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许多人在晒与他合影过的照片,这些照片看上去非常亲密,完全没有距离感

宾曰语云 2023-11-21

Editor's Note

李克强生命中的10个片段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走马财经 Author 走马的汉子

1.少年时代
李克强生于1955年安徽合肥,祖籍安徽定远。
父亲李奉三生于1915年,是建国后凤阳县第一任县长,70年代中期,曾主政蚌埠市中级人民法院,后担任安徽省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直至退休。
李奉三是家中唯一读过书的孩子,传统文化功底深厚,他最后一份工作任职省地方志办公室,也可以看出这一点。
李奉三(1915-1999)
受父亲影响,李克强从小爱读书,对传统文化尤其感兴趣,他后来在北大读法律专业,可能也受父亲法院工作经历的影响。
有媒体曾报道,李克强与父亲关系非常亲密。
从心理学上讲,孩子的安全感(尤其是男孩)更多来自父亲,与父亲关系亲密的人,通常更松弛、有安全感,仔细观察李后来的公开照片,他的笑容非常自然、放松,嘴唇大幅咧开,嘴角会不经意间大幅上扬,某种程度上可以印证这一点。
少年时期对李克强影响较大的另一个人,是恩师李诚。
李诚被称为桐城学派最后一个文学家,曾任安徽省文史馆管理员,因为这个缘故,他和李克强家同住省文史馆大院,而他最小的儿子李皋兰仅比李克强大4岁,是院子里唯一年龄相仿的两个孩子,两人也因此成为发小。
(1968年,李克强送朋友下乡留念,前排右1为李克强,后排左1为发小李皋兰)
小学阶段,由于当时特殊的历史阶段,李克强的学业也受到了影响,于是李诚就给儿子和李克强两个人在家里开私塾。
李诚国学功底极其深厚,当代著名学者马茂元、舒芜、吴孟复都是他的学生,李克强曾在1997年的《安徽日报》上发表文章《追忆李诚先生》。
得益于这段扎实的私塾经历,李克强的学业没有被荒废,后来他进入合肥八中,又在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年考入了北大法律系。
2.知青岁月
1969-1974年,李克强就读于安徽省合肥第八中学,完成了初中和高中的学业,高中毕业后去了凤阳县大庙镇插队当知青。
1976年,青年李克强与朋友在合肥公园合影,图中为李克强,右为李皋兰
此后的两年,他在大庙镇东陵村度过了两年普通的知青岁月。
这个年轻人给当时的乡亲们留下的印象是:
黑瘦黑瘦的,但干起活来不惜力;
别人干完活后就赶紧歇着,他总是放下锄头,就拿起书本;
大家都知道他是个读书人,讲道理,为人正派。
因为表现突出,一年后他成为大庙公社党支部书记,直到1977年参加高考。
3.北大求学
李克强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由于当时在滁州市凤阳县插队,他在当地参加高考,成绩是滁州市第二名。
进入北大后,李克强给同学和老师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因为他不仅专业课出色,而且英语学得极认真,“小本的正面是英文,背面写英文,去食堂的路上背,排队时也背”。李克强在北大认识了来进修的妻子程虹,程后来成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外语系英语教授,翻译过多部美国自然文学著作。
北大求学期间,李克强与同学合影,右2为李克强
2011年香港大学100年校庆时,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克强出席活动并向600多名师生演讲,出于对港大传统的尊重,李用中英双语进行演讲,后来担任总理期间,出访欧美,他可以用流利的英文与各国政要自由交流。
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北大法学系是精英中的精英,被称作“黄埔一期”。而李克强又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在大学期间就担任北大学生议会常代会主席,1982年毕业时被评为北大优秀毕业生,并留校任教。
毕业那年,他曾给班上年纪最小的同学留言:
“纯真而不欠闻达,善良而不失坚强,把生命高举在尘俗之上,又溶于社会之中,这应当是我们这一代的共同追求。”
40多年后再看这些文字,这位总理可以说用一生践行了他的理想。
如果说安全感更多来源于父亲,同理心则更多来源于母亲。李克强的母亲曹氏较少被提及,据他们的邻居回忆,曹氏是一个非常温柔善良的女人,这可能是李克强从政以后,总是能体察底层百姓的难处的重要原因之一。
4.六亿人月入千元
2020年5月28日的记者会上,李克强对全世界的记者们说,中国目前仍有六亿人月收入不足1000元,这使得社会公众和媒体将目光更多聚焦于贫困人群、就业和社会保障上,这种坦率和真诚无疑给许多人深深的震撼。
5.长江黄河不会倒流
