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理想汽车,增长够猛的

池建强 MacTalk 2023-10-21
理想汽车刚刚发布了新的财报:第二季度营收 286.5 亿元,同比增长 228.1%;汽车交付 8.65 万辆,同比增长 201.6%。
同时,还预计 Q3 交付量会超 10 万。这个增长够猛的。
前两天还和一朋友闲侃蔚来、小鹏和理想三家今年的市场表现。
理想这个公司,产品少,也不做轿跑只做 6 座 SUV,按说应该是造车新势力三家中最先遇到天花板的,为什么这两年反而表现最好?
本来我对这个领域不太关注,聊着聊着发现新能源汽车这几年实在是有意思,同一个问题,不同的解法,居然走出了完全不同的局面,而且局势用风云变幻来形容毫不为过。

风云变幻

拿风口浪尖上的蔚小理三家来说。
2023 年前半年,理想一骑绝尘,连续销量破万,累计交付 13.9 万,比在 5 万辆上下的蔚来和小鹏加起来还多。市值 2308 亿,也超过了蔚来 976 亿和小鹏 525 亿之和。
绝大多数人开始看好理想,预言蔚来和小鹏离倒闭不远。其实,离倒闭不远的预言,2019 年还发生过,看来互联网的记忆也挺短暂。
2019 年,蔚小理三家都被看衰。
当时,理想 ONE 刚刚量产。而蔚来的李斌被称为“全中国最惨的男人”,因为缺钱,甚至每天要做一次开支预算,“当时不知道第二天醒来,账上还有没有钱。如果今天这笔钱没到或出了问题,可能明天就会有新闻事件。这样的日子大概持续了好几个月。”
但对 2019 年亏了一百多亿的上市公司来说,多少钱,才能让这个公司活下去?李斌动用了一切关系,政府、投行、个人......,单是城市就谈了 18 个,也没人愿意拿一分钱出来拯救岌岌可危的蔚来。
碰壁后,传闻李斌找到了何小鹏,两难兄难弟,苦哈哈地商讨了两家合并的可能性。李斌唏嘘:“融不到钱,就像是躺在 ICU 里,随时可能挂掉。”何小鹏苦笑回道:“兄弟你别急,我就在 ICU 门口坐着,说不定下一个进去的就是我。”
一年后,渡过缺钱难关,小鹏汽车创始人晒出那张与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的合影,“三个苦逼,在忆苦思变。”还配了两张图,一张是漫威三个超级英雄的合影,一张是三英战吕布。
但 2020 年、2021 年那会,只有蔚来、小鹏被看好,理想被广泛质疑。
定位高端车的蔚来,因为个性化定制、优质的服务和独一份的换电体验,无数人成了死忠粉,口口相传。而小鹏新发布的 P7 轿跑成了王牌产品,直接叫板特斯拉。
而理想,当时车型单一,先是因为增程式插电混动技术,被市场和消费者质疑,后因为理想 ONE 出现多起“断轴”事故后被强制召回。
没想到,2022 年之后,形势逆转,理想成为领头羊,蔚来、小鹏落后。
理想 ONE 换代成为 L9、L8、L7 三个车型,凭借这几年一直坚持的 6 座 SUV + 增程式 + 奶爸定位,积累起了销量,也重塑了早期不被看好的口碑,市值和销量都超越后两者之和。而且,理想以 20% 的毛利,遥遥领先。
蔚来,过去因投资换电被看好,现在又被诟病可能会因投资换电而拖垮现金流。小鹏,也因产品树混乱,营销能力差被调侃不如重金请李想来帮忙出招。团队也经历多次调整,比如何小鹏回归、营销团队洗牌、联合创始人交权、王凤英&易寒团队入职等,形势不明。
但刚过去的 7 月份,蔚来和小鹏又打了一场翻身仗。
蔚来解绑换电权益,李斌打破“蔚来是豪华车,不会降价”的承诺,全系起售价格下降 3 万;小鹏,和大众达成合作,上市起售价 20 万的轿跑 SUV G6 对垒特斯拉 Model 3。成功扭转颓势,给销量和营收打一针强心剂,7 月份,蔚来交付 20462 台,小鹏 11008 台。
每个阶段都是众说纷纭。
中国做战略最好的曾鸣教授说,0 到 1,是要验证自己的生存能力,下一个阶段,从 1 到 10,是要把你验证完的东西发扬光大。
蔚来、小鹏和李想三家,已经完成了 0 到 1。验证的东西,总结起来,核心是在回答 2 个问题,第一,行业问题,技术层面如何充电以及电池成本;第二,竞争问题,企业层面如何定位经营。
但错位竞争的三家,在这两个问题上,都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

