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磅!一文读懂62位科技大咖的2020世界人工智能新趋势新思想!

7月9日是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大佬云集,工信部部长苗圩、马云、马化腾、李彦宏、马斯克、丁磊、姚期智、沈向洋、李开复等超60位大咖来了,今天互联网思想特别编辑,让你一文读懂62位科技大咖的2020世界人工智能新趋势新思想!


工信部部长苗圩:

我国AI核心产业规模超过510亿


2020年7月9日,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开幕式在上海世博中心金厅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开幕式上致辞。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总干事李勇、国际电信联盟秘书长赵厚麟等国际组织负责人先后通过视频致辞。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以视频方式发表致辞。

苗圩指出,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深刻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工业和信息化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大力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出台《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组建智能传感器、智能网联汽车等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推动人工智能、车联网先导区建设,探索揭榜挂帅模式培育创新领军企业,推动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协同发展。特别是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出的人工智能协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倡议书得到各界积极响应,一批智能CT影像系统、智能机器人等产品在防疫抗疫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整体来看,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技术创新日益活跃,产业规模持续壮大,与行业融合应用不断深入,发展前景可期。

苗圩强调,加快人工智能发展,是产业优化升级、提升人类福祉的重要抓手,坚持开放合作是必由之路和全球共识。他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共同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夯实产业发展基础。要集聚全球智慧,加强人工智能相关基础理论、关键技术等研究。支持国内外相关科研院所、企业加强对接,广泛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力争早日实现理论和技术突破,支撑新一代人工智能行稳致远。

二是促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智能经济。加快人工智能在制造、金融、交通、医疗健康、民生服务等领域的应用步伐。鼓励、支持国内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强协同合作,加速技术成果的落地应用,将创新势能真正转化为经济动能。

三是共同推动人工智能国际治理,营造规范有序发展环境。要注意处理好安全和发展的关系,与全球各国共同探索人工智能治理和监管模式,持续提升有关算法规则、数据使用、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治理能力,打造公平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四是坚持更深更广的开放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希望各方继续秉承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理念,共同建设好、运用好、发展好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新时代与大变局相互激荡的当下,描绘出充满生机的智能经济新图景。(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


马云:我们不了解地球,制造了很多灾难


7月9日,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开幕。马云在演讲中分享了三点最新的思考:第一,人类离不开地球,但地球却可以离开人类;第二,经济增长可以放慢,但是人类必须要成长;第三,如果过去数字技术是让生活变好,今后数字技术是让人类能够更好地生存下去。谈及目前人类对外太空的探索,马云认为,目前人类在地球还面临很多问题,不珍惜地球,不了解地球,带来了很多灾难。如果学不会珍惜和解决问题,去到哪个星球都会面临麻烦和灾难。(第一财经、新浪财经)>>马云全息投影震撼演讲:未来10年是剧变以后的剧变,我们需要做好准备


马化腾因身体原因缺席,微信发来50秒语音


7月9日,腾讯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因为身体情况不允许未到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现场,但还是以视频的形式远程进行讲话,通过微信发来50秒的语音。


马化腾表示,“人工智能本身就是一场跨国跨学科的探索,正在将人类的认知推向更快更高更强,也势必带给我们一场前所未见的科技和产业革命。”“我们对人工智能等新科技的未知仍大于已知,因此腾讯把科技向善纳入公司的使命与愿景,我们每天都在研究和应用的新科技,归根到底要为用户负责,我们要做到 AI 向善,就努力要让人工智能实现可知可控可用可靠。”(IT之家)>>腾讯任宇昕演讲:《探索人工智能的新机与新局》


马斯克:未来特斯拉上海工厂会运用更多人工智技术


7月9日午间消息,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今日开幕。特斯拉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马斯克远程发表了主题演讲,他表示,特斯拉未来非常有信心实现L5级别自动驾驶,甚至是完全自动驾驶。据马斯克透露,今年有信心完成L5级别自动驾驶基本功能的开发。

马斯克还透露,特斯拉的工厂也在加快智能化的建设,特斯拉的工厂中会应用更多的人工智能和更智能化的软件,但马斯克也认为,在工厂真正有效的使用人工智能还需要花费一些时间。

马斯克还夸赞了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团队,认为自动驾驶在中国做得非常好,“我们正在中国建立相关工程团队,如果你想在特斯拉做工程师可以加入我们。”他还亲自为特斯拉招募自动驾驶相关的人才。

马斯克强调,特斯拉会在中国做很多原创性的工程开发,而不仅仅是简单把美国东西搬到中国。“我对于未来实现5G自动驾驶是非常有信心的,我认为很快就会实现,在特斯拉我们已经非常接近5G自动驾驶了,我有信心我们将在今年完成L5级别的基本功能。”马斯克认为,实现自动驾驶5G目前不存在底层根本性挑战,但是有很多细节问题,所面临挑战是要解决所有这些小问题,然后整合系统持续解决长尾问题。

马斯克还表示,他很期待尽快访问上海超级工厂,并对特斯拉中国团队表示了感谢。他表示自己很喜欢到中国,因为中国总会给他很多惊喜,中国有很多既聪明又勤奋的人,且充满了正能量。

在谈到斯拉训练系统,以改善对人工智能系统的训练时,马斯克说,人类是否能够进入大脑的矢量空间,我们通常以类比方式将现实视为理所当然,我认为你可以进入自己大脑中的矢量空间,理解你的大脑是如何处理外部信息,它获取大量信息只保留相关部分,人们是如何在大脑中创建一个矢量空间,它的信息仅占原始数据很小一部分,却可以根据矢量空间表达做决策,这就类似于大规模压缩和解压缩的过程。有一点像物理学,因为物理学公式本质上是对现实压缩算法,这就是物理学的作用,很明显物理公式是现实压缩算法。(综合自新浪科技 子健)

以下为马斯克讲话全文:

AI(爱)主题演讲

马斯克 特斯拉CEO

很高兴能够再次来到这里,我希望今后可以亲自来。特斯拉自动驾驶在中国做得非常好,我们正在中国建立相关工程团队,如果你想在特斯拉做工程师可以加入我们。

我想强调我们会做很多原创性在中国的工程开发,不仅仅是简单把美国东西搬到中国,我们会做原创设计和工程工作,所以可以考虑在特斯拉中国工作。我对于未来实现5G自动驾驶是非常有信心的,我认为很快就会实现,在特斯拉我们已经非常接近5G自动驾驶了,我有信心我们将在今年完成L5级别的基本功能。我认为实现自动驾驶5G目前不存在底层根本性挑战,但是有很多细节问题,我们面临挑战是要解决所有这些小问题,然后整合系统持续解决长尾问题,可以树立大多数场景的情况,但是又会不时出现一些奇怪的情况,必须有一个系统来解决训练,解决这些奇怪的场景。所以也是需要有现实场景,没有什么比现实更复杂,任何模拟都是现实世界复杂性的子集。

我们目前非常专注于应对5G自动驾驶的细节,我们非常相信这是可以做到的,我们可以利用特斯拉现在的硬件,我们只需要改进软件,我们可以实现L5级别自动驾驶。我不确定人工智能是否可以这样分类,如果我们用这个分类标准的话,在感知层面目前技术取得巨大进展,事实上可以说在专业的图像识别领域,几乎比任何人类都做得好,即使比专家也做得好,问题是有多少计算机,多少实践来训练计算机,还有图像系统效率如何,讲到图像识别或者是相应识别,任何的信号,任何给定的字节流,人工智能系统是否能够准确的来识别,认知是最薄弱的领域,人工智能是不是能够理解概念,是不是能够有效推理,是不是能够进行创造,现在有很多有创意的AI,但是他们没有办法很好来控制他们的创造活动,我们会觉得好像做得不太好,不过未来会表现好一点,我们可以想像成游戏,显然在任何有着明确规则游戏当中AI会比人好很多。主要是有规则明确的游戏,如果这个游戏自由度不是很高的话,很难想像在任何游戏当中人工智能它不会玩的比人类要好,甚至都不考虑人工智能更快反应时间。

为自动驾驶开发人工智能芯片时,我们发现市场上没有成本合理,而且低功耗的系统,如果我们使用传统的TPU、CPU或者是其他相似产品,耗费数百瓦的功率,后备箱会被巨大冷却系统占据,如此以来成本高昂、体积大、能耗高。要知道能耗对于汽车里程非常重要,为此我们开发特斯拉智能人工芯片,该芯片有八位加速器,用于电机计算,有很多的电机运算,如果你知道什么是电机运算,就知道电机运算量巨大,事实上还未完全发挥出特斯拉自动驾驶的能力,实际上几个月前我们才启动芯片第二套系统,所以充分利用特斯拉完全自动驾驶系统,可能还需要至少一年时间。

我们还看到特斯拉训练系统,以改善对人工智能系统的训练。人工智能系统就像FP16训练系统,主要受芯片发热量和通讯速率限制,所以我们也正在开发新的线和散热冷却系统,用于开发更高效计算机,从而更有效处理视频数据。我们如何看待人工智能算法的发展,我不确定这是不是最好的理解方式,神经网络主要是从现实中获取大量信息,很多来自无光源方面,并创建矢量空间,将大量光子压缩为矢量空间。人类是否能够进入大脑的矢量空间,我们通常以类比方式将现实视为理所当然,我认为你可以进入自己大脑中的矢量空间,理解你的大脑是如何处理外部信息,它获取大量信息只保留相关部分,人们是如何在大脑中创建一个矢量空间,它的信息仅占原始数据很小一部分,却可以根据矢量空间表达做决策,这就类似于大规模压缩和解压缩的过程。有一点像物理学,因为物理学公式本质上是对现实压缩算法,这就是物理学的作用,很明显物理公式是现实压缩算法。

简而言之,我们人类就是物理学作用的证据,如果对宇宙做一个真正物理学意义上的模拟,大量的计算如果有充足时间,最终产生绝知,人类将是最佳证明,如果你相信物理学和宇宙演化史,很长一段时间是氢元素,出现氦与锂元素,其中一些重元素学会表达,我们人类本质上是氢元素进化而来,如果将氢元素放一段时间它就会慢慢变成我们,我觉得大家可能不太赞成这一点,所以有人会问我我们知觉作用从哪里来,整个宇宙是特殊的绝知或者是是否存在特殊性,又或者氢元素转变人类过程中何时产生知觉。


特斯拉工厂进展很顺利,我对特斯拉团队感到无比自豪,我也期待尽快访问上海超级工厂。我不知道如何表达,真的非常感谢特斯拉中国团队,未来我们的工厂中会运用更多人工智能和人工智能化软件,我认为在工厂真正有效使用人工智能还需要花一些时间,我们可以将工厂看作一个复杂的结合体,实际上所有公司都是如此。

谢谢线上采访我,我希望明年有机会亲自参加我很喜欢到中国,中国总是给我惊喜,中国有很多既聪明又勤奋的人,中国充满了正能量,我对未来满怀期待,我会让未来成为现实,我期待着回来。


预言五年后人工智能的发展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吴金城表示,五年以后,相信人工智能能够更加赋能各行各业,希望传统行业都能够+AI,在城市管理、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都能享受到AI向善的赋能力量。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郑庆生认为,五年以后,新基建在各个政府的推动之下,包括所有的创业企业的推动下,使得中国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产业互联网能够发展到今天像消费互联网一样的世界领先的高度,使得中国不仅是一个数字大国,还是一个智能大国。

云从科技联合创始人姚志强表示,五年,我们在行业中能够实现资源更好的泛化,并不是专家可以做,普通投资者也可以做很多有价值的事情,包括效率最大化,这一直是我们做To B行业的追求。

优必选董事长周剑指出,希望看到未来可以有AI打造的养老中心,床位不用多,100个就够了。希望把这个模式跑出来,未来向所有老龄化人口做一个推广,这五年有可能做得到。

明略科技创始人吴明辉认为,五年之后,应该会看到人工智能在越来越多的场景当中,能够从现在的感知进入到认知甚至是行动系统,能够有更多的人工智能分析决策一些复杂应用的实现,相信它会超过人类的能力。

美团点评首席科学家夏华夏表示,五年,技术上AI会受益于几个方向的影响,一方面是AI+5G、AI+物联网、AI+机器人,这几个方面极大的改变了我们生活的场景。


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陈鸣波:

大数据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石,

公共数据也是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海全面推进公共#数据# 开放 加快在线新经济等发展】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陈鸣波在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的数据智能主题论坛上表示,大数据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石,公共数据也是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将加快推动在线新经济、数字新基建发展,全面推进公共数据应开放、尽开放,聚焦数据需求侧,开展供需精准对接,以应用导向、效果导向,全面提升数据开放的质量和精准度。


腾讯COO任宇昕:

疫情之后 中国没有纯粹的传统产业


7月9日上午消息,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今日开幕,腾讯集团首席运营官任宇昕发表了主题演讲,他认为,经过这一次疫情,中国已经没有纯粹的传统产业。

腾讯集团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因为身体情况不允许缺席了本次活动,但是他通过视频的形式表示,腾讯每天都在研究和应用新的科技,未来,腾讯的华东总部将扎根上海,并且会在人工智能研究、新基建上加大投入。

任宇昕在演讲中表示,在过去几年,腾讯在上海投资了数十家初创企业。经过了这次疫情,任宇昕阐述了腾讯的三个新思考:

