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东进:勇于承担为医保体系建设发声助力的时代责任

专注深度医改→ 中国医疗保险 2021-06-25

青年药政论坛(第17期)

主题:新形势下药品集中采购

时间:2018年9月28日

地点:北京  江苏大厦

关注


来源:中国医疗保险

作者:王东进  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会长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2008年创办的《中国医疗保险》,已经走过了十个春秋寒暑。


十年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短暂的一瞬;然而在人生职业生涯中,却是不可短视的一程;对于以聚贤纳言立说献策为宗旨的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和以“为中国医保改革发声助力”为使命的《中国医疗保险》,则不只是一个时间概念,而是一段与医保同仁携手并肩、和医保大业同舟共进的奋斗历程。


因此,对过去的十年进行回顾总结,是必要的,对今后十年更好地发展壮大、作出更大的贡献是有助益的。

1

《中国医疗保险》是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客观需要和必然产物

创办《中国医疗保险》,并非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或者某个人的臆想盲动,而是顺势而为、应运而生。质言之,创办《中国医疗保险》是有充分的历史考量、实践依据、现实需要和社会基础的。


大家知道,我国全面进行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是一项史无前例的伟大事业,也是一项浩繁多元的社会系统工程。推进这项改革事业,首先需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政府的强力推动;需要科学缜密的制度铺排和一系列政策措施;需要上下同欲、齐心协力、开拓进取,等等。同时,也需要“传道授业解惑”,需要解读政策、传播知识、推介经验、营造氛围、引导预期,为改革的顺利推进发声助力。这些都是中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顺利推进、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客观需要,也是创办《中国医疗保险》的逻辑起点、实践依据和社会基础。故此,《中国医疗保险》的问世无疑是势有所趋、事有所需、人有所盼的必然产物。


在《中国医疗保险》“发刊词”中,开宗明义地载明:“在拥有十三亿人口的中国进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建立覆盖城乡的医疗保障体系,让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是艰巨浩繁的世纪工程。无论是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还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社会医疗救助,理论需要探索,制度需要创新,机制需要转换,政策需要配套,难题需要破解,经验需要总结。多年来,无论是业界还是坊间,都企盼能有一本专事研究、专门服务于医疗保障事业的综合性学术期刊”。


然而,在我国各类期刊名目繁多、林林总总,却没有一本是专门研究医疗保险、为医疗保险改革发声助力的。这不能说不是一块短板、一大缺憾。也给医保改革的顺利推进、新鲜经验的及时传播和正确舆论的引领等造成了诸多困惑和不利影响。


医保事业的需要、医保同仁的期盼,既是我们的初衷和动力,也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但是,在当时的特殊情势下,要创办并公开发行一本综合性学术期刊,谈何容易。那段时间,不但一律不再批准创办发行新的报刊杂志,已有的报刊杂志正在进行全面清理整顿,为数不少的刊物在整顿中被叫停。然而,在领导的亲自关心和主管部门的关照帮助下,《中国医疗保险》才获准创办发行。《中国医疗保险》的问世,再一次证明,“得道多助”、“人间正道是沧桑”的社会情理。因 “得医保改革之道”,行为国人医疗保障、健康福祉之“正道沧桑”,方有“多助”,而事竟成。凡来之不易者,必倍加珍惜。从《中国医疗保险》创刊发行,到走过十个春秋,我们一直心怀感激,真诚地感激领导的关心、主管部门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帮助。同时,又心存敬畏,深怕办不好这本刊物而愧对大家的厚爱厚待厚望。所以,十年来的三千多个日日夜夜,全体同仁视刊物为拱璧,待刊物如己出,精心呵护,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和苟且,才得以一步一个脚印、蹄疾而步稳地走到了今天。

2

《中国医疗保险》坚持为中国医保改革发声助力的十年纪略

《中国医疗保险》走过的十年,是中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巨大变化的十年,是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发展高歌猛进,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全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将“病有所医”的千年梦想变为现实的十年。


伟大的时代,伟大的社会变革,是一所伟大的学校、伟大的熔炉。必然使每一个投身其中的人,学到更多平时学不到的知识和智慧,得到更多平时得不到的锻造和升华。俗话说,“十年磨一剑”。过去十年,《中国医疗保险》在这所伟大的学校和熔炉中,学到了什么,锻造得如何呢?概括地说,这是上下求索如何办好医保综合学术期刊的十年;是从蹒跚学步到成长壮大的十年;是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十年;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十年;是“传道授业解惑”、正本清源、用正能量引领舆论的十年;是为医保改革发声助力的十年;是守正不渝、创新不止、笃行不怠的十年;是逐步获得文苑一席之地和业界广泛认同、高度赞许的十年。总之,这十年没有虚度。我们有理由为这十年的辛勤付出和取得的成绩感到欣喜与自豪。