第一个,行业问题。

如何充电,是新能源车行业要面对的最根本问题,直接决定了企业的钱花在哪里。
对于这个问题,蔚来、小鹏和理想走了不同的路。
理想,其实是最现实的,采用现阶段表现最好的增程式。有电池组,可以纯电动驱动,但续航里程一般 200 公里内,如果跑长距离,还是需要以增程方式,也就是说,加油,让发动机工作产生电力,驱动电机。
但市场和消费者始终认为是一种过渡方案,未来一定是纯电车,也有人因此认为理想不够纯粹,只是讨巧。
小鹏的路线是纯电加快充。现阶段的快充,以 500KW 为例,电池从 5% 到 95% 需要 30 分钟以上。小鹏在快充技术方面的研发投入很大,最新的 800V 高压快充,官方表述效果是“充电 5 分钟,续航 200 公里”。
想达到这个效果,产品本身和充电设施也要同步升级,但小鹏在快充站的投入,显然没有现阶段 All in 换电的蔚来多。
蔚来是纯电加换电模式。开到换电站,3 分钟全自动换一块电池,开车走人,无限接近加油站体验,同时,换电也规避了快充的电池升级、电路检测、电池寿命衰减、热失控风险等等问题。
但换电模式,前期需投入大量资金建立基础设施。只算最基本的建设成本,蔚来官方数据是,一代换电站成本约 300 万,二代换电站约 150 万,远超充电站的成本,一个普通的 10 台 120kW 充电桩,成本差不多在 100 万。而蔚来在充电站上的投入,目前已超过 50 亿元,仍在大力投入。
核心的技术思路,三家分道扬镳。可以解释为什么绝大多数人都是长期更看好蔚来和小鹏,而不是理想。
但买车不只买的是技术,造车也不只技术,还有企业经营和现金流。也就是第二个问题。