第一个是新增长,疫情常态化让复工复产变得充满挑战,人工智能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比如腾讯开发的人工智能药物发现平台——云深智药,目前已经向研究人员全面开放。任宇昕表示,经过这次疫情,中国没有纯粹的传统企业,很多的传统企业都在进行数字化的转型,这是一个产业变革的契机。

第二个是新博弈。任宇昕透露,腾讯正在全力支持上海打造电竞之都。未来腾讯一系列重要的电竞职业联赛将陆续落户上海,2020年的英雄联盟S10全球总决赛也有望克服疫情在上海如期举行。同时,腾讯在游戏上的人工智能研究也在同步进行中,比如腾讯的王者荣耀AI已经达到了职业水平。

第三是新世代。95后已经成为数字原住民,而新基建将加快激发新一代年轻人的聪明才智。任宇昕透露,今年前四个月微信生态相关的工作岗位增加了60万个,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新舞台。未来,解决隐私安全、算法歧视和数据鸿沟等问题将成为腾讯的重点。

任宇昕表示,除了在上海投资了数十家初创企业之外,包括美团点评、小红书、哔哩哔哩、拼多多等企业也在飞速成长,出现越来越多的独角兽,正是因为有这样创新的土壤,腾讯希望扎根上海。早在2012年,腾讯就在上海布局人工智能项目,优图人工智能实验室和腾讯安全科恩实验室均落户在上海。(新浪科技 子健)

【腾讯首次发布人工智能白皮书】7月10日丨据凤凰网科技,在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腾讯论坛上,腾讯公司副总裁、腾讯研究院院长司晓正式发布了《腾讯人工智能白皮书:泛在智能》。该白皮书指出,自2015年国家产业政策正式提及人工智能以来,政策从初期的聚焦于体系设计、技术研发以及标准制定,发展至将AI纳入“新基建”范畴。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以及自然语言处理这四大技术,在白皮书中被定义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


李彦宏:现在AI就像2000年左右的互联网


7月9日,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在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式上表示,目前人工智能所处的阶段,是大多数颠覆性技术在加速普及之前的必经阶段。就像互联网在2000年后的几年里经历的那样,一些公司消失了,一些人永远离开了这个行业。他首次提出AI发展三阶段:技术智能化阶段、经济智能化阶段以及社会智能化阶段。“目前我们正处于从经济智能化的前半段向后半段过渡的时期。”李彦宏说。(中新网)>>李彦宏演讲:现在AI就像2000年左右的互联网,将彻底改变每一个行业



  1. 苹果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葛越:

  2. 我们很重视机器学习和用户隐私保护


  3. 7月9日,苹果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葛越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说,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苹果非常重视机器学习,机器学习已经被广泛应用在苹果的产品中。

  4. 葛越同时强调,苹果深信用户隐私是用户的基本权利,对隐私的保护苹果在设计阶段就考虑进去了,包括机器学习。“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在用户获得大量的便利的同时,如何保护个人数据隐私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我们非常重视这一问题,并做出了很好的解决方案。在设备端的机器学习技术,让我们在给用户带来最好的体验的同时,也保护了他们的隐私。”

  5. 葛越称,为了让应用开发者利用苹果设备的强大机器学习性能,苹果提供了机器学习开发平台——Core ML,可以直接在设备端高速运行,众多开发者在他们的应用中广泛使用了Core ML。“比方说,《马卡龙玩图》通过使用Core ML实现在设备上处理用户视频,而不必传到服务器上。这为用户节省了时间,也为公司省下了服务器成本,同时也大大保护了用户隐私。”

  6. 葛越还提到苹果的AR增强现实,通过将虚拟物体放在真实世界里,改变了人们工作,学习,娱乐,购物和社交的方式。“AR的绝妙之处,在于能将原本不切实际或天马行空的想法呈现在你眼前。ARKit是苹果的增强现实开发平台,自从2017年发布以来,我们一直在加强ARKit的功能,上个月的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推出了ARKit 4.0,包含了一个深度测距的功能。使用新iPad Pro上的深度传感器,可以精确测算室内物体的相对距离。”

  7. 2008年7月苹果开启了应用商店的先河,App Store成功推动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帮助全球2300万开发者,把自己的想法变成现实。12年来,苹果已经在大中华区创造了超过250万个就业机会。它帮助用户拥有更多的安全和值得信任的工具,遍布到人们的生活、生产、健康、医疗、教育、娱乐等诸多方面。

  8. 去年7月,苹果在上海成立了设计开发加速器。“因为疫情原因,上半年推出了线上讲座,帮助众多开发者们学习最新的技术。人工智能的重要意义体现于下一代的培养。而培养人工智能的人才要从编程开始。教育一直都是我们的基因。因此通过建立”智惠计划“,我们用苹果的技术去惠及创新一代。例如,全球开发者大会学生奖学金、中国高校移动应用创新赛等。”葛越称。(东方财富网)


  9. 很高兴能在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上谈论多元化和包容性的重要性。在苹果,我们坚信我们的产品可以改变生活——它们可以帮助人们用前所未有的方式创造、联系和体验这个世界。如果没有对多元化和包容性的坚定承诺,我们将无法创新。要创造出服务于每一个人的产品,就需要把每一个人包括进来。当我们拥抱身份、经历和思维方式的不同时,我们就会更有创新性,也更具包容性。事实上我们认为这些差异是我们最大的优势。


  10. 看到我们的中国用户们运用科技改变他们生活的很多生动例子,让我们感到非常震撼。很荣幸能在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上发表有关科技赋能的演讲。包括马卡龙在内的中国开发者,使用我们的 Core ML 机器学习技术创造了全新一代的应用体验。Apple 致力于为这个充满活力的开发者社区赋能,帮助他们继续促进创新,创造就业机会,并推动未来的经济增长。(葛越_IsabelMahe微博)


  11. 阿里巴巴副总裁张春晖:

  12. 智能汽车操作系统是实现无人驾驶的关键


  13. 7 月 10 日消息,2020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阿里巴巴副总裁、斑马网络联席 CEO 张春晖发表了《迈向协同智能的出行生态》主题演讲。


  14. 张春晖在演讲中表示,无人驾驶呼唤人—车—路协同。当聪明的车遇到智慧的路,将带来更安全、更高效、更愉悦、更和谐的驾乘体验,从更符合技术实现的角度来看,“人机共驾”是无人驾驶现阶段的研究焦点。


  15. 张春晖认为,智能汽车操作系统是未来无人驾驶的基石。要真正实现人 - 车 - 路融合共驾,就必须先解决路况、技术、标准、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所存在的痛点,而这些都离不开一个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智能汽车操作系统。


  16. 他直言,中国信息产业一直处于缺“芯”少“魂”的尴尬局面,“芯”就是芯片,“魂”就是操作系统。打造国产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操作系统,是阿里巴巴重要的战略布局,也是中国互联网人的梦想与信仰。


  17. 阿里库伟:

  18. 天猫精灵今年要投入100亿元

  19. 建设阿里AIoT创新中心


  20. 在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AI赋能智慧新生活”的主题论坛上,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天猫精灵事业部总经理库伟表示,天猫精灵今年要投入100亿元,建立AIoT及内容生态,并与阿里云IoT联合建立阿里AIoT创新中心。

  21. 目前,天猫精灵可连接设备数已经达到2.72亿,过去三年这一规模增长近30倍。“我们希望AIoT创新中心能成为行业‘加速器’,预计每年至少撬动智能家电行业新增产值100亿元。”库伟表示,预计到2025年,中国70%的电器产品都将升级为智能产品。(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温婷 宋薇萍)


  22. 柯洁称AI能无限缩短人类走弯路的时间


  23. 7月10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围棋世界冠军柯洁表示人工智能(AI)可以通过大量的计算和模拟,帮助人类无限缩短走弯路的时间。AI曲线上升的速度是远超人类的。(微博)



丁磊:人工智能应该解决老百姓关心的民生问题

人工智能不是技术问题 应用场景更重要


7月9日晚上消息,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今日开幕,网易公司首席执行官丁磊在对话中谈到了他对人工智能的看法。


丁磊认为,普通老百姓最关心民生问题,人工智能需要帮助改善民生,比如出行遇到交通灯的控制问题;再比如,人工智能可以进行医学预警,针对血检、CT影响等检查出现的情况,可以通过大数据排查,发现问题,进行预警。“我是程序员出身,我觉得这不是很难的技术问题。”丁磊说。


另外,丁磊认为,老百姓都关注教育问题,比如疫情期间学生都在网上上课,希望能在政府的指引下,用人工智能为网上教育提供更好的工具,比如针对每个人的特征和接受能力不同,编写不同的教材。“我希望人工智能解决三个问题,让住在城市的人出行很方便,让看病更方便,解决教育问题。”丁磊说。


“人工智能这个名字不新鲜,我读大学的时候就有相关的称呼。”丁磊说,网易用人工智能比较多的就是教育领域,以及用人工智能帮助作曲。网易还在欧洲投资了一家利用人工智能作曲的初创公司。

丁磊表示,希望人工智能会在游戏领域有所表现,比如虚拟人物上。“人工智能不是技术问题,是应用场景问题,选对了应用场景,发挥的效率就非常高。”丁磊说。(新浪科技花子健)

姚期智:现在的理论研究在未来会让我们获得巨大进步


7月9日午间消息,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今日开幕,图灵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期智发表了《人工智能理论的新方向》主题演讲。


姚期智表示,今天我们看到的AI领域新的进展以及应用,其实来自于一些基础科学,这些基础科学都来自于基础理论。所以对我们来说,应该在理论创新方面有所突破,特别是在AI方面。

他提出了AI理论方面的几点新进展:

一、理论很重要。AI现在面临的挑战、我们所面临的问题,都可以通过理论来分析,这种分析能够让我们更清楚地知道所面临的挑战,从而获得启迪,找到寻求解决方案的方法。

二、人工智能绝对是一个跨学科的行业。有许多例证可以表明,在AI方面获得的一些巨大成果往往是因为一些看似完全不搭界学科之间的合作,这可能需要几十年的努力,因为没有其他学科科学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的话,在AI方面我们是不可能取得这么快的发展。

姚期智还提到一些新方向,比如机器学习和拓扑学之间的联系,这是数学非常有意思的分支;人工智能和隐私之间的关系,就是密码学,这是AI一个全新的领域;可控的超级人工——super AI,人们比较担心的是AI快速进展可能会带来对于人类社会的威胁。

“总而言之,我要告诉大家的一个基本概念就是,现在的应用来自于过去的理论研究,现在做的理论研究在未来某一天会让我们获得巨大的进步。”他表示。(新浪科技 杨雪梅)

沈向洋:人工智能在从感知向认知变化


7月9日上午消息,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今日开幕,清华大学教授沈向洋在对话环节谈到了人工智能应用的价值和发展趋势。

沈向洋表示,我始终相信发展人工智能就是要增强人类的能力,造福人类的未来。我在微软引导人工智能研究院很多年,我们最近这几年推出了一些项目真正推动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

他提到,在此次疫情中,人工智能在四个方面很有价值。

一是人工智能加速推进预防诊断和相关治疗的研究,特别是疗程手段的突破上。

二是从全球卫生健康、流行病学的数据里提取发现数据洞察,然后将它们的特征、变化、趋势,直观立体地展现出来,让大家可以去应对健康风险。

三是必须要有一些新的技术手段,特别是远程协作,这样可以更好地推动医疗资源的分享,让有限的医疗资源可以服务更多的人口,不仅是对发展中国家的国家,包括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四是基础研究方面,我们要突破更多人工智能技术,包括像隐私保护、标准化、误操作性。

沈向洋强调,人工智能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数据的问题,特别是对于疫情,我们要想怎么样早发现早预警,如何早阻断。未来,我们能够做到分钟的预警、小时的阻断,把打通数据、分析数据全部弄在一起之后,人工智能才能真正地发现它的实力。

他也提到,人工智能发展还处于早期,接下来人工智能一个重要的变化是从感知向认知变化;其次,人和AI的交互问题会越来越重要,未来的人工智能发展是交互的问题。

最后,人工智能向前走,所谓的通用人工智能最后真正要解决的一件事情,还是一个常识的问题,只有我们能够把常识的问题能够理解的话,我们实际上是迈入真正的人工智能。(新浪科技 杨雪梅)

前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沈向洋认为,在中国如此好的发展环境下,青年一代AI人才要突破“前浪”因时代限制造成的局限,去做更多的尝试。在超越他人以后,看到的是无穷大、无方向的零空间(null space),可探索的方位增多。

氪信科技CEO朱明杰表示,近20年中国的AI人才成长非常迅速,这些人才在国内接受过高校培训,又在海外进行过充分学习,如今纷纷回国创业或从事学术研究。


李开复:AI创业从AI+被推动到了+AI的时代



7月9日下午消息,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今日开幕,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发表《从AI+到+AI,用技术重构中国经济》主题演讲。

李开复提到,过去这几年,AI有一个大的转型,在从技术驱动转向商业驱动,即便是非常高深的技术,比如transformer技术仅仅花了两年,就走了深度学习当年走了30年的路径,从论文到产生遍地开花的应用。“所以即便是最高深的技术,它的产业化、商业化的速度也是越来越快。”

为什么这么快?