2022年3月,在最后一届记者会上,李克强对媒体说,长江黄河不会倒流,中国开放40多年,发展了自己也壮大了别人,这是个机遇的大门,我们绝不会也不能让它关上。
6.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
2014年9月,在达沃斯夏季论坛上,李克强提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势态。此后,他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国务院常务会议和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等场合中频频阐释这一关键词。每到一地考察,他几乎都要与当地年轻的“创客”会面。他希望激发民族的创业精神和创新基因。此后数年,在新消费、移动APP、电商、游戏、内容等领域,中国年轻人曾掀起过一浪高过一浪的创业热潮。
7.互联网+
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国家要制定“互联网+”战略。提出要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谈到微信时,他说,如果沿用老办法管制就可能没有今天的微信。
对待蓬勃发展的“分享经济”,以及各式新业态,他说要秉持“宽容审慎”态度,“各地方、各部门要顺势而为,不要仍用‘老办法’去管制‘新业态’!”
正是得益于这种宽容的态度,中国互联网分享经济、零工经济走在了世界前列,为困难时期的社会就业和经济转型提供了强大的兜底能力。
8.地摊经济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李克强总理在回答记者提问时,点赞部分城市率先松绑“地摊经济”。
疫情过后,线下商业面临巨大压力,就业压力也与日俱增,做好城市“放、管、服”,激活城市“地摊经济”活力,无疑给了许多困境中的人们一个机会,为经济恢复活力提供了动能。
9.艾滋病治理
90年代初期,由于大范围卖血感染艾滋病,一些人又通过母婴、性等渠道传染给家人、孩子,河南部分地区的艾滋病传染情况相当严重,2002年后担任河南省委书记期间,李克强不仅多次前往驻马店市上蔡县等重点地区考察工作,而且与艾滋病感染者一一握手、交流,了解他们的实际难处,推动了艾滋病患者四免一关怀政策的实现。
所谓四免一关怀,“四免”指的是:(1)对农村居民和城镇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等医疗保障制度的经济困难人员中的艾滋病病人免费提供抗病毒治疗药物;(2)实施免费自愿咨询检测;(3)对艾滋病患者的孤儿实行免费上学;(4)对艾滋病孕妇实施免费艾滋病咨询、筛查和抗病毒药物治疗,减少母婴传播。“一关怀”指的是将生活困难的艾滋病患者纳入政府救助范围,按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必要的生活救济,并积极扶持有生产能力的艾滋病患者参加生产活动。
在第二次当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后,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执行主任西迪贝特意发来贺信:“中国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已经取得巨大进展。我愿再次感谢您在艾滋病防治领域展现的卓越领导力。”
10.亲民的总理
随着前总理李克强的去世,朋友圈不断有人发文纪念,这本身说明了他是一位受人爱戴的、亲民的总理。
更有许多人晒出和他合影过的照片,这些照片看上去非常亲密,完全没有距离感。

2016年10月12日,李克强与听障创业人士合影留念,并摆出听障人“爱”的国际手势

做全景相机的创业者们与李克强拍下全景式全家福
2019年6月13日,杭州梦想小镇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上,年轻的创业者们与李克强合影留念
2016年4月15日,李克强考察北大、清华,当晚在母校北大农园食堂与学弟学妹们一起共餐
最近,笔者去了江浙一带旅行。
走在杭州街头的时候,我总是觉得,苏东坡并没有死,白居易也没有。
走在扬州街头的时候,我总是觉得,李白、杜牧、欧阳修、姜夔都没有死。
他们的诗歌、思想,就像另一个分身,一直陪伴、滋润着这个城市,乃至国家。
人是有灵魂的,死亡不是人生的终点,被遗忘才是,有些人会被铭记。
来源:走马财经  作者:走马的汉子

欢迎关注分享


因为公众号平台推送规则更改,请读完点一下“在看”,这样新的推送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订阅列表里。


点“在看”有“看点”


觉得有收获,点亮【赞+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