第二个,竞争问题。

起步时差不多的融资,经营方向和思路不同,三家公司的市场表现和阶段性问题也各不相同。
蔚来花将近一亿办了 NioDay,花 50 亿办换电站。小鹏 All In 自动驾驶对标特斯拉,投入新能源小型飞机研发,何小鹏明确还说,自己不认为作为一个车企做多品牌是一个有益的事情。
在经营和竞争力上,蔚来,得从政策和技术面看,最具特色的换电技术,在未来是不是正确的方向,会不会被 800V 高压快充所取代;而小鹏,得看企业的管理能力能不能稳定。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很难凭短期信息,评价长期表现。
理想,这家公司是在用产品经理的思维造车,可以解释开头关于理想这两年表现突出的疑惑。咱们可以重点聊。
理想始终如一的定位,6 座 SUV+增程式+“奶爸”,和 CEO 李想的个人理念有关。他这个人也很有意思,有机会再写一篇。在一次采访中,他说“在中国能买 20 万以上车的人群,其实总共就几千万,这些人一定是理性居多”。
面对这群理性的用户,怎么选方向,李想也有自己的一套想法:
“我会问自己几个问题:1、这个市场和需求大不大?2、到底是不是刚需?3、到底是不是刚需?4、到底是不是刚需?5、我们能不能做到第一?如果五个问题的答案都是 YES,那就立即行动。”
理想在定位这方面做到了极致。
首先,市场和需求。
看数据,2017 年至 2022 年期间,21-30 岁的购车人群在短短五年间增长了 11%,购车人群的用户结构重心不断向 30 岁以下的年轻人群转移。而新能源车市场,年轻化趋势更明显,《新能源与燃油车用户消费行为洞察报告》今年的数据,30 岁以下新能源车用户占比最高达 43%,31-40 岁占比 41%。
所以,40 岁以下的年轻消费群体,已经是新能源汽车消费的主力了。
其次,刚需。
虽然 30 岁以下购车人数多,但轿跑的选择太多,竞争太激烈,新能源车不一定刚需。作为一家年轻的公司和老牌车企竞争,也不一定能做到第一。而 31-40 岁,基本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级用户,加上二胎政策,第一辆车基本都是轿跑,但不够用,只能买 SUV 车。
换大车的改善型需求,成了刚需。
最后,能不能做到第一。理想的新能源家庭 SUV,颜值不错,空间大,有冰箱,220V 电源插座,娱乐屏幕。而且中大型、大型 SUV,目前最佳方案就是混动,续航超长,省油且没有充电焦虑。原来 100 多万才能享受到的豪华配置,在理想 30-40 万的价格区间里,没有更好选择。
可以说,切中了二三线买新能源 SUV 的所有需求。
这一点也可以从理想的主要营业门店分布看出来,绝大部分在二三线城市,一线、四线次之。也把钱花在刀刃上,既不强调小鹏的高科技,也不强调车主服务和打包换电成本,满足车主对高性价比的核心需求。
除了定位精准带来的高销量,其实还有一点容易被忽略。
理想能做到毛利 20%,逼近特斯拉,有一点非常关键:理想,在定位方面是产品经理的思路,在生产和交付方面是制造业的思路。
对比注重服务、个性化定制项目多的蔚来,每种定制车的排产和交付时间都不一样,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上半年的车辆交付数只有理想的 1/3。
而理想,L7-L8-L9 三款车的推出,在搭建产品体系的同时,大量通用配件,通过规模化生产,也能最大程度降低成本,进一步缩短新车的生产周期,加速交付。
理想的注重实际,也表现在历年的报表上。
2022 年,研发费用占营收的比例:蔚来 22%、小鹏 19%、理想 15%。销售费用占营收的比例:蔚来 21%、小鹏 25%、理想 13%。净利率:蔚来 -25.89%、小鹏 -34.03%、理想 -3.96%。
2023 年第一季度财务数据,理想,营收 187.9 亿元,同比增长 96.5%,扭亏为盈,净利润达到 14.1 亿元。7 月份,理想交付 34134 台,同比增长 227.5%。
可以说现阶段的理想,思路极清晰,用最小的成本投入,最精准的产品定位,获得最大范围目标人群的销量。
对于这套打法,李想的总结值得深思:
“所有的对手都是基础的看不上,牛逼的做不到,这是很普遍的事情。0 到 60 分的事不愿意做,老想做 60 分甚至 80 分以上的,但自己又没有 80 分的能力,所以最后才只能做到几分。但是我们发现,把基础的做成,就已经决定胜负了。基础的事是最容易拿分的事,所以也是最容易决定胜负的事,60 分以上的事情,决定你能赢多久。

之前,我同事小盖很不看好理想,他觉得理想会是这三家中最先达到天花板的。逻辑有两个,第一,6 座 SUV 车的天花板比小轿车低多了,随便大街上一看就能知道。第二,增程式的设计,上不上,下不下。纯城市跑,不需要。跨城跑,有那钱还不如买个汉兰达。但现在,很多三四线城市准备买汉兰达的人,反而买了理想。挺有意思的。

文末我们还是继续建个群,对新能源车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一起交流。加 huhu,她会拉你进群。

私信“新能源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