回观十年走过的步履,盘点十年做过的事情,窃以为可纪略和记取如下数端:


——紧跟中央决策部署,紧扣医保改革中心工作,及时、正确、全面地解读和宣传关于医保改革的大政方针,特别是对于重点、难点和焦点问题,既释疑解惑、理论阐释、引导舆论,又及时总结实践经验进行典型引路,一步不落地与改革同步合拍,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办刊方针落实到每一期刊物上。


——始终把坚持医保的“三基”、“三性”作为医保宣传和舆论引导的基点和主线。不厌其烦地大声疾呼要坚持医保“三基”(基本原则、基本方针、基本制度)不动摇。并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维度,反复强调和阐明,只有坚持“三基”、坚持“保基本”(适度保障),才能实现基本医保制度的“三性”(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障可持续性)。


——针对医保制度发展中存在的“三分、三重复、三损失、一麻烦”(即制度分设、管理分割、资源分散;重复参保统计、重复财政补助、重复建设网络系统;造成资源、公平、效率三损失;给老百姓带来麻烦)等弊端,反复不断地宣传整合城乡居民医保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用大量实际调研的数据和地方经验,讲明“整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推进“整合”营造了强大的舆论环境和舆论力量。


——反复宣传统一医保管理体制,特别是宣传坚守“第三方管理”原则的重要性,从理论与实践上反复阐述所谓“一手托两家的一肩挑”和回归公费劳保医疗管理体制的弊端和贻患,总结传播各地在统一管理体制基础上实现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六统一”的成效和经验,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反复宣传要理性推进“三医联动”改革,强调要在遵循医疗、医保、医药各自规律和特点的前提下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如果“一医独大”、“三医捆绑”,只会贻害无穷。起到了既传播知识又正本清源的积极作用。


——坚持把医保经办管理、支付方式改革和医保治理能力建设作为医保的关键环节和宣传的主题主线,常抓不懈。坚持说理开导和典型引导两手抓,注意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工作的需要,不断总结各地的好做法、好经验,有力地促进了医保管理。


——反复阐释宣传厘清社保与商保、保基本与多层次、全民医保与健康中国(以健康为中心)、分级诊疗与异地就医、长护保险与医养结合等概念内涵、功能定位和相互关系,积极稳妥、恰如其分地宣传引导“购买大病保险服务”、“委托商保管理”、“异地就医”、“医养结合”等新生事物和热门话题,宣传引导“让认知聚焦常识,使制度回归本位”等,让读者在获得知识的基础上解除疑虑,收到了“正本清源、拨乱反正”的良好效果。

3

《中国医疗保险》能够站稳脚跟、发展壮大并有所作为的基本经验

《中国医疗保险》初创时,除了主管部门的一纸批文,真是“一无所有”,是地地道道的“三无”(无财政拨款、无人员编制、无办公场地)单位,仅凭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投资的60万元资本金垫底,边招聘人员、边寻找办公地点,边编辑出版发行。尽其所能,一年的发行量不过6000册(业内人士都懂得,这是“养不活”一个杂志社的)。《中国医疗保险》能不能办下去,当时确有不少人是持观望态度或表示怀疑的。也有人“断言”:“兔子尾巴——长不了”,等着看“散伙”的笑话。俗话说:“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炉香”。我们偏不信邪。硬是凭着一股锐意进取、一往无前的精神和“非把这个刊物搞上去不可”的决心,使这个在文苑丛中籍籍无名的后生小辈,一步一个脚印地登上了中国学术期刊A级殿堂。发行量一路攀升至8.5万册以上(是初创时的近15倍。据说这在专业类学术期刊中是不多见的)。成为广大医保从业人员的“好帮手”,也成为系统内外了解医保改革和为医保大业贡献才智的大平台,而受到领导的重视、业界的垂青和社会的赞许。在这种情况下,又有人询问,十年时间能取得这么大的发展和成绩,有什么“秘笈”和经验,能否“开示一二”呢?


