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杨银付:在党的领导下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杨银付 中国高等教育 2022-04-24

 点击上方蓝色文字“中国高等教育”关注我们


在党的领导下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杨银付 [摘  要]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让14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提供根本保证。[关键词]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党的领导;立德树人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我们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牢记初心使命,在党的领导下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没有哪一项事业像教育事业这样,影响甚至决定着接班人的问题,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长治久安,影响甚至决定着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正因为此,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 一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在每年的“五四”“六一”和教师节讲话中,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都特别强调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希望学校继承光荣传统,传承各民族优秀文化,承担好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希望每一个青年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辱时代使命,不负人民期望。 二是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德智体美”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劳动教育,使得我国教育培养的素质目标更加完善,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教育方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六个下功夫”: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导学生立志听党话、跟党走;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心无旁骛求知问学,努力丰富学识;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增强体质、锤炼意志,崇尚劳动、尊重劳动。 三是要突出实践育人、协同育人。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基本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从实践起步”,“既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实践学习;既要向人民群众学习,向专家学者学习,也要向国外有益经验学习”,“学习有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有实践知识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希望青年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熔炉中,在社会的大学校里,掌握真才实学,增益其所不能,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习近平总书记鼓励当代青年“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立德树人是系统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教育、妇联等部门要统筹协调社会资源支持服务家庭教育。全社会要担负起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为学校办学安全托底,解决学校后顾之忧,维护老师和学校应有的尊严,保护学生生命安全。” 努力让14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既彰显了真挚的为民情怀,又蕴含着坚定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习近平总书记所列的“两个期盼”“十个更”中,排在第一位的是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集中体现为让人民“有学上”和“上好学”,即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 一是要高度重视教育公平和教育扶贫。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在贫困地区。补上这个短板,就要把教育扶贫作为治本之计,切断贫困代际传递。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革命老区、贫困地区要脱贫致富,从根儿上还是要把教育抓好,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贫困地区要“拔穷根”,必须把教育办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下一代的教育工作做好,特别是要注重山区贫困地区下一代的成长,下一代要过上好生活,首先要有文化,这样将来他们的发展就完全不同。义务教育一定要搞好,让孩子们受到好的教育,不要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习近平总书记把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视作“治本之策”,强调“突出重点、上下联动、综合施策”。 二是要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是教育工作的生命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这么多人,教育上去了,将来人才就会像井喷一样涌现出来。”因此,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更高素质的人才”;要求“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要求“学校办出特色”“教师教出风格”。在谈到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时,习近平总书记结合经济社会发展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结合制造业强国与创新型国家建设,提出要“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和教育方法,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造就更多的合格人才、创新人才”,“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 三是要着力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深化教育改革,要注重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系统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使各级各类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规律、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更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坚持以改革促公平、提质量,通过改革,推动学前教育走向优质普惠,义务教育走向优质均衡,高中教育走向优质特色,特殊教育走向优质融合。职业教育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高等教育要走在教育改革前列,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学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当好教育改革排头兵。 观察2015年以来的《政府工作报告》,教育部分的主题句分别为“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办好公平优质教育”“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6年来《政府工作报告》教育部分的关键词始终是“公平”和“质量”,折射出新时代我国教育的主要矛盾,反映了新时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鲜明指向和根本宗旨。 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这里的“学”,就是“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把“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作为“九个坚持”的第一条突出强调,说明党的领导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保证。 一是使教育系统和各级各类学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党组织要自觉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履行好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职责,让教育事业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前进。成立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就是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的重要举措。 二是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教育系统党的建设,既包括高等学校,也包括中小学校和职业学校;既包括公办学校,也包括民办学校,要实现全覆盖。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要把抓好学校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全面推进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核心是用“四个意识”导航、用“四个自信”强基、用“两个维护”铸魂。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核心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组织建设要从严抓好落实,核心是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体现党的生命力、战斗力、号召力、吸引力,要下大力气建设好。 三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工作,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教育最鲜亮的底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四是做好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育德与育心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真正做到讲理论“接地气”,让马克思说中国话、让大专家讲家常话、让基本原理变成生动道理、让根本方法变成管用办法,将总体上的“漫灌”和因人而异的“滴灌”结合起来。 教育报国守初心,立德树人担使命。在党的领导下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就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 【作者杨银付:中国教育学会秘书处秘书长】



 原载2020年第23期《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策划:唐景莉

监制:李石纯

制作:王惠英

编辑:李石纯

韩晓萌

核校:杨   婧


思想,从这里启程!欢迎长按二维码关注《中国高等教育》杂志官方微信!


更多精彩请长按二维码关注


欢迎订阅《中国高等教育》杂志请长按二维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