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瞭望|专业干部提拔须防“走形式”

《瞭望》新闻周刊 瞭望 2022-04-30

◆ 专业干部选任不能“为专而专”、“为轮而轮”、“一提了之”

◆ 专业人才≠专业干部,提升综合能力和领导能力是“升级”关键

◆ “选任干部,既有专业知识的理论积累,又具备在这个领域的丰富工作经验是最好的。如果不可兼得,那么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应当是干部专业化考察的重点。”

◆ 专业干部跨领域锻炼应注意分层选配、精准匹配、动态观察、适时调整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王井怀 杨玉华 尹思源 张紫赟 张斌

  新冠肺炎疫情中,一批专业干部凭借出色的专业素养,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重要贡献,现代化治理中专业力量、专业人才使用重要性凸显。

  

  近年来,一批懂专业、有能力、实绩好的优秀人才进入各级领导岗位,优化了干部队伍结构。与此同时,强国战略指引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对各项工作的专业化、专门化、精细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近期,《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东中西部多地调研了解到,当前一些地方干部队伍专业化程度仍有待提高,特别是专业干部选任中存在“为专而专”“为轮而轮”“一提了之”等问题,并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暴露出来,成为亟需弥补的治理短板。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干部队伍专业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选拔、锻炼、培训等方面形成一套相互配合的制度安排,一方面提高人岗匹配程度,另一方面精准提升综合能力,激励专业干部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现代治理水平。


人岗错配“误了”干部

  

  “事业为上、人岗相适、人事相宜”是干部任用的重要原则。本刊记者走访多地发现,专业干部选任中仍存在人岗错配等形式主义问题。

  

  “为专而专”。几年前,中部某市为提拔专业干部,高薪、高位、高调从某名校引进一名工科博士担任副县长。然而作为贫困地区,这个县并没有相关专业领域的企业,“博士县长”无用武之地。一时轰动之后,这位顶着博士头衔的年轻干部近几年“泯然众人”。专家分析,这是为了改善班子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片面追求专业人才,搞“为专而专”的形式主义,结果“多了一个平庸的干部,少了一个不错的专家”。

  

  “为轮而轮”。轮岗是锻炼干部的重要方式,但如果轮岗跨度太大或在不相关领域间轮岗,则可能效果适得其反。安徽省委党校教授甘守义说,一些地方选任干部时也会考虑专业背景,但更侧重于年龄、性别、党派等要素,对干部“三龄两历”中的工作经历、岗位历练乃至实际工作成效,酝酿时所占分量不够。比如某地规划设计专业博士被提拔为团市委书记;不具备相关专业素养的团市委书记,被提拔为省直专业部门正职等。

  

  天津市委党校原副校长赵晓呼直言,有些干部交流到专业岗位时对相关领域不了解,能力储备与新岗位有差距。这不仅没能实现干部使用效益最大化,反而造成了资源浪费。

  

  专业化反成进步负担。“如果领导评价一个人为专业干部,往往不是什么好事。”一位专业素质过硬的中部城市环保局局长向记者感慨,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这名干部只能处理本领域的问题,不善于运筹全局,很难提拔重用。

  

  受访专家认为,组织培养的是干部而不是技术员,要根据干部具备的专业特长给予适当的岗位锻炼,帮助其提高综合能力,实现全面成长。“干部的专业化能力既非与生俱来,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特别是综合能力具有可提升性,需要在学、干、管的过程中不断丰富提升。”合肥市委组织部副调研员、市直干部处处长夏熙武认为。

  

专业人才≠专业干部

  

  采访中,一些基层干部与记者谈起这样一种现象:一些专业水平很高的干部,提拔后反而成绩平平,“看起来像个专家,但不像个领导”。部分专业干部参与实践锻炼的机会偏少,综合管理能力偏弱。“有的干部长时间在对口专业岗位任职,忽略了个人后续成长培养跟踪,经历过于单一。”夏熙武对记者说。