李开复提到了几点原因:一是软件工具进步了;二是硬件加速了,也变得更容易用了;三是有很多云和其他技术;最后,大量的AI人才被培训出来。

这4个重要的理由,让我们把 AI创业从AI+推动到了一个+AI的时代。

李开复提到,AI+是以AI为核心,以AI工程师、科学家为核心来寻找商业机会;而+AI是针对着传统应用使其产生价值,AI公司必须和传统公司合作,甚至是传统公司来主导AI的应用,寻找AI公司来帮助他们。

他认为,AI+和+AI最终会融合。再过5年左右,AI将进入下一个阶段,无所不在,AI应用会变得越来越简单,传统公司可以用更简单接地气的方式把AI引入到公司,类似于今天IT的状态。

而AI对于传统企业在下一个阶段的重要性,主要有几个理由。

李开复认为,一是传统行业体量很大,如果AI能够帮其提升3% 或5%的效率,那么产生的价值已经是很巨大的了。二是传统公司的门槛其实非常高,AI越来越容易,其实门槛在降低。比如一个AI公司想做一家银行,是非常困难的,但是一家银行想融入AI是相对容易的。三是传统行业有产业链这种重要的角色,所以上游下游的对接是传统行业一个必须有的功能。

“虽然人工智能很强大,但是它的普及性还是有限的,并没有说人工智能能成为一个平台,直接拿来使用到每个传统企业的公司。”李开复土提到,传统企业有独特的数据需要收集和清理,这些都是一个克制化的需求,并不是有一套系统传统公司就可以拿来使用。

此外,互联网与AI一个很大的差别,是互联网接触到每一个用户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平台, 而AI更多是一个伟大的技术,“AI会不会产生一个平台,我不是那么的乐观。”

李开复表示,未来AI+将继续有价值,+AI体量更大,+AI会是社会经济贡献更大的一个方向。


至于什么样的传统企业需要考虑+AI,李开复表示,其实AI在每个企业都有价值,但传统行业往往有很多固化的习惯,并不是每个公司都适合今天引入AI。

他提到三套建议,第一,公司一定还是要是成长型的,现在需要扩张或者需要降低成本,有这样的商业需求;第二,公司本身的数据化要做得足够好,有足够结构化的数据,而且是和其商业指标相关的数据,能够把AI的数据整合起来,创造出一个真实的商业价值;第三,有一个很有远见的 CEO,公司有足够好的文化愿意来改造自己的公司。

“这样的公司今天如果做了AI,它就有4个方法可以让AI产生价值。”

李开复接着提到,一是用AI省钱,二是用AI简单替代一个环节,三是用AI改造公司比较重要的流程,四是用AI重构整个行业。(新浪科技 杨雪梅)

腾讯汤道生:人工智能是产业互联网的“中央处理器”


7月10日,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腾讯论坛开幕。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总裁汤道生发表演讲。他表示,人工智能是新基建的核心技术之一,也是产业互联网的“中央处理器”。在AI的产业和技术发展趋势方面,他认为,AI将发掘产业新价值、催生产业新形态,AI与5G、云、物联网等技术深度融合,将打造产业新动能。(界面新闻)


中国移动高同庆:AI已成为5G和6G核心技术之一


7月10日下午消息,在2020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AI新基建,5G新机遇”主题论坛上,中国移动副总经理高同庆发表主题演讲。他表示,5G和AI的典型应用场景中超过80%是重叠的,两者已经深度融合。其次,AI已成为5G乃至6G的核心技术之一,正全面赋能信息通信网络建设和运营。(新浪科技 )


肖风:人工智能和区块链不断融合是二者走向成熟的必要条件


7月10日,在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链智未来 赋能产业区块链”主题论坛,中国万向控股副董事长兼执行董事、上海万向区块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万向区块链实验室创始人肖风博士表示,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人工智能经历过三波高潮和低潮,已经不再是处于初期了,而是处于成熟期。所有伟大的互联网公司几乎都诞生在互联网初期,所以我们必须在区块链技术处于初期的时候就加入到战场上来,等到技术成熟了再进来就已经没有机会了。所有的技术只有在不断融合中才能走向成熟,所以人工智能技术、区块链技术必须加快融合。


人工智能专家张文强:

“母子撞脸”的人脸识别误会不会发生

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7月11日进入第三天。在全天大放送的晨间直播中,嘉宾就大会开发者日的相关话题展开了讨论。针对主持人的提问,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副院长、上海市智能信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张文强教授表示,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传说中的“母子撞脸”误会应该已经不会发生,而且就像母亲能够快速地辨认出双胞胎孩子那样,人工智能技术也可以通过多种技术,实现相似个体的快速身份识别。


牛津大学执行校长:

应用数字健康改善病患护理


英国驻上海总领事 :在经历了#新冠肺炎#之后,#AI医疗#正在被更多人重视。它不仅能提高救治效率,还可以减少医护人员的危险。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健康云峰会上,英国医药公司阿斯利康与牛津大学执行校长就如何利用AI改善病患护理和赋能智慧医疗进行了分享。希望通过他们的演讲,展现我们抗“疫”中的AI力量,助力世界医疗事业发展

英国医药公司阿斯利康:AI赋能智慧医疗



李兰娟院士:

AI、大数据技术是医务工作者的最佳武器


7月11日,2020世界人工智能健康云峰会召开。作为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的主题论坛之一,健康云峰会以“智联世界·共享健康”为主题,由“1个开幕式+3场专题论坛+1场特色会议”构成,聚焦“AI+健康”、“AI+公共卫生”、“AI+医疗服务”、“AI+生物医药”、“AI+医疗标准规范”等热点话题。

在“AI+公共卫生”专场上,中国工程院李兰娟院士,发表了主题为“疫情之下,AI推动医疗健康新变革”的演讲。

李兰娟院士在演讲中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自己曾经三进武汉。

在1月18日,她作为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到武汉对疫情进行实地研判;

2月1日,又带领医疗队进驻武汉人民医院东院区救治危重症病人;

5月31日,第三次进入武汉,了解武汉核酸检测排查情况。

在这三次武汉抗疫中,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都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在研判期间,就利用大数据平台对传染病发生、发展情况、疫情预测进行判断。

第二次到武汉后,李兰娟院士又应用自己开创的“人工肝”技术,把患者血液中的炎症介质进行清除,消除细胞隐藏风险。100%的早中期细胞因子风暴患者在“人工肝”治疗之后,呼吸困难症状都得到改善。

李兰娟院士表示,在疫情最困难阶段,我们做到了家国有难、使命必达、科学防护,未来还要在控制疫情上付出更多努力。

以下为李兰娟院士的现场演讲内容,雷锋网作了不改变原意的编辑及整理:

大家好,今天我跟大家一起讨论一下“AI推动医疗健康新变革”。

今年年初,发生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1月20号总书记指示,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在总书记的号令下,一场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在中国打响。

什么叫传染病?人类生存的历史就是与感染斗争的历史,感染性疾病是由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所致的疾病,有传染性的感染病叫传染病,历史上传染病导致多次大规模的人口死亡,例如黑死病、霍乱、天花、西班牙流感、SARS、MERS、埃波拉病毒和这次新冠肺炎的全球大流动和大爆发,所以传染病常常导致大批人类死亡。

2019年12月、武汉地方发现一种不明原因的疫情。中国很快认定了它是新型冠状病毒,并且向世界宣布,报告世界卫生组织。

新型冠状病毒是一个正链RNA的病毒,在显微镜下看起来就像一个皇冠,所以又叫冠状病毒,冠状病毒看上去非常微小,但传染性极强。

1月18号,我们受国家卫健委委托,包括钟南山院士在内的六个专家作为高级别专家组,进入武汉进行疫情研判。

当时我们认定,疫情已经发现个别医务人员感染,存在着人传人。同时还发现疫情非常凶猛,要按甲类传染病管理,当时就希望能够把疫情控制在武汉内。后来参加1月20号,国务院当即就决定按甲类传染病进行管理。

在这次疫情研判过程中,我们也应用了很多大数据信息,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平台了解有关情况,并也向国务院做了汇报。

大数据的研判,对于传染病发生、发展情况、疫情预测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大数据平台的寻、管、研、服一体整合疫情研判模型,对于遏制疫情扩散、助力疫情防控都有重要作用。

今天是信息化大会,我觉得大数据下的数字化,对于高危人员排查、基因组自动化分析等多个方面可以发挥作用。

首先是防控模型、智慧抗疫APP等工具,可以筛查高危人群,提出就医指南,有效甄别、控制传染病。

智能监控方面,国内许多研究团队采用知识图谱技术,对可疑用户相关信息进行精准查询,自动分析电子病例数据,还可对确诊病例变化进行可视化指引。

大数据还非常有助于疫情的控制,当初武汉爆发了很多感染者,以至于武汉疫情进展成为了全国的焦点。

为了降低新冠肺炎的病死率,我们第二次带队进武汉,这是我们当初去的场景,团队到了人民医院东院区之后、所有人立即开展工作,收治危重病人。

我们还带了三大新技术,和H7N9救治中的“四抗”、“二平衡”的策略。

第一抗病毒,抗病毒要早,早用抗病毒治疗能够降低病死率,降低中危病人的发生率;

第二抗休克,中危病人都有休克;

第三抗低氧血症和MEDS;

对抗休克、抗心脏功能衰减,就用到了“人工肝”技术,“人工肝”对于清洁炎症因子,消除细胞隐藏风险都发挥了非常好的效果。

第四抗即发感染,在抗感染的同时还要维持水电解平衡、微生态平衡。通过这样“四抗”、“二平衡”方法,以及“人工肝”的应用可以很好清除炎症介质。

这是“人工肝”应用的实例,早中期发生细胞因子风暴的患者在“人工肝”治疗之后,100%都有了好转。

现在对没有转变为重症的患者,采用的血液净化治疗方案,也已经进入到我们国家第七版治疗方案,未来肯定也有更多智能化、信息化的技术为人工肝这样的设备赋能。

在武汉与死神斗争中,我们也抢救了很多危重型病人,例如这例病人就非常危重,在全力抢救阶段,瞳孔已经开始散大,非常危险,这例病人当时也通过了人工肝和干细胞手段救了回来。

整个国家在新冠肺炎治疗在共同努力和摸索中,也积累了许多经验,现在也出台一部分用人工智能等新手段抗击疫情的策略。

大家可以看到,AI在疫情防控中,对于公共卫生、疫情研判、情绪管理、地图服务、基因检测、药物研发,互联网医院等多个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基因检测分析方面,智能诊断可以对病毒样本基因组进行自动化分析,让我们在短时间内把病毒基因分析出来,极大提高诊断效率。

在辅助诊断方面,深度学习方法可以对病灶进行快速识别,像肺部结节炎症,通过AI进行的病灶快速识别、精准测量,准确率可以达到79.3%,对于诊断非常重要。

在智能诊疗方面,例如像医院里的评价系统,可以围绕人口学、临床特征、入院48小时检测、检查数据,以及患者重症预后等多个方面发挥作用。

在新药发现方面,因为新冠肺炎是完全新发的传染病,研发药物的时间非常短。所以也引用了一些智能化技术。例如老药新用,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在151种上市老药中,分析出了5种对病毒可能有效的药物。

这种快速筛选出抗病毒药物对于减少病人重症的发生十分重要。我们把这些药物抑制病毒的作用在实验室中进行了验证,现在一些药物在临床上也已经有很好的应用。

下一步,在新药方向上,我们还会利用人工智能的方法分析药物架构,研发新的药物。

我第三次进武汉,因为现在武汉有没有传染性,大家还打着很大的问号。为此武汉下很大决心,对全市1065万人进行核酸检测,在这么大背景下,最终分析发现仅有300例左右的无症状感染者。

而且这300多人的所有密切接触者都没有发现新冠肺炎感染的情况,对他们做了病毒的分流和培养,也全部是阴性。

这说明武汉总体是安全的,武汉的人也是健康的,这个数据对于复工、复产、复学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前,这些信息都是大数据案例,我们一定要利用好这些数据。像现在各个城市和地区应用的健康码,健康码对于各个单位的复工、复产、复学都是非常重要的人员管理手段。在这种管控下,才能保证学校、工厂、公司都是安全的。

在智能社区防疫方面,AI也有很好的作用,例如随访系统采用的语音识别、语义理解,AI设计的疫情感染地图查询等,今后在这方面还会有更多提高效率的手段。

此外,像机场、火车站等单位应用的红外智能AI测温监测、图像人脸识别模型等智能化硬件系统,也在传染病防控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像这个新冠肺炎早期患者筛查程序,准确率可以达到91%,今后就可以作为核酸筛查的有效辅助工具。

现在互联网医院的发展也风起云涌,在此次疫情期间,像远程门诊、远程咨询、远程服务等都有很好的应用实例,在这方面5G的应用,还会发挥更多推进作用。

我也亲身体会到,远程医疗让会诊指导和国际交流更加方便,例如之前自己每天就和美国、法国、英国的专家进行远程交流。

还有就是机器人抗疫。大家已经看到武汉、北京等地区,应用消毒机器人的实例,下一步,机器人还会在医院危险物资传送运输等更多方面发挥作用。

最后,已经有很多AI设备在医院的应用实例,我觉得未来AI、区块链等技术,会在打造全国一体化的公共卫生应急响应系统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在疫情最困难阶段,我们做到了家国有难、使命必达、科学防护,未来还要在控制疫情上付出更多努力,因为现在还没有彻底进入安全期,特别是国外,疫情还比较严重,外防输入的任务还非常繁重。谢谢大家!(雷锋网)


这场论坛,李兰娟、张文宏、吴凡这些大咖都来了,都聊了些啥?