实话实说,“秘笈”没有,倒是有一个宝贵的理念和几条基本的经验,愿与同道分享:


——《中国医疗保险》一以贯之地坚守一个核心理念:


办刊物和办别的事情一样,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正确的理念,尤其是核心理念。有了正确的核心理念,才可能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坚定信念。这是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这是行动的先导、遵循和指南。无论是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还是由其主办的《中国医疗保险》的核心理念,就是“求真务实”:即“求”医疗保险客观规律之“真”,“务”人民群众健康福祉之“实”。由此衍生出“聚贤纳言立说献策”的宗旨和“厚德求真笃行担当”的会训。这个核心理念已经根植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办好《中国医疗保险》的行为准则和内生动力。


——《中国医疗保险》十年的十条基本经验:


一是,有定力。就是政治方向的坚定性、指导思想的稳定性、办刊工作的连续性;就是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动摇,为医保改革发声助力不含糊,求真务实不懈怠;就是不唯上、不唯书、不跟风、不媚俗,只唯真、只唯实;就是“持中守一而医百病”。


二是,用心做。凡事认真做,只能做对;只有用心做,才能做好。我们办刊不是“为稻粱谋”,不是“煮字疗饥”,而是把办刊当事业做,把事业当学问做。是用对医保的一颗忠心、满腔热情来办这个刊物。我们笃信,“不怕无策,就怕无心”,“一分责任心胜过十二分能力”。


三是,聚贤能。独木不成林,众志可成城。《中国医疗保险》是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办刊,其编委会成员就有百余人之众,还有较稳定的专家团队、社外评刊委和骨干撰稿人,等等。他们都视刊物如己出,真心帮扶。这是宝贵的资源和优势。


四是,敢担当。担当社会责任是办刊物的题中应有之义;敢于担当是办刊人良知良能良心的集中体现。如果没有担当社会责任的勇气和精神,只谙“明哲保身”之道,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波澜壮阔的改革大潮中,是断不可能办好刊物的。


五是,接地气。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坚持问题导向,事有所需我有所应。坚持把医保改革中的难点、群众中的疑点、基层创新中的亮点作为宣传的切入点和重点,不羡“高大上”,只求“用得上”。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把大道理留给别人,把小道理留给自己”。


六是,讲真话。讲真话是反映真实、详查真相、追求真理的基础和前提。在充斥“假大空”的语境中,坚持讲真话尤为重要,也尤为不易。讲真话有时是有风险的。但是如果不讲真话,尽讲些“正确的废话、伟大的空话”,尽传播一些虚假信息,这样的刊物是不会招人待见的,对社会、对事业是不会有任何助益的。


七是,重引领。媒体的功能是通过传播信息,实现舆论引领。《中国医疗保险》坚持以传播真实可靠的信息和医保改革的主流价值等正能量,为推进医保改革营造适宜的舆论环境,引导社会舆论和公众预期。坚持帮助受众明辨真伪、激浊扬清、正本清源。坚持“百家争鸣”,提倡并鼓励不同观点主张碰撞激荡,但绝不给任何违背核心价值观的异端歧见提供舞台。始终让《中国医疗保险》满载正能量,为中国医保改革发展发引领之声、助精准之力。


八是,善为文。首先是要求作者按照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相统一的文章金标准和“短实新”、“简浅显”的文风,把医保文章写好,既有文采又有章法,既有深度又有温度,让人喜闻乐见。再就是编辑部要慧眼识文章,把文章选择好、编辑好。这是一个“二度创造”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打好“组合拳”,发挥多篇文章的“集成效应”和综合力量。《中国医疗保险》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形成了既有“大势纵论”、“观察思考”,又有“观点荟萃”、“医家之言”;既有“药物经济”、“管理平台”,又有“商业保险”、“工伤保险”和“他山之石”等“熔于一炉”的栏目铺排和编辑风格,较好地适应和满足了广大读者的多元需要。


九是,强素质。这是办好刊物的关键和决定性因素。《中国医疗保险》坚持不懈地抓员工培训、抓队伍素质建设,致力于打造“学习型办刊团队”。不断提高办刊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以适应时代要求和做大做强新型融媒体的需要。


十是,勤总结。《中国医疗保险》一直将先贤关于“靠两结(团结和总结)吃饭”的金句根植于心。强调维护团结,坚持勤于总结(凡是重大活动或一个阶段必有总结)。就是靠团结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靠总结提升办刊能力和创新活力。

4

《中国医疗保险》面临的时代使命和责任担当

回顾总结,不是为了陶醉,而是为了更好地开拓奋进。如果说,《中国医疗保险》这十年是值得骄傲的话,那么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因为今后的路还很长,任务更艰巨。“行百里者半九十”。我们必须发扬成绩、克服不足,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昂扬的斗志,跨上新的征程,以新的格局、新的境界、新的作为,开创新的局面,去争取更大的光荣。