  

  这些干部虽然专业知识丰富,但缺少公共管理能力和领导能力,有的干部甚至“多少年都转不过弯来”。“干部”没培养起来,还把“专业”耽误了。

  

  “专业人才不等于专业干部。现在一些地方认为,把具有专业背景的人提拔到领导岗位就天然能当得了领导。这是对干部队伍专业化的误解。”山西省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成锡锋说。

  

  “专家只需要考虑‘应该怎么样’,干部还要考虑‘怎样能做到’。专家可以‘以点带面’,干部必须由点到线、由线到面,辩证立体地看问题,统筹考虑主观与客观、个人与集体、局部与整体、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市场、国家与社会、中国与世界等一系列因素。”成锡锋说,应该说,领导能力本身就是一种专业性,领导干部是以党性为底色、具备公共事务治理思维和能力的事业领导者。在此基础上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可以为决策提供更加科学的尺度。

  

  “选任干部,既有专业知识的理论积累,又具备在这个领域的丰富工作经验是最好的。如果不可兼得,那么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应当是干部专业化考察的重点。”赵晓呼认为。

  

  专家介绍,从管理角度来说,干部队伍分为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三个层次需要的能力不同。专业人才一般从操作层面成长起来,要“升级”为专业干部,则一定要提升领导能力,学会管理层的组织协调能力,还要学会决策层的系统思考、战略决断能力,具备敢担当的勇气和魄力。

  

  “因此,对专业干部不能‘一提了之’,需要组织部门加强后续培养锻炼。”成锡锋说,培养重点是提升处理公共事务的能力、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调动团队积极工作的能力。必要时,应对专业干部进行单独的细化考核,激励他们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去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岗位是最好的培养

使用是最好的锻炼

  

  “对专业干部而言,岗位是最好的培养,使用是最好的锻炼。”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利说,科学精准的多岗位锻炼,能够为专业干部提供丰富的直接经验,在干中学、在干中悟,更快提升综合能力。

  

  东部地区某市组织部门负责人谈到,几年前当地将一位教育领域的专家型干部“下挂”到地方一把手岗位历练。“几年后就感觉到他本人明显的变化。”这位负责人说,“他不再仅从本领域出发思考问题,而是站位更高,考虑问题更加全面。”

  

  “虽说隔行如隔山,但是‘隔行不隔理’。”成锡锋说,具有专业背景的干部经过综合岗位磨炼,掌握了一整套科学的领导思维,将更快成长为优秀的领导干部。

  

  而当专业干部提拔任用为综合部门一把手时,则要注意跨度不宜过大。“政府综合部门的一把手,更加强调综合协调、统筹驾驭、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接受采访的中部地区某市市委书记谈到,经历比较单一的专业干部,刚开始到这样的岗位锻炼时,面临的能力挑战非常大。比如金融、经济等领域的专业干部,在公共卫生风险预估和应急管理方面就可能存在短板。

  

  “此时,‘专业’反而成了外行,‘实干’可能变成蛮干。”这位市委书记谈到,这就需要组织部门充分考虑干部个人特点,在跨领域锻炼时分层选配、精准匹配、动态观察、适时调整。

  

  “综合岗位锻炼应强调可行性,轮岗并不是唯一途径。”赵晓呼认为,可以借助参加短时间工作组或领导小组的方式对专业干部进行专项培养。比如,参加巡视组、督察组到各委办局开展巡视工作,专业干部的宏观把握能力往往会得到较快提升。LW


刊于《瞭望》2020年第14期

延伸阅读


☞ 瞭望丨这些专业干部为何被提拔?

☞ 瞭望时评|要敢担当,防乱作为,怎么把握?

☞ 瞭望|县镇干部“直播带货热”调查


长按上图,关注瞭望微信

瞭望新媒体,给你权威的新闻洞察力

总监制 | 史湘洲 

监 制 | 潘燕  

编 辑 | 喻千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