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

今天进入第三天

上午,“智能健康、共筑家园:

AI+公共卫生专题论坛”如期举行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等嘉宾,就“AI如何应对全球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这一话题展开对话,同台观点交锋,分享各自见解。

李兰娟:AI帮助病例早期筛查、老药新用

在论坛上,中国工程院李兰娟院士讲述了自己“三进武汉”的抗疫经历,以及这期间AI和大数据如何推动疫情防控和病例治疗。她表示,在抗疫过程中,国家适时出台政策,鼓励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抗击疫情,已在公共卫生大数据、疫情研判、疫情防控、情绪管理等10余方面崭露头角。

“我们通过防控仿真模拟平台和智慧抗疫APP,对高危人员进行早期筛查,其中AI筛准确率达91%。”

李兰娟说,人工智能在此次新冠疫情的防控、筛查诊断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疫情期间,大家开展了远程会诊、远程咨询等工作,这些互联网医疗模式对于今后的医疗改革也将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人工智能还成为了寻找“老药新用”的有力武器。“我们研究团队通过人工智能算法,从151个上市药物中筛选出5个老药,其中4种老药在体外细胞实验证实有明显抑制病毒药效。”李兰娟说,通过“老药新用”筛选有效的抗病毒药物,这对于减少重症发生非常重要。

展望未来,人工智能还可以发挥哪些功用?李兰娟表示,用“AI+移动大数据”实现全国范围的传染病症候群主动监测。她阐述说,“AI+大数据”可在准确的位置和时间监测人群的症状体征,并进行异常症状提醒,实现传染病症候群主动监测。

吴凡:AI挖了一条安全带

在论坛设置的“高峰对话环节”,“疾控女侠”吴凡和“硬核医生”张文宏同台坐镇,对于人工智能在这次疫情中的应用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展开了精彩交流。

在疫情防控中,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对传染病的智能监测和预警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吴凡举了一个例子。以往每个哨点医院,诊断的是单个病人,如果没有大数据的的动态感知和智能分析的话,不同医院的病例之间是没有办法进行关联的。“A医院报一个,B医院报一个,无法联系起来看。”

而如今,有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之后,第一个作用就是不同地方发现的散在病例,非常态的情况下的爆发、聚集,这是一种动态感知;第二,叠加一些其他的大数据来进行深度的挖掘和分析,比如说这些病例和活禽市场有没有关系;第三,还有一个最大的功能就是预测,可以提供综合各种信息之后的预知预警。

吴凡还举例说,像是一些以病媒传播的传染病,如通过蚊虫传播的登革热,就可以结合当地的天气情况、蚊虫的密度情况,就可以预测病毒的传播趋势,及时做好预警,从而提前做好医疗物资的储备。

“我们可以通过给人工智能不断‘喂料’,来构建人类需要的模型,让它更加聪明更精准,从而帮助人类进行一些监测、预警。”吴凡说。她表示,人工智能通过追根溯源、寻找密接者,相当于第一时间在人群和感染者之间,竖起了一道防护墙,挖出了一道“安全带”。

张文宏:什么都让机器做了,技术发展就歪了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将来会不会取代人类的工作?对于这一点,张文宏并不持乐观态度。

“什么事情都让机器做了,这不是什么好事。大数据将来的发展,我觉得一定要精准,哪些东西能给我们做增量,而不是取代我们,取代毫无意义。”张文宏说。

他认为,大数据的产生不能剥夺人类劳动的需要,但现在的技术发展有时“歪了”。“大数据的发展必须跟人类的长远发展方向一致,如果大数据把人取代掉,来获取更低的成本,这是完全错的。”

张文宏说,然人工智能有了一定程度的运用,也帮助临床医生做了辅助诊断,但目前在临床一线,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运用依旧还存在较多的障碍,人工还是绝对主力。

他以影像学为例,这是人工智能进入的第一个领域。但在最初,当人工智能遇到新冠这样的“新问题”时候,读片肯定是读不出来的,还是要靠人类通过经验和科学来应对新问题。

他认为,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目标下,应该正确理解人的智慧与人工智能的关系,大数据的发展一定要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致。“如果只追逐利润,我认为会失败。”

张文宏认为,要充分利用技术,但不能迷信技术。“人工智能最终是服务人类的,人类的发展是无限的,但是科技,特别是人工智能现在发展过快。”他表示,“我相信人工智能会是后时代的科技,第三次革命以后的新一次革命,我们很难想象这次革命发展会走到哪里,人类应该对科技保持敬畏之心。”

在合适的时间窗口应用AI,可以事半功倍

吴凡认为,AI和人之间不是谁取代谁的关系,而是互动和帮助,这样才能达到更优的效果。

她提到疫情之初,国外一家机构所作的研究,其中预测以上海的人口密度和人员流动,最终新冠肺炎疫情的感染者将达到80万。“后来事实证明并非如此,上海的本土病例只有300多,跟这个数字差了几个数量级。”

同样是运用了大数据模型分析,运用了人工智能,为什么结果会和现实相距十万八千里呢?吴凡说,这是因为传染病在不同地区的传播,具有不同的流行态势和参数,而这些参数的估计是靠人的。在上海的疫情防控中,他们除了运用传染病模型,还加了人的社会交往神经网络模型,从而使模型的预测更加精准。

吴凡说,在实践中,人类的智慧和AI的智慧可以相互补足。“AI可以尝试去做人类大脑不可及的方向。人类往往受限于经验、学识等,但机器却有无限潜力,因此要学会利用AI的长处弥补人类的短板,做到人和机器完美结合。”

比如,在农村缺医少药地区,受限于村医的经验学识等,老百姓痛疾无法缓解,此时借助AI,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等常见问题可以解决,这便是好的。

而在张文宏看来,在合适的时间窗口应用AI这项技术,这一点至关重要。

“对于传染性疾病,其防控核心便是快。” 张文宏说,上海自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初期便引入大数据进行管控,给予了专家可以操作的时间,取得了良好效果。一旦传染病感染呈指数级上升,届时即使大数据跟踪到了,医疗资源也无法及时跟上。这也就意味着,抓住时间节点,人工智能能让疫情防控事半功倍。(话匣子)


吴凡:人工智能无法替代医生 数据使用应该有边界


7月11日,在一场AI赋能公共卫生的论坛上,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表示,在中国一些贫困偏远地区已经使用了机器诊断,用大数据的方法做预诊速度更快。虽然人工智能要比85%的医生水平要高,但人工智能无法替代医生。她还说,人工智能的发展一定不能以牺牲人类的根本利益为代价,数据的使用应该有边界。


张文宏:

中国控制了疫情 但不是靠的人工智能


7月9日上午消息,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今日开幕,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在对话中谈到了人工智能在疫情中的角色,他认为,这次中国控制住疫情还是依靠的传统的人工办法和智慧来实现的。

张文宏在对话中表示,虽然当今人工智能如日中天,大会的现场也有来自全世界各地的知名企业的知名人士,但他还是泼一盆冷水,这次疫情中国能控制下来,核心的部分还是靠的传统的人工办法和智慧来实现的。而现在讨论的疫苗研发,虽然人工智能有参与,但疫苗研发是针对的未来。

谈及出入境人流量的控制,张文宏同样认为,人工智能还没有到深度参与的地步,因为还没有充分发挥预测人流、人群控制的作用,还是依靠传统的航班熔断来实现的出入境限制,而不是依靠大数据分析实现的精准控制。

张文宏表示,“人工智能大家现在对它都给予了极大的期望,但是从这次疫情开始到现在为止,让我感觉到它仅仅是个起点,因为在整个运行过程当中,一开始我们全部用的是人工的。”

“上海援鄂医疗队在去武汉之始,就非常希望人工智能最好已经是遍布全国了,让我们知道那里有什么、缺什么,让我们迅速地给予调配,比如口罩、防护服,包括尿裤,包括呼吸机,但是什么数据都没有,这时候我们最希望我们一到病房所有东西都在那里了,但是事实上不是。是一辆辆车从上海开过去,把最紧缺的医疗物资送到前线。后来,从人工智能参与到物资的调配的时候,我们就意识到将来人工智能具有非常强大的物资调配能力。”

作为医生,张文宏很不愿意大数据把自己给替代掉,也很不愿意大数据往那里一放,X光片就不要了,把数据一输进去就给你处方,这一点可能还做不到。如何把线上数据和线下数据融合预警,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一点人工智能能发挥很大作用。将来的数据应该是真实世界的数据,非常期待线上线下的数据结合,医生也不会失业。(新浪科技 花子健)

相关微博观点:

【张文宏:人不能什么事都不做,全让机器做!】在#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以“AI助力疫情防控”为主题的论坛上,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认为用人工智能取代人类毫无意义#,人不能什么事都不做全让机器做,大数据的产生不是剥夺人的需要,而是给人类做增量,这是它的发展方向。

【@张文宏医生:大数据发展要做增量而非取代人类 取代毫无意义】#2020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上,#张文宏不主张用大数据替代临床简单问诊# ,宁可多个工作岗位给年轻人。他认为,大数据的发展第一要做增量,而非取代人类;第二不能只追逐利润,一定要跟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致。“只要是人类发展终极需要的东西,不会不盈利的,你不盈利就说明你根本不靠谱。


朱同玉:人工智能将深刻改变医疗体系

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主任、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副主任朱同玉表示,人工智能将深刻改变医疗体系,未来人们的健康档案能够随身携带,医院的“围墙”将被打破,去哪里看病都一样,医生远程会诊将更加普遍。通过人工智能的技术,未来上海数百台大型诊断设备将实现联网,从而随时进行患者的分配。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医院实现一键式管理,医院的物资设备一下子就能盘点出来,这使得医院的管理和时间成本大幅降低。

刘士远:一线医生对AI产品使用已经常态化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上海长征医院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科主任刘士远表示,以AI为核心技术的智能医学被看作是未来医学发展的重要方向,而医学影像是AI在医学领域的最主要应用方向之一。 人工智能的产品,尤其是肺结节的产品在临床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化的使用,医生对它是比较信赖或者是依赖的。


诺奖得主萨金特:

AI、区块链结合可保护隐私,便于数据共享


在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未来金融论坛上,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教授托马斯·萨金特表示,一些即将出现的应用正在构建超级架构,它们能够有效融合金融和宏观经济预测模型验证同样的现有的平台结果,且用一种可以保护隐私的方式降低数据共享的门槛。 托马斯·萨金特认为,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的关系不是竞争而是互补。其中,区块链最令人兴奋的一个特征在于它不仅可以用来验证交易,同时可以用于分发数据和共享数据,此过程中数据完全是处于匿名状态、且数据安全,可以保护隐私。如果区块链用于分享人工智能程序,共享和协作计算任务,将非常可靠。(新浪财经)


商汤徐立:

不能对算法求全责备,

AI落地要解决长尾细小的问题


图片来源:Waic 2020官方



7月10日,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商汤企业论坛上,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徐立发表了主题为《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力》的演讲。


徐立以艺术创新为引,将历史上“画马”的艺术进程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作对比:很长一段时间,中西方对奔腾骏马的画法都存在“画不像”的情况,直到1872年,欧洲摄影家Bridge利用摄影技术连续拍摄了16桢图片,才还原了马跑步的过程。


徐立以“画马”比喻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


徐立说,错误的探讨、错误的绘画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给艺术带来很大局限,反倒是说昭陵六骏、墙上浮雕真正意义上推动了写实马画面的进化,无论画马第一人徐勇的马还是昭陵六骏对于写实画风的传承,错误了没有关系,错误的概念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理解,并且正确的部分被延伸下来,就会对后世产生影响。


徐立认为,人工智能正面临和“画马”类似的局面。2011年,人工智能在语音行业取得巨大成果时,行业说深度学习取得进步只是一个巧合;2013年,图像行业在Imagenet大放异彩的时候,当时的业界大咖讨论最多的是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是不是过热了。人脸识别作为人工智能的代表性头部应用,同样一路经历了众多质疑。


对于这样的情况,徐立表示“对它的态度不能求全责备,没有一个技术是完全正确的”。质疑中,有更多城市级别的应用出生,正是在质疑、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技术试错的过程中,为技术带来增量的价值。


演讲中,徐立提出了三个创新策略:第一,要做的是包容,不能对算法求全责备;随着时间的推进,有了包容这项技术的过程,它才能真正起到迭代的价值,正如案例中四只脚飞天的马。


第二,要解决长尾行业应用的实践,不能再聚焦在头部的应用当中。人工智能不能说是为了一个亮点,解决一个核心的问题,真正的要做到效率的提升,需要解决把大量的细节问题。


第三,徐立比喻,人工智能行业要的“是一片树林,是云,是各种各样的生物”。他表示,商汤科技开源了算法框架,未来会引入更多的生态系统,这些是能够带来创新的核心。


徐立还对7月9日张文宏教授的发言作出了评论。他表示,张文宏医生不是搞人工智能的,他也指出了未来人工智能在医学当中的发展是要打破数据孤岛,由数据来做决策。因此,徐立认为,技术要进行变革和创新策源,关键点还在于要提升普罗大众的认知,只有普罗大众都理解了这个技术是怎么改变行业的,它才能深入到各行各业中。


徐立总结说,“昭陵六骏的马,每一匹都是以一种飞驰的状态在天上腾空,但是这不妨碍它推动了我们的写实画风。世界各国的,郎世宁等格式各样的奔马都是以这样的模式来推进。。。我们用算法把这个马的马腿变成这样,我也希望我们整个开源方式,开源的这么一个生态,能够促进到行业的整体发展。”(界面新闻记者 林北辰)