新时代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已经确定。就是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统筹城乡、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中国特色医疗保障体系。通过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障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等一系列新的改革举措,实现中国医保的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增强医疗保障的公平性、可及性、便捷性和可持续性,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不断满足人群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和健康福祉需要。


时代使命的神圣,改革目标的宏阔,对于以为中国医保改革发声助力为己任的《中国医疗保险》,既是难得的机遇,又是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紧扣改革主线,奋力将《中国医疗保险》打造成新型的融媒体,才能适应新时代、新任务的需要。新型融媒体如何打造,需采取什么举措,新型融媒体人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和能力,等等,业已作过部署,并有专文论及。这里就不再赘述,望杂志社认真抓好实施。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的时代使命,面对《中国医疗保险》新的十年,我最想说的一句话和最大的希冀是:守住本心,不忘初心,增强信心,勇于承担为中国特色医疗保障体系全面建设发声助力的时代责任。


本心,就是本来之心、根本之心。就是老子讲的“赤子之心”,也就是俗话说的天地良心。本心是做人之根、处世之本。初心,就是创业行事之初的愿望、初衷。创办《中国医疗保险》的初心、初衷,就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医保改革发声助力,正确引领舆论。其核心理念和价值取向都是求真务实,即“求”医保客观规律之“真”,“务”人民健康福祉之“实”。只要守住本心、不忘初心,将办刊的核心理念和价值取向根植于心,就能抵御各种邪毒的侵蚀与诱惑,就能以“持中守一”的确定性,应对前进路上的各种不确定性,对继续办好《中国医疗保险》满怀信心,就能勇敢地承担起为全面建成中国特色医疗保障体系发声助力的时代责任。


为此,全社同仁务必要牢牢把握住以下几点:


一是,务必要学懂弄通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要学懂弄通悟透习近平新时代民生思想、社会保障思想和关于新闻舆论宣传的一系列新论述、新观点、新要求,用以武装头脑、指导行动,统领办刊的各项工作。有了这个政治灵魂和理论遵循,就有了“主心骨”,就会有底气、有定力,就能做到政治立场坚定、政治嗅觉灵敏、政治方向明确,就不会被歪风邪气所迷惑,就不会受到看似“高大上”实则违反规律与常识的奇谈怪论的影响和干扰。


二是,务必要养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常言说,比知识更重要的,是见识;比见识更重要的,是思维。思维方式不对头,对事物、对形势的观察、分析、判断都不可能正确。因此,要成为一个坚定的、清醒的、有作为的融媒体人,除了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务必要具有正确的思维方式,尤其是要有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和底线思维。这样才能减少和避免盲目性、随意性,增强自觉性、预见性,才会赢得舆论导向的主动权、话语权。


三是,务必要把守正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历史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医保改革是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的社会系统工程,是具有很强的稳定性、连续性和传承性的。作为一个成熟的融媒体人,在关注当下时,务必给医保改革发展的历史以应有的尊重,务必对改革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进行坚守与弘扬。孔子说:“告诸往而知来者”。只有了解既往历史,才能指导未来发展;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远;只有在守正的基础上,创新才能出新机制、新效应。


四是,务必要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前者是观大势、明大理、知大局,后者是察实情、抓实事、求实效。古语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改革的历史经验一再证明,创新在基层,高手在民间。许多好做法、好经验都是基层和第一线的实际工作者创造的。因此,作为一个成熟的融媒体人,要使我们的舆论传播更有活力,更有影响力和感召力,一定要迈开双脚“走基层”,一定要“接地气”。“接地气”的融媒体才会富有生机和活力,也才会直抵人心,与受众产生心灵共鸣。


五是,务必要坚持内外兼修。既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又广交朋友,善结贤良,聚集广泛的“外力”,形成共同办好《中国医疗保险》融媒体的合力。在当今新媒体、全媒体时代,形势瞬息万变,需求广泛多元,如果还是闭门办刊,“孤军作战”,而无“外脑”、“外援”给力,任何媒体都是办不好的。《中国医疗保险》在内外兼修方面已经迈出了第一步,也摸索到一些路径和经验。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朝既定的方向走下去,我们的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广,《中国医疗保险》就会越办越好,就一定能承担起为全面建成中国特色医疗保障体系发声助力的时代责任!


原标题:守住本心  不忘初心  增强信心 勇于承担为医保体系建设发声助力的 时代责任

热点推荐

• 完善城乡居民医保的立足点、切入点、发力点

• 王东进:满怀期待与开创新局

• 医保战略性购买驱动药品价值导向革命


中国医疗保险官方微信  ID:zgylbxzz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