鉴|美国如何为技术创新“端茶送水”?

长按上图,订阅《瞭望》杂志

瞭望新媒体,给你权威的新闻洞察力

总监制 | 史湘洲

监 制 | 潘燕

编 辑 | 喻千桓


如有收获,请点好看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