单霁翔称AI有助故宫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播


7月10日,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表示,AI在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传播中有很多应用,有助保护故宫的完整。


高瓴资本黄立明:

从投融资和发展角度看AI行业不变之处


7月10日,在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投融资主题论坛上,高瓴资本合伙人黄立明发表演讲,主题为“AI在投融资领域的发展趋势”。他总结称AI目前有四大变化:首先,AI的应用场景随着技术的普及和推广正在发生变化;其次,AI作为先进技术正在走下神坛,成为人们的日常所用;第三,AI正在与其他新兴技术发生迅速的结合和化学反应,其中的主要代表是5G技术;最后,AI在工具意义上正在从封闭走向开放,类似于开源化软件,人工智能的技术研发体系从某种意义上正在被解构。


他总结称AI目前有四大变化:首先,AI的应用场景随着技术的普及和推广正在发生变化;其次,AI作为先进技术正在走下神坛,成为人们的日常所用;第三,AI正在与其他新兴技术发生迅速的结合和化学反应,其中的主要代表是5G技术;最后,AI在工具意义上正在从封闭走向开放,类似于开源化软件,人工智能的技术研发体系从某种意义上正在被解构。(界面新闻记者 伍洋宇)


科大讯飞刘庆峰:

AI将迎新十年 呈现五大关键创新点


7月10日上午消息,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期间,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发表主题演讲《用人工智能点亮人间烟火》。

“人工智能不仅能够用来抗击疫情,更是支撑复工复产的重要推动力”,刘庆峰表示,随着疫情的逐渐好转,人工智能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如果人工智能仅仅是可有可无的应用,我觉得它一定是没有生命力的,但如果是解决社会刚需,它一定会有巨大的内驱力。后疫情时代,我们被助推到数字化‘生存时代’,未来线上和线下的生活将成为常态,无论是疫情防控,还是未来的生产生活,都将面对阶段性的或者长期并存的线上线下的数字化生存,人工智能点亮人间烟火,是未来既极具诱惑力和吸引力的画面,也是我们将不得不面对的未来的一个巨大的趋势。”

刘庆峰提到,以智慧城市为例,近年来,老龄化给城市发展带来压力,目前广州、天津等城市已经开始跟科大讯飞合作,智能分析水电气、社区、物业视频数据,一旦发现异常,用人工智能电话机器人自动拨打老人、亲属和社区工作人员的电话,体现智慧城市的温度。

他表示,“人工智能点亮城市烟火,其实就是让整个城市更有温度。针对盲人、聋人朋友,我们推出的App日均调用5000万次,让盲人“听得见”文字,让聋人可以“看得见”声音,让信息沟通无障碍,推动了整个社会的进程。”

此外,刘庆峰海表示,应用只有真正立足于场景解决刚需,才能更好的大规模推广和普及应用。在他看来,发展至今,人工智能绝不是只要将数据打通,就能解决具体的应用问题。“其实人工智能还有大量的核心技术创新,正是方兴未艾,这是一个真正的需要源头技术创新,需要强技术的领域,总结来看共有5大关键创新点。”

关键创新点之一,就是用更少的数据实现更大规模的应用。“在以机器翻译为例,科大讯飞翻译机已经有将近60个语种的翻译,但仍有很多小的语种,依旧很难找到对应的翻译语料工具去训练。但在探索中,我们发现,基于前向和反向数据增强半监督机器翻译增强训练,可以基于大规模单语数据的半监督机器翻译增强训练,有效提升机器翻译性能和鲁棒性,实现200万对的双语语料达到传统的2000万数据效果。”

关键创新点之二,在于动态自学习模型。“人工智能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就是训练的数据太多了,就会形成过拟合。比如,在安静场合,拥有大量的训练数据,结果进入餐厅等噪音场合下识别率反而会下降。此时,如果使用噪音场合下数据,在安静情况下识别率又会下降,这叫过拟合。”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大讯飞提出基于多环境因子嗅探的动态模型延展, 通过对不同类型噪声的自动嗅探,可自动动态调整模型结构,以及迭代式提升高噪场景识别效果。

未来,在全球一体化的情况下,语言技术的多语言平台化,在未来更是大势所趋,而关键创新点三,就在于跨语言迁移学习。

“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要进行语言的自由互动,我们更需要用技术使得民间保持更自由的交流。如何实现多语言?也是下一步人工智能特别关注的。”刘庆峰说,“专业的来说,这就是跨语言迁移学习,目前科大讯飞研究的基于语种相似性迁移学习的多语种语音识别方法,通过多语种混合建模和迁移学习来实现跨语种数据共享,有效提高低资源语种识别效果。”

在人工智能伦理方面,非常重要内容就是隐私保护,关键创新点四,便在于离线隐私保护。

“在隐私保护中,不光是法律的问题,也要给用户更多的选择权。

此外,未来,或许能够通过情感计算,让数字生存时代更有人性化。在刘庆峰看来,关键创新点五则在于用情感计算让数字化生存更加人性化,让人工智能像人一样具备同理心。

如今,社会各界对人工智能需求和呼声越来越大,刘庆峰指出,未来十年将是属于人工智能的新十年。有三大特点:

首先,用人工智能可以真正给民生事业补短板,在教育、医疗、司法、智慧城市等领域,实实在在的解决社会刚需。

其次,让每个人因A.I.而能。提供无所不在的人工智能能力,让每个人都站在人工智能肩膀之上,使得人工智能的能力对每个人来说都像水和电一样触手可及,比如,翻译机让人具备了更强的交流能力,录音笔让人随时随地讲话文字出来……未来,可以用人工智能赋能每个人,这是新十年的第二特征。

最后,人工智能还可以通过核心能力,依据情感和人文的不断牵引,全面支撑并且引领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未来十年的数字化生存,用人工智能点亮人间烟火。(新浪科技 杨雪梅)

华为陶景文:

人工智能以及数字技术将催生12万亿美元市场


“随着5G、AI、产业互联网等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数据中心、云等新一代基础设施的加速建设和推进,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到来。”7月9日,华为公司副董事长兼CIO陶景文在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表示,技术正在加速第四代工业互联网在万物互联、万物智能以及企业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应用。

陶景文认为,随着人工智能以及数字技术的大量使用,全球将会诞生一个超过12万亿美元的市场空间。以ICT行业为例,2025年大概会有5万亿美元的规模,而零售将有1.5万亿美元的规模,智能制造也将有6.4万亿美元的规模。

“人工智能是业务场景、算法、算力和数据四位一体的应用场景。”陶景文表示,华为也在利用自身丰富的企业业态运用场景,打造产品创新和智能化转型的试验田。而在使用人工智能上,华为有两方面的建议,一是要加强数据主权的保护,二是要共建开放生态。

在陶景文看来,数据变得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未来除了海、陆、空外的第四个资源、第四个空间,不能总去“挖别人家的矿,建自己家的楼”,所以发展人工智能要在加强数据主权保护的基础上,促进数据开放、智能智善。

此外,各个企业也应该在尊重数据主权和数据空间的基础上,促进合理的开源开放,加强数据流动。华为希望政府以及行业机构能够加强人工智能的立法、伦理的建设和行业标准的建设,建立有共识的数据交换空间,促进数据的合理使用。

在共建开放生态方面,陶景文认为首先要有序,政府、行业协会以及个人组织应该加强政策统筹,形成数据交换和标准。其次,算法需要数据和业务场景持续优化,人工智能产业链上要加强政府、企业、算法和专业技术方面的合作。(第一财经 作者:钱童心 来莎莎 李娜 邱智丽)

黑石苏世民:

人工智能发展需遵循五大伦理原则


7月9日下午消息,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今日开幕,黑石集团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苏世民在开幕式现场连线中分享对于人工智能的想法。

苏世民提到,如果没有一份真正鼓励全球和跨学科合作的全球契约,各国最终均会在人工智能领域里面承受很大损失,更重要的是,在创新上错过的机会成本可能更高。

“各国可以在医疗、教育、制造业等领域开展非常多的全球合作。比如人工智能可以帮企业优化自己复杂的全球供应链,并预测市场的变化。有了人工智能,企业能够打造更加灵活可靠、有韧性的端到端的供应链,这样的供应链可以挺过全球供应链的意外中断。”

苏世民表示,为了所有人的利益,各国应该共享人工智能等领域里的最佳实验,创新将在世界各地产生,从而形成有助于了解人工智能发展和应用的新经验。

近年来,世界上很多组织都发布了人工智能发展的原则和指南,苏世民提到了五点原则:

第一个原则是透明。让每个问题都可监督可审计,并且可以比较容易进行设计。

第二个原则是公平。人工智能系统和软件不能简简单单是一个黑盒子,技术不应该加剧不平等,不应该导致偏见和歧视。相反应该促进包容性,并且尽可能让多的人从中受益。

第三个原则是安全性。人工智能技术不应该造成可预见或者不可预见的伤害,人工智能的设计就应该是可靠的,并且对于故意破坏应该有抵御能力和韧性。

第四个原则是责任。如果有些事情是由于人工智能的系统决定而出错,就应该有清晰的责任,并且在适用情况下采取强制性补救措施。研发人员需要考虑到并应采取一致行动,降低人工智能潜在风险。

最后一个原则是隐私。很多人工智能应用都依赖于数据,需要有一套机制保护人们的权利、利益和私人的隐私信息。人工智能系统需要以易于理解的方式披露它是如何使用、储存和保护个人信息的,用户应该可以非常轻松地撤销对其个人信息的使用授权。

苏世民表示,我们越早通过共同治理结构来统一并运用这些原则,就越有可能避免人工智能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我也非常清楚地了解中国多家组织已经发起了各种行动来促进人工智能的道德原则,包括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专家委员会发布的治理原则以及2018年、2019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发布两项上海人工智能的治理计划等,各国政府都应该优先参与到这些计划和领域里面来。”

苏世民提到,中国愿意与其他国家合作共同发展人工智能以及造福人类。这一目标从未像今天这么重要,现在这一时刻已经到来了,世界各国政府必须携手确保人工智能发挥正面作用。(新浪科技 杨雪梅)

高通总裁安蒙:

5G+AI将变革众多行业


“我们正迈入一个由AI和5G驱动的智能云连接的时代。万物都将被连接到云端,以可靠的方式实现互联。”在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高通公司总裁安蒙(Cristiano R。Amon)指出,终端的体验与云端的内容、数据、算力和存储密不可分。5G和AI结合将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和众多行业,包括教育、医疗健康、零售业、制造业和交通运输等等。

安蒙表示,利用5G和AI等技术,智能化的在线教育变得更加丰富、更具包容性,支持差异化和个性化学习。例如,实时翻译等技术让学生能够获取全球教育数据库的内容,并以自己的语言进行学习,而网络连接将使教育系统更加灵活。截至2020年4月,全球共有17亿学生采用远程学习的方式。正是5G和边缘云赋予了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的能力。

在医疗健康领域,5G和AI结合可以支持更准确的早期诊断、健康监控,以及药品与疫苗开发。安蒙指出,实现这一切的关键在于连接,“仅在美国,预计到2030年,50%的医疗服务将在线上进行。借助科技,你能够享有优质视频、海量数据支持的影像和研究,以及实时的AI交互。”对于影响全球GDP近10%的医疗行业而言,科技和AI将帮助其扩大覆盖范围,改善体验并降低成本。

零售业也是受到重大影响的一个领域。5G和AI能够端到端变革零售业,包括智能供应链、物流管理,以及全新的店内体验等方方面面。在5G环境下,无界XR (BoundlessXR)、分离渲染和AI处理技术能带来个性化的购物体验。“你可以在橱窗看到AI为你定制的商品推荐,甚至在展示中看到自己如照片般逼真的图像。高吞吐量、低时延的5GXR眼镜还将利用云和终端侧智能,把虚拟物体映射到真实世界,其中蕴藏着重大机遇。”安蒙指出。

制造业正经历着重大变革。5G和AI将推动实现新一代可重新配置、更具灵活性的生产制造。企业专网将通过5G提供安全的工业数据管理,数据处理将在终端和边缘云或本地服务器之间分别进行。5G超可靠、低时延的特性将实现对机器的工业级远程控制;具备端到端跟踪与控制功能的智能操作将把生产力提升到更高水平。

随着汽车被连接到云端,无线技术正在改变交通运输业。汽车将拥有智能驾驶舱、自动驾驶与数据分析能力和全新服务。路侧基础设施将利用AI辅助摄像头感知和实施交通流量管控,在计算平台中将传感器和AI相结合,十字路口将变得更加安全。(第一财经 作者:钱童心 来莎莎 李娜 邱智丽)

英特尔宋继强:

当下正面临着“智能X效应”的重大机遇


7月11日下午消息,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期间,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宋继强发表主题演讲。

宋继强表示,现在我们已经进入到了智能时代,有了无线互联、人工智能这样的技术,还有许多的事物都可以加入智能化的行列,再加上强大的云中心,这就给我们构造了一个实现“智能X效应”的机会。

“什么叫“智能X效应”呢?就是说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智能和联网把它们和越来越多的智能设备连接在一起,充分利用它们所产生的数据去挖掘其中的产业价值,然后再利用无所不在的云和边缘计算推动产业的升级。”他提到,当我们能够抓住这样一个智能化机遇的时候,就能大幅推动业务增值、促进跨产业的融合、解决人类的重大挑战。

