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研修营成长史:五年七期,每一步都有意义

自然之友 自然之友 2024-01-15

⭐️星标一下自然之友,第一时间了解我们的最新动态

文/ 狸花猫(自然之友传播总监)


什么是研修营?


为了鼓励更多的伙伴参与到一线的环境保护工作中,自然之友从2017年起开展了一系列不同主题的研修营课程,围绕着当期主题,从法律背景、问题剖析、案例实践等等多方面向报名参与研修营课程的伙伴进行分享,希望能够对伙伴的工作和环境保护实践有所帮助:


2017年,政策倡导研修营

2019年,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研修营

2020年,环境政策倡导研修营

2021年,应对气候变化研修营




▲自然之友于2021年10月21日、22日在云南昆明举办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气候变化”研修营


2017年至今,自然之友法律与政策倡导团队共举办不同主题、不同形式的研修营7次,涵盖政策倡导、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等多方面议题。这个充满自然之友特色,又深受参与者肯定的“招牌系列”有哪些台前幕后的故事?学员们回头看时又有什么样的心得呢?


自然之友法律与政策倡导总监王鑫一参与了几乎全部七次研修营的组织筹备工作。她回忆说,自己2017年7月来自然之友担任政策倡导专员职位,正是自然之友首次设置这个岗位并招聘专职工作人员。彼时,环保领域大部分机构尤其是一线机构尚未意识到政策倡导是解决环境问题行之有效的手段,也未在工作中广泛应用政策倡导的方法,因此几乎没有相关的岗位设置。


而自然之友的确有政策倡导的传统。创始会长梁从诫曾长期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及常委,从梁先生时代起,自然之友就已经把政策倡导作为探索环境问题解决之道有效的出口。此后,自然之友推动圆明园铺设防渗膜工程听证会,通过常州“毒地”案策略性地将公益诉讼与政策倡导相结合、最终令“污染者担责”写入《土壤污染防治法》……无不是政策倡导工作“积跬步以至千里”结出的果实。


即便有着不可不谓丰厚的积累,2017年,第一期政策倡导研修营的筹备也依然是“摸着石头过河”。那一次,由总干事牵头,诸多具有社会学、人类学及媒体背景的外部专家顾问贡献了极大的力量。自2019年开始,法律与政策倡导团队“举部门之力”挑起了研修营的大梁。大家的分工合作很有意思,一方面,每位同事都需要在日常工作中自己熟悉或擅长的领域独当一面,另一方面又需要体现公平参与原则,对于那些构成研修营基石的法律法规和基础知识,则人人都需要掌握,必要时相互分担



自然之友法律与政策倡导团队的公益律师乔海玲共参与了五次研修营工作。她说,因为千头万绪,研修营正式开始前一天集体窝在一间房间里加班到11点是常事,再往后,每一天谁讲完谁就“解放”了,所以前一天晚上熬夜加班的就是第二天要讲的人,想想还挺有趣的。有同事准备的讲稿更有趣,连哪儿用什么语气词,何处要翻页都事无巨细标注,听起来很好玩,其实足见伙伴们一丝不苟的用心。


说到为研修营准备的专业知识,许多参与者都给出了“想一线机构之所想”的评价。自然之友法律与政策倡导团队公益律师盛晓颖共参与了三次研修营工作,她说,正因为洞悉到很多一线机构的真实需求:日常工作忙碌,难以抽出时间进行前沿知识的学习,尤其缺乏精力去做一些资料的查考。所以,自然之友法律与政策倡导团队对自己的要求就是:我们花时间先去学习、研究、“趟路”,在此基础上,给到参与者的是已经经过主办方梳理与思考的精华,在资料的科学严谨性、基础知识的专业深浅度方面无不经过反复推敲、再三拿捏。令伙伴们受益的不单单是新知,更有时间的节省和找到工作抓手的启发


