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难道投资瑞幸咖啡的都是傻子?

金融干货第一平台 Career In 投行PEVC 2020-04-02

当地时间5月17日,瑞幸咖啡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股票发行定价为17美元,开盘一度上涨超过50%,但是收盘价又跌回了20.38美元。瑞幸在盘后交易继续跌去1.86%的股价,但市值超过50亿美元。瑞幸此次上市筹集了约5.61亿美元资金。


瑞幸无疑是近一年来在中国资本市场最有争议的公司:消费者质疑咖啡口感不佳,难喝之声似乎源源不断;投资界对瑞幸褒贬不一,有人认为这是“下一个ofo”,但瑞幸的投资阵容似乎总不缺大牌——


2018年7月份,瑞幸咖啡完成的A轮规模为2亿美元的融资中,大钲资本、愉悦资本、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和君联资本参与,投后估值10亿美元。


2018年12月份宣布完成B轮融资,当时融资额为2亿美元,投后估值22亿美元。愉悦资本、大钲资本、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中金公司等参与了本次融资,愉悦资本创始及执行合伙人刘二海进入公司董事会。


4月18日,瑞幸咖啡宣布,在2018年11月完成的B轮融资基础上,额外获得共计1.5亿美元的新投资,其中贝莱德(BlackRock)所管理的私募基金投资1.25亿美元,瑞幸咖啡投后估值29亿美元。贝莱德资本是全球最大的投资集团,亦是星巴克最大主动投资者,第二大股东。


难道这些机构都是“傻子”?


大钲资本是瑞幸A轮、B轮的领投方,也是瑞幸最早和最大的外部机构投资者,总投资额近1.8亿美元。其创始人、董事长黎辉在接受猎云网采访中直言:“技术是瑞幸咖啡商业模式的核心,基于此的运营效率提升是瑞幸业务快速增长的根本原因,这也是我们看好瑞幸的价值所在。”


以中后台系统为例,黎辉阐释了其运作逻辑是如何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颠覆传统商业模式的。


一是自动补货系统。传统零售在扩张规模的时候,受制于运营管理能力,店长和中间层管理层是快速扩张的瓶颈,而瑞幸咖啡通过自动补货系统,减少了店长决策的干预。


举例来说,对一家咖啡店来说,工作日和周末、上午和下午、晴天和阴天,不同时段的订单量是不一样的,那么应该补进多少的糖奶豆,什么时候补,只靠人工难以计算。而瑞幸可以基于后台累积的数据,自动算出每个高峰的销量、安全库存是多少,并不断优化调整。


二是会员运营系统。这就不得不提到星巴克的APP,星巴克的营销只是简单的买几增一,或者赠送生日券,与会员的互动是基于公司角度的营销,而瑞幸是真正在和会员“互动”。


“举个例子,如果我一直在买瑞幸的美式咖啡,突然有一周去国外出差没有下单,可能周末就会收到一张瑞幸推送的4.8折优惠券。”如果这些都是人工去算,几乎难以实现,瑞幸在后台基于数据分析,可以向用户自动推送。”


三是自动派单系统。在一个人口高密度的商圈,可能有3-5家瑞幸门店,那么由哪家门店配送效率最高?


瑞幸没有按照“就近原则”,而是基于算法,选择效率最优的方案。假如A店距离客户近但需要长时间排队,根据算法分析,后台就会指定相对远几十米,但不需要等待的B店配送。


另一个强大的系统,瑞幸的门店网络,即在线上完成获客,在线下履约的一个网络。在瑞幸的所有门店中,90%为自取门店,而要开出2000家的自取门店,不是“拍脑门”决定的,是基于数据驱动


瑞幸的后台系统有一个选址热力图,上面呈现了哪个位置客户密度最大,最适合开店。而这个热力图,最早诞生于瑞幸的厨房店。


黎辉解释,最开始进入一个城市时,瑞幸并不知道自己的客户在哪,但是通过外卖可以做到:哪里的订单最多,哪里的客户就做多。因此早期扩张时,瑞幸每到一个城市,就先开一家厨房店提供外卖服务,获取客户密度数据,然后同步再开快取店。


“这也是为什么有媒体报道称瑞幸关掉了部分门店,关掉的大部分其是早期厨房店,他们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至于瑞幸一路走来看似水涨船高、极其夸张的估值,黎辉解释道:


“对于一个项目来说,企业是资本的需求,投资人就是资金的供给方,估值就是买卖双方达成的一个平衡点。任何估值都没有办法百分之百精确计算出来,就连上市公司的市值也会随着股价每天波动。”


对于一个未上市的项目,同类型的标杆企业往往是最好的参考依据。放在瑞幸的案例中,星巴克无疑就是这个最合适的卡尺。


2017年12月底,星巴克从统一手中收回华东区星巴克50%股权的时候,估值约为2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5亿),那时华东区有大约1400家门店。


彼时一家星巴克门店价值大约是186万美元。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8年5月,瑞幸拥有525家门店,10月的时候门店数就超过1100家,计算得出,7月估值10亿美元,12月估值22亿美元也就是情理之中的数字。


即使上述逻辑都说得通:瑞幸技术确实牛,估值也合理,那烧钱这回事儿怎么解决?