但如果我们没能很好地利用智能技术,错失了这样的机会,就有可能被淘汰。所以“智能X效应”是现在的一个重大机遇,2020年也是一个重大的时间关口,这个时候是一个非常好的节点来做各种各样智能化的改造。

宋继强表示,如果万物都可以被智能化,都可以产生数据和处理数据,再互相之间传输数据,就会发现数据量是爆炸性的,呈指数性在增长的。“这就要求我们同样也需要用指数级的能力去处理它,这个能力分成三种:一是计算,二是存储,三是连接。智能的指数级创新也会分为这三个层面来看,再把它们组合起来,来驱动实现各个产业和科技的升级。”

据其介绍,英特尔在这个领域提出了用六大技术支柱来驱动智能创新。“我们在2017年的时候就确立了以数据为中心的转型目标,在2018年我们提出了六大技术支柱的战略。”

这六个技术支柱从底层到高层是:制程和封装技术;XPU架构;多层级内存存储技术;互联;安全机制;One API。

在这个全新的智能X时代,宋继强认为,把AI、5G和边缘用乘法效应融合在一起是最好的,通过“AI × 5G × 边缘”可以把人工智能融入方方面面。AI可以为5G更好的服务,5G也可以进一步把AI的能力扩展到很多地方去。

他提到,如今在万物云化的情况下,我们每天生活的城市就成为了一个能够让我们利用这些转折性技术,去驱动未来智能城市生活发展的理想场所。这里面的转折性技术指的是:5G、智能化、智能边缘。

“具体来看,如果说我们对智能的边缘计算要有一个深入理解,就一定要看它在不同的垂直领域是怎样订制落地方案的。因为每一个不同领域所需要的技术方案是不太一样的,比如智慧教育、智慧农业和智能健康,它们的方案都是不一样的,从端到端(这意味着从云、到网络、到边缘、再到设备)都需要有专门的它自己的解决方案。”

宋继强指出,所以我们看到对于未来“AI x 5G x 智能边缘”驱动的这些各种各样的产业,都需要有面向实际需求的整体解决方案。(新浪科技 杨雪梅)

李佳琦和洛天依又见面了 

这次他们聊起了人工智能


在7月10日召开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论坛上,“带货一哥”李佳琦和“虚拟歌手”洛天依又见面了!这一次,他们聊起了人工智能。他们上一次同台,是2020年4月23日洛天依走进李佳琦直播室。

对于李佳琦抛出的“虚拟歌手也能直播带货”的话题,洛天依笑称不敢在“带货一哥”面前班门弄斧,期待人工智能带来更多改变。


李佳琦和洛天依“同台对话”。 文汇报 图

作为目前国内最有人气的虚拟歌手,洛天依这位情感丰富“美少女”,袒露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期待,“到那个时候,天依就可以天文地理无所不知了,所有考试统统满分;更期待的是,未来可以成为创作型歌手,和你们一起写歌来唱!”

“带货一哥”李佳琦对于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也很期待,他表示,很多人工智能的产品已经走进过他的直播间,并深受所有女生们的喜爱。他相信,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机器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收集、学习女生们的需求与反馈,让他为大家提供更好的产品与服务。甚至女生们“可以一边看直播,一边直接通过屏幕来试取口红的颜色”等等。

虽然已是虚拟歌手中的佼佼者,洛天依坦言,“目前压力很大,人工智能发展很快,虚拟歌手如果不好好学习,也跟不上时代了!” 李佳琦和洛天依都期待更多的青少年加入学习人工智能。

对话结束时,洛天依邀请李佳琦下次见面,不仅是直播带货,也可以“一起唱歌跳舞”,李佳琦表示,“OMG,这我可要好好练习练习哦!”(澎湃新闻高级记者 陈斯斯)

国际电信联盟秘书长赵厚麟:

人工智能是世界变革重要驱动力量


7月9日午间消息,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今日开幕,国际电信联盟秘书长赵厚麟通过视频的形式致辞。赵厚麟表示,人工智能开发和研究是当今世界社会变革和革命的重要驱动力量,加快人工智能的开发和研究是社会的普遍共识。人工智能与5G、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联合应用,将会推动下一轮技术革新和广泛应用。

在他看来,中国在全球人工智能开发研究和应用方面处于世界第一方阵,加强中国同行和世界同行的联系、互相交流、共同发展是大家的普遍期待。

以下为赵厚麟演讲实录:

尊敬的李强书记、尊敬的龚正市长、尊敬的苗圩部长、尊敬的李勇总干事、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非常感谢上海市领导的热情邀请,很高兴与大家一道参加今天的开幕式,值此“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召开之际,我向大会表示热烈祝贺!

人工智能开发和研究是当今世界社会变革和革命的重要驱动力量,加快人工智能的开发和研究是社会的普遍共识。今天,人工智能在许多领域技术路径得到普遍应用,其中包括金融、教育、卫生、无人驾驶、智慧交通等等。人工智能与5G、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联合应用,将会推动下一轮技术革新和广泛应用。

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开发不仅在世界上发达国家受到了推崇和大力支持,在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甚至在一些不发达地区也受到了重视和扶持,世界广大中小微企业对人工智能的开发和研究贡献了巨大的创新思维和应用范畴。

中国在全球人工智能开发研究和应用方面处于世界第一方阵,加强中国同行和世界同行的联系、互相交流、共同发展是大家的普遍期待。作为中国和世界的特大城市和充满活力的创新城市,上海举办这样一个“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为中国同行和世界同行的交流共同发展,为加强人工智能各方面的推动和市场应用,都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上海和工信部联袂举办这次大会,我感到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向上海和工信部表示热烈祝贺!

本次“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主题是“智联世界、共同家园”,有许多非常精彩的分会场,行业里面的许多大咖和充满活力的青年才俊参加这次大会。国际电信联盟是联合国负责全国事务的专门机构,成立于1865年,它负责制定全球无线电频谱的分布和管理,并且制定相关标准,同时也支持世界电信信息市场的发展,国际电信联盟重视5G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云计算技术,我们开展了许多活动。在这方面,我非常希望我们能够加强与上海的同行和中国同行的合作和联系,我们期待中国的同行和上海的专家们能够积极参加国际电信联盟的相关活动,包括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健康、智慧金融等领域的活动。我本人从2000年起,多次到上海参加相关活动,上海在社会和经济建设发展方面举足轻重的作用有着深切地体会,国际电信联盟和我本人愿意加强与上海方面的合作,期待着我们双方共同努力,能够为全球电信市场发展,为全球最新的信息通信技术的提高,为新的信息通信技术惠及全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再次祝贺本次大会圆满举办,并且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新浪科技)

优必选周剑:

机器人产业还有一些瓶颈 

但和之前比已大有区别


 7月10日下午消息,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期间,优必选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周剑表示,虽然当前机器人产业和一些技术还有一些瓶颈,整个人工智能行业还是比较初级的阶段。但在新基建提出之后,整个人工智能行业和之前有非常大的区别。

周剑表示,几年前,在整个社会高效运转的过程中,人工智能还没有到达切实可行的阶段。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包括数据、算力提升等等,我觉得人工智能对社会起到核心驱动的作用。从旧基建,例如铁公基,到新基建对更多科技的推动,会对社会的发展起到非常大的帮助。“优必选认为,智能机器人是新基建的新载体,所以我们将从技术创新、赋能产业、培养人才三大发力点推进新基建。”周剑说。

但目前来讲,周剑认为机器人产业和一些技术还有一些瓶颈。整个人工智能行业还是比较初级的阶段。距离通用的智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在周剑看来,优必选科技必须一直All in在人形机器人,在当前的阶段,应该在可控环境下的一些垂直领域的细分场景的探索。

谈到机器人的产业链,周剑坦言,对于芯片部分有一些担忧。他分享了一段优必选的经历。早年优必选科技从硬件起家,2008年开始研发伺服舵机,当时在中国遍地寻找小型的伺服舵机,最后找了三家供应商,分别来自日本、韩国和瑞士,价格都贵得离谱。一个很小的数字电机要卖将近100美元。一个人形机器人如果全身有二三十个关节,成本就很高了,一个小机器人可能要卖几万块。所以优必选从2008年就开始研发伺服舵机,到现在,尤其是几十公斤以下的小型伺服舵机,优必选的量产能力已经非常领先。“在每个细分领域不断地、十年如一日地磨剑,我相信芯片迟早能够走出来。”周剑表示。(新浪科技)

旷视科技印奇:

AI治理可归纳为四大方向 

对产业发展意义深远


7月10日下午消息,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期间,旷视联合创始人兼CEO印奇表示,随着人脸识别的应用越来越多,面临的社会问题、法律问题和治理问题更需要被关注。

“作为企业更重要的应该是思考产品创新、技术落地和产业变现,但之所以旷视会关注人工智能治理问题,是从产业落地的角度意识到治理问题对人工智能行业未来发展的深远意义。”

印奇表示,旷视科技从年度全球十大AI治理事件进行研究,逐步将人工智能治理归纳为四大方向,两类研究。

第一大方向是人工智能时代的伦理和法律本质问题。当人脸识别越来越广泛时,最重要的问题是肖像权数据确权问题。这不仅是法律讨论,更关乎商业化产品设计当中的合同签订,包括法律确权过程以及后续法律纠纷中所涉及的问题。

第二大方向是人工智能衍生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问题。在人工智能时代,很多人会关心工作会不会被机器人取代。旷视的人工智能技术在物流和制造等领域落地应用,印奇认为,在这些领域会发现人工智能所替代的劳动岗位往往与现在劳动力的短缺形成互补。

第三大方向人工智能应用的追责治理和权益分配问题。在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从早期算法最重要,逐渐过渡到算力最重要,再到现在核心数据扮演应用落地最重要的角色。

印奇表示,现在人工智能的核心问题是无法通过一家企业或行业的来打通数据,需要有好的数据交换、定价和商业模式。但这些问题不仅仅需要产业内公司之间的商业安排,更多需要从法律、国家标准层面解决权益分配问题。

第四大方向是人身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数据隐私问题在互联网世界早已有之,但当人脸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开始进入线下物理世界时,就需要更加谨慎和重视。

此外,两类研究包括:基于AI应用场景的可信AI治理探索;技术发展衍生的数据与隐私保护规范。(新浪科技 杨雪梅)

依图科技朱珑:

未来十年 将是AI算力的超摩尔时代


 7月9日下午消息,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今日开幕,上海依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朱珑发表主题演讲。

朱珑表示,自己从事人工智能研究有将近20年的时间,经历了AI的不同发展阶段,包括早期的起伏到现在成为热门,再到如今不同行业讨论AI何去何从。

他提出,信息时代最重要的三要素,一个是计算能力,一个是存储能力,还有传输能力。在过去30年信息时代最重要的变化,就是运算能力、存储能力、传输速度这三要素都获得百万倍的提升。

“过去几十年,算力发展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蓝色这条曲线,一个是绿色这条曲线,我们分别把它叫做旧时代的或传统时代的芯片,以及新时代的基于GPU或为AI计算定制的芯片。”朱珑表示,蓝色曲线基于传统摩尔定律发展,性能每隔18--24个月提升一倍;绿色曲线是加速的超摩尔时代的芯片算力,过去几年间,AI算力翻了接近一万倍,单个GPU的算力比过去基于CPU的算力多了一千倍。”

至于算法,从2015年开始,机器下棋可以超越人类,机器人脸识别可以超越人类;到2020年的今天,机器跟五年前的机器相比,性能又提高了100万倍。

朱珑表示,2015年机器的识别能力超过了人类,以那一天作为它的基准线,五年后机器又比它自己提高了100万倍,超越人类能力100万倍,在当下的识别能力即感知智能上又提高了100万倍,这是非常惊人的一个数字。

与此同时,它本身用的模型大小、算法参数也增加了一万倍。就跟大脑一样,神经元跟过去的自己相比提升了一万倍;训练的效率、学习所用的能耗下降再提升了一万倍。

“所以现在有一种说法:AI进入了新的算力霸权时代,大家要用千倍、万倍的算力才能训练出世界上最好的算法。”

朱珑表示,新冠疫情早期,依图科技与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合作研发新冠肺炎辅助诊断AI系统,系统能够基于肺部CT片给出形状、大小等病变的描述,以及定性的诊断,使得医生的判断从过去的数小时,减少到现在机器辅助下的数秒。这是一种视觉感知的智能。

未来,低阶感知智能将向高阶决策智能跃迁;从最初级眼睛看到的视觉感知智能,向完善的知识图谱支持下的高阶认知智能、决策智能甚至是预测智能跃迁。

“在医学领域,我们在儿科医学领域里已经做到,AI能够基于几百万份病例学出近百万的医学同义词,以及近千万的关联关系,在这样的知识图谱下,能够达到接近10年资历医生的诊断水平。”

几年前,一个城市管理要用到的智能计算,需要十几个机柜提供算力支持,需要非常大的空间、投资以及大量的能耗;一年前,由于AI芯片性能的提升,已经能够由十几个柜降到一个机柜。

未来十年,超摩尔时代会带来什么改变?朱珑表示,一个城市管理需要的智能计算,只要一只巴掌大小的芯片就能支撑今天所需要的城市管理对几万路视频、十万路视频的计算需求。(新浪科技 杨雪梅)

千寻位置冯绍军:

无人驾驶必须引入航空业的完好性作为标配


7月9日晚间消息,第三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拉开帷幕。在谈及无人驾驶时,千寻位置首席科学家冯绍军称,无人驾驶必须引入航空行业的完好性作为标配。

