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兔年的第一个节气:春将至 万物苏



立春后五日,

春态纷婀娜。

——【唐】白居易




2月4日
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
第一个节气
立春
立,始建也
立春,春气始而建立也
按照二十四节气排列顺序
立春是第一个节气
是冬至数九后的第六个“九”开始
所以有“春打六九头”之说
古人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说的是此时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蛰伏了整个漫长冬日的昆虫,被春日暖意惊醒,动而未出;鱼儿感受到春日的萌动向水面游动,此时河面上还有未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春暖花开需静待


虽然立了春,但气候意义上的春季往往尚未到来,寒与暖的纠缠依然处于胶着阶段。立春虽然叫“春”,却很不像春。就连立春节气的“三候”,乍一看都踏着温暖的韵律,可实际上气温却并不友好。

敲黑板 立春≠春天

进入立春节气并不等于进入了春天。按照中央气象台使用的气象学的春季划分标准:连续5日日平均气温≥10℃并且≤22℃时的首日,才是春季的开始日。北半球的春季时间基本为公历2月初—5月初,而南半球(如澳大利亚)的春季时间则处于公历9月—11月。连续5日日平均气温≥0℃,且后期没有明显的降温过程,就是我们新疆气象意义上的春天啦。
总体来看,从立春节气开始,我们逐渐告别寒冷的冬天。虽然可以感受到气温、日照、降雨逐渐增多,但对于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立春节气仅仅是春日的序曲。


烟火气与仪式感


“一年之计在于春”。中国古代以农立国,春种秋收,关键在春。因此自古以来立春就是一个重大的节日,自官方到民间都极为重视。那么立春之日都有哪些习俗呢?




全民参与活动:迎春


迎春于立春前一日进行,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礼祀·月令》中记载,立春时周天子亲率诸侯、卿大夫等去东郊迎春、祭祀,祈求风调雨顺农业丰收。汉代仍承此俗并延续至后世,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迎春活动。


cosplay游行:游春


游春是一项流行于民间的祭祀游行活动。游春队伍首先到达事前选定好的春场(场地),场地设有报春台,打扮成公鸡模样的报春官手执彩旗,一报“风调雨顺”,二报“五谷丰登”,三报“国泰民安”。仪式结束,游春活动开始,人们装扮成不同的代表春天形象的模样,如牧童牵牛、大头娃娃送春桃等。


古代行为艺术:打春


打春,又称“鞭春牛”“祭春牛”“打春牛”。是用泥土捏成一个象征农事的耕牛,肚子里塞上五谷,当“牛”被打烂时,五谷就流了出来。这一习俗,体现了古人对春天、对农业的重视,表达了对农业丰收的祈盼,也寄托了先民对人勤春早的信心与向往。




大众舌尖饮食:咬春


杜甫曾在《立春》一诗中写道,“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可见唐代已有立春做“春盘”的习俗,将韭菜、春饼等置于盘中作为食品,寓迎新之意。咬春也是古人的食疗养生法。立春之后,天气由寒转暖,萝卜、韭菜等食材有辛甘发散之效,利于生发和保护阳气。《燕京岁时记》亦云:“是日,富家多食春饼,妇女等多买萝卜而食之,曰咬春。谓可以却春困也。”


春不减衣 适量进补


“立春”只是春天的前奏,此后一段时间天气仍会冷暖不定,要继续做好保暖工作,切勿过早减衣;此外,三餐可适当选用辛温甘润的青韭、蒜苗、香葱等食物,少食辛辣之物。


养肝护肝

中医认为春季和肝脏对应。因此,立春后要特别注重养肝护肝,做到调节情志、养肝健脾、早睡早起。如果肝火过于旺盛,会导致情绪变化,也容易诱发心理疾病。

警惕“倒春寒”

立春后气温不会立即转暖,且天气仍以大风降温为主,乍暖还寒,冷暖交替。建议不要过早地脱掉冬衣,注意保暖,防止气温变化过大引发各类春季传染疾病。

适量进补

一年之中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说法。立春后进补需要适度,以便逐渐适应即将到来的春季舒畅、升发的季节特点,可适量多吃菠菜、韭菜、红枣、蜂蜜。




春将至,万物苏

让我们在这美好的季节

心怀一切美好的愿望

创造自己美好的生活

祈愿咱们想要的惊喜

都如期如约或不期而至!


综合自环球气象 新疆气象局 新疆文化馆
制图:海妮
编辑:毛雅茜
审核:葛建
监审:司元勋 马艺培

©新疆是个好地方

元宵节刷爆新疆人朋友圈的活动都在这里了

【长按上图关注 " 新疆是个好地方 " 
点击“在看”
更多人看到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