瑞幸咖啡董事、愉悦资本创始及执行合伙人刘二海这样回应瑞幸“烧钱”的说法。刘二海此前投资了神州租车、神州专车、摩拜单车、蔚来汽车等独角兽。


“我不知道‘烧钱’是怎么定义的?如果投入的资金创造了更大的价值,这能叫烧钱吗?退一步说,即便说瑞幸咖啡‘烧钱’,也是在烧自己的钱。要知道瑞幸咖啡董事长陆正耀先生在第一天就投了2亿美金。”

 

“所以说流传的关于瑞幸咖啡‘烧钱‘的信息其实本身也是没有多大的依据。投资和创业是需要独立思维的。瑞幸咖啡是去年在创新消费领域为数不多的快速成长的项目,这也是引起大家关注、猜想的原因。都在质疑瑞幸,别看嘴上说得热闹,要看投资人的行为和消费者的买单。”

 

刘二海表示:“其实亏损在一个创业企业的发展早期是很正常的,作为投资人本身,我对于此并没有感到什么悲伤和担忧。与传统的连锁店面模式相比,瑞幸咖啡的获客模式是创新模式,这主要是基于新基础设施的网上获客的模式。一杯传统连锁咖啡,咖啡本身在成本上并没有太大占比,更多的是房地产、店面的成本支出。”

 

那么,刘二海是如何判断创业项目的?“我更愿意问创业者的问题是,你怎么就做了这个事呢?是什么事引发了你这么大的兴趣呢?你的创业逻辑是什么?其实这些问题中蕴含了我们对一个创业项目的所有判断。我从2006年开始投神州租车、后来投资了神州专车,再到现在的瑞幸咖啡,这些品牌的快速发展与创始团队是有直接关系的。”

 

成立于2017年底的瑞幸咖啡,创始人为原神州优车集团COO钱治亚。创立伊始,团队将瑞幸咖啡定位为新零售专业咖啡运营商,采用“自提+外送”的模式,主推外送业务,但时至今日,瑞幸咖啡的自提比例已经远远超过60%,再用“外卖咖啡”来描述瑞幸明显不准确,因此,刘二海将之成为“数据咖啡”。


“未来,基于新基础设施的公司我相信会有一批冒出来。什么是新基础设施?首先就是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以及由此构建的移动支付、移动通信。瑞幸咖啡在一年左右时间开了2000多家店、摩拜不到一年时间做到2000万单/日、途虎养车在短短几年时间收入几十亿人民币,这些企业如此快速扩张、快速成长,背后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基础设施的变革。基于新基础设施的巨型产业,包括咖啡、房产、汽车出行、食品饮品等这些都是万亿每单的产业。当这样的巨型产业从老基础设施向新基础设施转型的过程中,我认为存在着巨大无比的机会。”


其实早在去年底,刘二海就曾公开表示:瑞幸是时代的产物,线上获客,线下服务,实现了线上线下的融合。瑞幸咖啡的商业模式和体系与传统业态是完全不同的,这个体系不是简单的会员体系提升,而是理念的提升。他举了一个例子,瑞幸咖啡有几百人的数据团队做研发,能够做到千人千面的研发产品、布局门店,从而实现产品和服务的个性化。顾客看到的瑞幸App、进入的每一个店面、喝到的每一杯咖啡,都是基于海量数据计算的结果呈现。因此他将瑞幸称之为数据咖啡。对于中国咖啡行业的未来格局,刘二海坚信数据咖啡会成为主流,而星巴克等线下咖啡业态会成为补充。


看了上述机构投资瑞幸的理由,你被说服了么,愿意买瑞幸股票么?欢迎下方留言告诉我们你的看法。


延伸阅读(点击下方蓝字可直接跳转阅读):

瑞幸咖啡引起高盛关注:专题研究报告出炉!

这几张图把瑞幸咖啡的资本故事扒得一干二净

重磅!拨开瑞幸咖啡的运营及财务数据迷雾看真相(附更多数据曝光)

瑞幸咖啡声明:客户满意度高达99.6% 绝不会成为下一个ofo(附瑞幸2019年发展战略PPT)



版权声明:CareerIn除发布原创干货以外,致力于优秀投行/PE/VC文章精选、精读。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联系方式:微信instructor33(原号instructor11和instructor22已加满)


CareerIn19周投行/PE/VC学徒计划11期春夏班正在进行中(戳我看课程招生简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