“飞机很多时候实际上在自动飞行,但大家坐飞机的时候,并不太担心安全问题。但是对于无人驾驶汽车,可能很多人都会有疑虑……既然完好性和功能安全是航空行业飞行的安全标配,那么我们在无人驾驶也应该把它作为一个标配”,冯绍军认为,完好性是未来数字无人世界的标配,可以让用户在使用无人驾驶汽车、无人机等智能设备的时候,用得更安全、更放心。

什么是完好性?“导航系统给出来的信息,它的正确性是否可靠,及时地给出一个警告,让用户避免使用这个错误的信息,就是完好性。如果这种事情真的发生了,我们是不是可以转换到一种安全的模式,避免任何的事故的发生,这个就是功能安全。”冯绍军介绍道。

但是相比自动飞行的飞机导航,无人驾驶汽车导航是一个世界性的技术难题。

相较而言,汽车对定位精度的要求更高。飞机快要落地的时候,对精度的要求仍然是米级的。对于智能驾驶汽车来说,车道很窄,和路边的障碍物之间的距离也是很短,那么汽车对定位精度的要求是10到30厘米。此外,汽车行驶在路上可能受到周边的树木、同行的卡车、城市楼群的遮挡,甚至还会遭到其他无线电信号的干扰。 

“判断厘米级精度人类都难做到,但机器需要判断接收到的导航信息是否可信,是否可用,是否安全。这就需要借助完好性。”冯绍军说。

“我们提出了时空智能这一新的概念,就是在厘米级定位、毫米级感知和纳秒级授时的基础上,结合其它的数据,通过人工智能等各种算法,做出的各种各样的最优决策。”冯绍军说,打个比方,一个机器从A到B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动态的时间和空间的信息去作出各种各样的判断,最后达到优化目的。时空智能可以理解为是从感知智能到认知智能,再到决策智能的一个过程。

据悉,千寻位置成立于2015年8月,由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和阿里巴巴集团共同发起成立。千寻位置基于北斗卫星系统基础定位数据,利用遍及全国的北斗地基增强站及自主研发的定位算法,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大数据运算,为用户提供时空智能服务。(新浪科技 大鹏)

王劲:车路协同是实现智能交通的更优方案


7月9日晚间消息,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今日开幕,中智行CEO王劲在对话中谈到了他对自动驾驶和智能交通的看法。

王劲认为车路协同是新一代智能交通的更优解。因为车路协同有三个好处:第一是更安全,路上的传感器会帮助车上的传感器实现更高层次的感知,路上的计算单元可以提升车的计算能力;其次,成本会更低,只要每辆车的成本下降1.5万元,那么就有机会在每公里部署100万人民币的传感器和路边单元,这就足以实现中国的车路协同;第三,单车智能走的是个体优化的路线,车路协同走的是整体优化。

从现在发展的路线,中国需要2-3年在部分路段实现高级别的自动驾驶。而到L5级别的自动驾驶,需要更长的时间。(新浪科技 子健)

第四范式戴文渊:

AI发展面临三大挑战 

数据连接将为AI带来更多场景

7月9日晚间消息,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今日开幕,第四范式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戴文渊在圆桌论坛上分享对于AI未来的观察。

戴文渊在演讲中提出,当下人工智能发展面临三个挑战:

挑战一,数据科学家门槛高、数量少。

“这是企业在AI应用中面临的普遍问题。过去五年,第四范式把很多时间花在自动机器学习(AutoML)的研究上,就是要降低技术复杂性,让普通开发者,比如Java工程师、Python程序员,也可以使用AutoML来开发足够好的人工智能,这对于在有限的数据科学家资源下实现更多AI应用是至关重要的。”

戴文渊表示,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特别在复杂的商业环境下,应用也更加重要。然而,对于传统企业而言,想要实现线上化和人工智能难度太大。

所以我们必须要研发低门槛的人工智能工具,让普通人也能使用AI技术,应对企业数据科学家缺乏、AI生产力不足的挑战。

挑战二,数据隐私保护。

戴文渊表示,即便是有数据科学家,或者通过AutoML降低了AI的门槛,但缺少数据隐私保护技术,AI应用也会面临严重问题。

在大数据当中如何保护用户的隐私,这是AI的第二个挑战。

目前,可用的高质量数据依然稀缺,这就需要通过迁移学习把数据中的知识从一个领域迁移另一个新领域,保证AI在新领域的应用及效果。

挑战三,AI算力成本。

顶尖的互联网公司每年要花费上千亿在搜索引擎、推荐引擎上,这是由于AI发展所带来的算力成本激增,然而很少有传统企业能接受如此高的成本。

目前,AI体系中硬件成本居高不下,但AI不仅是硬件体系,而是硬件+软件融合发展的体系,软件的设计必须要基于硬件的特点,硬件的设计也必须基于软件的算法。

“我们发现如果采用软硬件深度融合优化的方式,不止性能会提高十倍,成本也会大幅降低。以第四范式服务的某零售企业推荐场景为例,过去需要采用88台传统服务器才能支撑AI业务,采用软硬一体的方式后降为8台,TCO(总拥有成本)降低了90%。”

戴文渊表示,5G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将会助力AI能发生新的变化。目前AI是通过人进行学习,很多标签数据是通过人点击网页及软件,来让机器进行学习。未来5G加上IoT的发展,会产生比人类多上万倍的数据供AI学习,这可能会给AI带来质的飞跃。

未来十年,更多数据的连接将为AI带来更多、更好的场景, 5G和IoT会给AI带来更广阔的未来发展空间。(新浪科技 杨雪梅)

达闼科技黄晓庆:

超系统的第三个时代是机器人时代 AI是操作系统


7月9日晚间消息,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今日开幕,达闼科技创始人兼CEO黄晓庆在对话环节分享到,超系统的第一个时代是图形界面;第二个时代是乔布斯启动的可触控的用户界面。第三个时代,则是在多模态人工智能的支持下,通过视觉自然语言,甚至身体的运动,人和机器能够形成一个新的用户界面,即机器人。

在这个时候,人工智能就成为操作系统,机器人就成为新一代的PC或者是手机。黄晓庆表示,这些机器人可能一开始不会特别聪明,但是能够非常有效地从事一些比较重复性强,技能要求狭窄,恰恰是我们人类最不想干的工作。比如说扫地、站岗、接待,甚至家庭保姆。

“所以随着超系统的水平越来越高,我们最终肯定能做出家庭保姆机器人。当然我们肯定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黄晓庆表示。(新浪科技 杨雪梅)

朱啸虎:任何行业有一点泡沫才是健康的


7月9日晚间消息,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今日开幕,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朱啸虎谈到了人工智能行业的泡沫问题。

朱啸虎并不否认人工智能行业曾经有泡沫。“任何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都有泡沫,有一点泡沫才是健康的,啤酒也是有泡沫才好喝。”朱啸虎说,人工智能刚开始火的时候大家都涌进来,连使用场景都摸索不清楚。不过在今天,大家都开始考虑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产品落地和商业化,想着给用户创造价值,这就是非常好的时期。

朱啸虎认为,未来两三年,互联网公司和科技公司都将成为人工智能公司,至少需要有人工智能的模块,否则是没有竞争力的。当前,人才供给不足成为限制人工智能发展的因素之一,为此,大学应该提升专业培养能力和增加相关专业的招生名额。(新浪科技 子健)

上交所副总经理阙波:

科创板AI相关企业总市值超3200亿元,

占上市总量22%


在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投融资主题论坛上,上交所副总经理阙波介绍,人工智能企业在科创板集聚发展,截至7月9日,科创板共有121家企业上市,其中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企业共有22家,占比18% ,总市值超过3200亿元。他表示,下一步上交所更大力度支持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一是坚守“硬科技”定位,增强包容性,优化审核机制,让更多人工智能企业登陆科创板。二是落实再融资和并购重组改革,帮助已上市人工智能企业做大做强。三是密切联系政府相关部门,搭建服务平台。(一财网)



“智能城市 共享未来”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国际智能城市峰会隆重举办!


2020年7月10日,由上海浦东智慧城市发展研究院、上海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2020“智能城市 共享未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国际智能城市峰会在上海隆重召开,会议同步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官网、第一财经网站进行线上直播。上海市副市长许昆林、同济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梁宝俊、中国联通上海分公司总经理沈洪波、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戎之勤、上海浦东智慧城市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盛雪锋、上海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思劼等领导专家和举办方代表通过线上或线下形式出席会议。此次峰会是上海推进构建全球化智慧城市生态合作体系的重要举措,旨在建立一个以上海为重要节点、辐射全球智慧城市发展的交流合作平台,深层次地推动全球城市间的互相借鉴、协同创新、共同发展。


许昆林副市长在致辞中指出,人工智能作为智慧城市发展的新引擎新动能,正在推动各领域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加速跃升。上海将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积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大力发展在线新经、数字新基建,开放更多的应用场景、更多的公共数据,让更多的人工智能最新成果在这里率先“试水”,通过应用牵引、场景驱动形成管理闭环,不断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同济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提出,人类所赖以生存的主要空间——城市,在人工智能浪潮引领下,也正面临着不断升级和变革更新的发展契机。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梁宝俊在致辞中表示在智能城市建设方面,中国联通致力于成为智能城市的建设者和运营服务商,通过发挥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来驱动产品全面升级重塑。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梁宝俊表示,希望能够以开放、合作、共享的方式,与国内外各方致力于智能城市研究、建设、运营的伙伴一起,打造智能城市全球新生态,为加快城市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营造开放共赢的环境。

会议上,上海社会科学院还重磅发布了《全球重要城市开放数据指数》

来自美国、英国、新加坡、芬兰、阿联酋等多个国家的20多位城市代表、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共同围绕“智能城市 共享未来”的主题,分享了智慧城市最新观点和实践经验,探讨未来人工智能、大数据、新基建与城市治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和热点问题。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城市政策教授、美国政府创新计划中心主任Stephen Goldsmith分享了大数据助力城市管理的实践做法,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发表了“智慧城市——疫情中显韧性,新基建促提升”主题报告,英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伦敦大学学院高级空间分析中心主席Michael Batty教授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与智慧城市面临的挑战。

此外,会上嘉宾的观点精彩纷呈,金句频出。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政企事业群高级副总裁(常务)李广聚提到“城市未来发展将从单体智能向全域智能转变,从数据驱动向数智驱动转变”。面对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挑战,联合国工发组织投资和技术促进网络秘书处协调员、联合国工发组织投资与技术促进处处长龚维希表示“智慧城市发展需要新的数字基础设施,以增强城市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韧性,优化城市管理和服务”。麻省理工学院可持续城市中心执行主任、中国未来城市项目负责人谭征桢则表示“数字转型是一种系统性的转变、是一种商业模式上的创新,是一种引领社会变迁的需求” 。上海腾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胡亮认为“智慧城市的发展往往会比城市的发展还要更快,因为它背后的技术发展会更快”。

当前,智能城市已经逐渐发展成一种全新的全球语言及课题,此次2020国际智能城市峰会搭建了全球智能城市分享交流的平台,来自全球多个国家和城市的嘉宾代表,以及权威机构专家学者、杰出企业家代表通过线下+线上的全新会议形式打破物理隔阂,共同展望人工智能支撑下的城市发展道路,经验分享与思想碰撞进一步助力国际智能城市的建设,打造全球智慧城市生态圈。智能城市,共享未来!2020国际智能城市峰会正不断汇聚多方智慧,拥抱AI,让城市变得更智慧!


