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刘 波:“两个结合”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刘 波 中国高等教育 2023-07-29

 点击上方蓝色文字“中国高等教育”关注我们


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的大会。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系统的首要政治任务。《中国高等教育》围绕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组约专题文章,敬请关注。


“两个结合”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刘 波


[摘 要]“两个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本质和独特优势,深刻揭示了党和国家事业能够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并迈上时代新征程的内在基因和成功密码。新时代,必须坚持将“两个结合”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遵循,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两个结合”;根本遵循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为真正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必须始终坚持“两个结合”,在厘清历史、总结经验、增强智慧,在思想的融会贯通中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


探索实现“两个结合”:系统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宝贵经验


“两个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基本经验,是党持续实现理论创新的宝贵经验。在党的百余年奋斗史中,党发现、凝练和运用“两个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中国共产党高举起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成功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时中国的革命形势相结合,初步探索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新路径,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充分结合中国历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势,团结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向世界展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方案,提出了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大论断,丰富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在回答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社会主义本质之问中,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性真理运用于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具体实践,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回答并解决了一系列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问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深刻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和中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密切结合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仅完整表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具体内涵,同时还系统阐释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鲜明特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开辟新境界。


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程中始终以“两个结合”为根本遵循,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在历史的长河中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正是在于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是贯穿于党百年奋进史的关键经验,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过程。


准确把握“两个结合”:充分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然要求


“两个结合”的重要论断完整准确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具体内涵,形象系统地呈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鲜明特征,并进一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实现发展和完善。


1.“两个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命力和活力的内在需要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行了科学的揭示,是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重要思想指导,也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并实现解放的思想武器,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关键行动指南,更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因此,要应对更为复杂和艰巨的时代任务,我们必须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只有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定“两个结合”的根本遵循才能够实现自身的真理性发展,才能够永葆“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才能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更好发挥指导性地位和作用。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我国的一项根本制度。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在人们的思想生活乃至其他各个领域也都普遍地发挥关键作用,人民群众广泛地接受马克思主义,并能够在具体的学习生产生活的实际活动中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将思想活动与实践活动有效地统一起来,为“两个结合”提供了丰富的实践资源与思想养分。正因为如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仅具有高屋建瓴的思想建构,而且具备创新发展的创造活力。


2.“两个结合”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途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就是不断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程,同时还是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下,马克思主义也拥有了更加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了民族风骨和中国生命的马克思主义也更容易和广泛地为中国人民所接受,进一步提升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可见,“两个结合”是充分保障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不断焕发强大生机与活力,实现繁荣与发展的根本遵循。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持续探寻中,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最具有特色的“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明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容纳了来自各方的优秀文化因素,进而融合沉淀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中国接受、传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独有特点和独具优势。中国共产党以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的马克思主义真理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将蕴含在中华文明之中的优质基因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充分结合,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发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新魅力。


3.“两个结合”是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科学思维


当前,我们正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阶段,面对新时代和新任务,必须坚持“两个结合”的科学思维,思考和解决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难题,指导伟大奋斗,实现伟大事业。


机遇与风险并存,问题与挑战共生。一方面,我们要应对来自国际的冲击和挑战,世界格局的新变化需要我们以更加智慧的方式应对。如何在重大风险和挑战中携手实现互利共赢,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构建人类社会新秩序等都是人类社会所共同面临的关键问题。另一方面,国内面临着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新征程中如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如何解决高质量发展中的卡点瓶颈等都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问题。要科学解决这些困难和挑战,化解风险与难题就必须要在充分掌握国情、世情、党情新变化的基础之上,坚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并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深厚智慧,为解决这些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始终坚持“两个结合”: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智慧结晶


中国共产党人要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推向新高度。为此,必须始终坚持“两个结合”,彰显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智慧结晶。


1.在领会“两个结合”的思想精髓中勇担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的神圣使命


理解“两个结合”,关键在运用,运用的前提在准确把握它的要义精髓。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在谱写新篇章中把握大方向和主旋律,必须从整体上掌握“两个结合”的思想精华。


真正发展马克思主义,就必须真正凸显它是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中国大地上最为根本的“经世致用”之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典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发展中的科学真理,其植根于在实践发展和时代前进中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植根于在文化血脉和思想沿革中荡涤存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关键是焕发其真正的思想“生命力”。要始终坚持“两个结合”,其精髓就在于将古今中外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所用,在科学理论引领伟大实践、伟大实践支撑科学理论,时代真理激发古老智慧、古老智慧提升时代真理中清楚谱写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总谱”。


“两个结合”深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不是空洞的理论教条而是鲜活的行动指南,复杂多变的实践活动在规律性发展的结合中实现了理论飞跃,沉淀平静的思想观念在改造性发展的结合中实现了时代跃升。只有真正领会“两个结合”的思想精髓,才能真正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创新性,在坚持“两个结合”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持续提升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新思想新观念新境界。


2.在凸显“两个结合”的方法论指导中握紧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伟大事业的根本武器


“两个结合”关系到能否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时代创新和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方法论的创新是更具延展性、持续性和推动力的思想变革。只有始终坚持“两个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才能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高度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变革作出更大、更有意义的历史贡献。


马克思主义和党的创新理论一脉相承、接续发展。客观而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历史性创新,它本身就是具体结合的产物;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则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性创新,其在与中国具体实际的广泛结合中,创造性地从阶级分析法中找到了党的调查研究法理论联系实际和群众路线;而 “解放思想”“发展的硬道理”“以人为本”则是基于不同时代问题而具体生成的新结晶。正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中国共产党人才能真正找到“第一个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全新典范,更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结合论”的自我创新。在很大程度上,“两个结合”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跃升和丰富发展,也是方法论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

3.在践行“两个结合”的重要举措上充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的时代内容


“两个结合”不仅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思维与方法,而且在支撑“六个必须坚持”中找到了不断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效路径。


一是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在始终密切联系群众中紧密结合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伟大实践,紧密结合“人民立场、人民中心、人民创造、人民智慧、人民幸福、人民至上”等“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文化传统。二是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在独立自主和信念如磐中紧密结合“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的鲜活实践与积极成果,紧密结合“自尊、自立、自强”等中华民族精神之魂与“独立自主”的中华文明精华。三是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在始终推进守正创新中紧密结合新发展格局和高质量发展、科教兴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全面依法治国、文化自信自强、民生福祉、绿色发展、全面从严治党等各项事业的实践创新,紧密结合“周虽旧邦,其命维新”“革故鼎新”的改革精神。四是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在解决“三大”问题的实践探索中紧密结合新征程新问题,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国家治理、国家安全、祖国统一等具体问题,紧密结合审时度势、未雨绸缪、居安思危、因机而发的传统智慧理念。五是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在始终推进伟大奋斗、完成伟大事业中紧密结合具体实践中生成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创新,紧密结合中国古代制度文明中的安邦理政的国家治理经验智慧。六是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在始终推进文明进步中紧密结合新征程上不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世界化”的丰富实践和为世界发展、文明进步、人类繁荣而探索的积极经验,紧密结合中国古代先贤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察万物之源的深刻哲思。


【作者刘 波:中国矿业大学党委书记】


 原载2022年第23期《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编辑:王  瑶

策划:唐景莉

统筹:万玉凤

监制:黄    蔚

制作:王惠英






 请点击上方图中二维码关注“中国高等教育”官方微信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