而逻辑的重要性一点都不逊色于知识。王鑫一介绍说,过去研修营讲得较多的是工具和手法,怎么做监督举报、怎么写两会提案、怎么申请信息公开……但逐渐地,大家发现如何做问题分析、如何做目标制定等逻辑与思维方式的训练才是“授人以渔”的“渔”,不止于一位参与者掌握一种具体方法,而是可以触类旁通,长远支持到机构工作开展的方方面面。


多方利益视角的引入也是研修营一大特色。在历次与参与者的交流中发现,环保人、公益人容易“站在天平的一端”,过于理想化地考虑问题,而往往忽略了问题的解决其实是多利益方的博弈。所以在占研修营几乎一半的时间的实践实操环节中,有了“模拟听证会”,通俗说就是“角色扮演”,大家转换身份和立场,在多利益相关方的视角下讨论问题,切身体会到理解相关利益方有多么重要。



无论是线下还是线上参与研修营,每一次都是收获颇丰、不虚此行,TA们如是说:


张静宁

芜湖市生态环境保护志愿者协会项目总监


在芜湖生态与自然之友近十年的合作中,参与研修营是特别有意义和价值的事情。从中学到的理论、方法和技能已经内化成我们机构的工作规范,形成了工作模式,被项目团队普遍使用。例如履职申请、行政复议、两会提案撰写等等:2021年两会期间,我们与委员合作省级和市级提案34 份,绝大多数成功提交。在飞灰议题的倡导上,我们坚持信息公开申请和简报、报告发布,成功推动飞灰技术规范在2020年出台并实施。


我们和自然之友法律部门合作推动的议题——垃圾焚烧行业监督性监测,经过数年努力,虽有一些改善,但还未看到阶段性成果。我们将坚持“研修营精神”,尝试更多的方式和途径进行倡导,例如进行大范围的履职申请、举办研讨会、发布报告等形式;另一方面,进行更为深度的研究和探索,进行省级维度和分议题(环境质量、二噁英等)维度等专项的研究和倡导,力争有所突破。



何棠

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我是在2020年7月参加自然之友环境政策倡导线上研修营的。当时国内的疫情状况还不乐观,学校亦不能返校,在家待了一学期后,能够在线上和全国各地关心环境法以及环境保护实务工作的人士一起讨论学习,是特别难得的机会。从概念解释、原理分析到案例证明、实务操作,过程中高强度的头脑风暴、展示以及评论,让我在这三天中每一天都收获满满。由于大家的专业背景和工作背景很丰富,我是环境法背景的,小伙伴们有时需要处理某一个问题,涉及法律的部分我能够快速提供法律检索的答案与建议,那时候特别开心。


因为这一次参与了研修营,我认识到环境政策和环境法律是有机结合的关系,在面对一些议题时就可以有更加宏观思考的视角,同时也考虑法律在其中的功能定位与精微作用,这些都超过了我在参与前的期待。培训教材在后续的两年中我也一直随身携带。


未来,研修营会带领大家走向何方呢?


在自然之友法律与政策倡导团队的期待中,希望能够引领大家对环境领域新兴议题包括变革和挑战的理解。以气候变化为例,问题已刻不容缓,而很多细分议题在行业或伙伴机构中间尚没有一个统一的理解。因此自然之友希望成为“与大家一道看向更新兴、更前沿、更交叉问题”的那个角色,行动起来,让改变成为可能



相关阅读


“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研修营”这么有趣有意义,一起来回顾吧!政策倡导这样做 | 自然之友环境政策倡导研修营回顾应对气候变化,公众参与大有可为|自然之友应对气候变化研修营回顾COP15期间,我们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气候变化”研修营都聊了点啥?



感谢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海因里希·伯尔基金会(德国)北京代表处和自然之友月捐人对自然之友赋能研修营系列活动的支持,以及一直以来给予自然之友的信任和对中国环境法治事业的支持!




—END—



动动手指 点亮星标

I want a star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研修营成长史:五年七期,每一步都有意义

自然之友 自然之友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