让世界更有“AI”

——透视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

来源:新华社(记者 陆文军、周琳、龚雯、胡喆)


这是一场极为特殊的相聚:马云、马化腾、马斯克、李彦宏等行业大咖以“云上见”的方式,跨越大洲、汇聚云端;这是一次提振信心的亮相:人工智能(AI)不仅是防控疫情的援兵,也是经济复苏的“后手”。

7月9日至11日,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召开,以“云端”方式参加的国际嘉宾超过500位。“最先一公里”——在大数据支撑下,人工智能算法创新为疫苗药物研发提供支撑;“最后一公里”——人工智能与5G、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加速融合,为经济复苏注入“智力”。为全球智慧城市探索“样板间”,为世界经济转型开放新场景,从“互联网+”到“智能×”,透视大会,技术将让世界更有“AI”。

7月9日在上海世博中心拍摄的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开幕式现场。新华社发

实战中显成色 国际战“疫”更有“AI”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除了医护人员的日夜奋战,人工智能也在特殊时期走向前沿一线,在实战中发挥作用。

“健康码”,如今人人“一码在手”的这一小应用,用红黄绿几种颜色,为“后疫情时代”的人员沟通和经贸往来,提供了简单有效的智能服务。这背后,就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融合。“我们通宵写代码,三天内上线了‘随申码’。”星环科技创始人孙元浩说,上线以来,“随申码”亮码累计超过8亿次,最高时一秒被访问数万次。

7月9日在上海世博中心拍摄的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开幕式现场。新华社发

“我们没能在武汉封城的时候派遣大量无人车,通过生物计算也没能快速找到疫苗,很多人因此对AI技术产生悲观情绪。但是,作为一个局中人,我知道它在进步。”百度董事长李彦宏说,AI算法将病毒全基因二级结构预测从55分钟缩短至27秒,智能测温方案有效降低公共场所工作人员感染风险。“我们看到人工智能不再遥远,延长了双手、强大了大脑、丰富了视觉,消除了时空的障碍。”李彦宏说。

7月9日,在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展示的由人工智能作曲并且合唱的歌曲《智联家园》。新华社记者 孙青 摄

在国际抗疫的战场上,中国的人工智能企业也在持续输出。在韩国,商汤科技的人脸识别远程测温方案帮助LG复工复产;在瑞典,西井科技智能无人驾驶跨运车在码头作业;在美国、乌克兰和泰国,联影医疗的智能CT机帮助减少交叉感染……诚如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在参加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时所说,“AI就是爱”。

6月27日,上海启动智能网联汽车规模化示范应用,安全员在上海市嘉定区路上进行驾驶。主驾驶座上的安全员在车辆行驶时两手放在方向盘旁,前排座椅背后的屏幕上实时显示行人、车辆等周边路况。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实战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更接地气、更链条化,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这如同一场“高考”,仍然只是技术赋能百业的起点。

“所有实战应用的耀眼光环,都来源于数十年的基础科学积累,未来应该在创新理论上寻求突破。”图灵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期智表示,“现在的应用都来自过去的理论研究,现在的理论研究在未来某一天会让我们获得巨大的进步。”

在连线中,马斯克则透露,正在中国建立相关工程团队。“我们会在中国做很多原创性工程开发,而不仅仅是简单地把美国的东西搬到中国。预计未来我们工厂中会运用更多智能化软件,欢迎加入我们的上海工厂。”马斯克说。


6月27日,上海启动智能网联汽车规模化示范应用,一辆智能网联汽车在路上行驶。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从“互联网+”到“智能×” 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新动能

疫情冲击下的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面临更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在与会大咖看来,在线新经济等概念迅速“补位”,人工智能赋能传统行业,正在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新力量,发挥“乘数效应”。

7月8日在上海闵行区的阿里中心拍摄的斑马智行维纳斯系统,该系统通过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展览”平台向观众展示。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新业态孕育新动能,产业应用在全领域按下“加速键”。

云端互动、数据拼单、直播带货、靠工业互联网转产……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一群智能经济新形态正在形成发展新动能。

测试车辆行驶在上海临港智能网联汽车综合测试示范区模拟街道上(7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截至6月22日,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以工商登记为准,我国今年前5个月新增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近11万家,同比增长28.54%。今年前4个月,微信生态数字岗位增加近60万个,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新舞台。

思爱普全球高级副总裁李强说,根据分析报告,到2030年,全球得益于人工智能推动的经济增长将高达15.7万亿美元,中国就占7万亿美元。“企业数字化将成为经济复苏的引擎,而人工智能就是‘金钥匙’。”李强说。

测试车辆在上海临港智能网联汽车综合测试示范区内进行行驶测试(7月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新融合开拓新空间,开启以城市级为标的的“大应用”。

人工智能应用的领域正从单点走向系统,在城市级应用中崭露头角。和前两届不同的是,本届大会上发布的新应用场景,都是综合性强、复杂度高的系统工程,包括科学城、地铁等领域,城市正在成为智能应用的“超级孵化器”和“最佳试验田”。

“人工智能一定程度上帮助政府做到了智能化管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说,“需要泼冷水的是,疫情的控制主要是靠传统智慧和城市管理实现的。我们需要反思,未来人工智能如何改善城市管理,加快公共卫生体系的预警速度?医疗机构数据如何第一时间汇聚到大数据平台,提前发出警报?”

这是位于上海张江的阿里巴巴研发中心内景(7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新基建”筑牢新底座,赋能百业发挥“乘数效应”。

5G、数据中心等“新基建”,为人工智能应用开拓了更多新空间和新疆土。专家认为,把人工智能作为新的基础设施来建设,是一项“既应需求而建,也谋未来而建”的战略布局。

  红杉成员企业宇数科技的四足机器人亮相“红杉数字智能产业孵化中心”启用仪式(7月8日摄)。新华社发(红杉资本供图)

8日,上海西岸的国际人工智能中心、张江的红杉数字智能产业孵化中心同时在上海揭幕,开启一批全生态的“朋友圈”。“首批正式入驻的6家成员企业都非常年轻,有的甚至去年刚成立。但他们从事的边缘计算、智能制造等领域,都是智能时代最具代表性的科技应用方向。”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说,过去十几年是“互联网+”的时代,未来将迎来“数字智能×”的新纪元——人工智能、大数据对生产力的推动将是乘数效应,推动人类迎接新一轮的生产力浪潮。

小朋友在上海科技馆一场活动中参观四足机器人(6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以开放促合作 共建科技之疆与人文之海的智能家园

从携手战“疫”到城市治理,人类正共同面对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压力。世界各国越来越清晰看到,人工智能是一个非常好的共同路径,科技之疆与人文之海的交汇将创造新历史、新家园。

6月,中国科学家首次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机器智能》上发表关于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全景论文,是集结中国最强AI力量的重磅发声。“人工智能是要服务于全人类的。”论文牵头方、AI青年科学家联盟执行理事卢策吾说,从国际“朋友圈”看,基础研究和学术交流将有更大的合作空间,更加开放地去解决人类遇到的共同问题。

截至去年底,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已经超过510亿元,各类智能加持的新技术新业态不断涌现,前景可期。

这是在四川德阳市人民医院拍摄的工作中的钛米消毒机器人(2月2日摄)。新华社发(上海市经信委供图)

工信部部长苗圩在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表示,“加快人工智能发展,是产业优化升级、提升人类福祉的重要抓手,坚持开放合作是必由之路和全球共识。要集聚全球智慧,加强人工智能相关基础理论、关键技术等研究,支撑新一代人工智能行稳致远。”

不仅是中国,世界上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纷纷将人工智能列为优先发展的国家战略,在政策及资源上给予前所未有的关注与重视。技术向善,治理正日益成为一个全球话题。

“科技创新能力强的国家将拥有显著优势,需防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技术差距扩大的风险。社会各界需要同心协力并建立战略伙伴关系,避免加剧技术鸿沟。”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总干事李勇说。

7月9日在上海世博中心拍摄的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开幕式现场。新华社发

首次以云端峰会亮相,通过直播、全息、5G等手段,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将全球都变成了会场。从技术的智能化,到经济智能化、社会智能化,全球更需要在数据保护、法律规则等方面携手共治。

联合国数字合作高级别小组联合主席马云表示,相隔一年,世界已经发生了巨变,与其担忧不如担当。病毒没有边界、不分国家,技术也没有边界、不分你我。“大家早一点开始合作、抱团,我们就会早一天胜利。”

相关报道:

AI遇上新基建 促人工智能加速落地

截至2019年底,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的规模超过510亿元

来源:经济参考报(作者 钟源)




记者9日从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获悉,截至2019年底,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的规模超过510亿元,人工智能企业超过2600家。与此同时,新一批世界级应用场景正在上海全力打造。不少人工智能企业正紧抓“AI+新型基建”的契机展开卡位赛。我国逐步走出了一条由需求导向引领商业模式创新、市场应用倒逼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创新的发展路径。
应用场景扩围 政策持续加码
7月9日,上海再次发布了一批世界级的应用场景,它们分别是:张江科学城、华东无人机基地、申通地铁和全球首支人工智能作曲合唱MV《智联家园》。在此之前,上海已开放两批30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涉及医疗、教育、文旅、城市管理、司法、金融等十大领域,吸引海外150多家企业、240个解决方案参与。
对此,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表示,上海要把人工智能置于战略优先位置,加快提升基础能力,更好与产业转型发展、创造美好生活、优化城市治理紧密结合,加快建设人工智能发展的“上海高地”。
上海只是一个“缩影”。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地方政府共出台276项涉及人工智能发展的相关政策,超过2018年的259项。同时,从内容看,与2018年相比政策更加细化,推出了一系列对具体产业和应用场景开放的扶持政策。
对此,工信部部长苗圩致辞中表示,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实现了良性发展,一是技术创新日益活跃,语音识别等部分应用技术处于全球领先的水平;二是产业规模持续壮大。2019年底,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的规模超过了510亿元,人工智能的企业数量超过了2600家;三是人工智能与行业融合应用在不断深入,各领域+人工智能的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不断地涌现,前景可期。
“AI+新基建” 产业落地迎卡位赛
AI深度赋能新兴产业的趋势日渐显现。以上海为例,围绕“东西集聚、多点联动”的布局,正加快建设“4+X”融合创新载体,目前人工智能重点企业1116家,2019年规上企业产值约1477亿元,比2018年增长10.7%。另外,微软、亚马逊、阿里、腾讯、百度等龙头企业纷纷围绕产业生态在沪布局;商汤、依图、深兰、云从等技术类企业也争相推进重大项目,加快技术落地步伐。
“一年来,浦东新区人工智能企业从350家增加到500家以上,张江人工智能岛成为国内首个‘5G+AI’全场景应用示范园区,初步形成人工智能赋能‘硬核’产业集群发展趋势。”上海浦东区相关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他透露,未来该区一方面围绕场景需求,强化公共服务能力,运用5G技术,围绕AI+制造、智慧医疗、智慧养老和智慧教育四大赛道,加快场景数据开放共享,推动创新技术先行先试;另一方面,聚焦特色园区建设,加快人工智能赋能发展。
除政府外,企业也在紧抓“新基建”的东风。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彦宏表示,AI的发展将经历三个阶段,一是技术的智能化,二是经济的智能化,三是社会的智能化。“目前我们正处于从经济智能化的前半段向后半段过渡的时期,人工智能已经证明或者初步证明了其对所在行业的颠覆和重构潜能。”李彦宏透露:“百度将自己定位于专注对外赋能的AI平台型公司。”围绕这一定位,百度还提出了两个目标:一是到2030年使百度智能云的服务器数量达到500万台以上,一是在未来5年为社会培养500万名AI人才。
“目前我们为数字化抗疫累计提供服务覆盖了全国30+省市,累计防疫外呼量200万+,助力了70+政府和企事业单位,200+第三方平台APP、微信端、网页端。”小i机器人创始人董事长兼CEO袁辉向记者表示,新基建被视为人工智能的红利,而人工智能则是新基建中的核心动力,新基建将推动中国人工智能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袁辉透露,未来小i机器人的发力点将在AI+政务、AI+金融、AI+企业、AI+CC四个方向。
AI技术正在与5G、边缘计算等新兴技术融合,并且深度融合的趋势愈来愈强。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刘胜义表示,“从新冠肺炎疫情突发时期的疾病救治、全民防控,再到疫情常态下的经济复苏,以‘新基建’为支撑,数字科技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更能抵御风险的弹性未来社会。”据悉,腾讯正持续加码新基建投入和布局,其中人工智能正是重点投入领域,仅腾讯长三角AI超算中心预估投资已超过450亿元。目前在制造、医疗、政务、文旅、金融、游戏、物流、教育、交通等领域,腾讯AI都有广泛的落地。
驶入深水区 行业规范待完善
当前,AI已走出技术爆发阶段,进入落地应用、创造价值的新时代。“最近一两年,AI应用已从浅水区到深水区,以AI医疗为例,浅水区更多是从实验室到临床,但深水区后,不再只是‘读片’,而是临床场景的赋能,即到底能为医生提供什么样的帮助。”森亿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马汉东说。
事实上,随着应用场景的深化,行业发展或要面临法律、伦理等深层次的问题。对此,华为公司副董事长兼CIO陶景文表示,数据已经成为除了海、陆、空之外的第四个空间,发展人工智能要在加强数据保护的基础上促进数据开放,但同时也要注重伦理建设,保证数据的合理使用。他呼吁政府、行业机构应该加强AI的立法、伦理的建设和行业标准的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5月,上海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揭牌,就明确了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伦理规范和治理体系的相关任务。同年6月,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则》,突出了负责任和开放协作的主题。
“腾讯把‘科技向善’纳入公司的使命和愿景:我们每天都在研究和应用新科技,归根到底要为每一位用户负责。我们要做到‘AI向善’,就要努力让人工智能实现‘可知、可控、可用、可靠’。”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表示,目前人类对人工智能等新科技的未知,仍然大于已知。而在腾讯首席运营官任宇昕看来,“四可”原则将督促我们在使用AI时,不断思考和解决隐私安全、算法歧视、数字鸿沟等新问题,努力实现透明、普惠、责任与安全。


相关微博动态: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闭幕,龚正为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揭牌】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今天(11日)圆满落幕。在大会项目签约和成果发布活动上,上海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龚正为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揭牌。今天8个上海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项目、36个人工智能产业项目分别签约,包括百度飞桨赋能中心、华为“鲲鹏+昇腾”创新中心、中智行车路协同应用等重大项目,签约项目投资总额超过300亿元。一批产业生态创新平台同时揭牌,包括上海白玉兰开源开放研究院、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等。现场还发布了“上海市第三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需求”,聚焦AI+制造、AI+交通枢纽、AI+商圈等7个领域。


【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闭幕 上海签约36个重大产业】7月11日,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举行闭幕式,并进行了项目签约和产品发布活动。去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上海集中签约33个重点项目,并成立了上海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今年在人工智能重点签约项目方面,共有36个重点项目签约,包括小马智行、中智行两家自动驾驶初创企业,以及百度、寒武纪、优必选、京东、达闼科技等。(新京报)


相关文章

为伟大思想而生!

AI+互联网思想时代(wanging0123),第一必读自媒体

商务合作、投稿及内容合作,请联系后台小编

或271684300@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